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傳位給只有八歲的劉弗陵,是他糊塗了?還是年老被蒙蔽?

2020-12-23 騰訊網

我們今天來看歷史上的帝王,多有功名顯赫的,但是在晚年挑選繼承人上都不是多么正確。像秦始皇廢黜長子扶蘇而立胡亥,秦二世而亡;隋文帝楊堅先是罷了長子楊勇太子位,後立楊廣,隋二世而亡;唐太宗李世民因太子李承乾叛亂,後立李治為太子,使得大唐差點不姓李。

那麼我們今天說的漢武帝晚年立只有八歲的劉弗陵為太子,是他糊塗了?還是年老被蒙蔽?其實都不是,立劉弗陵為太子在當時的情況下不但不是過失,相反還是最好的選擇。我們從三個角度來說明。

諸子相較,弗陵為優

漢武帝一生有六個兒子。長子劉據為皇后衛子夫所生,武帝最初也是非常喜歡這個大兒子,所以立他為太子。

但是後來我們知道,漢武帝晚年比較剛愎自用,又加上江充、韓說等人的構陷,爆發了巫蠱之禍,劉據無奈只能起兵想要誅殺江充等人以證清白,不想反被誣陷謀反,武帝後派兵鎮壓,最後落得兵敗身死,其後雖知劉據是被冤枉的,但也無濟於事了。

而自己的二兒子劉閎早在公元前110年去世了,所以不在考慮之內。至於五兒子劉髆由於其舅劉廣利和左丞相劉屈氂詛咒漢武帝為圖謀逆而不喜,沒幾年也就鬱鬱而終了。

剩下的就是三子燕刺王劉旦和四子廣陵厲王劉胥以及小兒子劉弗陵。

其實當時最有希望的可以說是燕王劉旦,首先他哥都死了,他就成了老大長子,再一個劉旦文治武功都不錯,人也很自信。但壞就壞在太自信了,他自忖老爹肯定得讓他當太子了,他就主動上書說想來長安保衛武帝。

這讓武帝很不高興,認為老三這小子太不穩重,不堪大用,又加上後來劉旦屬地私藏殺人犯,武帝直接削了他三個縣邑;而這個老四廣陵厲王劉胥就是一大老粗,武帝很不喜歡沒有文化的人,認為這樣一大老粗打打雜還行,當皇帝差遠了。

最後挑來挑去只剩下小兒子劉弗陵,當時劉弗陵雖然還只有七八歲,但是從小身體好,長得虎頭虎腦,又很聰明,武帝很喜歡,並且認為這孩子很有發展前途,就立了劉弗陵為太子。

武帝認為劉弗陵類己

不論老百姓也好還是皇帝也好,對自己的子女格外喜歡特別像自己的,認為這孩子得了我真傳,就會格外關注。漢武帝也是如此,早前長子劉據武帝認為就很像自己,可惜後來被誣陷致死。

所以武帝看自己剩下的幾個兒子,三兒子聰明很像自己,但是沒有他爹我這麼沉穩;老四武力很貼合自己,但是沒腦子。

看來看去只有這小兒子劉弗陵最像自己,小小年紀就長得很強壯了,虎頭虎腦,就是一小壯漢,並且很聰明,深得龍心。並且我們都知道武帝是一個很喜歡美麗事物的人,晚年非常寵愛鉤弋夫人,這劉弗陵就是鉤弋夫人所生,又算得上老來得子,漢武帝就更加開心了。

武帝是個什麼人?從小為了自己的日後的發展就能說出「金屋藏嬌」這種話、一生將危害中原幾朝幾代的匈奴打的不敢南顧、將國家思想政治高度集中實現真正大一統的人,他選擇自己的接班人必然要眼光放的長遠,所以當時年幼的劉弗陵所展現出來的才智和行為,讓武帝想到了自己幼時,認為這小兒子一定能是個有為之君。

武帝晚年意識到自己窮兵黷武,需要休養生息

武帝的前半生一直醉心於北擊匈奴,開疆拓土。所以在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的幫助下取得了漢民族政權對匈奴作戰的前所未有的大勝,但是國內消耗也很大,並且攻佔的匈奴的地盤無法長久的維繫,人力物力糧食消耗的太大。

因此使得整個國家將高祖、文帝、景帝三朝積蓄消耗一空,百姓民不聊生,各地起義頻發。漢武帝意識到自己的過失,因此下頒罪己詔,方使大漢天下得以延續,因此司馬光稱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未有亡秦之禍」。所以武帝認為他的接班人必須是仁君,需要穩重,能夠讓國家百姓休養生息,恢復生氣。

