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口碑大爆的Netflix美劇《心靈獵人》嗎?它的接班人來了。
從已經播出的兩集來看,TNT新劇《沉默的天使》已然打響了2018年美劇的第一槍,無疑也是新劇中最有神劇相的一部。
《沉默的天使》改編自卡勒伯·卡爾同名小說(《The Alienist》)。故事以19世紀末的紐約為背景,特立獨行的心理醫生拉茲洛·克萊斯勒、記者約翰·摩爾與希望成為女警探的警局秘書莎拉·霍華德,在警方內部有人蓄意掩蓋罪行的情況下,與警方展開平行偵查,最終合力偵破男童妓連環虐殺案。
作為一本推理小說,卡勒伯•卡爾也試圖藉此探討人性。
主創團隊星光熠熠,使得本劇在播出之前就備受矚目。導演雅各布·維爾布魯根執導了《黑鏡》轉投Netflix懷抱後的第三季,編劇團隊中更有艾美獎最佳導演、《真探》之父凱瑞·福永坐鎮。
演員方面,在《美國隊長3》中表現出色的「澤莫男爵」丹尼爾·布魯赫,以及《霍比特人》系列中的「弓箭手巴德」盧克·伊萬斯,聯手出演雙男主。童星出身的達科塔·范寧也為本劇增添亮色。
高顏值x3,絕對養眼。
顯然,大片級別的卡司已經保住了這部作品的下限。而在兩集播過之後我們發現,驚喜遠不止於此。
《沉默的天使》講述了一個壓抑的故事,更揭開了紐約社會最黑暗的一面。
1896年的美國紐約,一面繁華,一面墮落,連環謀殺扼住了城市的咽喉。
被殘忍殺害的都是未成年的男孩,他們被輕蔑地以「she」代稱,橫屍街頭也被認為是罪有應得。這一切都源於他們特殊的身份:童妓。
這群穿著裙子討好上流社會有錢人的男孩,在他們精心服侍的人眼中,生來低賤。
想要為這些沉默的底層流魂發聲的人,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礙,調查寸步難行。
藏在暗處的惡魔,甚至挑釁地為拉茲洛送來了「戰利品」。這是炫耀,更是威脅。
兇手將喬治奧的舌頭包在報紙裡,放在拉茲洛的馬車上。
於是在第一次全員集結的碰頭會上,拉茲洛就告訴他正義的夥伴們,兇手的殺戮欲望也許會將他們都捲入危險中。
不僅如此,他們還不得不與警方內部守舊乃至腐敗的黑暗勢力周旋。
第一個男童妓死亡,拉茲洛不被允許進入陳屍現場;
約翰探訪妓院,卻遭到別有用心的妓院老闆用迷藥迷倒;
莎拉想要取得過往男童死亡案件的卷宗,卻發現被人蓄意藏起;
莎拉以局長之名在檔案室查找案卷未果。
作為主角團身處逆境時唯一的助力,時任紐約警察局局長的西奧多·羅斯福,在勒令妓院關停整頓、相關負責人協助調查時,得到的也僅僅是虛與委蛇的承諾:對方口頭應允,轉頭就將新的妓院開在了原址對面;
想要為兒子的死亡討回公道的男人遭到暴力封口,無名屍體被焚燒滅跡……
這一切直指當時紐約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警界腐敗。
警察系統內部,以康納為首的保守派,極力反對羅斯福力推的改革新政。他們對拉茲洛的新派探案方式、艾薩克森兄弟的猶太出身,以及莎拉的女性警員身份都大開嘲諷,極盡阻撓之能事。
因為查案手段太過前衛另類,加之猶太人身份,讓馬庫斯·艾薩克森探長和哥哥盧修斯·艾薩克森在保守派當道的警察局內也只是邊緣人。
不僅如此,康納及其同黨收受妓院老闆的賄賂,為了維護利益鏈上那些人的利益,掩蓋和姑息罪行。
《沉默的天使》用兩集的篇幅,勾勒出一個病入膏肓的紐約。無論是司法黑暗、仇視和矮化女性、壓榨童工、歧視和排擠非我族類,種種不公和不堪,都在這兩集中得到了淋漓的展現,成為籠罩整座城市的霧瘴。
片頭正是濃霧下的紐約,自由女神像手中火炬的微光晦暗不明。
也許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更容易誕生英雄。
當然,不能是孤膽英雄。
同許多歐美影視作品一樣,《沉默的天使》的主角團也是兩男一女的「鐵三角」。
HP三人組:誰叫我們?
