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和顏悅色地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的語文作業,寫一篇作文。請看題目……」
話還沒有完全說完,再看學生們的反應:「能不能不寫?」一些膽大地直接叫嚷;一些在小聲嘀咕「今晚又不用睡覺啦!」;還有一些乖學生,無聲無息,但緊鎖的眉頭,已經完全透露了心意。
其實,老師判作文也不容易,面對很多「孿生面孔」的作文。一樣的開頭方式很蒼白,熟悉的例子滿篇飛;直白的肯定否定的背後,用車軲轆話說著自己那一樣的理由。每一個看作文的老師,都會感到「假」,都會感到「無語」。
試問,一篇作文已經慘不忍睹,那麼,長大後,那些做編輯、文書,甚至從事寫作的孩子,出路在哪裡?
出路在這裡。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簡單的啟蒙方式,通俗而又簡潔地告訴了我們能夠改變現狀的途徑,也告訴我們閱讀對於寫作之意義。
寫作的營養要從閱讀中汲取,借鑑它的「外表」,還要感知它的「內在」,熟悉語言的組合方式,思維的表達方式,進而構建「自我語場」,實現寫作的能力提升。
讀書對寫作的「外在」影響
郭沫若在《〈魯迅詩稿〉序》中說:「苟常手撫簡篇,有如面聆謦欬,春溫秋肅,默化潛移,身心獲益靡涯,文章增華有望。」郭沫若好像在和魯迅近距離的對話,學習。這段文字非常生動地傳遞出寫作實力增長在於每一天的熟讀,思考,吸收。
葉聖陶先生告訴我們:「課文無非是個例。」
我們面對每一篇文章,都可把它當成一個小麻雀,去解剖, 去研究。比如《赤壁賦》可以學習在描寫之後的抒情、議論,創造出主客問答的形式彰顯兩種矛盾的情緒;《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可以學習凡間、仙界、人間的多維空間的自由穿越的方法,使詞開闊恢弘;《念奴嬌·赤壁懷古》利用現在、歷史,周瑜年輕、迎戰的時候,多個時間的快速轉換,使詞厚重大氣。《六國論》的論證嚴謹,中心論點,分論點,事實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思維嚴謹。
這些就是作品的形式、構思、層次方面,我們要多閱讀,多分析,多學習,拿來,仿之,用之。
「楊柳依依,桃花爍爍」、「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疊音詞美妙;讀「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和「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對仗嚴謹。
這一切,會讓人產生試一試的衝動。試一試,一次、兩次……慢慢的,運用有了感覺,最終這些就成了你的寫作。
閱讀對寫作「內在」提升
談起思想感情這寫作的靈魂。我又想到葉聖陶先生的另一句話:「課文不僅是個例。」的確,我們的感情有的來自於自己生活的體驗,也有的要穿越時空,從小說、故事、詩歌等不同閱讀渠道間接獲得他人的體驗。
為了寫作的閱讀,可以讓你前所未有的細心、用心,去體察文字的組合方式,傳情達意的方式。比如閱讀許榮哲《小說課-偷故事的人》,你會發現,原來小說如此有趣,如此簡單。三分鐘,七個關鍵詞,目標、阻礙、努力、結果、意外、轉彎、結局,就讓你能快速構思一部小說,真神。小說像卯榫的情節,會勾住你的激情點;人物有無數種人生路可能要走,但作者的設計情節,往往出乎你的意外,卻又在清理之中;結尾大白於天下,原來那些前面露出的一點點情節都是伏筆。閱讀關於寫作專業的書,能夠讓我們提升更專業的寫作思維,提升「內在」寫作素養。
讀都德的《最後一課》:「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幾個大字:『法蘭西萬歲!』"你會淚流滿面,為他的愛國,為他肩負的教育之責。我們沒有經歷國破的災難,但是一樣會感知他的感情,一樣可以用其他的細節寫作去表達我們的愛國和責任。閱讀中作品深層的情感薰染,會讓你的內心更加敏感、更加豐盈、更加溫暖。經歷這樣的過程,慢慢地,才會寫出豐盈、溫暖的文字。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是朱自清的《背影》一段最經典的文字。偉大的父愛,拳拳之情,在我們每一個人心頭被喚起。這就是寫作要做的事情。你的寫作要有感情,一定要打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
閱讀打開寫作的視野。我們可以做好閱讀規劃,理工文史,融會貫通;不僅要根據興趣閱讀,更要做好專業閱讀;需要吸收新、快的碎片閱讀,更需要厚、滿的紙質閱讀。深層閱讀將書本讀透打散所有要點,重新構建符合自我需要的知識體系。這樣的閱讀可以讓我們的寫作,思想更深邃,視野更開闊。
記得一次,我有幸和散文作家鮑爾吉·原野近距離接觸——早晨招待他去吃早飯。在等待上飯的過程,我們興致勃勃地給他介紹這家店鋪早點的特點,豆漿醇厚,油條大而酥。服務員上飯:「油條駕到!」原野先生仔細端詳了一下盤子中的油條,一本正經地對我們說:「女士優先,你們先選,褲衩還是七分褲?」一時間,我們沒有反應過來,但靜默了十秒鐘,懂了他的意思。突然,發現我們每日見慣了的油條,那就到他的眼裡,就這麼生動形象。我們善於閱讀生活,寫作的語言才會真實、鮮活、豐富。
閱讀對於寫作的意義往往不一定立竿見影,但是卻很值得我們期待。
作為有良心的語文教師,不能「懶」,不能停留在套路、模式作文教學。我們應該學會「突圍」,為學生的終生發展,為學生的終生寫作去奮鬥!讓學生帶著心,享受著「我手寫我口」的舒暢和快感寫作。這才是寫作教學最大的意義。
版權聲明: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未經作者本人許可,不得轉載,更不得用於商業用途。
作者:郝玲君,唐山市開灤一中學語文高級教師,語文學科主任,張麗鈞名師工作室成員,教育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河北省名師、河北省骨幹教師、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主持、參與多個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全國、省、市賽課多次獲獎。30餘篇文章在報刊雜誌上登載,參編教育書籍5部,獨著《語文靈動課堂的構建與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