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壯士死守寶山:上海的另一場戰鬥,比《八佰》更悲壯

2021-02-28 北國小甜瓜

本文轉載自:世界華人周刊

保家衛國者,每一個人都應被歷史銘記。


作者:譚易

最近,我們翹首企盼的《八佰》,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不負眾望,《八佰》用IMAX攝影機,拍出了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率300勇士死守溫泉關的悲壯豪狠。《八佰》的背景,是著名的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是役,團附謝晉元率400餘名遺兵,對外號稱800。他們在與租界僅一河之隔的四行倉庫與日軍鏖戰4日。堅守最後之防線,以寡敵眾,可歌可泣。然而,若以戰爭酷烈程度而言,在3個多月浩蕩的淞滬會戰中,還有一場比四行倉庫更為慘烈的戰爭。那便是——寶山保衛戰。它,堪稱中國的史達林格勒會戰。參戰的國軍戰士,幾乎全部犧牲。連對手日本人,都被震撼。這段歷史,在3年前被鎖進了影片《捍衛者》裡。可惜《捍衛者》不是《八佰》,它沒有掀起太大波瀾,票房平平,影響力完全和那段洶湧爆烈的歷史不相稱。如果說《八佰》讓人們知道了國軍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那麼,寶山保衛戰「捍衛者」們的故事,則要從另一個人說起。

1937年7月7日晚上10時,平靜的盧溝橋,傳來一片爭執之聲,爭執雙方,是日本關東軍和中國駐軍。原因是,日軍在中國的土地上搞軍事演習,他們說有士兵在演習中失蹤,要求進宛平城搜查。赤裸裸的挑釁行為,遭到我中國駐軍嚴令拒絕。然而,就在雙方交涉過6小時後,日軍突然開火猛攻宛平城,強佔宛城東北沙崗。侵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這已不是他們第一次這麼幹了。早在6年前,他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張學良手中奪走了富庶的東三省。促使少帥不顧一切地以兵諫逼蔣抗日,策動了聞名華夏的「西安事變」。盧溝橋事件後,國共二度合作,統一戰線形成,全面抗戰的序幕驟然拉開。日本人則開始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迫不及待地想把中國這塊「肥肉」吞入腹中,然後北進蘇俄,候著希特勒的德軍,以逸待勞。那一年,我們文章的主角姚子青,剛滿28歲。他出生於廣東平遠,16歲考入黃埔軍校,和羅瑞卿、臧克家、戴笠同一屆。姚子青魁梧英俊,風華正茂,跟著蔣介石北伐的時候,已初露鋒芒,屢建奇功。不久,姚子青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98師292旅583團中校營長,奉命開赴寶山駐防。寶山,方圓不足10裡,西鄰獅子林要塞,南抵吳淞炮臺,北東兩面緊挨長江,在軍事上,為兵家必爭之地。然而,在姚子青奉命奔赴之際,寶山南北兩面皆已失守,月浦和川沙口盡落敵手,四面楚歌。當時寶山在戰略上已成一座「孤城」。任何接受過軍事訓練的人都會明白,守這樣的城,意味著什麼。姚子青接到命令後,他坦然地給漢陽家中的妻子林素珍寫了一封信。「此去,倘能生還,固屬萬幸。如有不測,亦勿悲戚,但好好撫養兒女,孝奉翁姑。」

那日,江堤瞭望,唯見東方水上,號稱世界第一的日本聯合艦隊船隻,如同一個個漂浮在海上的鋼鐵棺木。太陽旗在海風吹撩下,囂張地擺動,遮天蔽日。那一刻,不知他是否想起7年前,也是在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當他得知同鄉黃梅興把日寇打得丟盔棄甲時,他高興得手舞足蹈,對同學們說:「以後日寇如果再敢侵犯,我也要像這次一樣把他殺得膽寒,讓他再嘗嘗中國人民的鐵拳是什麼滋味!」這一次,登上拳臺的是他自己。面對的,還是這個幾乎「不可能戰勝」的對手。1天後,姚子青帶領583團第3營500餘名將士,正式接防城池,宣誓剪滅倭奴兇焰,洗雪國恥!第1天,日軍第3師團2500人,在艦炮、戰車、飛機的掩護下,對寶山城發起進攻。姚子青調兵遣將,從容布防。他對部下們說:「不把鬼子驅逐出去,是我們每一個軍人的奇恥大辱。」第2天,日寇出動飛機艦炮,企圖切斷姚子青和後方的聯繫,被姚子青識破,遭到頑強抗擊。第3天,日軍又派2000步兵企圖突圍。這次,姚子青先發制人,派出一支突擊隊,將敵人攔截於金家宅和寶山外圍之間,爾後側翼包抄,竟斃傷日軍200多人。城中,常能聽見「磕磕」的聲響,那是日本人的硫磺彈碰撞建築物的聲音,這些彈頭一落地,便噴出赤紅的火光。方圓10裡的城,在硫磺濃烈的氣味包裹下,化成一片火海。

