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夢圓:《富春山居圖》臺北合璧

2021-01-20 手機鳳凰網

核心提示:它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晚年的心血之作,黑白兩色勾勒無雙富春山水。然而畫因人痴斷兩半,三百多年的分離命運傳奇,雙卷合璧路坎坷……

2011年6月1日,來自於浙江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剩山圖》到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與這裡珍藏的《無用師卷》合璧展出。至此,這幅600多年前的古作,在斷為兩半300多年之後,雙卷合璧,山水夢圓。

黃公望半路出家學畫 曾靠算卦餬口

2011年6月1日,分隔兩岸的」富春山水」終於團合在了一起!這一刻的到來好像很快,想想就是去年的全國兩會上,溫總理在回答臺灣問題的時候,提到了這幅分隔兩岸的國寶級名畫,並深情地期待雙卷能夠合璧。經總理這麼一點名,社會上便開始掀起一股討論富春山水合璧的熱潮,可是當時,兩幅畫圓合的前景並不明朗。尤其是在被附加了過多政治色彩之後,這個原本單純的文化問題就更加複雜了。然而,僅僅一年多的時間,雙卷合璧的夢就圓了,世人終於可以看到完整的一幅富春山水了!其實這一刻來得不容易,看似一年,事實上早在總理點名之前,就有一些有識之士為雙卷合璧奔走呼籲了近十年,那麼為何《富春山水圖》能引起這樣的關注?它又是怎麼畫分兩段、分藏兩岸的呢?分離三百多年之後,這場團合之夢又是怎樣實現的呢?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山水畫家黃公望的作品。浙江博物館館藏的《剩山圖》部分,是整幅畫卷的頭部。它長51.4釐米,泛黃畫卷上還依稀可見修補過的痕跡,中國歷代不乏書畫精品,為何這樣一幅殘卷如此令人矚目?

整幅作品呢,儘管是它長卷上面的一個,就是已經被火繚過的一小段,但它這個整個面貌呢還是黃公望的一個非常典型的一個山水畫的面貌。

楊廳長:它非常生動地描繪了富春江兩岸的美麗的風光,您只要看到這張圖,不管你是懂畫的,還是不太專業的,你都會被這張畫所打動。

《富春山居圖》,取材浙江富春山兩岸美景,黃公望晚年曾生活在那裡,他將自己對富春江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感受,全部融入藝術創作中,窮自己畢生心血成就了這副畫,這副畫也在未來的歲月裡成就了他至高無上的藝術地位。

黃公望,出生於公元1269年,元朝人。從傳世的畫像可以看得出,他一幅仙風道骨之相。可是他的人生經歷卻得用「傳奇」為之作註解。做過官、蹲過大牢、還靠走江湖給人算卦餬口。這樣一個失敗的人,又是怎麼樣成為書畫大師的呢?其實啊,黃公望從小就有藝術天份,他幼年時父母雙亡,但是幸運的是因為聰明伶俐,他得到了一個當地鄉紳的喜愛。

小紅:就是6歲以後,被一個我們浙江的一個,就是黃巖人,但他生活在那個常熟的,就是一個姓黃的一個老人,他當時91歲了,那麼因為黃公望他小時候比較聰明嘛,那麼他就是把他收養過來了,就等於是過繼給他了,那麼因為他年紀已經很大了,那麼就是黃公望子久矣,就給他取名叫黃公望,他的名字是這樣來的。

儘管擺脫了無依無靠的境遇,但黃公望的青少年時期也並不是一帆風順。

小紅:那麼就是我們中國的古代的文人不就是學而優則仕嘛,從小就是培養他們讀書,將來就是要進入仕途的,那麼黃公望當然也不例外,

黃公望畫畫純粹是半路出家,之前他一直走傳統的仕途之道。因為元代少數民族當政,江南漢人做官難,黃公望的仕途並不如意。

小紅:那麼黃公望他到了40歲以後呢,那就是經過朋友的介紹,到我們那個浙西做了一個憲吏,那麼他也其實很可悲的,就是做了沒多久呢,他的上司,因為貪汙案呢,因為他的那個憲吏是管理錢糧的,那麼他也因此呢,因為上司他那個貪汙案呢,那麼受牽連以後,就是被關到監獄裡面去了,那出來以後呢已經是幾年以後的事情了,那麼他經過這次挫折呢,對他人生的今後的仕途呢也是一個打擊,他從此也就心灰意冷了。

