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之王《卓別林傳》,側面反映出卓別林作為一代電影大師的偉大

2021-01-10 人死亦次之

從馬戲、雜技、滑稽等技巧上來講,查理·卓別林是那種不世出的天才演員,想要重現這些技巧幾乎不可能。小羅伯特·唐尼有這種天賦,並且在當世的演員中也堪稱高手,但還不夠。尤其,想讓年輕的唐尼來演卓別林的一生,這提出了更高的難度。在這種難度下,我們期待看到優秀的化妝,以及唐尼的補充性表演(為了抵消年齡)。但儘管唐尼在動作上基本完成了模仿(僅關乎青年卓別林),其對中年和老年卓別林的表演卻乏善可陳——這完全可以理解,跨年齡的表演都有巨大的風險。這種演員設置本身就有問題。而本片對老年卓別林的化妝則基本是災難性的,老年卓別林看上去要比旁邊的安東尼·霍普金斯精神得多,尤其考慮到安東尼本身已是未老先衰那類演員了。

傳記片的一大功能便是,滿足人的獵奇心。時代去了,人物走了,由於好奇心的驅使,留下的殘卷史料不夠,還想去目睹、去體驗。動用想像力太耗腦力,由視覺進入要輕鬆許多,更易產生快感。好萊塢式的傳記片充分發揮了這一功能。那些歷史人物都搖曳多姿,從中採擷幾段,很容易就會使影片引人入勝。這是傳記片的討巧之處,相比普通劇情片,它容易「好看」。它不需要編劇與導演用百般武藝去構造,最大的任務是,遵循觀眾的需求,選擇合適的看點。推、拉、搖、移,從全景到特寫,快、慢鏡頭切換,這是基本技藝,也是體現功力的地方。相較其它題材,在「技藝」相同的情況下,傳記片更容易「好看」,更受青睞,更容易得到認可。歷屆奧斯卡獲獎片中,傳記片頗多,傳遞、印證了這一道理。這是奧斯卡不可饒恕的罪行之一。它鼓舞匠人取巧,阻礙了對技藝的最大化追求。大多國產傳記片難看的原因,是外部環境的制約,能力次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可說」大大影響了傳記片的創作。

《卓別林》裡有卓別林幼年生活困苦的情景、母親精神失常、為討工作賣命表演、大篇幅的與女人糾結、玩命創作的畫面、政治觀點、國籍糾紛等。於是,有勵志、活色生香、孤獨、痛苦、榮耀、挫折。有句臺詞,「我知道,這聽上去太美國化了」。表演也好,有個段落,小羅伯特-唐尼扮演的卓別林即興地表演了一段招牌式的動作:羅圈著雙腿,拿著雨傘,然後以左腿為支點,右腿外屈地來了180 度的轉身,很精彩。給全世界製造了無數快樂的人,自己卻不快樂。它挺好看,尤其對於一個對卓別林不太了解的人。

至於以後隨著對卓別林的了解增多,還有時間改變觀點的可能,對此片印象的變化就另當別論了。一個人不能在享受之後,隨即稱對方只是一個花瓶或畜生。片中,卓別林對前幾任妻子的評價多很刻薄甚至狠毒,卓別林與她們之間無愛可言。卓別林偏愛16歲的女孩,歐美人發育成熟,16歲女孩的外貌在東方人看來已不是蘿莉的樣子了。不知道在美國發行、上映時,這點有沒有觸犯美國公民的道德雷區。波蘭斯基的事兒30年了,仍被洛杉磯警方盯著。當然,波與卓的性質不太一樣。

通過這部電影,我了解到了以前從未知曉的、關於卓別林的愛情和婚姻的部分。這部影片又名《卓別林與他的情人》,不得不說,卓別林的一生中,與很多美女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埃德娜普文斯是卓別林電影中的第一位主要女演員。兩人在1916年到1917年間有過一段浪漫關係。但是,在1918年卓別林和16歲的演員哈裡斯倉促結婚後而終止。卓別林和哈裡斯很快也離婚了。在準備拍攝《淘金記》時卓別林與16歲的格雷發生了關係,格雷懷孕後兩人於1924年11月26日結婚。後來他與演員寶蓮秘密結婚,一起生活了八年後離婚。最後,他與劇作家尤金奧尼爾的女兒烏娜奧尼爾結婚,兩人的婚姻生活很幸福,他們一起生活了34年,生養了8個孩子。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女兒傑拉丁卓別林在本影片中扮演卓別林的媽媽,也就是她自己的奶奶。很多搞藝術的人似乎都很多情,但是這是他們自己的生活,我並不想說些什麼。只是,對卓別林來說,幾次的離婚和由此引發的官司讓他筋疲力盡,對他的電影事業產生了不少的負面影響。

我曾經覺得卓別林就像是神仙一樣完美,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了解到了很多表面下的東西並且觀察到了它的本質。正如通過影片,我看到了內心極其脆弱的卓別林,他也會有很多煩惱,他也會有官司纏身, 他也曾不被人們認可。人無完人,誰都會有缺點的弱勢。