所以他沒有選過於輕佻的三兒子劉旦,也沒有選擇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四兒子劉胥,而是立了聰慧有加,又有善良仁義之心的小兒子劉弗陵。

事實證明漢武帝的這步棋走對了,武帝去世後的西漢王朝已經不再像武帝繼位初期那麼強盛了,百姓生活困苦。

漢昭帝也就是劉弗陵繼位後繼續採用與民休息的政策,多次為百姓減負減稅,並且在鹽鐵商業方面停止了專買專賣等等舉措,使得自武帝末年以來的「海內虛耗、戶口減半」的局勢得到很好的改善。

並且他能夠及時平定朝內外的叛亂,重用輔政大臣霍光等人,使得西漢在劉弗陵在位期間又重新興盛了起來。

我們講漢武帝之所以立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有三個原因。

一是沒有辦法,相比其他兒子,只能立劉弗陵;

二是劉弗陵很像漢武帝,武帝很高興;

第三個就是武帝的眼光放在了以後,認為劉弗陵可以恢復國家生氣。

這是立劉弗陵為太子的原因,但是有原因還不行,武帝需要有足夠的把握。這就牽扯到武帝能夠最終立劉弗陵為太子的三個把握。

其一就是前面我們說的武帝認為劉弗陵必定可以成為一代仁君,與民休息,使國家再次富強起來。

第二方面就是武帝排除了劉弗陵繼位的潛在隱患,那就是外戚。我們都知道劉弗陵繼位時還剛八歲,就算他長得強壯,也畢竟是小孩子。萬一武帝一去世,劉弗陵母親也就是鉤弋夫人以及她的家族挾天子而幹政,再出現個呂雉那女人幹的事,那可是漢武帝最不希望發生的。

所以他找了個理由直接廢了鉤弋夫人,將這個隱患滅殺在萌芽之中。鉤弋夫人很無耐啊,原本還想著自己兒子要當皇帝了,我就是太后了,那多爽啊,沒想到啊,福禍相依,兒子是當上皇帝了,自己卻被賜死了。

其三就是漢武帝為小兒子安排了一套自認為非常完美的輔政班底,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和田千秋五人。

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非常有能力;金日磾是匈奴人,很有政治頭腦;桑弘羊、上官桀和田千秋也都是武帝末年非常有能力的人,所以武帝認為他們五個搭配起來很完美,可以給自己小兒子保駕護航了。

但是由於後來輔臣爭權,桑弘羊上官桀叛亂,五人的架構出現不平衡的情況,但是總歸劉弗陵是個有能力的君主,也算是有驚無險,基本達到了武帝的設想。

漢武帝一生有六個兒子,最後偏偏選擇了只有八歲的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當自己的繼承人,這裡面有武帝自己的想法考慮,也有武帝不能不這樣幹的必要性,當然也包括武帝有了充足的準備有把握去立劉弗陵。

歷史長河川流不息,重重迷霧阻擋其中,我們能看到的,能了解到的非常有限,所謂探究歷史無非就是從一個小的切入點去發散性的去思考,去尋找蛛絲馬跡,從而獲得一個歷史答案。