離開官場之後,黃公望淪為平民,人生跌入谷底。50多歲的他開始雲遊四方、與和尚、道士交往甚密。從此他更是徹底與仕途決裂,過上寄情於山水之間的隱士生活,吟詩作畫樂在其中。

小紅:那麼他到了五十歲呢,就是通過他的朋友,叫王蒙,那王蒙他是趙孟頫的外甥,那麼通過他的介紹呢就跟王蒙去學繪畫,因為他本身是天姿很高的一個人,他的繪畫技藝呢當然是,就是進步很快了。

趙孟頫,這位仕途和才藝都是雙贏的大師,可不是隨隨便便就收徒弟的,黃公望又是半路出家,可見他才藝超凡。那麼憑著這些名氣和實力,黃公望賣賣畫、寫寫字,賺些銀兩不成問題。但是呢,常年與和尚道士參禪論道,黃老的修為也越來越超凡脫俗。據說,他一直生活比較清貧,極少拿畫賣錢。畫畫隨性,贈畫也隨緣。當然這不是說他疏於作畫,而是他可以用好幾年的時間打磨一幅畫。沒錯,這就說到這幅畫的另外一段傳奇了。

《富春山居圖》上題跋記載,此畫是在黃公望79歲高齡時開始動筆的。

「至正七年,僕歸富春山居,無用師偕往,暇日於南樓援筆寫成此卷」,就是他有空的時候在南樓上面就是給他畫畫,那麼興之所至,因為他畫畫總是由著性情畫,陸陸續續的,就是閱三四載未得完備,就是經過了三四年都還沒畫完,這是黃公望本人的一個題跋,那麼是什麼原因呢,蓋因留在山中而雲遊在外故爾,那麼是這樣的原因他經常到外面去雲遊,才使得這幅畫不是一口氣給它畫完,今特取回行李中,他這次就是來把這幅畫就再帶在身邊,這樣的話就可以早晚得暇,當為著筆,這樣的話帶在身邊,就是有空的話早早晚晚就比較隨機性比較大了,可以隨意的給它畫上去。

歷時7年這幅寫實寫意相結合,鬼斧神工的浩瀚長卷才最終完成。

泛黃的畫卷,僅黑白兩色,便勾勒出富春山無限美景。無論從整體、還是局部都值得人細細品味。融眾家之長的筆觸、勾勒出與造化爭神的氣韻。透過這幅畫作,依稀可見元代畫家黃公望,對山水家園的無限痴迷和眷戀。

王小紅: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呢,是黃公望晚年79歲的時候開始畫的,那麼因為他本身他的山水畫的技法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了,那麼他畫這幅畫當然是駕熟就輕了,對他來說是很輕鬆的一件事情,也是很愉悅的,因為為什麼?因為他當地的那個富春江那一帶,它本身山水就非常的秀美,環境很好,那麼他又是從觀察自然當中,體察那個大自然的一種奇妙的變化,山水的陰晴,那麼晴晴雨雨啊,他都是體察得非常的深刻的,那麼在畫的那個題跋上面呢,他自己又寫了就是畫了三四年都還沒有畫完,那麼可見這幅畫傾注了他多少的心血,那麼這幅畫就是從他開始畫79歲,7年以後他就過世了,那麼這張畫也有可能他是在去世之前,才得以把這幅畫畫完,所以我們就從這個角度來分析,這幅畫是黃公望,應該(是)他一生的心血的結晶。

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對後人山水創作有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從明清一直持續到現在,無數畫家痴迷於對他的畫作、畫技進行模仿。

王小紅:那麼像這幅圖呢,儘管它是那個明代的一個明初的一個大畫家謝縉,那麼他儘管不是臨摹《富春山居圖》,但他的筆墨技法呢,其實也就是那個宋元人過來的,那麼尤其是黃公望他的影響太大了,那麼像黃公望那種山水的那種技法呢,在這裡邊呢,其實也有所表現。那麼山上他那種皴法,都是非常的,就是他的那個代表性的,那種跟亂雲皴一樣。你看山石皴法,但是它的線條又非常的松秀,你看胎點呢很密,但是又不是密而不亂的那種做法,那麼還有那種像那種松樹啊,整個那個草堂啊,就是把當時那種隱士的那種生活氣息都給他反應出來了。