影片以時空交叉的敘事方式展現了卓別林這個一代喜劇電影大師的創作歷程和情感經歷,細膩地刻畫出這位在銀幕上創造出諸多經典作品的喜劇天才充滿悲劇性的內心世界,給我們展現了一個不曾被了解、不為人知的卓別林。他用啞劇表演藝術塑造的那個頭戴圓頂帽、身穿小上衣、褲子無比肥大、皮鞋左右反穿、小鬍子、短手杖的家喻戶曉的小人物形象,給一代代的人們帶來歡笑和淚水,把將要退出歷史舞臺的無聲電影推上輝煌的頂峰。

相關焦點

  • 喜劇大師卓別林與《城市之光》
    ,深度賞析喜劇大師卓別林的經典巨作《城市之光》!下面我們進入主題,小愛老師對卓別林大師以及這部經典之作《城市之光》是怎麼看的,小愛老師能和大家聊聊嗎? 小愛:各位都是研究喜劇的專家,通常提到喜劇,大家會想到幾個特質,比如引入發笑的情節、風趣幽默的臺詞、誇張搞笑的表演,喜劇經常被認為是最為輕鬆的電影。
  • LEAD 立德人物|查理•卓別林,記錄時代的喜劇大師
    是現代喜劇電影的奠基人。作為20世紀影視界集演員、導演、編劇於一身的大師,卓別林的一生創作了幾十部影片,給人們帶來了無數歡笑,可以稱得上是美國默片時代最著名的喜劇演員。他塑造的肥褲子、破禮帽、小鬍子、大頭鞋和拄著文明杖流浪漢形象,是喜劇電影重要的代表元素,至今仍不可磨滅。
  • 永遠的世界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
    卓別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著名喜劇電影演員、導演、製片人。20世紀最卓越的喜劇電影大師、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家、反法西斯的和平、民主戰士。《衛報》認為他是「一位為人類根本自由而鬥爭的衛士,他比世界上很多政治家更偉大、更堅決。」
  • 電影表演大師《查理·卓別林》
    他的墓地位於瑞士科西爾蘇芙佛的芙佛公墓。生平與創作在電影史上靠拍悲劇成為大師的人數不勝數,但靠喜劇片成為大師的人卻是少之又少,這足以證明喜劇是一門多麼難的藝術,喜劇要讓人發笑的同時還要給人強烈的震撼,這比悲劇要難上一百倍。但卓別林做到了,百年來只此一人。腳登大皮鞋、手拿細手杖,邁著企鵝步的流浪漢形象,給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帶來了無盡的歡笑。這歡笑背後隱藏著人生的孤獨與悽涼。
  • 卓別林——電影喜劇史上不朽的喜劇大師
    人們從他奇特的服裝、可笑的滑稽的動作中,得到了極大的樂趣,又從他的不幸遭遇中由衷地產生真切的同情之心和對不公社會的憤懣和不平。扮演影片中夏爾洛這一藝術形象的,就是英國的著名影星卓別林。1889年4月16日,查利·卓別林誕生在倫敦一個家境貧寒的歌舞演員家庭裡。就在卓別林6歲時,他的父親因病過早的走到了人生的「終點」。
  • 喜劇之王,提琴演奏者,更是配樂大師--卓別林
    穿大頭鞋、留小鬍子的怪人然而鮮有人知道除了喜劇大師這一層身份外卓別林還會拉 小提琴!▲電影《舞臺生涯》中,卓別林展現了他的小提琴水平。鋼琴伴奏則由與卓別林同為「世界三大喜劇演員」的巴斯特·吉頓飾演更少有人知道的是卓別林還是一個 配樂大師!
  • 英國喜劇大師查爾斯·斯賓塞·卓別林漫像
    卓別林幼年喪父,曾在遊藝場和巡迴劇團賣藝或打雜。1913年,隨卡爾諾啞劇團去美國演出,被美國導演M.塞納特看中,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頭戴圓頂禮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鴨子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首次出現在影片《陣雨之間》中。這一形象成為卓別林喜劇片的標誌,風靡歐美20餘年。
  • 卓別林——黑白時代最偉大的產物!
    《摩登時代》(Modern Times),1936年在美國上映,被認為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是查理·卓別林導演並主演的一部經典喜劇電影。本片是卓別林早期黑白電影作品之一。雖然由於當時技術的限制,影片的配樂和特技都無法和當今的好萊塢影片媲美。
  • 統治好萊塢的流浪漢,永遠的喜劇大師 | 查理·卓別林
    卓別林塑造的喜劇形象被人們永遠銘記無論是流浪漢夏爾洛的善良、風趣、不幸還是大獨裁者的剛愎自用、自高自大這些都成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造型給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帶來了無盡的歡笑紐約之王A King in New York講述了夏洛克國王因為國家發生了革命而被迫跑到美國紐約尋求庇護
  • 永遠的小人物,偉大的卓別林
    第一部電影是《謀生》,後來他加入埃斯安尼公司,並於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樂街》。1918年他和兄弟在洛杉磯開了自己的公司,並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等人。直到1923年,卓別林才為這個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婦人》。
