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10多年前,我與臺北的周劍南先生通電話時,周劍南先生說,當年他在上海從孫存周先生學習拳術時,有一次遇見一位和尚也來向孫存周先生請益,臨了,孫存周先生對這位和尚講:「學我們家的拳要懂得『天梁中道,七煞破立』」。孫存周先生將這幾個字寫成一橫幅,送給這位和尚。周劍南先生講,因為這八個字是孫存周先生講給那位和尚的,他當時沒好意思問這是什麼意思。後來他匆匆去北平出差,就將這件事疏忽了。以後因為戰事日緊,他也就沒有機會向孫存周先生請教。於是在電話中問我是否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那時我自然也是不懂。之後我請教孫叔容師姐,孫叔容師姐講:「我父親對汪孟舒他們也講過類似的話,當時我也不懂,後來問過我父親才知道,就是練拳既要懂得從容中道,又要懂得立中破、破中立。」
以我現在對孫氏拳的體認,我以為從容中道和立中破、破中立都是極深的道理,尤其在實踐中,其意味遠比字面上要深刻、豐富得多。
尤其是當今習拳者,談從容中道者多,這些人喜歡裝扮出一副雍容智者的模樣,而實際上他們根本不懂何為中道,也就談不上從容與否。因為從容中道與七煞破立是不可分的,沒有七煞破立之氣概與能力,又談何從容中道?故不知七煞破立而言從容中道者乃自欺欺人而已。
孫存周先生借「紫微鬥數」中的14顆主星中的天梁、七煞兩主星的命宮特性,來啟發習武者需要培養的氣質特徵。
天梁中道是指,武者的從容中道並不是一個超然世外、與世無爭的狀態,而是以一種超然的心態去面對且直入兇險、危困之境,而不是躲避之,由此培育逢兇化吉、遇難呈祥的精神、氣質和力量。如此,才能造就出天梁星那種解厄除困的氣質與能力,才能逐漸達到從容中道的境界。
七煞破立是指,武者一方面要培育勇武、決斷、戰必勝、攻必取的智慧和肅殺能力。另一方面要培養對拳中技理、技術、技法立中破、破中立的勇氣、智慧與能力。所以武者要具備七煞星的氣質。
有人要我詳解七煞破立,我已提示在此,欲知其精義者,需從研修孫氏拳中自悟。因為,即使我為你詳解,你若對孫氏拳沒有用心體悟,你還是不懂。如果你深入體悟孫氏拳了,看到我在上面披露的孫叔容師姐的提示,就已經能懂大概了。因為理解此意與你研修孫氏拳的程度密切相關,並非是空談拳理所能理解的。如,我曾掰碎了講解練孫氏無極式要從混沌狀態和臨界不平衡狀態進入太極狀態,此為修為內勁的不二法門,並告知這個要求在孫祿堂先生原著中的出處,以及作為其科學原理的生理學和系統學的依據。此外,還為想進一步了解其原理者提供了兩部科普讀物——《軀體的智慧》和《從混沌到有序》,並一再告知,由此就知道為什麼孫氏拳在開啟內勁上功效卓絕,能在其他拳術之上。
然而一些人仍是不懂此理,他們看到其他幾派太極拳叉開兩腳站無極式,他們也跟著學。所以,對於愚者,講的再多也是白講,一些人因為缺失見地,又沒有練拳的深入體認,心裡沒底,自然選擇俗陋到底。
有些人很有意思,以為研習技擊就是為了出名、掙錢、獲取私利。他們不知道、不相信、更不理解昔日孫氏拳研修者中有一批富有情懷的人,如我輩中的駝五爺、胡六爺、圓覺和尚、何道人等,他們研習技擊的目的是為了踐行他們的自我意志,是為了追求高於他們生命的精神生活。
如駝五爺之志是遊歷各處人跡罕至之地,與徐霞客頗有幾分相似,但更具冒險精神。駝五爺之志如同近代的一些喜好登山者,追求的是自我精神的升騰,而武藝是為了踐行這一自我意志必備的能力。所以「天梁中道,七煞破立」這種氣質對於駝五爺而言,並非僅僅是一種習武者追求的理念,而是已經成為融入到他生命中的骨血。
今天大多數習武者,尤其是職業競技習武者,多是以利益的平臺為軸心去習武、生活。他們已經完全不能理解昔日我輩中駝五爺、胡六爺這些人習武是為了踐行其自由意志的情懷。
昔日孫門的武士情懷似乎已經遠離這個時代了……
故以不成詩的「深冬」結束本文吧——
深冬
日白光寒,
落霜山枯,
信步危崖獨佇。
橫戈立峰頭,
冷眼腳下冰萬矗。
風慟咽歌,
雪橫浪霧,
以為英雄末路。
意氣透凌霄,
今夜跨海誰橫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