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周刊 記者 | 劉傑
7月6日,深交所向萃華珠寶下發問詢函,對其年報中諸多問題提出質疑。《紅周刊》記者翻閱上市公司財報發現,萃華珠寶淨利潤與營收背離,毛利率出現異常突增。此外,萃華珠寶貨幣資金看似充裕,背後則暗藏流動性風險,更關鍵的是,其營業收入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
毛利率突增疑雲
2019年,萃華珠寶實現營業收入22.74 億元,同比下降 15.56%,實現歸母淨利潤3743.04 萬元,同比增長26.40%,其淨利潤與營業收入出現了反向變動的現象,這也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要求其做出具體說明。
《紅周刊》記者翻閱年報發現,2019年萃華珠寶毛利率出現了突增,而這與其營收、淨利潤反向變動有著莫大的關係。
據年報顯示,2014年至2018年,萃華珠寶的毛利率除了2016年達到11.33%外,其餘年份均不足10%,而2019年其毛利率卻突增至16.83%。那麼,為何萃華珠寶的毛利率會突然大幅增長呢?我們來看看同行業公司毛利率變化情況。
《紅周刊》記者選取了主營業務同為珠寶、黃金銷售相關業務的老鳳祥、周生生、潮宏基、明牌珠寶四家公司做對比分析(見下表1)後發現,2019年,除了明牌珠寶毛利率比上年增加了不到4個百分點,增幅為41.36%,變動幅度相對較大外,其餘公司的毛利率變動幅度均比較小,其中潮宏基毛利率同比還出現了-4.22%的降幅,顯然,同行業公司的毛利率並沒有出現大幅增長的情況。
表1 可比公司毛利率情況
數據來源:各公司年報 製圖:紅刊財經
綜合來看,2019年,同行業公司毛利率增幅均值為10.65%,而萃華珠寶的毛利率增幅高達69.83%,高於行業均值59個百分點,然而,對於其毛利率的突增,《紅周刊》記者在上市公司年報中並未找到相關解釋,由此來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夠詳細,對此,恐怕還需公司給出解釋。
暗藏流動性風險
此外,萃華珠寶的資金情況也不容樂觀,需要提高警惕。
據年報顯示,2019年、2020年一季度,萃華珠寶的貨幣資金餘額分別達5.51億元、6.01億元,然而,看似充裕的資金卻僅是表象而已。2019年,其貨幣資金中銀行存款僅為1.89 億元,有3.10億元則為租借黃金保證金、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等受限資金,不能隨時支取,該部分佔其當期貨幣資金總額的56.25%。
2020年一季度,其現金流量表中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為1.28億元,與貨幣資金之間的差額則為受限資金,金額高達4.73億元,這說明萃華珠寶貨幣資金中受限資金規模進一步擴大。
與此同時,2019年末、2020年一季度末,萃華珠寶的短期借款金額分別高達11.2億元、13.11億元,與其隨時可動用的資金2.41億元、1.28億元相較,其償債缺口高達8.79億元、11.84億元,可見,目前萃華珠寶的流動性風險較高。
從受限資金規模來看,2016年至2018年,萃華珠寶的受限資金佔貨幣資金的比重不足3成,到了2019年該佔比卻一度飆升,甚至超過5成。萃華珠寶受限資金中主要為租借黃金保證金、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查看其採購模式,主要有現貨交易及租賃業務兩種模式,其中,現貨交易為以自有資金從上海黃金交易所採購黃金原材料,而租賃業務是在銀行綜合授信額度內向銀行租賃黃金,並於合同期內再以自有資金從上海黃金交易所採購黃金,並將黃金提貨單轉交給銀行以償還前期租賃的黃金。不難看出,租賃業務是上市公司緩解採購資金周轉壓力的一種方式。
受限資金的增加,說明萃華珠寶的資金壓力越來越大。而這背後的原因,似乎與其不斷惡化的回款情況有關。
2019年,上市公司營收下滑15.56%,銷售呈現低迷的態勢,而與之相反的是,其應收帳款卻同比激增82.56%,金額為2.3億元,萃華珠寶稱主要系銷售競爭激烈,客戶回款放緩所致。而這嚴重影響了萃華珠寶的回款,年報顯示,2019年,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14億元,大量資金流出,對企業流動性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綜上,萃華珠寶目前可用資金難以覆蓋短期債務,流動性風險較高,而資金回流情況堪憂,致使流動性風險雪上加霜,因此需要投資者予以警惕。
營業收入真實性存疑
其實,萃華珠寶的營業收入數據也存在諸多疑點待解。據年報顯示,萃華珠寶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2.74億元(見下表2),其產品適用於13%的增值稅稅率(註:自2019年4月1日,增值稅稅率由16%下調為13%),推算出當年其含稅營業收入約為25.86億元。
表2 與營業收入相關的數據(單位:萬元)
2019年,萃華珠寶「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金額為24.77億元,扣除本期預收帳款新增額6704.97萬元後,與含稅營收相較少了1.76億元,理論上,應當導致經營性債權同等規模的增加。
進一步來看,2019年末萃華珠寶應收帳款為2.3億元,較上年新增了1.04億元,比理論應增加額1.76億元少了7195.03萬元,這就意味著其有數千萬元的含稅營收沒有相關現金流及經營性債權的支持。
那麼,該差異是否為應收帳款壞帳計提導致的呢?然而,據年報顯示,2018年、2019年,其壞帳準備金額分別為1335.22萬元、1833.92萬元,2019年新增額僅數百萬元,也難解釋上述差異。故對此,恐怕還需公司給出解釋。
(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非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