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興村」讓洪崗村煥發新生機

2020-12-26 阜陽爆料

伴隨著喜慶熱鬧的鑼鼓聲,演出又開始了——看,劃旱船、扭秧歌、跑毛驢、戲河蚌,演員們詼諧的表情、精彩的表演,為村莊增添了喜慶的氛圍,贏得群眾陣陣掌聲。這是阜南縣於集鄉洪崗村常見的一個場景。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明鄉風。

多年來,阜南縣於集鄉洪崗村致力於美麗鄉村建設,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時,將豐富村民文化生活作為重要抓手,營造健康文明的鄉村和諧新風尚,讓農民煥發出全新的精神面貌。

自2018年起,在村「兩委」和扶貧工作隊的大力推動下,依託中心村建設項目的實施,興建農民文化廣場、四塘自然村農民公園,改建擴建村室和村室廣場,完善為民服務中心、殘疾人工作站、農家書屋等服務功能,在村室廣場和四塘農民公園安裝了健身器材和桌球臺,還從縣文化館請來舞蹈老師教跳廣場舞,極大地改變了洪崗村的面貌,豐富了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在村民張素平、谷成、丁振平等人的帶動下,以洪三、洪四自然村群眾為主體成立金皖農民藝術隊,老年人、留守婦女和退休村幹部等爭相參加。

目前,藝術隊已有50多名群眾演員。他們自編自導自演鄉土傳統文藝節目,除在本村表演外,每逢重要節日還到鄰村友情出演。

這些極具當地民俗味的文藝演出,很受群眾的歡迎和喜愛,群眾把他們表演的節目通過微信、抖音傳播出去,洪崗村的金皖農民藝術隊成了遠近聞名的最地道、最搶眼的明星。

幫扶單位阜南縣直機關工委積極組織縣農村農業局、縣科協、縣文旅體局、縣文聯等單位,到洪崗村開展「送文藝、送科技、送書畫」黨建引領、文化扶貧系列活動。為貧困群眾演出文藝節目、送農技書籍和明白紙,還為100多戶貧困群眾每人送上一幅書寫著「勤勞造富足、懶惰致貧窮」、「一勤天下無難事」等裝裱精美、弘揚正能量的書畫作品,以深厚的文化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塑造人。

村「兩委」對清潔文明戶、孝老敬親典型大力表彰。近年來,表彰清潔文明戶145戶次,好媳婦好婆婆20名、愛崗敬業7人、最美脫貧戶8戶,最美保潔員10人、孝老敬親9人,誠實守信1人。成立黨員和貧困戶組成的「清潔家園、共創文明」志願者服務隊,開發46個公益崗位。

「過去農閒時東溜西逛的多,家長裡短的多,打牌賭博的多,現在不同了,群眾爭著搶著扭秧歌、跑旱船、戲河蚌、跳廣場舞,想方設法發家致富。目前,全村有養豬、養牛、養羊、養龍蝦等養殖戶20多家,年收入300多萬元,發展大棚蔬菜的12戶,年收入達50多萬元。」阜南縣直機關工委副書記、洪崗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馬峰介紹說。

談起洪崗村今後發展,馬峰說:「村『兩委』將珍惜『全省美麗鄉村』這個榮譽,以黨建引領,加大文化投入,打造好『水潤洪崗、溼地風光、金皖農民藝術隊、古墓文化』四張名片。創新形式、突出特色,精心組織好最美家庭、優秀黨員村組幹部、好婆婆、好媳婦表彰活動,激發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努力實現鄉村振興的新發展、新局面。」

