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IPO | 依賴大客戶令華恒生物「很受傷」 多項財務數據勾稽關係...

2020-12-25 證券之星

(原標題:聚焦IPO | 依賴大客戶令華恒生物「很受傷」 多項財務數據勾稽關係異常)

記者 | 謝碧鷺

華恒生物來自第一大客戶的營收佔比接近五成,為了留住該境外大客戶,在美國增加關稅之後,華恒生物不得不為該客戶降低產品售價。由此來看,在大客戶「依賴症」之下,其議價能力令人擔憂。

前不久,安徽華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恒生物」)順利通過科創板首發上市申請。但若仔細閱讀其招股書,就可發現該公司仍然存在不少疑點。《紅周刊》記者今年6月份曾發表過一篇題為《華恒生物患境外銷售「依賴症」,逾億元含稅營收缺乏數據支撐》的文章,其中提到了其客戶集中度過高的問題,實際上,對於華恒生物依賴第一大客戶的問題非常值得關注。

事實證明,因為存在大客戶「依賴」,華恒生物議價能力並不強,為了維護大客戶,其在價格上做出過不少讓步。此外,據《紅周刊》記者核算,報告期內,其營收和採購數據均存在疑點,需要公司做出解釋。

議價能力不強

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華恒生物的客戶集中度較高,特別是對第一大客戶巴斯夫的銷售,報告期內佔比分別為49.95%、54.39%、46.25%和44.74%,同時佔公司L-丙氨酸銷售額的59.26%、64.42%、65.1%和60.08%。

據招股書介紹,巴斯夫成立於1865年,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之一,華恒生物對該公司的「依賴」,短期內雖然有利於企業收入的快速增長,但對於一家即將上市,且已經度過初始發展階段的企業而言,這無疑也是存在不小風險的。尤為重要的是,該客戶還是境外客戶,不論是國際貿易環境,還是國際政治生態,一旦發生變化,都會給交易雙方帶來諸多不確定性風險。而因為存在對客戶的「依賴」,華恒生物業績也深受其影響,因此,在雙方的交易中,華恒生物的議價能力明顯偏弱。

根據華恒生物和巴斯夫籤訂的採購協議中約定的最優惠客戶條款,如果供應商在履行合同期間向某個將產品用於特定工業應用的採購方以更低的價格和/或更優惠的條件交付產品,在價格差異存在的期間內,供應商應該通知巴斯夫並給予巴斯夫同樣的更優惠的新價格和/或更優惠的條件。

事實上,為了強化二者之間的合作,華恒生物已經做出了不少讓步。例如2019年5月,美國提高了部分從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為了分擔因L-丙氨酸產品關稅稅率調整對巴斯夫產品成本產生的影響,華恒生物對巴斯夫(美國)銷售的L-丙氨酸產品每千克下調了0.15美元,結果導致華恒生物在北美地區的銷售額下降了11.41%,毛利率也因此受到了影響。由此不難看出,在對大客戶存在「依賴」的情況之下,華恒生物「很受傷」,在實際交易過程中,其議價能力嚴重受到了影響。

此外,根據華恒生物和巴斯夫籤署的《第四次修訂協議》,合同期限至2022年底,因此,無法保證雙方的合作能夠一直持續下去,一旦失去這位大客戶,華恒生物的業績難免會受到不利影響。

營收數據存在異常

在之前的文章中,《紅周刊》記者曾提到,華恒生物2019年營收、現金流及經營性債權間的財務勾稽關係存在異常。實際上,除2019年外,其2018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與相關數據的財務勾稽關係也是疑點重重。

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華恒生物的營業總收入為4.21億元,其中境外收入為2.46億元,該部分營收不需要考慮增值稅,剩下的國內營收部分還需要考慮到增值稅稅率的變化(該部分營收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自2018年5月1日起,由17%下降到16%),據推算,當期華恒生物的含稅營收大致為4.49億元。理論上,企業的營收要麼是以現金的方式收回,要麼形成經營性債權,那麼華恒生物的情況又如何呢?