《富春山居圖》命運坎坷 一分為二數百年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作為浙江省博物館「鎮館之寶」,這是它入館後第一次外出展覽。2011年5月11日下午,浙江博物館為此舉辦了一場赴臺前的點交啟運儀式。

陳浩:「《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合璧,是我們浙博人,可以說是幾代浙博人多年來的願望。」

根據慣例,浙江省博物館出借《剩山圖》前,還進行了投保,估價為1.5億元。在小型而慎重的裝箱儀式後,《剩山圖》被裝入特製的「恆溫恆溼」文物箱。它要先到達北京文物交流中心,然後再赴臺。

2011年5月18日,《剩山圖》秘密到達北京文物交流中心後,又進行了一次慎重的點交儀式。

馮明珠「這可以說是畫壇的一件盛事,也讓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黃公望,讓黃公望這位老先生在21世紀的時候,再創畫壇的傳奇。」

當時從臺灣來參與點交儀式的馮副院長很感慨地說,自己最羨慕現場的工作人員,能這麼近距離、仔仔細細地觀賞這一幅畫。對此,我很有同感!其實啊,歷代喜好山水畫的人都跳不過《富春山居圖》。可是遺憾的是,雖然今天富春風光依舊,人們卻再也看不到黃公望高度藝術化的《富春山居圖》全卷真跡。因為原畫已經一分為二,並且有一截已經徹底損毀。那麼它原本是什麼樣?這麼一幅偉大的作品,世人愛之心切還來不及,怎麼就把好端端的一幅畫,毀成兩截了呢?

完成這幅畫不久,公元1354年黃公望辭世。這幅畫卻開始了它人世間顛沛流離的命運。因其完美,它得到無數人的痴愛,從第一個收藏者無用禪師手中,它一直流傳下來。其間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收藏者沈周。

楊:這個沈周為什麼值得一說呢,就是沈周看到這張畫以後他幾乎是呆住了,他深深地為這張畫,畫得如此之好,如此之精妙感到折服,但是好像根據傳說,好像他覺得這張畫上面,幾乎沒有什麼題跋,他覺得很可惜,後來他送給他的朋友想向上面寫些字,題些字,結果呢據說被這個朋友的孩子偷偷拿出去,就佔為己有,而且回來還騙他說是,是沒有了,被偷走了,所以沈周是非常的痛心,但是又無可奈何,後來這個因緣際會居然沈周有一次在市場上在畫攤上看到了這張畫,欣喜若狂,但是沒帶錢,等他湊足了錢回去再想買這張畫的時候,這張畫居然是沒有了,可能是給別人買走了,所以對沈周來講確實是痛心疾首。正因為他愛之深切,又感到失去這張畫的這個無比痛心,據說是後來他硬是憑著他的記憶,背摹了這張畫,就是完全憑記憶臨摹了這張畫,這個你們也可以比照一下,這張,沈周的這張臨摹的複製件,現在就放在我們浙江博物館,這個《富春山居圖》的《剩山圖》的邊上。

那麼像這張圖呢他就是憑著記憶那麼給他畫出來的,長卷它也是山脈起伏連綿在一起,那麼遠山啊,包括有村落啊,還有這個隱士啊,那麼江天遼闊,那麼它還是錯落有致,那麼就是,他可能當時對《富春山居圖》記憶非常地深,那麼這整幅長卷看起來呢,要是跟原作一對比的話,它的整個構圖的結構,跟原來原圖就是不相上下,它像前面整個部分,包括那個山頭,其實我們也可以作一個參考。像這一段的話就是等於說是我們一個《剩山圖》這麼一個結構。

但是真跡從沈周之後,又陸續到了很多人手。加之於臨摹本也逐漸增多,真真假假、魚目混珠之事也不斷上演,真正的《富春山居圖》之後的命運又將如何呢?