在20世紀以前,精神病科學的研究欠發達的時候,所有精神上有缺陷或有相關病態行為的人都被稱為Alien,而研究、治療他們的人就被稱為Alienist。
異形:#$%^&*?(誰叫我?)
在《沉默的天使》中,主角之一的拉茲洛·克萊斯勒是一位心理學博士,也就是「Alienist」。拉茲洛外冷內熱,在與好基友約翰一言不合分道揚鑣之後,雖然口口聲聲「一點憤怒和反省對約翰有好處」,但還是忍不住讓僕人跟隨並照顧喝醉的約翰。
另一位男主角約翰·摩爾,供職於《紐約時報》,是一位畫像師,在那個時代相當於是報社的攝影師。約翰擁有出色的觀察能力,這讓他畫技出眾。但一顆悲憫的心,卻讓他忍不住美化他畫筆下悲慘的死者。雖然他不認同也不看好拉茲洛的出格行為,卻總是不自覺地幫助他。
在拉茲洛的眼中,第一個死者喬治奧的死狀被約翰無意識地美化了。
女主角莎拉·霍華德,是紐約市警察局長局長羅斯福的秘書。雖然被約翰稱為「打字員」,但她的確是第一個被紐約警察局僱傭的女性僱員。
她有著超乎常人的行動力,對於追求真理滿懷熱忱。她對於拉茲洛·克萊斯勒博士十分傾慕,這促使她加入了拉茲洛的小團體。
這種天才前行者+敏銳觀察家+超凡行動派的組合非常契合,一經照面就火花四射。
三個主角性格各有千秋,技能點互補,堪稱完美組合。
在這個團體中,拉茲洛無疑是團隊的絕對核心。
首先,他諳熟心理學,這讓他在與嫌疑人對話時佔盡優勢。
在警方內部已經認定殺害情人的精神病人沃爾夫就是殺死喬治奧的兇手時,拉茲洛只與沃爾夫短暫交談,就判斷出對方只是被抓來充數的「替死鬼」。
更重要的一點,在第一集的末尾,拉茲洛開始嘗試站在兇手的角度思考問題。
「只有我成為他,我才能真正明白,我究竟是什麼。……我必須以他的眼光看待生命,感受他所感受到的痛苦,走他所走過的路。」
拉茲洛對於破案的認知遠超時代的局限,側重在對兇手動機和行為模式的模擬,而不僅僅考慮兇手是誰。這已經初具心理側寫的雛形,可謂開創了現代刑偵手段的先河。
拉茲洛·克萊斯勒博士的本業是心理醫生,這造就了他注重模擬殺手心理的特殊查案模式。
只是這種辦案手法過於前衛,在當時遭到了許多衛道士的阻撓。
這時,莎拉的作用就凸顯了出來。使她備受輕視的「女性」標籤,反而成為她在警察局內秘密協助拉茲洛的絕佳掩體。她因此可以憑藉局長秘書的身份,接觸到拉茲洛和約翰絕對不可能拿到手的案卷。
像拉茲洛一樣,莎拉的所作所為也讓她與當時99%的紐約女性迥然不同。她吸菸,厭惡束腰和晚禮服,抗拒這個社會加諸在女性身上諸多苛刻的條條框框。即使加入警察局,她的目標也遠不止做一個安分守己的小公務員,而是希望和男性警察一樣痛擊犯罪。
從達科塔·范寧的臉上,能夠看出那樣侷促的環境下,莎拉的不甘和憤懣。
在這兩個與世俗格格不入的同伴中間,約翰·摩爾溫和體面,待人彬彬有禮,查案主動但方式傳統。他既不會做出太驚世駭俗的舉動,又能接受夥伴不那麼循規蹈矩的言行。用拉茲洛的話來說,約翰代表了那種「人人皆善的美好」。
你們叫約翰的是不是都是小天使?