他們沒想到這個戴著眼鏡,長相儒文的將領,打起仗居然這麼狠。知道是塊硬骨頭的日軍,攻得更加兇狠。第5天,姚子青手底下4個連長已經陣亡了3個,9個排長戰死6個。那天,他宣布:「所有勤雜人員,包括架線員、炊事員、傳令兵,一律到前沿陣地去。」並且告訴部下,連長犧牲了,排長接替,排長死了,班長接替,班長死了,老兵接替。傍晚,他親自架起一門衝鋒鎗掃射敵軍。帶領剩下的兵士,用3門迫擊炮、20挺輕機槍和600條老式步槍,打退了敵人十幾次進攻。第6天,姚子青和旅部失去了聯絡。日軍的飛機坦克,不斷地向寶山襲來,轟鳴聲不絕於耳,四處都是飛瓦碎石,斷壁殘垣,濃煙滾滾,早已沒了本初模樣。這場戰爭的最後結局,在飛濺的塵土中,已漸漸清晰起來。第7天,寶山城東南一角被轟塌。城破,日軍蜂擁而入。姚子青帶著最後的20名戰士,和日軍展開了白刃巷戰。來時,姚子青對妻子說「如有不測,亦勿悲戚」,沒想,一語成讖。那日,聽得一聲槍響,傷痕累累、腹部中彈的姚子青,終於倒下了。記得來寶山之前,他對旅長呂國銓,說的是——「子青守土有責,誓與寶山共存亡,請旅長放心。」

2016年上映的歷史劇《東方戰場》裡,有這樣一個鏡頭:傷痕落血、滿面燻黑的姚子青被日本人用擔架抬到甲板上。為首的軍官松井石根,對奄奄一息的姚子青百般羞辱,帶著一種勝利者對獵物的凌虐。令人激憤。姚子青戰死後,日本人進城掩埋了所有戰死軍士的屍體,鳴槍致敬。因為7個白天黑夜過去,眼前這些已經僵硬焦黑的對手,無數次令他們發抖。他們突然發現,被輕視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身體裡藏著一種不可名狀的剛毅。蔣介石知道姚子青殉國後,直言「此種光榮哀劣,震驚中外」,追授姚子青為少將。「鯨濤鱷浪撼危城,全仗吾曹抵死爭。五百健兒齊殉國,中華何止一田橫。」

終於,1937年11月12日,在「八佰」頂住了日本最後一波衝擊後,淞滬會戰正式結束。同時結束的,還有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臆想。日本,正式被拖入「持久戰」的泥潭,這對於一「彈丸小國」來說,幾乎是毀滅性的。誠然,我們並非二戰的主戰場,我們的將領們,也沒有麥克阿瑟、尼米茲、蒙哥馬利們那種「一戰扭轉局勢,青史留名」的機會。那個時候,我們只是英、美、蘇身後的隊友,人微言輕,國弱家貧。但要說我們的勝利,全靠美國的原子彈,蘇聯的強威懾,那我絕不同意。400萬國軍捐軀,842萬平民傷亡,殲滅敵軍133萬。我們靠的不是別人,而是一群即使彈盡糧絕,即使深陷絕望,即使明知必敗,亦從來沒想過後退的脊梁。

他們,凝成姚子青那句——

◇ 參考資料

1. 電影《捍衛者》

2. 紀錄片《生死地-1937淞滬會戰實錄》

3.梅州市委《梅州抗戰英烈》

◇ 責任編輯:華小妹 微信(huaxiaomei2018)