那麼這幅畫,然後就一直這麼流傳,然後經過那個董其昌他也收藏過,那麼後來再到了那個就是到了吳之矩,到了吳之矩以後因為吳之矩非常喜歡這幅畫,那麼就請當時的名人都做了題跋,包括董其昌,鄒之麟,王世貞,都給他做了題跋,那麼像鄒之麟呢還把這幅畫比作那個王羲之的蘭亭,就地位非常的高,那麼結果這幅圖就是在流傳過程當中,就吳之矩呢後來又傳給他的兒子,叫吳洪裕,那麼他也很喜歡,因為傳家寶嘛,本來就是一個驚世巨作一樣的一個作品,那麼他就是時刻帶在身邊,就是不離身的,就是跑到哪裡,帶到哪裡,平時也都是用鮮花,一種名畫,名卷給它貢在一起。

楊:他懂畫,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要,到了晚年的時候,到了順治年間的時候,他不久於人世了,不知道他怎麼想,中國古人裡面是有這樣的情結,就是說太喜歡的東西,捨不得與他人分享,乾脆和我一起落葬吧,當年唐太宗不也是嗎,蘭亭序他據說太喜歡,誰也捨不得,乾脆給我,給我當陪葬品吧,吳洪裕也是這樣,他已經躺在床上起不來了,彌留之際請家人,他說這幅畫我得帶走,你們把它燒了,隨我而去,結果他的家人,他的孩子也都知道這張畫之寶貴,就在他彌留之際,看看火苗起來了,他也一口氣就咽下去了。

陳:那麼當這幅畫丟入火坑的時候呢,他的侄子眼明手快從火盆當中救出了這幅畫,但是呢這幅畫呢也正因為丟入火盆,被火盆燒過了,從此呢斷為兩截,兩截畫呢。前面的這一截,經吳家後人裝裱,成為了我們現在稱之為《剩山圖》的那麼一卷《富春山居圖》,畫面呢是一山一水,一丘一壑,構圖也是完整,成為一個獨立的那麼一幅山水畫,我們稱之為《剩山圖》。那麼後半截呢,那麼也是,我們稱之為《無用師卷》。

因為這次火焚,原本有畫中蘭亭美譽的完美之作一下子成了殘品。後人對它的評價是否會大打折扣?一分為二的兩張畫又將面臨何等境遇?

《無用師卷》長636.9釐米,是《富春山居圖》的主體部分。後來輾轉流入清宮,其中還演繹了一場李逵撞李鬼的鬧劇。

串場5:歷代不乏臨摹《富春山居圖》的佳作,其中最有名的一個就是《子明卷》,這個版本可以說是與臺北《無用師卷》像是雙胞胎。乾隆皇帝先後得到了子明卷《富春山居圖》和無用師卷《富春山居圖》,經過他身邊專家和他本人仔細研究後,他認為,仿本《子明卷》為真品,而真品《無用師卷》呢卻是贗品。有意思的是,乾隆不管走到哪裡,甚至都會帶上那幅其實是假的《富春山居圖》,他在畫上又題又寫,忙的不亦樂乎。在所有宮中藏畫中,子明卷《富春山居圖》是乾隆題詩最多的,可見愛之心切。因此有人戲稱其為「乾隆愛侶,常伴君側」。

楊:乾隆皇帝一開始看到《富春山居圖》的時候也是愛不釋手,喜歡得不得了,上面又是題字又是蓋章,最後當真跡《富春山居圖》進宮的時候,乾隆皇帝一開始也不相信,他認為他原來看到的仿製品是真的,這個是贗品,當然後來還是真相大白了。

《無用師卷》被藏在清宮,《剩山卷》之後的命運也是充滿波折,被高價買賣來來去去,最後流入民間。1938年,它再次出現是在畫商手中,那時候《剩山圖》只是一張古舊的畫作,上面無題、無款、無識,很難鑑定。機緣巧合,它被送到當時書畫鑑定的大行家吳湖帆眼前。」

楊:據說吳湖帆看到這張畫,他首先判斷了一下,因為您知道,後來仿《富春山居圖》的畫很多了,他拿到這麼一截,他一開始也有懷疑,他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到底是真的假的,後來他經過仔細的勘驗之後,斷定它是真的,他就下決心把它買下來,據說還是,是用一件青銅器還是什麼非常名貴的換下來,而且當時上面沒頭沒尾,他又回到原來的賣畫的那個畫鋪那邊,再從廢紙堆裡邊找出它的這個款啊,尾啊,跋啊什麼的,然後再把它連接起來,重新裱過。那麼到了五十年代呢,當時著名的書法大家沙孟海先生,他是我們浙江博物館的老工作人員,他聽說吳湖帆手中,吳湖帆大收藏家,聽說以後呢,沙孟海跟他商量,就是能不能夠把它捐出來,或者說,政府來收藏,當然這是一個寶貝了,吳湖帆怎麼也不肯,沙孟海幾次上門,好言勸說,最後說服了吳湖帆,當時是博物館出資從他手裡把這張畫買下來,從此就進入了浙江博物館,從進館的那天起,它就是浙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富春山居圖》臺北合璧 實現溫家寶夙願