相關焦點

  •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古老僑村煥發新生機
    百年老街 古厝洋房  古老僑村煥發新生機  遊笑春 陳志勇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以鄭成功故裡、岑兜高甲戲發源地而聞名。這座在歷史中沉睡多年的華僑村,等待新的生機。  歷史:番客返鄉建古厝  奎霞村原名「東京堡」,俗稱「庵下」,是個背山面海的小漁村,與金門島隔水相望。這裡也是著名僑村,常住人口3000多人,海外華僑卻有1.5萬人,村民90%以上是僑眷。  歷史上,當地人多以海為生。明末清初,奎霞先人為了生計被迫漂洋過海。
  • 濟源這個村用TA爐出新生機!
    以前逢年過節山區百姓家家戶戶做爐饃如今隨著社會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爐饃卻不容易吃到了近兩年這項傳統手工藝在王屋鎮迎門村煥發了新生機侯利軍正和夥伴們清點爐饃的數量,準備外出配送讓爐饃成為百姓致富增收的新希望對於下一步的發展,迎門村爐饃作坊打算從產品樣式上下功夫,開發不同口味的爐饃,同時積極拓展銷售渠道。
  • 探訪中國陳皮之鄉:告別小作坊式生產 「老」產業煥發新生機
    探訪中國陳皮之鄉:告別小作坊式生產 「老」產業煥發新生機
  • 泰安市泰山區域:山青水綠 煥發新生機
    原標題:【牢記囑託落實「四個紮實」】泰山區域:山青水綠煥發新生機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6日訊 泰山區域是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第二批試點。經過兩年的修復治理,工程即將收官,山青、水綠、林鬱、田沃、湖美的泰山大生態帶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 《絕代雙驕》:忠於原著是武俠劇煥發新生機的根本
    在服化道上電視劇也很考究,幾個層面上的突出,讓一度陷入沉寂的武俠劇煥發了新生機。 《絕代雙驕》讓武俠劇重新贏得關注,讓武俠劇重現煥發生機,還原原著但又力求節奏、配之以幾個層面上滿足新時代觀眾需求,為觀眾呈現出了一種不同的武俠劇觀感,也讓尋求突破的武俠劇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美麗鄉村系列(七):古村落煥發新生機——淺井村
    淺井村位於禹州市北部具茨山腹地,東靠石婆山,北依朵耳山,南扶小金山,書堂河自北向南繞村而過。自古以來,淺井村就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在歷史上,淺井村西通洛陽、登封,北連密縣(今天的新密),東接瓷業重鎮扒村的重要樞紐,又是潁水北岸的旱碼頭,是當時禹州北部重要的騾馬集市和糧、棉等物資交流地。
  • 「歷史文化+幸福河湖」讓古城煥發新生機
    商丘古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景區內旅遊景點達2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豐富的古城旅遊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為提高古城水利風景區綜合效益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商丘古城水利風景區人文歷史景觀與自然生態勝景兼具,物種豐富多樣,規模龐大,景區內外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一方面,景區的歷史文化遺產豐富,文化積澱深厚。
  • 「瀏品」觸網 「村播」上崗 直播經濟生態體系助推瀏陽「三農」發展
    道源湖村就搭上了瀏陽直播經濟生態體系建設的東風。「最初經驗不足、漲粉慢,也不知道怎麼打造爆款。」作為直播經濟生態體系建設中重要一環,瀏陽開設了「村播帶貨」課程培訓。道源湖村黨總支書記周英國趕緊給「村播」們報了名,通過理論知識學習與直播實訓演練,村上首批8名「村播」直播效果越來越好。如今,道源湖村的直播形式逐漸豐富,線上銷售額不斷提升。
  • 老字號重回老地方煥發新活力 時隔24年後,玉樓東重回五一商圈
    煥發活力沒有捷徑 火宮殿的臭豆腐、楊裕興的面、雙燕樓的餛飩、馬復勝的花片、九如齋的月餅……這些老字號的產品是老長沙人童年的記憶、家鄉的味道,也是長沙的商貿景觀、文化名片,具有重要的品牌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
  • 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脫貧攻堅——拉薩非遺文化在保護傳承創新中煥發...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不斷深入挖掘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的藏文化資源,使古老文化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活力。「木雕」「藏香」「藏戲」等這些承載著厚重文化和智慧的非遺傳統項目,如今正以年輕人易於接受、樂於參與的方式,藉助日益完善的保護發展政策,逐夢前行,助力脫貧攻堅。