在合併現金流量表中,2018年華恒生物「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3.54億元,此外,當期華恒生物的預收款項相較於2017年增加了約50萬元,那麼華恒生物當期所收到的與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大致為3.53億元,該金額相較於當期的含稅營收要少約9600萬元,理論上,當期華恒生物的經營性債權應該要增加約9600萬元。

截至2018年末,華恒生物的應收票據、應收帳款和應收帳款所計提的壞帳準備分別為2491.89萬元、6352.51萬元和383.6萬元,上述幾項相較於2017年末僅增加了約1100萬元。這顯然和理論應該增加的金額並不相符,大概存在8500萬元的差距。也就是說,2018年華恒生物大概有8500萬元含稅營收既沒有實現現金流入,也沒有經營性債權的支持,需要公司進一步披露。

以同樣的邏輯核算其2020年上半年的營收數據,亦存在類似的情況。

2020年上半年,華恒生物的營業總收入為2.58億元,其中國內營收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3%,可計算出其含稅營收為2.74億元。當期其「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1.85億元,其中預收款項變化不大,可忽略不計,因此其現金流入相較於含稅營收要少約8900萬元。經營性債權方面,2020年6月末,華恒生物的應收票據、應收帳款、應收款項融資和應收帳款所計提的壞帳準備合計相較2019年末僅增加了約4200萬元,比理論上應該要增加的金額少了約4700萬元。

結合此前文章,也就是說,華恒生物連續兩年又一期的營收數據均存在勾稽異常,需要公司給出合理解釋。

採購數據令人不解

不僅如此,據《紅周刊》記者核算,華恒生物的採購數據和相關現金流及經營性負債方面的財務勾稽關係也存在諸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華恒生物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9148.11萬元,佔全部採購金額的38.4%,由此可以推算出當期華恒生物的採購總額為2.38億元。其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自2018年5月1日起,由17%下降到16%,由此可以計算出,華恒生物的含稅採購約為2.77億元。理論上,企業的採購應體現為相關現金流出和經營性債務的增減,那麼華恒生物的情況又如何呢?

在合併現金流量表中,2018年華恒生物「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1.95億元,此外,當期華恒生物的預付款項相較2017年增加了大約135萬元,考慮到這方面因素的影響後,華恒生物當期所支付的與採購相關的現金流大約為1.94億元,相較於含稅採購要少8300萬元,那麼,理論上華恒生物的經營性債務當期應當要增加8300萬元。

而經營性債務方面,截至2018年末,華恒生物的應付票據和應付帳款分別為197.65萬元和6990.62萬元,兩項合計比2017年末增加了約800萬元。這跟理論上應該要增加的金額並不相符,大概存在7500多萬元的差距。也就是說,當期華恒生物大概有7500萬元的含稅採購既沒有現金流出,也沒有相關經營性債務的支持。

以同樣的邏輯核算其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相關數據,亦有類似的情況存在。

2019年華恒生物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1.11億元,佔總採購額的45.39%,由此可以推算出當期採購總額為2.45億元;2020年上半年,其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5032.8萬元,佔總採購金額的42.7%,由此可以推算出當期採購總額為1.18億元。其採購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自2019年4月1日起,由16%下降到13%,由此可以推算出這兩期華恒生物的採購總金額分別為2.78億元和1.33億元。

在合併現金流量中,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華恒生物「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分別為1.75億元和6827.16萬元,此外2019年華恒生物的預付款項減少了約260萬元,2020年則增加了約40萬元,因此,這兩期中,其支付的與採購相關的現金分別約為1.78億元和6800萬元,這跟含稅採購相比,分別少了1億元和6500萬元。

經營性負債方面,2020年6月末,華恒生物的應付票據和應付帳款比2019年末僅增加了約1200萬元,而2019年末,則比2018年減少了約2000萬元,因此,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含稅採購和相關現金流及經營性債務之間分別存在大約1.2億元和5300萬元的差距。

