以敦煌文化為媒 謀美育教育之彩

2020-12-23 環京津新聞網

這學期,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每周二晚上的敦煌壁畫臨摹選修課成了眾多學子熱捧的「網紅課」,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門網紅課是如何產生的?在西北師大有什麼樣的「土壤」?又折射了什麼樣的時代背景?近日,記者帶著這些疑問走訪了這座黃河之濱的百年學府。

載體:教學活動融入藝術體驗

走進西北師大校園,冬日的水塔山多了幾分寧靜,少了些許喧囂。水塔山下,「敦煌畫派」研究與創作中心在美術學院的落地,讓該院傳承和發揚敦煌文化的擔子又重了一分。

美術學院院長王玉芳告訴記者,西北師範大學始終將美育教育作為教育方針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德育引領美育、以美育賦能德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的要求,這是黨的文件第一次對美育作出重要部署,為高校做好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為西北師大的美育創新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路。

作為距離敦煌石窟最近的百年學府,西北師範大學在敦煌藝術研究、教學、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有著堅實的基礎,在培養敦煌藝術教學與創作專門人才的同時,不斷推進敦煌藝術品牌建設。

這學期,每周二晚的敦煌壁畫臨摹選修課吸引了眾多學子,《飛天》《九色鹿》等以往只能在壁畫上見到的場景,如今也出現在了學生的筆下。調膠礬,刷土、蛤粉,勾線,上色,不再是美術生的「專利」,這已經成為選修課上每個學生都會經歷的特殊體驗,每一道程序都飽含著學生對敦煌文化的欽羨和認可。

優質的課程最直接受益者便是學生,2018級繪畫國畫班的談玉香就是其中一位,她選擇臨摹的作品是《藥師佛》,「敦煌壁畫表現出的不僅是美學價值,更是他背後的文化信仰和期許。」談玉香說,「以《藥師佛》為例,他要表現的不僅是線條、技法、色彩等藝術方面高超的手法,也是在當時醫學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對健康的嚮往和期待。」

「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面胡笳聲轉急。」曾經布滿戰亂之殤的荒夷邊塞,如今已成為莘莘學子心馳神往的藝術聖地,而將敦煌壁畫「搬進」課堂,學生們得到的不僅是藝術的薰陶,更是文化的認同。

「一方面,莫高窟的壁畫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需要有人了解、學習,發揚光大,而且,敦煌莫高窟在甘肅,我們臨摹壁畫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另一方面,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更有利於培養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心。」談及當初開設這門課的初衷,美術學院老師宋麗娜這樣說。

創新:傳統文化迸發商業價值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於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充分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久影響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強大生命力將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西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張俊宗表示。

說起該校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就不得不提甘肅睒子本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這是由該校創新創業學院成功孵化、學生自己做法人,以打造敦煌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公司,創作的泥板畫(又稱山河板)將敦煌傳統藝術文化復刻,創作出的藝術作品深受市場歡迎。

畢業於該校敦煌學院動畫專業的暢東興就是這個公司的負責人,據他介紹,泥板畫製作需經歷大概10個工序,主體由五合板、亞麻布、泥土等材質製作而成,泥土取自莫高窟三危山下宕泉河畔的澄板土,運用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其繪畫基底和莫高窟壁畫繪製手法差異不大,產品規格與畫面內容也可根據客戶的要求定製。

「學生在創作之前,首先自己要了解這個作品本身的內涵及背後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緊密結合,讓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出具有商業價值的藝術作品,用大眾樂於接受的方式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出來,讓敦煌藝術更易傳播與推廣。」該校創新創業學院常務副院長慕小軍表示。

如今,以敦煌傳統文化為依託,敦煌泥板壁畫、敦煌十二生肖繪畫等特色文化產品已經成功走出校門,甚至還作為「校禮」,送到臺灣的一些合作高校及國外部分孔子學院。「讓全球各地的學者和民眾更進一步、更直觀、更便捷地了解敦煌文化,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慕小軍說。而這,只是眾多創新項目的縮影,敦煌藝術不僅成了創造商業價值的「領頭羊」,也讓在傳統文化中挖掘商業價值的其他創新創業項目看到了希望、有了依託。

核心:整合資源以加強美育教育

不久前,教育部發布《關於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藝術教育對於立德樹人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學校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徑和內容,將學生的藝術素質教育作為促進學校美育教學的核心。而「打鐵還需自身硬」,為加強美育教育,西北師範大學則不斷整合各方資源,下大力氣增強自身實力。