相關焦點

  • 八佰 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
    「一場被直播的戰鬥」  《八佰》改編自歷史真實事件,正如導演管虎所說:「四行倉庫守衛戰是一場被直播的戰鬥。」眼看著戰局不利,上級命令主力部隊全線西撤,留下一支孤軍死守上海。「所有戰爭的背後都是政治,不要把這場壯舉淪為一場更大的笑話,」《八佰》中黃曉明扮演的特派員向謝晉元團長傳達了上峰的意思。
  • 梅州人率《八佰》「壯士許國」,這段悲壯歷史今日上映
    為什麼今天要講《八佰》呢?因為它真的真的值得你買一張電影票去看看故事很悲壯小編在梅城的電影院看時還聽到周圍傳來隱隱約約的啜泣聲《八佰》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他們的任務是:死守四行倉庫。四行倉庫是當時上海四家大銀行的儲備倉庫,這棟五層大樓的西面和北面都已經被日軍佔領,東邊是租界,南邊則是一條蘇州河。背水一戰,四行倉庫是絕地,是孤島。「八百壯士「,在死局中堅守了四天四夜。與四行倉庫只有一河之隔的對面是暫時置身戰爭之外的租界。
  • 《八佰》「壯士許國」
    《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死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影片場面真實震撼,情感基調悲壯厚重,展現出了抗日英雄向死而生的勇氣和至死不渝的堅守。新華網發文稱,作為復工後首部華語商業大片,《八佰》吹響了鼓舞人心的號角。
  • 《八佰》「壯士許國」
    《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死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影片場面真實震撼,情感基調悲壯厚重,展現出了抗日英雄向死而生的勇氣和至死不渝的堅守。新華網發文稱,作為復工後首部華語商業大片,《八佰》吹響了鼓舞人心的號角。
  • 「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
    《八百壯士》是丁善璽執導的劇情影片,於1975年上映,柯俊雄、林青霞等主演。其講述了國民黨八八師五二四團團長謝晉元率領四八○ 青年軍官死守四行倉庫的故事。團 ,是指在上海即將淪陷之時,奉命退守四行倉庫,在那裡與日軍激戰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士氣的英雄群體。
  • 和《八佰》一樣的勇士:相對於四行倉庫戰鬥,血戰羅店更顯悲壯
    很多軍迷或者電影愛好者一直期盼的電影《八佰》終於不再跳票,即將要登上大螢屏,電影中淞滬會戰背景下四行倉庫的400勇士擋住了數倍於己的日軍,雖然戰役的規模相對較小,但這一仗也沉重的打擊到了侵略者的氣焰,讓世界見識到了中國的力量,也極大的鼓舞了抗戰軍民的士氣。
  • 揭秘《八佰》幕後:唯一一場有觀眾的戰爭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作為影院復工的首部華語大片,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將於8月21日全國上映。原定於2019年7月5日上映的該片在去年上海電影節開幕前撤檔,一年多的時間裡關於該片的消息影影綽綽,早已吊足觀眾胃口,如今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8月4日獨家獲得該片的製作特輯,影片相關內容初露崢嶸。
  • 【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
    《八百壯士》是丁善璽執導的劇情影片,於1975年上映,柯俊雄、林青霞等主演。其講述了國民黨八八師五二四團團長謝晉元率領四八○ 青年軍官死守四行倉庫的故事。 百科資料 【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 【八佰VS八百壯士】八百壯士,即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 ,是指在上海即將淪陷之時,奉命退守四行倉庫,在那裡與日軍激戰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士氣的英雄群體。
  • 大片 | 八佰壯士,向死而生
    2019年最受期待的華語巨製《老炮兒》之後的管虎導演又一力作《八佰影片聚焦抗日戰爭中日首次正面交鋒的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堅守上海最後的防線。為了迷惑敵人,他對外宣稱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