  • 名氣最大的喜劇大師卓別林,演技實則比不過這兩位
    》卓別林演藝生涯長達近70年,出演了包括《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等在內的80餘部喜劇片,一舉奠定了其「現代喜劇之父」和「默片之王」的地位。……」喜劇之王榮歸故裡的消息不脛而走,人們奔走相告,就在卓別林到倫敦不到三天的時間裡,他收到的信件堆積如山。
  • 摩登時代:卓別林大師,一個時代的喜劇象徵
    卓別林這位喜劇大師,我在小學時候第一次聽見,其實對他認識更多的是黑白默片,對於新一代的我們,這種形式反而是一種沒見過新奇的形式,很好奇的就看了,自己很喜歡喜劇,但是總覺得現在大部分的所謂喜劇,它們更像是一個段子集錦湊成的一個視頻,而不是電影,感覺和快手秒拍沒有區別了。
  • 看過《摩登時代》之後,我才發現卓別林是最偉大的電影大師之一
    機器時代下個體的異化,或者說,物質時代下個體性的消解,關於異化的題目,我們可以在後現代的文藝創作中比比而見,思想家和大師們總能預見到人類即將面對的困境,卓別林同樣前瞻地呈現了文明時代人的尷尬處境和永恆話題。但卓氏的故事總會給你一個希望,儘管這希望在那絕望處境中飄搖不定,隨時可滅。
  • 卓別林究竟是喜劇之王還是悲劇之王?他放棄了世俗的低級趣味
    有些影迷們為了表達自己與世俗不同的觀點,總是說高級喜劇的內核是悲涼的色彩。作為人類電影史上喜劇的老祖宗,這麼一來卓別林的定義就模糊了,他到底是喜劇大師還是悲劇大師呢?卓別林的喜劇為什麼可以稱之為高端?就是因為他喜劇裡面的的悲劇因素往往照射出這個社會最陰暗的一面。
  • 查理·卓別林:無聲電影最經典的篇章!喜劇的孤獨
    「查理·卓別林:卓眼視界」展覽正在上海餘德耀美術館進行,這是一個講述喜劇大師卓別林一生的展覽。如果把他的人生劃分為鏡頭內和鏡頭外兩個部分,那麼一邊是那個戴著圓禮帽的流浪漢,一邊則是遭受政治打壓、情感生活混亂的大明星,這兩個形象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卓別林。藉由展覽的機會,卓別林之子尤金·卓別林來到上海,並接受了專訪。
  • 大師的風採——卓別林與《馬戲團》
    1910年之後,卓別林來到美國發展自己的演藝事業,先後與拍攝了一系列喜劇短劇,在好萊塢,同時期的巴斯特·基頓與馬克思兄弟同樣是頂尖的喜劇大師,而卓別林的表演更能反映底層小人物的生活狀態,所以在眾星雲集的好萊塢依然如魚得水。1918年,為了獲取更大的拍片自主權,卓別林與其他幾位演員成立了自己的製作公司,他的身上又多了導演、編劇、製片人等多重身份。
  • 【第一百六十四期放映】《城市之光》 - 卓別林 | 默片時代的人性光輝……
    ——路易斯·約可布斯《城市之光》是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導演並主演的一部無聲喜劇影片,1931年上映。這也是他第74部作品,電影講述了一個流浪漢與賣花女的愛情故事。影片誕生之時正是美國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時期,卓別林也將此社會現實融入到影片的創作中。
  • 喜劇電影大師卓別林與中國總理的故事
    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1889-1977),出生於英國倫敦,一生拍攝了80多部喜劇影片,代表作有《淘金記》、《城市之光》、《這一形象後來就定格為卓別林喜劇片的標誌,風靡20餘年。卓別林奠定了現代喜劇電影的基礎,他戴圓頂硬禮帽的滑稽模樣幾乎成了喜劇電影的重要標誌。卓別林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辛辣的諷刺,批判了當時美國和歐洲社會的種種醜態。他不畏懼權貴,敢於挑戰邪惡勢力。
  • 卓別林電影和大蕭條年代
    經濟大蕭條,卻讓好萊塢電影迎來黃金時代。1929年,奧斯卡金像獎舉行首屆頒獎禮,此時,幽默喜劇成了人們躲避無奈現實的避風港,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在電影界大放異彩,他獲得了首屆奧斯卡榮譽獎。然而若干年後,另一個胡佛,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首任局長埃德加·胡佛卻設計將卓別林驅逐出美國。1931年,卓別林歷時3年拍攝的《城市之光》終於完成,影片用荒謬戲謔的手法講述了大蕭條年代流浪漢和盲人賣花女的感人故事,揭示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下窮人的生活慘狀;同時又在悲傷中給人留下對美好的生活的嚮往;他讓賣花女最後雙目復明,給悲慘的黑暗世界帶來了一絲光明。
  • 電影《卓別林傳》,讓我從此愛上小羅伯特唐尼!
    六歲時,從家裡的黑白電視機上看了電影《卓別林短片精選》,那時不知道查理·卓別林是誰,只是覺得這個頭帶著禮帽,腳穿尖頭皮鞋、手裡拄著拐棍的、留著小鬍子、走路「畸形」的男人戳中了我的笑點,從此,我知道有一個演員叫卓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