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逢年過節
山區百姓家家戶戶做爐饃
如今隨著社會發展
生活節奏的加快
爐饃卻不容易吃到了
近兩年
這項傳統手工藝
在王屋鎮迎門村煥發了新生機
爐饃在王屋鎮迎門村
有了加工流水線
爐饃製作這項傳統手工藝
在王屋鎮迎門村
有了加工流水線
幾位大嬸正忙著做爐饃坯
走進這裡的爐饃作坊,看到的是有條不紊,一派忙碌的景象。從和面、制坯、爐饃,再到運輸、銷售,各有分工。
興辦這個產業,有兩個好處,首先增加了集體收入,同時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
迎門村黨支部書記侯加鵬告訴記者
2019年初,他們多方考察,購置設備,上了爐饃加工項目,當年就實現淨利潤近6萬元。
老年人加工 年輕人銷售
攜手共致富
後來,本著把爐饃項目做大做強考慮,村裡以「承包經營」的方式把接力棒交給了年輕人侯利軍。
剛出爐的爐饃香氣撲鼻、外焦裡嫩
侯利軍組建了爐饃產銷團隊
村裡年齡大的、不方便外出幹活的
大叔大嬸們
來到作坊加工爐饃
年輕人發揮自身優勢
到市區找銷路跑市場
銷售渠道
團隊成員通過微信朋友圈、抖音等渠道宣傳、售賣爐饃。各個居民區附近的超市、菜店,也是大家常去的地方。經過努力,他們已發展20多戶代理。
商業城100個
東方國際小區50個
濟河苑東區60個
東軹城30個
……
小夥伴們根據訂單的位置和數量,清點、分裝,然後逐一開始配送。
侯利軍正和夥伴們清點爐饃的數量,準備外出配送
讓爐饃成為
百姓致富增收的新希望
對於下一步的發展,迎門村爐饃作坊打算從產品樣式上下功夫,開發不同口味的爐饃,同時積極拓展銷售渠道。
侯加鵬表示,現有的品類還稍顯單一,計劃在原味、甜味、鹹味的基礎上,嘗試開發蜂蜜味、奶香味等口味的爐饃,提高產品品質。
侯利軍說,在濟源的銷路打開以後,他們將重點在電商領域拓展銷售渠道,開發晉城、鄭州等周邊城市市場。
傳統手工藝
煥發生機和活力
爐饃這道讓人
憶苦思甜的美食
成了百姓致富的新希望
「我們想利用爐饃加工,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比如土特產品的開發、加工。通過產業發展,達到村民增收、集體經濟提高的目的。」王屋鎮迎門村黨支部書記侯加鵬對爐饃項目信心滿滿。
來源:濟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