逃過了死別,但是躲不過生離。1948年,因為戰亂,《無用師卷》隨著大批文物輾轉到達臺灣,從此一幅畫卷分隔兩地,臺北故宮博物院、浙江博物館都把它們視為壓箱底的寶貝,不輕易示人,因此很少有人能看到兩段真跡。自溫總理講話後,兩岸都更加關注這幅畫,尤其是溫總理談到「畫猶如此,人何以堪」,顯然,這個隱喻已不可避免地將兩畫合璧的文化問題升級為政治問題,文化方面的淵源、政治上的思量,都為這幅畫作附加了更深厚的內涵。說到這裡,雙畫合璧的問題,就越發沒那麼簡單了。

劉長樂:「從上個世紀末的99年,離分離多年的名畫圓合的念想萌生,到今天剩山圖終於上路,山水合璧即將結果,十餘連年,大陸、臺灣、香港的文化人和傳媒人,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這期間有許多的玄機,也有許多的坎坷。特別是在兩岸法律、法規和文化認同的差異方面,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意想不到的困難。」

陳:多年來,那麼關於這兩幅畫,分藏浙江省博物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這兩幅畫,實際上是一幅畫,怎麼樣能夠合璧,浙江省博物館呢應該說的話呢,也是做了積極的努力,那麼社會的各界的話呢,也非常地關注,據我所知的,在1993年,上海電視臺,和臺北的一家電視臺的話呢,曾經在屏幕上呢,為這兩幅畫呢,做了一次合璧.

浙江文化廳廳長楊建新對促進《富春山居圖》合璧,比別人多了一些機緣。10年來,他為此做過很多努力。

楊廳長:說起來也是緣分吶,你看這個,我在十幾年前我是浙江省的臺辦主任,從事對臺工作,這個沒說的。那麼現在呢我又是浙江省的文化廳長,管的是文化的事,這兩個崗位上呢,還都真跟這個《富春山居圖》還接上關係了,所以我是在臺辦待了七年,換到了文化廳長的崗位上,要是換一個別的崗位呢,這件事也就打住了,到了文化廳呢,使我又有機會繼續地做那麼一件事情,那為什麼這個,說起來我跟《富春山居圖》有緣分呢?因為我在臺辦的時候,當我知道了,《富春山居圖》有一段是藏在浙江博物館,同時我也知道另外一段在臺北的故宮博物院,所以當時我就跟我的同事們就在想,這個可以拿它來策劃一次活動。

1999年7月,在《富春山居圖》的原創地富陽,舉行了一次《富春山居圖》圓合活動。內容是兩岸畫家相約富春江邊,臨摹黃公望全畫。99年的這次兩岸聯筆,留下了幾幅現代《富春山居圖》摹本。但是令楊建新感到遺憾的是,兩幅真跡的圓合仍是一個夢想。

2005年的時候,正好有一次,鳳凰駐上海辦事處的李小姐,李紅梅小姐,她奉劉長樂總裁的指示來跟我們浙江方面聯絡,聯絡的這個目的就是看看浙江方面能不能主動地和臺灣實現《富春山居圖》的交流,我們還專門進行了深入的面談,我說長樂總裁,這件事情,不用問我們願不願意,我們是100個願意,我說你還不知道,在此前好多年,我都努力過多少年,不好辦,我說有難處啊,當時長樂總裁呢是比較,比較樂觀的,他說沒事,他說我去我去我去渦旋,臺灣有不少好朋友,我說你可以跟臺灣的同行們說,浙江方面怎麼做,我們都願意,只要能夠實現《富春山居圖》的圓合,這本身就是我們多年的夙願。

10多年來,浙江方面一直在尋求各種機會,但是多年的心願卻一直束之高閣,這非遺憾二字所能概括。自溫總理提到這幅畫後,臺灣政治、文博各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都在討論圓合是否可能?

提問者1:有沒有可能,杭州的那一半到臺灣來展出?一起展出?有沒有這樣規劃?

