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打開故宮新姿勢,解開紫禁城的「驚天謎團」!

2021-02-13 北京BANG


要說今年哪個皇帝最忙

一定非乾隆爺莫屬吧

暑期照常重播《還珠格格》

剛播完《延禧攻略》又要去趕《如懿傳》的場子

這位中國歷史上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

好像總有說不完的故事

而隨之颳起的「故宮熱」

也讓這座歷經六百年風雨的雄偉建築

過了一把「網紅癮」

也正在網際網路的推動之下

讓自身這個獨一無二的文化IP變得愈發的年輕

當年,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讓大家感受到故宮紅牆內,獨韻的匠心。文物修復師們「一手觸摸草木金石,一手直抵宋元明清。」

宮牆外的世界鬥轉星移,宮牆內的他們用幾年的時間摩挲同一件文物。無數人對這個宏大的皇家宮殿留下的故事心嚮往之。

而最近熱播的綜藝《上新了·故宮》,為我們帶來了未曾以嶄新的視角探秘不為人知的神秘的故宮未開放區域。

故宮首次作為出品方,與北京衛視一共打造《上新了·故宮》

每期節目都會邀請與「故宮」相關的明星,與「故宮兄弟」鄧倫、周一圍一起,進宮識寶,尋求歷史和文物的「前世今生」。並聯手知名設計師和專業的高級院校合作,根據每期誕生的主題,來設計一個文化創意衍生品

//乾隆的秘密花園//

第一期的上新主題由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發布,主題為「乾隆的秘密花園」,希望通過對乾隆花園的探尋,感受到乾隆皇帝深沉的內心世界,而這也讓觀眾了解到了乾隆皇帝的另一面。

寧壽宮花園是乾隆皇帝準備給自己退位後頤養天年而修建的,又被稱為「乾隆花園」。從乾隆三十六年到乾隆四十四年,整整修了8年,為他的退休生活下足了功夫。

乾隆花園雖然面積不大,裡面卻容納了整整27座建築

但乾隆爺的「秘密」都藏在第四進院

最高大的符望閣

最深處的倦勤齋

最狹小的竹香館

一起守護著乾隆爺在這裡藏了兩百多年的秘密


竹香館是一座獨立的小院子,是由假山和一座江南風情的兩層小樓構成。乾隆特別喜歡竹子,所以建了這個小院,命名「竹香館」。

乍看連入口都找不到,原來是藏在假山的石洞之中。

「初極狹,才通人」

通過僅容一人穿過的假山

才能窺到竹香館的真貌


符望閣是乾隆花園中最高大的建築,名字是乾隆皇帝親自取的,意為花園的建成符合他在位時的願望。

符望閣又名「迷樓」,室內採用了很多種不同風格的裝修,空間分割十分巧妙,幾個轉角就讓人迷失方向。符望閣的內簷裝修工藝是當時江南工藝的代表,也是清代工藝的高端水平。

百寶鑲嵌、掐絲琺瑯,還有沉香木嵌玉、漆雕、鏨銅鎏金等工藝,不一不讓人震驚。

乾隆非常喜歡用重複雙面的元素,去設計一些有機巧的東西。

符望閣裡面的雙面鍾不是國外進貢的,而是乾隆命造辦處打造的,這樣的工藝在現代也很罕見!

符望閣,無一處不精雕細琢,又無一處,不彰顯皇帝的尊貴。乾隆把他能想像到的一切最美好的東西,全都放進了這座閣樓中,只有在這裡,他才能盡情地任性著。

在乾隆花園最深處,是倦勤齋。

「倦勤」二字,則是乾隆作為帝王的最大願望:「耆期致倦勤,頤養謝喧塵」。


當鏡頭對準乾隆的「倦勤齋」時,你會發現,這沒有故宮的莊嚴肅穆,沒有紫禁城的氣勢恢宏。

倦勤齋仿照了江南地區的煙雨樓閣建築,內部裝飾體現了江南地區的高超工藝技術,極盡華美。

乾隆一生六下江南,非常喜愛江南的院落,到了晚年他去不了,不惜花費十年的時間,把江南美景中的元素搬回到故宮裡。


這個隱藏在歷史塵埃之下的藝術瑰寶大放異彩,竹絲鑲嵌、竹簧雕刻、「裸眼3D」通景畫、雙面繡等一一展現在觀眾眼前。

倦勤齋中還有一座乾隆帝的私人戲臺,通往戲臺的門藏在倦勤齋盡頭的一面鏡子後面。戲臺的構造十分奇特,在傳統意義上的戲臺前,還有一座小高臺。

不知這是乾隆的專屬觀眾席?導演臺?還是他興致起來時的專屬舞臺呢?