相關焦點

  • 漢武帝為什麼立非親生的劉弗陵為太子?
    況且以漢武帝的精明,怎麼會被人輕易戴上綠帽子,假若他有一絲疑慮,不僅是鉤弋夫人活不了,劉弗陵也會死於非命。那麼為何漢武帝要立劉弗陵為太子呢?一、漢武帝疑心病很重但凡雄主,到了晚年,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方面,人無完人,另一方面,人老不講筋骨為能,哪怕是漢武帝也有糊塗的那一刻。
  • 漢武帝臨死前,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年齡僅8歲的劉弗陵?
    一世英名,高高在上,自我驕傲達到頂點的漢武帝,到了晚年,在彌留之際,卻傳位給只有8歲的幼子劉弗陵。 漢武帝有6個兒子,分別為戾太子劉據、齊王劉閎、燕剌王劉旦、廣陵厲王劉胥、 昌邑哀王劉髆和漢昭帝劉弗陵。
  • 備受漢武帝寵愛的劉弗陵,卻只有短暫的一生
    漢昭帝劉弗陵(前94年-前74年6月5日),西漢第八位皇帝,漢武帝劉徹少子,母為鉤弋夫人。 元平元年(前74年6月5日),因病駕崩,年僅二十一歲,在位十三年,諡號孝昭皇帝,葬於平陵。在皇太子死後,漢武帝還有5個皇子,可惜的各個野心太大,不是被家族坑害,就是自己把自己作死,也因為太子之事數年沒有立儲,後來武帝見年僅五六歲的劉弗陵很像他少年之時,甚是喜愛,便暗示群臣要立他為儲。可在臨死之前漢武帝還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逼死了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
  • 鉤弋夫人「握拳待嫁」,是天生神奇還是預謀策劃?漢武帝:管他呢
    漢昭帝劉弗陵是漢武帝最小的兒子,是在漢武帝64歲時,由鉤弋夫人趙婕妤懷孕14個月而生下的,由於其出生之時就帶有祥詔,是以武帝對其格外寵愛,言談舉止盡透喜愛之情,立其為太子之心昭然若揭,群臣也是心知肚明,之時武帝顧忌著子少母壯,怕蹈呂后覆轍,不敢輕易就立劉弗陵為太子。
  • 漢武帝有眾多兒子,偏偏要選擇年紀最小的劉弗陵?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劉徹也即將走向彌留之際,此時他臨死前想到的就是將大漢王朝的安全交到劉弗陵手上,為了不再出現漢初呂后幹政的事情,漢武帝臨死前將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賜死,並設立了四位託孤大臣,想要讓他們互相牽制。
  • 漢武帝讓年紀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繼位,這到底是為何?
    天意弄人,皇位原本最不應該落在劉弗陵身上,可命運卻偏偏選擇了他,至於漢武帝為什麼選擇年紀最小的兒子做皇帝?讓我們一起分析分析。漢武帝繼位的時候年僅十六歲,可是繼位十餘年無一子,這讓漢武帝十分不舒服,當朝太尉田蚡對淮南王劉安說:「皇帝沒有太子,大王您是諸侯王裡最有賢德的一位,又是高祖的親孫子,一旦皇帝去世,除了大王您還有誰合適做天子呢!」
  • 為什麼總有人說漢武帝將皇位傳給了非親生的兒子劉弗陵呢?
    在西漢頒布了「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的規定,致使很多女子十五之前就將自己嫁出去,雖然對於男子無任何要求,但男子適婚年齡應該也在十五歲之前,漢文帝十五歲有了自己長子漢景帝劉啟,而漢武帝劉徹在七歲被立為太子,就被配婚陳氏,而娶陳氏的年紀也應該在7歲至15歲之間,可見漢武帝結婚比較早。
  • 漢武帝有6個兒子,劉弗陵是最小的,為何是他繼承帝位
    漢武帝劉徹的兒子也是這樣,他有6個兒子,但最終是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繼承了帝位,也就是後來的漢昭帝,漢昭帝很年輕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沒有兒子,結果劉詢就被擁立為下一任皇帝,這就是漢宣帝,劉詢是漢武帝長子劉據的嫡長孫。
  • 漢武帝鐵了心,一定要殺鉤弋夫人,立其子劉弗陵為太子
    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因受蘇文、江充、韓說等人誣陷加害皇帝,漢武帝震怒,此時的漢武帝進入晚年,非常多疑,像是發了瘋,誰的話也不聽,太子被迫起兵,後兵敗自殺。此後,漢武帝一直沒有再立太子。 漢武帝一共生有六個兒子,長子劉據,次子齊懷王劉閎,早逝 ,巫蠱之禍發生之後,可以繼承皇位的只有四人,分別是: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昌邑王劉髆和鉤弋夫人之子劉弗陵。
  • 漢武帝有6個兒子,為何立年僅8歲、傳言非親生的劉弗陵為太子?
    今天要說的漢昭帝劉弗陵也不幸中招,被說成不是漢武帝親生。實際上,這些所謂的「證據」完全經不起推敲。 說劉弗陵不是漢武帝的親生兒子,主要有兩條「證據」:第一、劉弗陵出生時漢武帝已經62歲;第二、史書記載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懷胎14個月。
  • 漢昭帝劉弗陵8歲即位,21歲英年早逝,為何說是漢武帝一手造就的