「一方面,創作人員分散,畫院、高校以及社會團體和個人都在以敦煌為基礎來創作,但是卻沒有一個平臺將這些創作力量整合起來。另一方面,一些畫家實踐能力強,但理論研究較少;專門的理論研究人才則從歷史和文化角度出發,集中在敦煌繪畫的源流、風格及傳播等方面,而對於當下如何創新和發展則涉及較少。」王玉芳表示,這是目前敦煌藝術研究發展的「瓶頸」。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西北師範大學以本校敦煌藝術、敦煌學研究等為基礎,充分發揮學校優勢,整合歷史、人文、哲學等多方面的學科資源,聯合全省乃至全國敦煌藝術研究、創作力量。最終,「敦煌畫派」研究與創作中心應運而生。該項目將通過「機構開放、分工協作、多元互動、競爭創新」的運行機制,資源共享、分工協作,有序進行學術研究交流和美術創作。

而早在2018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敦煌藝術」傳承基地已在西北師範大學落地,該基地圍繞教育部相關要求,以落實「五育」並舉和立德樹人為宗旨,引領廣大師生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敦煌畫派』研究與創作中心將以此為平臺,著眼於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理論與實踐相互補、傳承與創新相結合,培養具有傳統學養、人文情懷、國際視野的敦煌文化傳承者、傳播者和創新創造人才。」王玉芳表示。

(本報記者 宋喜群 本報通訊員 趙媛媛)