  • 和美雲南•奮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丨體驗彝族文化傳承...
    可邑村民風淳樸、文化深遠,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阿細跳月」、「阿細先基」的源生之地,也是「阿細祭火」、阿細酒文化最為興盛之地。  自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以來,可邑村堅持保護與發展並舉方針,發展鄉村旅遊、建設特色小鎮,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生態文化村」「雲南省民族團結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 五裡堡街道 黨建引領煥發生機 瑞光越夜越美麗
    位於二環支路的瑞光創意文化產業園逐漸熱鬧起來:超姐家餐廳內人聲鼎沸,食客們用烤串和啤酒犒勞忙碌一天的身體;籬苑融合餐廳一片溫馨浪漫,日式的裝修風格,精緻的料理,年輕的客人正對飲小酌……誰能想到,如今充滿著別樣風情的園區,3年前還是廢舊的老廠房。
  • 萬太興之興!
    許多老人一輩子沒出過村,去世時連一張照片也沒留下。自然和文明的雙重隔絕,使萬太興仿佛困在時光深處,與日新月異的時代越來越遠。當現代化農業設施在鄂爾多斯其他地區業已大行其道,萬太興則因缺少電網,幾百畝土地全部撂荒、千餘畝旱耕地靠雨水生產。傳說清朝末年,山西商人在此開設萬太興商號,小村因此得名。但太平和興盛之於萬太興村,更像是一個長久的祈禱。
  • 五年看變化 長江經濟帶煥發新生機
    近五年來,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引領下,長江經濟帶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在不斷煥發新的生機。環境好了 珍稀動物頻繁現身這是三天前,也就是本月11日的早晨,南京江豚保護志願者武先生拍攝的畫面。在靠近南京長江大橋上遊不遠處的江面上,江豚一家整整齊齊、頻頻現身。
  • 讓老舊廠房煥發新生機,欒川冷水鎮工礦研學旅行基地集中簽約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郭帥 陳琳/文 張歡歡/圖在欒川縣冷水鎮,一片老舊的工廠馬上就要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機,不久的將來,這兒將被改造成獨具特色的研學基地,充滿孩子的歡聲笑語。隨後,冷水鎮人民政府與洛陽師範學院、洛陽理工學院、洛陽市教育局、洛陽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研究院、洛陽欒川鉬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欒川龍宇鉬業有限公司、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等多家單位進行了籤約,標誌著冷水鎮邁出了轉型發展的第一步,也開啟了校地合作、地企合作的新篇章。
  • 畢節市赫章縣雙坪鄉營興村第一書記文德修:譜寫無悔的幫扶之歌
    文德修是貴州省自然資源廳2019年5月派駐畢節市赫章縣雙坪鄉營興村第一書記。根據省自然資源廳「全力以赴、全心全意、量力而行、實事求是」的駐村扶貧工作要求,他從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見實效上下功夫,全力為營興村辦實事、辦好事,深受村民的愛戴。
  • 跨省駐防|「三步走」讓政治工作「生命線」在駐防中煥發新生機
    為此,駐陝西黃陵分隊緊緊抓住政治工作「生命線」,多措並舉、主動出擊,「擊退」個別指戰員負面情緒,使政治工作「生命線」在駐防中煥發勃勃生機。 適時組織開展主題討論會和寫駐防日記等活動,利用訓練間隙開展棋牌比賽、閱讀紅色書籍、觀看紅色電影等文化活動。12月13日,黃陵縣應急管理局攜手陝煤黃陵礦業公司二號煤礦到分隊慰問駐防分隊指戰員,為分隊送來100噸煤,這使得分隊指戰員的職業榮譽感有了很大提升,全體指戰員紛紛表示將始終堅守崗位,團結一心,圓滿完成好此次跨省駐防任務。
  • 扶起新夢想 | 一支Vlog講述張政和他的「興民」村
    兩年間,他牽頭修水泥路、安裝路燈借雞生蛋幫助當地群眾脫貧致富今天,國投2020扶貧系列報導與您一起走近張政聽聽這位山東漢子講他的「興民」村短視頻《我的「興民」村》貴州平塘縣平舟鎮興民村。↑興民村甲姐組道路硬化前↓興民村甲姐組道路硬化後
  • 京薈文化集團走訪調研長沙錦秀拾光項目
    京薈文化集團有限公司朱博燊董事長一行了解長沙錦秀拾光項目。紅網時刻長沙11月24日訊(通訊員 夏徵勇)近日,京薈文化集團有限公司朱博燊董事長一行來到長沙錦秀拾光項目,在長沙國資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柏光明,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周彤群的陪同下,對項目開展學習調研,以期尋找未來彼此合作的契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