倦勤齋有很多塊鏡子,乾隆似乎很喜歡對鏡自照,審視自己。

在節目中,周一圍一人分飾兩角,以「皇位上的乾隆」「活在江南的乾隆」對話的方式,為觀眾講述了一番乾隆對於自由和天下的選擇。

乾隆是清宮戲導演們最愛拍的皇帝之一,因為在清朝歷史上乾隆的性格特點最豐富,爭議性也最強。

不知走進乾隆的秘密花園,這樣的演繹,是否對乾隆有新的認識呢?

 ps: 乾隆花園計劃於2020年修復並對外開放 

《上新了·故宮》以一種全新的視角

來讓我們了解紫禁城

還有御貓「魯班」可以吸

除了探索乾隆爺的秘密花園

還有可以「上天入地」的戲臺

你知道紫禁城的學霸是誰嗎?

好奇的小夥伴可以看看哦~

編輯、撰文:夏

點擊「閱讀原文」,享受【初造】高品質生活方式

相關焦點

  • 故宮」系列活動重磅來襲!——故宮新春遊學,解鎖紫禁城...
    故宮》系列歷史科普繪本,以故宮遊學之旅開啟騰星點點的2021新春,實現:  線上花樣雲遊故宮建築,線下沉浸體驗宮廷文化。  參與「故宮新春遊學,解鎖紫禁城600年歷史」系列活動,你就能了解故宮一磚一瓦、一事一物,品味古人的建築智慧和生活哲學,領略故宮的壯美風華和宮廷文化。
  • 《上新了·故宮3》首播 紫禁城六百年生生不息印記震撼網友
    六百年歲月悠悠,紫禁城一次又一次的變化與新生,都源於它源源不絕的生命力。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於近日首播。「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聶遠,成功解鎖紫禁城六百年生生不息的印記,讓人「大開眼界」的節目內容備受好評。
  • 解密紫禁城 故宮下周六「上新」
    北京衛視文化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定檔下周六,一批紫禁城的秘密將揭開面紗,擁有故宮元素的最新文創同時亮相。「紫禁城這位600歲的『老人』活得像個20歲的『小年輕』,我很開心能追故宮這顆星。」「故宮和節目拯救了我的語文作文。」「每次考試都能用上節目中的內容,而且還是有感而發的真情實感。」
  • 可觸摸的歷史——記《故宮——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
    拍攝的畫面特別美,每一幀都可以截圖下來當桌面,總是止不住感嘆那些讓人拍案叫絕的驚天技藝,在那樣的年代,那樣的巧奪天工。那些蔚為壯觀的木質建築群,精雕細琢的鐘表器物,等級森嚴的皇宮,日理萬機的皇家日常,無一不彰顯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去不了北京不要緊,36個工匠耗時3年,一本書「打開」故宮紫禁城
    故宮是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結構建築群,有超過 186萬 餘件(套)文物。有一套書把 10 大結構建築群,78 個立體小建築,119 段歷史趣味故事都包含在內,共有 2 本,價格只要 299,可以在家玩 1 天。這套書是限定版「紫禁城600周年套裝」,一本是《打開故宮》全景實體書,另一本是《肇建紫禁城》工筆手繪繪本。
  • 《上新了·故宮》再回歸 展現紫禁城的「生生不息」
    15日,《上新了·故宮》第三季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舉行發布會。圖為節目總導演毛嘉發布會後接受採訪。 劉大煒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15日電 (劉大煒)此前頗獲好評的文化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將於近日回歸。其製作團隊表示,第三季節目將以「生生不息」為重點貫穿全季,著眼過去更要看到未來。
  • 《上新了·故宮》第二季收官
    已連續9期登頂同時段同類別收視榜首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二季,今晚21:17將在北京衛視迎來收官。「紅牆白雪琉璃瓦」,節目收官錄製當天恰逢一場瑞雪,浪漫故宮雪景讓人格外期待。
  • 《上新了·故宮》鄧倫魏晨聶遠尋找紫禁城最神奇的色彩
    從揭秘紫禁城六百年生生不息的印記,到探尋紫禁城中的鏡像傳奇、數字密碼、傳世文物……在這兩個多月的故宮探索中,各種令人大開眼界的故宮元素化成了一份份讓人眼前一亮的精彩「上新」。本周六20:30,《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將迎來精彩的收官盛宴。
  • 《上新了·故宮》第二季收官 瑞雪映故宮 心中駐暖陽
    已連續9期登頂同時段同類別收視榜首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二季,今晚21:17將在北京衛視迎來收官。「紅牆白雪琉璃瓦」,節目收官錄製當天恰逢一場瑞雪,浪漫故宮雪景讓人格外期待。「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將與「新品助力開發員」楊穎踏入美如畫的雪中故宮,尋找一年一遇的「冬至暖陽」,解鎖古代紫禁城裡的「抗凍秘籍」。
  • 故宮大型紀錄片《紫禁城》上線時間
