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測試已經結束,結果不盡如人意,怎麼感覺踏入三年級的門檻,學生的很多問題都暴露出來了,語言文字感受力差,閱讀理解能力差等等。
下面對試卷簡單分析一下:
修改病句這題是重災區,扣分最多的是這兩題:
1、停在花朵上,好像在認真的聽同學們讀課文。
2、這支唱不完的歌聲,一直在人們的耳際迴響。
分析1:第一句話,出現在《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課文裡的,前面缺少了「誰」,學生都能用「增補」符號增添內容補充完整,但是裡面有個錯別字,全班只有2個學生看出來,「的」是錯別字,改正為「地」。後面是動詞的話,前面的「de」應該是「地」;後面跟名詞時,「de」要寫「的」。中國的文字深奧多變,學生想要弄清楚,還要多練習。
分析2:很多學生認為「耳際」這個詞語用得不對,改成「耳朵」。這是他們詞語積累太少的原因,也許,他們壓根兒不理解「耳際」的意思,其實「耳際」就是「耳邊」的意思。這題的錯誤在「歌聲」上,唱不完的是「歌」,而不是「歌聲」,所以,只要把「聲」字刪掉就可。
究其原因,學生還是吃虧在閱讀量太低了,有些學生根本沒有每天課外閱讀的習慣,光靠在學校裡學的這幾篇課文,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每天必須要花上一些時間去閱讀。現在的孩子酷愛玩遊戲,機器語言單調機械,而書本語言有溫度,有畫面,有想像空間。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我準備每周抽出一兩節課,和學生一起閱讀,一起感受文字的美好,提高孩子的語感,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
我的專欄《統編版三年級語文配套課堂作業本講解》裡,有對作業本裡基礎知識的解讀,也有課外閱讀題的講解。每次作業都會有課外閱讀題的,做閱讀理解題有方法,有技巧,這些,在專欄裡都有還有詳細的講解。讓孩子看看,肯定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