(文章發表於11月28日《紅周刊》

文中提及個股、產品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相關焦點

  • 老鋪黃金並不老:盈利增速「逆天」 財務數據勾稽異常
    來源:新浪財經多項指標存在財務欺詐風險,成立不久的老鋪黃金能順利IPO嗎?近日,老鋪黃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老鋪黃金」)更新了招股書。老鋪黃金名稱中雖帶有「老」字,但公司實際上成立於2016年12月,且在2018年及以前都是通過委外加工實現生產。
  • 美暢新材業績遭遇「過山車」 大客戶身份、財務數據存疑
    對於這樣一家營收業績出現「過山車」表現的公司,《紅周刊》記者在查看其招股說明書和相關財報後發現,公司前幾年的財務數據存在不少疑點,不排除其為達到上市目的有數據造假的可能。激烈的行業競爭令美暢新材盈利空間愈加壓縮,首先體現在其銷售單價上,招股說明書披露,2016年至2018年,公司金剛石線均價一路下行,分別為180.3元/公裡、174.02元/公裡和123.64元/公裡,尤其是2018年降幅最為明顯。
  • 白話會計:三張財務報表的勾稽關係(實例操作)
    大家好啊,通過前面三篇文章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到了三張財務報表中都涵蓋哪些內容。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三張財務報表的內在關係是什麼樣的。本篇文章將通過一個案例教會大家,當某一個科目的數額發生變化後,它會對三張財務報表分別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 ...財務數據質量存疑 大客戶「賒帳」數億 控股股東去向不明
    原標題:用65頁更正2019年年報 延安必康這兩年都在動蕩中 財務數據質量存疑,大客戶「賒帳」數億,控股股東去向不明 摘要 【用65頁更正2019年年報 延安必康這兩年都在動蕩中
  • 有研粉末募資擴產必要性不足 多項財務數據存在疑點
    此外,其披露的收入、採購數據均顯得異常,需要公司做出解釋。  不久之前,有研粉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有研粉末」)在科創板註冊上市的申請獲發審會審議通過。但若仔細翻閱其披露的招股書內容,還是能夠發現這其中存在不少問題。
  • 曼卡龍IPO:「官司」纏身 業務受限 財務數據前後矛盾
    該公司專注於珠寶品牌建設,聚焦年輕消費群體。目前,該公司擁有「MCLON曼卡龍」,「今古傳奇」等珠寶首飾品牌,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於素金飾品及鑲嵌飾品,主要產品為「三愛一鑽」即「愛尚金」,「愛尚炫」,「愛尚彩」以及鑽石飾品。
  • 孚能科技的「盛世危局」:過度依賴大客戶,賒銷嚴重倒貼錢銷售
    這一籤約令20天前以「戴姆勒入股」作為加持項而喜提科創板的孚能科技略顯尷尬。就在近一個月前的7月3日,戴姆勒宣布旗下奔馳汽車與孚能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將斥約9億元收購孚能約3%的股份。根據此次協議,寧德時代將為奔馳提供電芯、模組及電池系統。
  • 「IPO價值觀」5G驅動中富電路業績持續增長,嚴重依賴大客戶華為存...
    招股書顯示,近年來其業績持續增長,主要是大客戶華為的助力,而隨著其對華為銷售佔比的不斷提升,加上美國對華為實施「實體清單」管制,限制華為從美國採購產品和對美國銷售產品,其對大客戶依賴的風險也日益凸顯。據其表示,主營業務的增長主要是隨著5G領域的全面發展和應用,包括5G天線、通信電源以及手機端快充變壓器的需求增加較快,令其銷售訂單不斷增加,收入規模逐年增長;以及隨著產能、產量的逐年提升,提高了柔性生產和交付能力,令其積累了穩定的客戶資源。
  • 智慧松德:孚能科技是超業精密非常重要的大客戶之一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7月6日訊,有投資者向智慧松德提問, 孚能科技馬上ipo了,並有奔馳作為戰略投資者投資了9個億,而智慧松德的子公司超業精密作為孚能科技的大客戶,孚能科技ipo以及引入強大戰略投資者,會不會對智慧松德(超業精密)業務推進有很大影響?
  • 聚焦IPO:金鐘股份採購難自證真實,申報材料存大規模數據調整
    然而讓人感到奇怪的是,若從財務勾稽關係分析,在金鐘股份的財務報表中,我們竟然找不到跟該採購數據基本匹配的相關數據,某個年度甚至還存在巨大差額。同樣的分析方法,進一步梳理2019年和2020年1-6月的原材料採購及外協加工的情況與財務報表的現金流量、應付款項等相關數據之間的關係,我們發現只有243.16萬元和370.12萬元的偏差,而且長期資產的購建情況也不會對應付款項產生較大的影響。很顯然,這兩個時間段的情況和2018年是截然不同的。
  • 沃福百瑞IPO大客戶涉傳銷無證銷售風險難控 過度依賴出口存隱患
    沃福百瑞IPO:大客戶涉傳銷無證銷售風險難控過度依賴出口疫情當口存隱患9月10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將召開2020年第24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看似營收還算不錯,但從現有的資料來看,沃福百瑞對前五大客戶的依賴感極強,2019年,大客戶所佔營收的比例甚至超過了80%。值得注意的是,沃福百瑞的第一大客戶美國Young Living曾因涉嫌傳銷被告上法庭索賠,還曾被FDA警告,即使是其在中國使用的中文「悠樂芳」也在商務部的網站上查詢不到相關信息。