  • 電影《八佰》的前世今生,沒有呈現的結局更加悲壯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八佰》的上映可謂是一波三折。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 《八佰》幕後:唯一一場有觀眾的戰爭
    壯士許國電影《八佰》取材於面對幾十萬日軍,為了迷惑敵人,雖只有四百餘士兵,謝晉元對外宣稱有八百人,後世敬之為「八百壯士」。一場明知死亡的戰鬥,一方死守的「孤島」倉庫,一支沒有退後一步的隊伍。預告片中,有人高呼「因為有你們,上海還在!」
  • 「八佰」壯士中有一位來自連雲港!
    近期戰爭題材影片《八佰》的熱映再次讓人們回顧那一場
  • 《八佰》還沒開打就輸了,一場殘酷悲壯的表演
    時隔七個月,沉寂已久的影院終於重新煥發生機,而《八佰》的定檔上映,絕對稱得上是最令人驚喜的「喜上加喜」。影片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一支隊伍留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孤軍奮戰阻擊敵軍長達四天四夜,為在外壯大聲勢,四百位士兵對外號稱八百壯士,影片正是由此而得名。
  • 討論《八佰》的電影手法可以接受,但是批判八百壯士,絕不認可
    《八佰》這個電影取自1937年淞滬會戰的尾聲——四行倉庫保衛戰。主要講述了謝晉元率「八百壯士」(實際上是400多人,為了迷惑敵軍詐稱800人,以下還是叫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激戰數日,抵禦日軍侵略的故事。四行倉庫保衛戰可以說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個戰場,它極大地激勵了中國人民抗戰的士氣。
  • 《八佰》: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戰爭,滑稽而又悲壯,見證人性的考量
    電影取材於淞滬會戰末期,上海瀕臨淪陷,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退,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發生的一場悲壯而又慘烈的阻擊戰。戰爭規模不大,但每位英雄都足以名垂青史,永載史冊!我們都知道所謂的「八佰壯士」,只是為壯聲勢,迷惑日軍,對外宣稱有八百人,實際上只有四百餘人。而「佰」字為什麼要加單人旁,導演也是做考量了的,是為了記住戰爭中的每一個人,他們都是主角,都是英雄,都應該被銘記。從影片中可以發現,沒有單純的主角,沒有主角光環的存在,每一個人都是主角,這樣可以使得觀眾儘可能地將目光投向電影劇情本身,避免主角光環對電影的破壞,這樣也是對歷史的還原與尊重。
  • 電影《八佰》8月21日上映,再現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的悲壯歷史
    電影《八佰》由管虎導演,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影片。為了形態上更接近1937年的將士,400多名跟組演員在開拍前統一進行7個月的軍事訓練,每個人都完成從「演員」到「軍人」的脫胎換骨般改變。本文再現電影《八佰》的真實歷史。
  • 《八佰》幕後:唯一一場有觀眾的戰爭
    作為影院復工的首部華語大片,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將於8月21日全國上映。
  • 《八佰》謝晉元八百壯士死守世行倉庫 電影情節與歷史真相的考證
    電影《八佰》自從上映就爭議不斷,有人評價導演不尊重歷史,有人高呼這是國產片裡最好的戰爭片;《八佰》從點映到正式排片累計票房12億,目前豆瓣評分7.8,呈下降趨勢。 電影《八佰》應是從此得到靈感,但主角換成了陳樹生(可能是自陣亡 名單中選一位),故事改為日軍頭頂鋼板想靠近倉庫牆角鋪設炸藥爆破,陳樹生因 此犧牲自己同歸於盡。
  • 佰,兵者,百人之長為佰。會意從人,八佰即八百壯士。
    影片最後,逃兵老算盤躑躅於如狂濤駭浪一樣的上海街頭,此刻,他剛剛脫身的四行倉庫,炮火紛飛,昔日戰友,如風中的蒿草般倒伏斃命。在中華民族卷軼浩繁的抗爭史裡,最為悲壯的一頁,正由別人的子彈就著我們同胞的鮮血書寫。在近代史裡,四行倉庫保衛戰是一場長歌當哭的失敗,可是置換為電影,觀眾需要一場可歌可泣的勝利。閱讀歷史,是被時間的大棒反覆捶打。
  • 你只看到《八佰》慘烈,卻不知他們的結局更慘
    但是,很多人只看到電影中,「八佰」慘烈血戰如同置身煉獄,卻不知:「八佰」壯士最後的結局,竟是被悽涼的出賣……當被問及孤軍人數,為迷惑敵人,謝晉元說「八百」,這便是今天「八佰」的由來,這隻孤軍,也被稱為「八百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