院長:我們有人在促成這件事情。

提問者1:確實有人在促成?

院長:對,到臺灣,到故宮來展覽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如果是到對岸是有問題的。

提問者2:為什麼?

院長:我們有司法免扣押,在我們藝術文化展出條例裡面有,對境外進來的這些文物都有保障,原物來原物出去。那至於大陸,他們目前沒有。

周院長聲明,臺灣《富春山居圖》不能到大陸來,障礙之一是大陸沒有司法免扣押法。什麼是司法免扣押法?為何臺灣方面會一再強調這一點?大陸方面是否可能制定這項法律條款?

陳:關於文物司法免扣押的法律條款的話呢,確確實實,國際上呢,有一些國家有這方面的法律的條款,據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同仁也介紹,他們呢曾經到美國去辦過展覽,那麼美國呢,也出具了相應的文物司法免扣押的條款,那麼這裡面呢確實是有一個歷史背景在裡面,特別是西方的一些國家,比方說像英國啊,美國啊,一些西方的早期的殖民主義國家,掠奪了大量的一些包括像中國啊,埃及呀,這些國家的文物,作為自己博物館的館藏。那麼這些年來啊,應該說相當一段時間,特別是近年來,這些國家為了追討在歷史上被這些國家掠奪去的文物呢,進行了努力。那麼西方這些博物館,收藏有掠奪來的這些文物的博物館,那麼也是對於這個問題的話呢持相反的態度。

其實把話說得白一點,司法免扣押法是那些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因為掠奪了大量殖民地的文物,怕人家通過法律程序討還,所以主張的自我保護條款。另外,即便有這麼一個立法,那麼也是國對國籤署的,顯然臺灣要求大陸跟他們籤這個協議,不妥。所以大陸方面針對這幅畫定一個法,再跟臺灣籤這樣一個法,顯然不合適。明說吧,臺灣擔心自己的文物本來就是大陸過去的,怕大陸會借著展覽的機會扣押他們的東西,這種擔心呢,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浙江文化部門的人也希望臺灣方面免去多餘的擔心。

楊廳長:我們也通過書面的方式告訴臺灣,就是不僅是你可以放心,大陸絕不會採取這種行為來扣押你到大陸來展覽的文物,哪怕你這些文物原來是北京過去的,同時,你也不能說大陸現在沒有法律,大陸有關的法律,比如說在海關的相關法律裡面,已經有這樣的規定,就是,境外,這個境外既指的是國外,也指的是香港澳門和臺灣,你的東西進來,包括你展覽的展品,文物,必須在進關的時候,一一清點、清楚,完了在規定的時間裡邊,一般大陸的時間是三到六個月,你必須出境,你出境的時候,要根據你入境的清單,一件都不能少,如數地運出海關,想留下一件都不可能,那麼這個海關的條例,雖然不是叫做司法免扣押文物的法律,其實也是一個法律保障,就意味著你從境外進來的東西,不管是別的東西,還是文物,展品,走的時候你都得帶走,一件都不會留下,不是說想扣留你,你想留都留不下。

所有的努力都源自一個能夠雙向交流的願望,其實為了完成這個願望,近些年來兩岸已經開始了頻繁的互訪。2009年,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雍正大展,北京方面大大方方地送去自己的館藏。但是,何時臺灣會將自己的館藏帶到大陸?距離雙向交流的實現還有多少路要走?《富春山居》圖是否能成為促進兩岸交流的第一塊試金石呢?

楊廳長:臺灣同胞希望看到《富春山居圖》,大陸同胞同樣也希望看到《富春山居圖》,而且大陸有13億,13億人,對吧。至於說大陸哪都行啊,我們曾經都提過,北京肯定要去吧,南京肯定要去吧,那杭州總不能不來吧?

