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語文課的學習重點,是語文考試的三大板塊之一(另外兩項是基礎知識與閱讀理解)。關於作文,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小時候愛讀書,培養好他們的閱讀習慣,到寫作文的時候,自然是問題不大。古人不是說過麼:「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真是這樣麼?那為什麼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我的孩子很愛讀書,可作文卻還是一塌糊塗呢?
首先要肯定的一點是:讀書肯定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閱讀帶給人的收穫不一而足,具體到對寫作的幫助上,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詞彙量的豐富。作文中要用到的優美詞句,成語寓言,人文地理,歷史典故,皆來自於我們平時閱讀的積累和記憶。
2.文體的理解。記敘文,散文,議論文,詩歌,小說……不同體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特點與格式,有不同的寫作風格,這些文章需要我們通過閱讀來辨別體會。
3.對文章的格局、章法、文採、優劣有更加直觀與感性的理解,提高辨別能力與欣賞水平,也對寫作水平有所助益。
但要注意的是,閱讀和寫作之間不能夠直接劃等號。就如同坐車的人未必自己都是司機一樣,要提高寫作水平,離不開自己動筆的訓練。
一篇文章,一部作品,都要滿足一定的要素。記敘文六要素是:時間、地點、bai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引論文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要先把文章的架構搭起來,然後再把內容,詞彙等元素,根據需要填充上去。
從這個角度來看,閱讀和寫作正好是相反的兩個過程。閱讀是要我們把文章中的脈絡或是觀點提煉出來,同時體會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的手法;而寫作是先確立觀點脈絡,再用各種手法去豐富文章,讓讀到我們文章的人,知道我們在表達什麼,而且看文章的時候更加愉悅。
因此閱讀對寫作的幫助,可以說是非常直接的。而要把這種幫助轉化為真正的寫作能力,需要我們按照寫作的需要,對各種格式的文章進行專門的寫作練習。
閱讀和寫作水平的提高,靠的都不是天賦,而是後天的努力和訓練。所以想要提高作文水平,就兩個秘訣:多看!多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