    題/漢昭帝劉弗陵8歲即位,21歲英年早逝,為何說是漢武帝一手造就的 文/唐晉,有人彪炳史冊、功垂萬年;有人寂寂無名、黔首縮衣;有人為惡多端
  • 漢武帝寵愛的兒子——漢昭帝劉弗陵短暫的一生
    會議並沒有得出明確的結論,但爭論雙方的觀點對昭宣時期漢王朝的統治政策還是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提供入仕機會 民間積極向學漢武帝時期創建太學,但規模很有限,只有幾位經學博士,到漢昭帝時增加到一百人。另外,昭帝時期還是漢代漆器生產的發達時期;元鳳年間的沂水鮑宅山鳳凰畫像是現存最早的畫像石;最早的完整箭支,也是昭帝始元六年所制。元平元年四月(前74年6月5日),劉弗陵因病崩於長安未央宮,年僅二十一歲,諡號為孝昭皇帝。
  • 歷史上漢武帝之子劉弗陵是怎麼死的?其實他有可能是自殺
    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八月,漢武帝給小兒子劉弗陵留下的輔政大臣上官桀認為皇帝站在霍光那一邊,對自己十分防備,狗急跳牆的他決定使出最後一招:謀反。上官桀的謀反計劃是這樣的:由皇帝的姐姐蓋長公主出面請霍光喝酒,在酒席間伏兵格殺霍光,然後廢掉劉弗陵,改立武帝的另一個兒子燕王劉旦為皇帝,劉旦則答應事成之後封上官桀為諸侯王。
  • 漢武帝有六個兒子,最終選擇劉弗陵,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無奈之舉
    漢武帝有六個兒子,他們分別是戾太子劉據(長子)、齊懷王劉閎(次子)、燕剌王劉旦(三子)、廣陵厲王劉胥(四子)、昌邑哀王劉髆(五子)以及漢昭帝劉弗陵(六子)。但這六人並非個個都很優秀,當中真正適合承繼大統的,除了在巫蠱之禍中殉難的劉據外,還真只剩下年幼的劉弗陵了。所以,漢武帝最終選擇劉弗陵,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無奈之舉。
  • 漢武帝一共六個孩子,其中劉弗陵年紀最小,為什麼卻成為了皇帝?
    雖然說漢朝時期不一定是每個皇帝都是明君,但大多數都擔得起皇帝的重任,而漢武帝劉徹更是被稱為千古一帝,更是明君之中的代表。哪怕是到了現在,我們都對他的功績有所感慨。可是令人奇怪的就是漢武帝登基54年之久,一年生下了6個孩子,可是為什麼在生命的最後,卻選擇了最小的劉弗陵作為自己的繼承人呢?實際上漢武帝的6個兒子都非常的出色,而且都能文能武的。
  • 漢武帝犯一錯誤,搭上2個老婆10個子孫,賠上昭帝劉弗陵一生幸福
    至此漢武帝損失1個老婆(衛皇后),再損7個子孫(太子、五子、劉據三子一女,衛皇后一女兒)。太子劉據死後,其它兒子無一成器。無奈之下,漢武帝只能對小兒子劉弗陵寄予厚望。此時劉弗陵年約六歲,體格健壯、聰明伶俐,漢武帝常謂「類已」,特別寵愛他。漢武帝此時已68歲,一天天老去,很害怕突然丟下未成年劉弗陵先去了,於是他開始準備後事。
  • 漢昭帝劉弗陵:英年早逝的悲情皇帝
    西漢自劉邦開國到漢武帝劉徹已經走過70多年了,經過幾代皇帝的積累,到漢武帝時期西漢的國力已經達到鼎盛,這使得劉徹能夠對匈奴進行大規模的戰爭。然而漢武帝在執政的晚年卻犯了一些錯誤,導致賢明的太子劉據被殺,而後在選擇繼承人問題上更加慎重。經過再三考量,選擇了幼子劉弗陵繼位,今天我跟大家聊一聊漢昭帝劉弗陵的故事。
  • 漢武帝為何殺了鉤弋夫人?用這幾個字道出原因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他在位期間,開闢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他就是漢武帝——劉徹。劉徹漢武帝劉徹在各個領域均有所建樹,並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當然,一個王朝若要很好地延續下去,除了需要賢明的君主,皇位繼承人的相關事宜也是重中之重,今天說的故事就是漢武帝傳位之事。
  • 《雲中歌》的皇帝劉弗陵有一個知心愛人,歷史真相果真如此嗎?
    那麼,歷史上的漢昭帝劉弗陵真的有雲歌這樣一個知心愛人?劉弗陵被人毒害而亡?今天,讓筆者緩緩道來,為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劉弗陵。一、「巫蠱之禍」後,劉弗陵被推上太子之位漢武帝晚年多病,相信各類神巫、方士,以求長生不老之術。一天晚上,漢武帝夢見數千木偶人手持木杖要打他,醒後,認定自己的病是被人巫蠱、詛咒所致,便命善迎人意的江允調查此事。
  • 漢武帝為了讓8歲的劉弗陵當皇帝 設了一個千古奇局 可保大漢不亡
    但是歷史上還有一位皇帝跟秦始皇並列,他就是漢武帝。正所謂: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後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後定。 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後定,這也側面說明了漢武帝是一個開疆拓土的皇帝。秦漢時期,中國最大的威脅就是北方的匈奴。秦始皇沒有辦法,只好築長城防禦。漢高祖劉邦也沒辦法,只好納貢求和。 但是漢武帝不畏懼匈奴人,他先是讓張騫出使西域,拿到了河西走廊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