2010年3月,《富春山居圖》郵票首發儀式上,60多萬富陽人派代表籤名,提出希望浙江、臺灣兩地共同把畫卷拿到富陽展出的邀約。時隔一年,真誠的期盼更濃厚,面對「何時能達成雙向交流」的問題時,此次負責迎請《剩山圖》入臺的馮女士提到了一個實際問題,《無用師卷》屬於館藏限展作品。

「那我們基本上所有限展的作品,大概是三年才會輪展一次,但是問題就是說,並不是每一個作品展出了之後就要等三年或等幾年,它最起碼等三年,但是展覽是要有一個主題,如果有這個主題,才有可能去做這個展覽。這次是因為有黃公望這個主題,所以《無用師卷》就會展出來,甚至我們所藏的《九珠峰翠圖》也會展出來,所以這是要看有什麼主題。」

歷經十多年,在一些有識之士的推動下,《富春山居圖》雙卷合璧,這最起碼跨出了雙向交流的第一步。那麼,關於富春山居圖到底什麼時候能到大陸展出,我對此是充滿信心的。當然根據臺北方面的說法,我想這一點大家都應該理解,畢竟富春山居圖是六百多年前的書畫作品,它是很脆弱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對其進行限展的做法,也是最大可能地保護這幅畫。我們還是要尊重這樣一個限展規定,不能太心急。另外,這一次《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從今年6月1日開始,展覽持續到七月份。我們文化大觀園節目組也會繼續關注這次展覽,我本人也會在展出期間去膜拜這幅畫,同時,還會訪問一些文化學者,跟他們,跟大家一起分享這幅曠世傳奇之作。

