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播出:浙江電視臺民生休閒頻道
6月22日23點
(全片建議在WiFi環境下)
《富春山居圖》,一幅600多歲的老畫,因其在中國山水畫史上的巔峰地位,便註定要走過一段百轉千回的不凡經歷。60多年前,被焚斷了300多年的《富春山居圖》分藏兩地,一段在這頭(《剩山圖》·浙江),一段在那頭(《無用師卷》·臺北)。於是,隔著一灣淺淺的海水,這幅畫,成了兩岸民眾心裡最大的鄉愁。2013年6月,富陽以黃公望隱居地的名義,創建成為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從此為兩岸書畫家的交流和往來提供了便利。
《富春山居圖》 局部
洪文明:(富陽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我們這次舉辦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五周年紀念活動,同時舉辦兩岸交流系列活動。是基於這麼幾個背景:一個是我們富陽這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創建是在2013年6月海峽論壇上面。這個創建是基於我們《富春山居圖》在2011年6月1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首次合璧。其實在這之前和之後,我們都做了很多的鋪墊。在2012年,我們就啟動了申報,2013年申報成功。杭州是第一個,到現在為止也是唯一一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是國家級的一個平臺。所以這個平臺建成以後,對於我們富陽基層的對臺工作和交流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條件。同時我們希望經過這樣一個活動,把我們富陽和臺灣的文化交流有一個延續,做的更深入一點,更廣泛一點。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五周年紀念活動現場
杜高傑:(著名山水畫家)這次非常高興來參加海峽兩岸的一個文化交流活動。這個基地已經建立五周年了,這次交流活動的內容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就是我們兩岸的藝術家來交流,對於弘揚中國繪畫的一個看法。我和臺灣書畫界的交往,已經有三十三年的歷史了。最早的一次是臺灣一個很著名的書畫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畫家劉伯松到杭州來講學,我們在一起交流。而且那個時候陸儼少先生還在,所以陸儼少先生和我們幾位,加上臺灣的劉伯松,我們曾經在杭州飯店合作。
那次以後,我和臺灣書畫家的交往可以說是不斷的。1989年和1990年,我在臺灣先後辦了兩次個展,一次中國畫展,一次水彩粉畫展。我認為兩岸的文化都是中華的文化,兩岸的書畫家都是在傳承的基礎上,琢磨怎麼樣發展。但是由於相處的環境有所不同,所以肯定各自有各自的特點。臺灣的畫家,從現在這個傅狷夫先生和羅永貴的作品來看,他們也是以中國傳統書畫為主,同時吸收了一些西方的東西。而且這個跟我的理念可以說是不謀而合的。因為我是主張融西於中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肩負著共同的責任。
富春山水
富春山水
2018年6月1日,是富陽成功創穫「海峽兩岸交流基地」5周年,也是《富春山居圖》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曠世合璧7周年紀念日。為進一步擴大「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影響力、感召力,富陽區委、區政府在新落成的「杭州富陽公望美術館」內,隆重啟幕以「山水夢圓」為主題的紀念「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創建5周年暨「公望富春」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系列活動。
公望美術館
開幕式現場
在活動開幕式上,富陽公望美術館首次舉辦臺灣著名書畫家的個人作品展——「築夢富春—羅永貴作品展」、「心香·飛夢—傅狷夫作品展」。
採訪:這次是公望美術館舉辦的首個個展,也是您在大陸舉辦的第一個個展。對於您來說有著怎樣的意義?