也正是這個人,讓整個團隊不至於太逾矩和失控。他潤滑了整個團體,也成為「拉茲洛小分隊」與「正常社會」之間的紐帶。
這三個主角兩個身處體制外,一個在體制內,彼此聯繫緊密,關係頗具張力。
拉茲洛和約翰是一對好基友,更是絕佳的搭檔。他們雖然偶有爭執,理念也並非完全一致,但合作無間,內心對對方充滿信任,堪稱美國版「福爾摩斯與華生」。
雙男主的互動也是基情滿滿。
約翰與莎拉是舊識,也是將莎拉引入團隊的契機。而且從預告來看,也許未來他們之間還會展開全新的關係。
莎拉:冷漠。
莎拉尊重和仰慕拉茲洛,是拉茲洛行動力的補充,他們之間亦師亦友的關係也是相當引人遐思。
這樣的「鐵三角」已經看點十足。加之作為最強外援存在的羅斯福,以及艾薩克森兄弟,整個團隊有顏值有笑點,化學效應堪稱完美。
艾薩克森兄弟是一對異卵雙胞胎,致力於將法醫學與現代醫學結合後用於刑偵。
除了人物和情節之外,本劇的第三個制勝點就是,精緻的細節。
作為一部時代劇,完美復刻場景固然很重要,但只是基本功。《沉默的天使》則真正做到了在細微之處見真章。
比如第一集開場,在巡邏的警員發現死者後,第一時間選擇用警棍敲擊附近的金屬製品,製造出巨大的聲響。
這就相當於是現代社會的「鳴槍示警」。
這在看慣了港劇的觀眾眼裡大概會覺得有些好奇。事實上,相比起英屬殖民地國家常見的警哨,在通訊工具不甚發達的年代,美國警察正是使用這種樸素的敲擊鐵器的行為提示警情,吸引同伴支援。
另一個引人注意的細節是有關兇手的。
這個行事風格頗有些漢尼拔做派的兇手,行兇手法令人髮指。不僅作案方式殘酷,甚至在殺人後還取走內臟進行烹飪。
果然是漢尼拔失蹤多年的兄弟(嘔)。
但他的心思卻十分縝密:為了避免在行兇過程中留下指紋,而磨掉了自己指腹的皮膚。
劇中多次出現疑犯手指的特寫。
這裡尤其能體現出作品對於時代感的把握。
《沉默的天使》的故事發生在1896年。就在四年前的1892年,阿根廷一個名叫內科愜阿的小鎮上發生了一起謀殺,兩個幼童被殺死在自己家中。在指紋研究專家沃塞蒂系的協助下,警長阿爾法雷茲利用在案發現場門框上提取到的一枚指紋,成功抓獲了兇手。
受此案的鼓舞,沃塞蒂系撰寫出版了《指紋學》一書,而阿根廷警察當局也正式開始以指紋對嫌疑人身份進行鑑別。四年間,這種破案方法為全世界警察部門所普遍應用,「指紋破案技術」成為常規調查手段。
這種對於時代感一絲不苟的追求,體現出了劇組不急功近利,致力於精心打磨劇集質量的心態,可稱良心。
19世紀末的紐約街頭。服裝、布景、道具樣樣考究。
關於本作的原著,也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花絮。這個花絮由作者卡勒伯·卡爾自己在後記裡爆料。
據說卡勒伯的負責編輯對於其「非虛構類作家」的身份很有執念,所以在《沉默的天使》誕生之初,為了讓編輯接受這個選題,卡勒伯謊稱這是個真實的故事,還偽造了一張「克萊斯勒博士」同羅斯福總統晚年的合影。他當時滿世界尋找契合他想像中克萊斯勒醫生形象的老照片,最終選中了挪威作曲家愛德華·格裡格。
還別說,這個作者心目中的「正版拉茲洛」跟丹尼爾·布魯赫版拉茲洛還莫名有點神似。
在《沉默的天使》第一集播出後,TV Fanatic就高度評價了這一集,認為其「帶來了充滿樂趣的陰森感,一開始的一幕就已經營造起故事的氣氛,美術指導非常出色,角色的設定亦讓人難忘。」
而更讓人讚許的,或許是這部劇不刻意迎合和討好觀眾的冷感做派。
在這種題材的美劇裡,大尺度的重口畫面當然是不可缺少的。但《沉默的天使》在這種重口情節的把握上表現出了極大的節制,不以此為噱頭刺激觀眾的感官,只是兢兢業業為助推情節發展和刻畫兇手性格服務。
男童妓喬治奧,被發現時「穿白裙,右手被切斷,腹部被切開,內臟堆在腳邊,生殖器被切除,失去雙眼」。
同樣的,在雙男主配置大行其道的今天,《沉默的天使》的兩位男主無限接近《神探夏洛克》中的福爾摩斯與華生(甚至連羅斯福和艾薩克森兄弟,都有點像雷斯垂德、安德森和多諾萬有沒有?)。他們的互動無疑充滿火花,但這種曖昧也點到即止,遠不到「賣腐」的程度。
郎才郎貌!
主角之間絕佳的化學反應,堪比電影的良心製作,精緻帶感的細節展示,短短的兩集帶給我們的驚豔之感,不亞於《神探夏洛克》第一季。
而那種美式犯罪題材所特有的寫實,又讓它有了一些別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