    故宮大型紀錄片《紫禁城》上線時間:2020年9月  年內,將有電視劇《故宮如夢》、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大型史詩劇《紫禁城》相繼啟動製作,讓故宮文化融入生活,惠及大眾。  《紫禁城》是為紀念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而推出的大型紀錄片,計劃將於2020年9月上線。該紀錄片將立足於中華文明的高度和世界文明的維度,推出以故宮為核心內容、縱橫古今、放眼全球的紀錄片扛鼎精品。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紫禁城》《上新了·故宮》較之前的合作是更全面更生動更細膩的表現形式。
  • 《上新了·故宮》: 上新了,上心了
    《上新了 · 故宮》,一檔大型文化季播節目,11月9日21:05在北京衛視首播、愛奇藝獨播。播出後,一片喝彩,好評如潮。首播臺、網雙平臺榮耀登頂:電視端收視率全國第一,網際網路熱度值全網第一。它為什麼這麼火?筆者以為,《上新了·故宮》之所以引發關注、熱議和點讚,關鍵原因在於用心體現文化創新。同樣的故宮,不一樣的解讀。
  • 《上新了·故宮3》今日首播 探尋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印記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座宏偉的建築群,在600年間完成了從皇宮到故宮博物院的轉身,每一個細微之處都聚集了清晰的時間印記。今晚20:5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首播。「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聶遠,將探尋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印記。
  • 《上新了·故宮》來襲!跟鄧倫一起感受魅力紫禁城
    現場,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餘俊生,《上新了·故宮》節目總製片人、華傳文化暨春田影視董事長劉兵,《上新了·故宮》節目總導演毛嘉,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代表鄧倫、魏晨等,共同見證了《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上新」時刻。
  • 《故宮六百年》:為什麼紫禁城充滿神秘?
    紫禁城,法度森嚴又帶著神秘的紫氣,天子居住辦公的地方。「門戶有禁,非侍御不得入」是紫禁城的門規。那兩扇厚重的大門背後,是等級森嚴的世界,沒有歡聲笑語,院牆腳下巡視的侍衛,銀杏樹下孤寂路過的宮人,那些被鎖在深宮哀怨等待的妃嬪,連天上的一隻飛鳥都不曾見過。
  • 「老故宮」李文儒榕城開講紫禁城
    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文 張旭陽/攝  10日是故宮博物院95歲生日,今年也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當過10年故宮博物院副院長、17年故宮博物院研究館館員的李文儒,7日晚帶著新出版的《紫禁城六百年:帝王之軸》《紫禁城六百年:東宮西宮》兩本書,走進三坊七巷麒麟書局,與榕城書友面對面交流。開講前,68歲的李文儒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
  • 講述「紫禁城大年」的背後,《故宮賀歲》抓住傳統正流行的新脈搏
    ,不過這一次在《故宮賀歲》中,我們看到了「故宮」的另一面——不再是一個輝宏但給人距離感的皇家宮殿,而是一個離我們很近的家,這或許也會再一次讓大眾感受到紫禁城的另一番魅力,也通過它了解到傳統大年的習俗和背後的緣由。
  • 禮物說 X 上新了·故宮文創,打開這份來自故宮的禮物~
    2020年不僅是紫禁城建成600年,還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上新了·故宮》第三季正在熱播中,各位故宮博物院的老師和盡職盡責新品開發員們,一起為大家探秘了許多歷史的文物寶藏。>https://m.tb.cn/h.437TWoq完整複製👆上面淘口令,打開手機淘寶即可領取上新了故宮這款潮刺繡國風連帽衛衣是由知名高定服裝設計師楚豔,以故宮文化元素為主題獨創設計而成,衛衣上添加了很多宮廷文化元素,別具韻味和風致。
  • 《上新了·故宮3》周六首播 鄧倫張魯一聶遠「組團」探尋紫禁城600...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悅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座宏偉的建築群,在600年間完成了從皇宮到故宮博物院的轉身,每一個細微之處都聚集了清晰的時間印記。明天20:5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首播。
  • 故宮,又上新華章-《上新了·故宮》第三季
    《上新了·故宮》不僅要展現故宮強大的文化生命力,更要以年輕視角和文化創意載體,融合充滿創意的好奇心與想像力,全民大開腦洞,徵集各類設計Idea,挖掘每個人心目中的「故宮」,讓年輕力量賦予故宮新生的文化活力。
  • 兼具趣味與深度 故宮出版社推出系列新著解讀600年紫禁城文化密碼
    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 應妮)故宮出版社日前連續推出《紫禁城建築之道》《紫禁城古建築營建思想研究》《紫禁城365》3本新書,分別從紫禁城的建築語言、思想境界、營建文化、圖像解構等方面詳細解讀紫禁城的文化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