  • 新股消息|眾妙娛樂赴港IPO:直播工會運營輕量化 過度依賴頭部平臺
    6月7日,眾妙娛樂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中泰國際為獨家保薦人,擬將募集資金用於優化主播培育體系,收購MCN、籤約新主播、投資數據和技術分析以及補充營運資金等方向。直播行業方興未艾,輕資產運營財務負擔小疫情期間,線上經濟火熱發展,直播迎來快速增長的紅利期,成為熱點話題,作為主播工會公司的眾妙娛樂也分得了市場許多注意力。
  • 艾為電子欲衝刺科創板,營收、採購數據均有疑點
    除此之外,其2019年的採購數據和相關現金流及經營性債務之間的財務勾稽關係也存在異常。對於以上種種,《紅周刊》記者沒有在招股書中找到答案,需要公司進一步解釋。按照一般財務勾稽關係,企業含稅營收應當體現為相關現金流的流入和經營性債權的增減,那麼該公司相關財務數據的變化情況又如何呢?我們先來看當期經營性債權的變化情況。截至2020年6月末,艾為電子的應收帳款及其所計提的壞帳準備分別為4617.71萬元和243.04萬元,同類項目合計相較於2019年末增加了2141.4萬元。
  • 愛麗家居闖關IPO遇阻:多次觸碰違規紅線 「大客戶依賴症」難破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近年來愛麗家居營業收入不斷增長,但其業績依賴第一大客戶、多次受到行政處罰、股權過於集中、研發投入低於行業均值等病症或將成為上市路上的「絆腳石」。針對公司IPO的相關問題以及企業未來發展布局等,《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致函愛麗家居方面,其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回應記者稱:「公司將持續加強對產品研發的投入,通過技術、工藝改進提升產品品質及性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進一步加強與客戶的穩定合作關係。此外,公司將通過規模化、自動化改造降低單位生產成本,確保公司盈利能力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 緯德信息IPO:供應商陷技術糾紛,大客戶巨虧存隱患
    緯德信息在報告期內眾合作夥伴卻狀況頻出,上遊供應商陷技術合同糾紛,下遊大客戶巨虧、資產被查扣,曾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和限制消費,或給緯德信息帶來影響。  供應商被訴技術不達標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安全事件影響範圍不斷擴大,電力作為國家重要戰略資源是工業信息安全產品應用最早、最廣泛的領域。
  • 傑美特IPO透視:不斷踩雷,數據「水分」到底在哪裡?
    但經《電鰻快報》調查發現,該公司此次IPO招股書存在很多疑點,不斷踩雷,數據也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水分」。「詭異」的業績走勢據《電鰻快報》了解,傑美特3次衝擊上市敗北,2015年是傑美特第一次遞交招股書,後來由於盈利下滑嚴重而被深交所駁回。
  • 蘇文電能IPO:供應商為「幽靈」公司,財務數據疑造假
    蘇文電能IPO:供應商為「幽靈」公司,財務數據疑造假
  • 偉時電子IPO:第二大客戶存破產風險 140名研發人員或僅有高中及...
    雖然業績穩中有進,但挖貝網發現,該公司的第二大客戶日本顯示器集團(以下簡稱JDI)自2017年起,就不時有破產傳聞流出,此外該公司至少140名研發人員可能僅有高中及以下學歷。第二大客戶存破產風險背光模組為液晶顯示器面板的關鍵零組件之一,所以偉時電子第一和第二大客戶均為面板廠商,他們分別是夏普和JDI,其中夏普已被富士康收購,而JDI卻屢次陷入破產傳聞之中。偉時電子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偉時電子第二大客戶均為JDI。
  • 【IPO價值觀】華海清科打破CMP設備壟斷背後,持續虧損如何「輸血...
    華海清科近幾年扣非後合計虧損近1.93億元,也即是說,其持續的虧損並不能為高額研發資金需求「輸血」。據了解,華海清科過去營運資金依賴於股東增資和借款等外部融資以及政府補助。成功上市後,若無法通過經營來維持充足的現金流,將可能影響研發項目的進展,甚至可能影響現有產品的生產、導致其無法正常履約等,對業務前景、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 大客戶富士康處境尷尬,博碩科技信賴症可解?
    對博碩科技來說,電子產品功能性器件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就是它主要的經營範圍,直接客戶主要為電子產品製造服務商、組件生產商,聚焦於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上。隨著5G智能終端和自動駕駛的發展,所對應的行業規模會越來越大,前景一片樂觀,有利可圖必然也會有更多的參與者,博碩科技能否持續發力,搶得一席之地,結果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