羅永貴:(臺灣著名書畫家)我很榮幸能夠作為公望美術館第一個展覽的人,我想起了三月份到富陽的新登,新登的書記說拜託我寫幾個字。我說寫什麼字?他說:「新時代登上新臺階。」我現在就有這種感悟,我現在這個展覽就像是新時代登上了新臺階。
採訪:就今天也是《富春山居圖》合璧七周年紀念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裡展出了您跟傅狷夫先生的展覽,您覺得這裡面有著怎樣的機緣。
羅永貴:這是有很大的機緣。你知道我的貴賓證是誰發的?是富陽區人民政府發給我的,所以我跟富陽的情緣是很深厚的。
展覽現場
念念不忘富春山水的羅永貴,幾十年間不斷來往於海峽兩岸,在「數碼時代」到來之前,他每次到訪富陽,都會帶上很多膠捲,用於定格「一川如畫、天下獨絕」的富陽風光,他總想著要畫一幅自己心中的《富春山居圖》。
採訪:這幅作品應該就是您展出作品的主軸了?對。能不能介紹下您這幅作品裡面用到的創作手法?
羅永貴:(臺灣著名書畫家)這幅畫其實我醞釀了很久。畫家畫東西,沒有畫不代表他沒有在創作。腦子裡已經在創作了,事實上我三年前就在醞釀這幅畫,只是還沒有把它畫出來。這次是去年開始他們定案邀請我過來展這幅畫,那麼我想畫出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既有傳統的筆墨,也有現代抽象的東西,兩種技法融在一起。
羅永貴作品
為期一個月的兩個書畫作品展,詮釋著羅永貴先生對於富陽山水的深厚情感,也深藏著傅狷夫先生的鄉愁。
採訪:這次展覽的主題是「山水夢圓」,這個主題您是怎麼解讀的呢?
羅振賢:(傅狷夫書畫學會理事長 臺灣藝術大學榮譽教授)我也是畫山水畫的,這次五周年紀念活動,以「山水夢圓」為主題,就是團圓的夢。因為兩岸本來就很親切,同門同種,我們祖先也來自福建。當然還有一個親切的鄉土情結。通過山水,能夠在文化藝術交流當中越來越親切,能夠圓了一個大的夢,讓大家團結在一起。
採訪:這次展覽展出的是傅狷夫先生哪一個時期的作品為主?
羅振賢:傅老師過世以後,原來家裡留下的傅老師各個時期的作品都有。有三百多件的書畫作品捐贈給了浙江美術館,捐贈給自己的家鄉,也是落葉歸根的想法。將來有一天總要回來,所以他的孩子就認為爸爸這批作品,能夠把它送回到家鄉應該是能夠圓了他的夢,回到這個家鄉來。
展覽現場
兩個展覽,一種思念。這是一次以中國優秀傳統書畫藝術為「紅線」,串連起的兩岸老、中、青三代書畫藝術家在富春江畔的「文化之旅」,更是一首首摧人肝腸的「遊子吟」。
洪文明:傅狷夫先生是老一輩的藝術家,是在二三十年代的時候,當時在中國大陸這邊,和當時同時代的一些藝術家已經合作,而且已經是非常有成就了。因為歷史的原因,1948年以後傅狷夫先生到了臺灣。到了臺灣以後他一直從事藝術教育事業,他在臺灣藝術大學藝術專業培養了一大批學生,而且他在藝術上也進行了很多的創新。尤其是他對海浪海濤的一些畫法,在中國傳統畫法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摸索。他是我們杭州人,家鄉人。這個展覽可以說是老一代藝術家對祖國對家鄉的一種情懷。羅先生當年來到富陽的時候,就被富陽的山水深深地吸引。之後二十年,他是不斷地自己過來看山看水。所以他一直有這樣的願望,畫一幅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所以我們這次看到他的這幅畫,不僅是他圓了富春山水的夢,祖國的夢,也是兩岸人民渴望和平的夢,兩岸文化交流的夢。
「畫已緣合,人心盼歸」。我們相信,隨著富臺兩地基層交往的不斷深入,必將開啟富臺兩地文化、經貿交流的嶄新局面,也將為兩岸的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重播:2018年6月28日23:20分
浙江民生休閒頻道
編 輯 | 林 玲
審 核 | 胡 丹
《中國藍·書畫園地》
首播每周五:23:00
重播下周四:23:20
出品機構:浙江廣電集團
播出平臺:浙江民生休閒頻道
欄目電話:0571-56355160
掃描二維碼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