相關焦點

  • GO ON,敦煌研究院繼續開展「致敬逆行者」主題教育活動
    結合第15個「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敦煌研究院開展第三期「致敬逆行者」主題教育活動。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6月13日、14日清晨,20餘個來自公安幹警家庭的40餘人,在敦煌研究院陳列中心展廳內開展了一場場趣味盎然的「萌娃與萌物」博物館親子主題教育活動,這已是敦煌研究院開展的第三期「致敬逆行者」博物館教育推廣活動了,既為第15個「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營造 「全民參與保護,資源你我共享」的良好氛圍
  • 蘭州大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紮實開展美育工作
    蘭州大學認真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落實教育部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校美育工作的要求,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提升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引導學生認識美、感受美、熱愛美、創造美、傳播美,著力培養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時代新人。  建設高質量教學體系,融匯西北特色傳承中華文化。
  • 新聞|「2020絲綢之路周」第二期填彩遊戲之敦煌圖案
    由國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省文物局承辦的「2020絲綢之路周」活動將於6月19日-24日在中國絲綢博物館舉行。主題為「絲綢之路:互學互鑑促進未來合作」。
  • 中華世紀壇美育大會暨第二屆社會美育國際藝術節圓滿落幕
    供圖   2020年12月16日至20日,「中華世紀壇美育大會暨第二屆社會美育國際藝術節」在中華世紀壇舉行。本屆美育大會以「美育在新時代全教育場景中的任務與使命」為主題,大會邀請了兩百多家以美育為主要特色的中外教育機構,共同圍繞本屆主題,在跨學科知識工具的支撐下,展開學術探討、課件課程發布、工作坊展示。
  • 美育成果展繽紛|廣東省文化學會|學校美育|音樂
    喜慶的音樂,燦爛的笑容,活潑的表演,熱烈的掌聲……2020年11月 13日,由廣東省文化學會、廣東省舞蹈家協會、廣東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發展促進委員會指導,廣東省文化學會青少年文藝專業委員會、澳門舞蹈家協會主辦的粵港澳2020年青少年美育成果展演在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劇場拉開帷幕,來自幼兒園、小學、 中學近200名青少年演員和藝術教師
  • 美育教育 讓藝術之花綻放校園——淄川區實驗小學藝術教育蓬勃發展
    >begin--> 藝術呈現人的美好,藝術教育成就人的美好。淄川區實驗小學,秉持「厚植文化內涵,打造美育特色」這一理念,不斷探索藝術教育的新途徑,為孩子創造真正具有智慧性和啟發性的美麗校園。張揚學生的藝術個性,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引領孩子們快樂生長。
  • 圓滿舉辦 | 2019文化產業周·青少年文化藝術嘉年華之美育展演(7月22日)
    、點讚未來」青少年文化藝術嘉年華之美育展演傳承 | 展示 | 交流 | 成長2019.7.22喜迎70周年「為祖國獻禮、與夢想同行最後再一次祝「美育長治、點讚未來」青少年文化藝術嘉年華之美育展演圓滿舉辦!
  • 徐州市民富園小學將美育教育打造成一張閃亮名片
    ◎文/圖 徐報融媒記者 李小委 通訊員 李強美育是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民富園小學以創辦「規範加特色」學校、培養「合格加特長」學生為宗旨,著力建設藝體教育特色。
  • 高考作文輔導260(考前押題):美育教育
    為 了引領學生以樂觀開朗的心態面對困境,深圳光明區東周小學美術科陸續推出12節線上微 課,給學生們提供了高質量的線上美育課程這些課融合繪畫、文學、科普、手工、平面設 計等多種元素,對學生進行非說教式的生命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審美素養.
  • 面對「低美感」現象,美育何為
    我認為不是的,只不過目前文化市場興起,文化資本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必然尋求最大的消費群體。所以,民眾整體審美素養不高的真相顯露無遺,令人吃驚!全社會美感水平的提升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教育界和文化藝術界也應該承擔起全民美育的責任。首先是學校美育,這是全民美育的基礎。學校應該根據教育部的部署,配齊美育教師和美育設施,開足美育課程。
  • 當前美育和藝術教育關係的若干認識問題
    因此,要藉助感性方面的教育來恢復人的感知的敏銳性、情感的豐富性、想像的多樣性,以實現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協調。這種具有特殊意義的教育就是「美育」。他寫道:「有為健康的教育,有為認知的教育,有為道德的教育,還有為審美能力和美的教育。最後那種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我們整個感性和理智的力量達到儘可能全面的和諧。」①這就是通過德、智、體、美的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觀念。
  •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在京發表《美育行動宣言》
    新時代美育需要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立德樹人;需要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讓青年一代提高審美素養、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激發想像力和創新創造活力、擁有開闊的視野和寬廣的胸懷。2020年,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為新時代的美育工作提供了新精神、新動力和新指引。
  •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開館 建立社會美育大課堂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21日正式開館。博物館由葡萄牙建築師阿爾瓦羅·西扎設計,館藏匯聚中外優秀藝術作品近200件,旨在打造開放、多元、無圍牆的社會美育實踐基地。  作為以「藝術教育」為內核的主題博物館,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通過對東西方美術史的梳理與展示,充分展現了古今貫通、中西交融的藝術教育風採。
  •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開館 梳理中國近現代美育發展脈絡
    中國網北京11月23日訊(記者 劉佳)11月21日,國內首個以「藝術教育」為主題的博物館——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在浙江寧波正式開館。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油畫家、華茂藝術教育總顧問全山石認為:「在如今的『美育全民時代』背景下,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的開館恰逢其時,蘊含著新的時代內涵。」同樣,文化部原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王文章也表示,「以美育人」理念的提出,在全國文化藝術界、教育界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和熱烈的探討。「博物館將成為民眾了解中華文化之博大、感知世界文明之精彩的重要窗口,成為全民共享的『社會美育課堂』。」
  • 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舉行辭舊歲迎新年座談會 暢談美育教育
    美育是審美教育,尤其是藝術美的教育。北大書法所倡導的「文化書法」有自己的美學立場,那就是「回歸經典,走進魏晉,守正創新,正大氣象」。這是對百年前蔡元培老校長的「美育代宗教論」的具體化。早在百年前的1917年神州學會的大會上,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理想。他在這次演講中指出:以後社會文化日漸進步,科學日趨發達,現代人根據科學知識尋求解答,不再以宗教為知識。
  • 敦煌的文化價值與標本意義
    在古代世界,人就是生產力,敦煌這個人口較少的西北邊緣之郡,絕不會是最富庶的地方,但敦煌卻造就出輝煌燦爛的文化,十分值得我們深思。敦煌是絲綢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無垠的戈壁與綠洲交相輝映,大山之外是大漠,點點綠洲連接起來的道路,就是東西交往的孔道。
  • 原教育部杜佔元副部長一行來到當代美育藝能教育科技院教育基地考察
    來源標題:原教育部杜佔元副部長一行來到當代美育藝能教育科技院教育基地考察近日,教育部原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杜佔元帶領教育部原體衛藝司副調研員陳述洪等人一行來到當代美育藝能教育科技院藝術教育基地開展指導工作。
  • 沉浸式美育環境!敖東中心幼兒園打造繪本教育品牌
    作為省第二批保教改革建設幼兒園的公辦幼兒園,兩年來,平潭敖東中心幼兒園一直秉承「創陽光樂園育健康幼兒」的辦園理念,潛心探索在以繪本為載體的幼兒美育活動中豐富幼兒園園本特色課程,鑽研適合的美育教育路徑和方法,讓孩子、老師、家長在藝術中共同學習、成長,實現繪本、美育與共的教育願景。
  • 中華世紀壇美育大會開幕啦!200多家中外教育機構齊聚一堂
    12月16日至21日,200多家以美育為主要特色的中外教育機構參齊聚中華世紀壇,參加在這裡舉行的「中華世紀壇美育大會暨第二屆社會美育國際藝術節」,他們聚會的主題是「美育在新時代全教育場景中的任務與使命」。
  • 2020首屆美育全民夢想文化藝術節暨美育星光匯國際聯盟盛大開幕!
    2020首屆美育全民夢想文化藝術節是由美育星光匯聯盟,長春市文化產業聯合會、華夏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主辦,長吉圖商企匯、吉林省夢立方文化傳播集團、吉林省朗宣傳媒有限公司、吉林省美育奧福文化貿易有限公司協辦,中國影視家協會、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院、長春市舞蹈家協會、長春市體育舞蹈協會、長春市青少年藝術教育協會、崇尚健康東北文化總會提供合作支持的一檔國際矚目的文化藝術交流賽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