相關焦點

  • 【視頻】公望富春·山水夢圓— —兩岸書畫家作品展
    這個創建是基於我們《富春山居圖》在2011年6月1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首次合璧。其實在這之前和之後,我們都做了很多的鋪墊。在2012年,我們就啟動了申報,2013年申報成功。杭州是第一個,到現在為止也是唯一一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是國家級的一個平臺。所以這個平臺建成以後,對於我們富陽基層的對臺工作和交流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條件。
  • 富春山居圖、百駿圖、毛公鼎,為什麼有那麼多國寶級文物都在臺北
    這幅畫的意義也在於此,沈從文說:「這畫卷的重要,實在是對於中國山水畫史的橋梁意義。」這幅自然壯闊、沉靜典麗的《遊春圖》也因此成為了代表中國山水畫承上啟下的作品,意義十分重要。而說到畫作,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自然更是要列入禁止外出的名單裡了。
  • 《富春山居圖》林志玲偷情照 吊帶裝顯內心情慾
    《富春山居圖》林志玲偷情照 吊帶裝顯內心情慾 《天機·富春山居圖》林志玲    由電影頻道參與出品,劉德華、佟大為、張靜初和林志玲領銜主演的超感官迷情特工大片《天機·富春山居圖
  • 【佳片推薦】天機·富春山居圖
    △《天機·富春山居圖》電影主題曲△《天機·富春山居圖》電影片尾曲
  • 《天機:富春山居圖》耗資1.6億 改編自真實事件
    電影背景  取材真實事件  《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元朝名畫,為著名畫家黃公望所繪,畫面以浙江富春江一帶的山水為背景,淡雅精緻,變化豐富,被後人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富春山居圖》輾轉流傳到明末收藏家吳洪裕手中時,因吳洪裕過於喜愛此畫,死前竟留下遺言,讓人將此畫焚燒殉葬,幸被其侄從火中搶出,但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較長的後段稱《無用師卷》,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較短的前段稱《剩山圖》,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2011年,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
  • 中國人的臺北故宮博物館,他竟然要「臺灣」化!
    【繪畫:《溪山行旅圖》《江行初雪圖》《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江行初雪圖》(局部)《江行初雪圖》縱25.9釐米,橫376.5釐米,是一幅山水人物並重的作品,全卷描繪長江沿岸漁村初雪情景。《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局部《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長卷、紙本,水墨畫,縱33釐米,橫639.9釐米,為《富春山居圖》後半卷。
  • 離杭州35公裡隱藏一處世外桃源,「富春山居圖」作者曾在此隱居
    在白鶴潭建有黃公望紀念館,展示了畫家的生平和主要創作成就,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富春山居圖》正是黃公望晚年在此隱居時,歷時七年時間創作而成,原畫全長約700釐米,是一幅山水巨卷,可惜的是現在已經一分為二,前半部分《剩山圖》收藏於浙江博物館,後半段《無用師卷》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想起當初我們去臺北故宮參觀,竟然完全沒有想到要看看此圖,慚愧慚愧。
  • 假作真時真亦假,《富春山居圖》是偽作還是真跡?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著名書畫家黃公望的巨作, 寬33釐米, 長636.9釐米, 成於1347年。元代畫家開始以紙為畫本, 元畫靈動松秀的筆墨已然初具, 而黃公望享年85歲, 至其晚年則紙本水墨的技法已經爐火純青。其《富春山居圖》, 可以說是代表其晚年風格的經典之作。
  • 《富春山居圖》林志玲美豔升級 泡泡浴清涼出鏡
    網易娛樂5月24日報導 在近日坎城電影節曝光的《富春山居圖在《富春山居圖》中,林志玲將首次清涼出浴,如此突破性演出為的哪般?林志玲飾演的主要角色將深陷於一段感情糾葛,其身份也是迷霧重重,是在情人面前的撒蠻用嗔,還是在面對敵手實行色誘督軍的伎倆?氤氳氣氛中播放著迷離的音樂,玫瑰花瓣散發出香醇的氣息,志玲的完美身材和誘惑的眼神爆發出勾魂攝魄的力量。林大美人此刻不單單對雄性影迷產生摧枯拉朽的吸引力,萬千女性在如此陣仗面前也只能自嘆弗如。
  • 名畫賞析丨《富春山居圖》的「天機」
    在為道期間,黃公望多是遊歷山水,廣泛交友。由於長期浪跡山川,他開始對江河山川產生了興趣。為了深入領略山川的情韻,他經常如痴如醉地終日在山中靜坐,廢寢忘食。而這些靜坐時的思悟,都成為他日後繪畫的素材。在其《江山覽勝圖》中,他曾寫道「餘平生嗜懶成痴。寄情山水,然得畫家三味,為遊戲而已」。
  • 《富春山居圖》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富春山居圖》,號稱中國影史最爛電影,這部電影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他們這天接了一個大任務就是護送杭州的《富春山居圖》到臺北完成合璧大展。然而林志玲其實還有另一個身份,她是日本一個邪惡組織派來的臥底,表面護送《富春山居圖》其實故意導致任務失敗,畫被搶走。
  • 《天機·富春山居圖》一部2.9分的大片,還沒畫出彩
    在一份中國國產電影評分最差名單中,這部電影是第八名,雖然名次不靠前,但是在一眾低成本,觀影人數最多1000人以上的打分比例下,《天機·富春山居圖》打分的觀眾足足兩萬人,所以被評價為最差影片也不為過,畢竟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電影主要講述一個關於爭奪和保護元代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的故事。
  • 秋秋電影推薦之爛片系列1-4—《富春山居圖》,現象級低分代表
    富春山居圖電影全名《天機·富春山居圖》,講的是一副被譽為「中國時代傳世名畫之一」的元代畫作《富春山居圖》,由於種種原因,被分成兩卷分處海峽兩岸,可是在兩卷有機會合璧展出之前,兩卷之一的「無用師卷」就驟然失竊,使得原本就心存覬覦的各路人馬紛紛按捺不住,相繼登場。
  • 《富春山居圖》中的富春江在哪裡?跟著畫中的千年煙雲去看富春江
    大家幾乎都知道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這幅有我國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於1350年的紙本水墨畫是我國國寶級文物,可惜的是後半卷被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而浙江博物館只有上半卷。《富春山居圖》中描繪的富春江兩岸的千年煙雲,層巒疊嶂,水天山色,閒翁垂釣等景色,讓富春江名噪一時,在畫被推崇至最高位置的同時,也讓富春江這個有著江南風情的河流成為了人們心中最美的山水風景。
  • 巨幅烙畫《富春山居圖》亮相 灌南胥小亞歷時3年半完成
    中國江蘇網6月30日訊 6月27日上午,在灌南縣田樓鎮,10個人正在廣場上展示中國傳統名畫《富春山居圖》烙畫版。該作品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連雲港市代表性傳承人胥小亞先生精心製作而成。  據了解,原作《富春山居圖》為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的代表作,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了以烙畫的藝術形式再現這一傳世名作,胥小亞經過6年醞釀、歷時3年6個月在宣紙上燙製成畫。完整版烙畫《富春山居圖》寬0.65米、長20米,畫面氣勢恢弘,兼具國畫神韻和雕塑的立體美。
  • 當幸福來敲門:從《富春山居圖》看見中國小康夢
    杭州富陽——黃公望筆下《富春山居圖》實景地,也是一座因全面小康進程而高速發展的新型城區。當地人喜歡把如今的家鄉稱作「現代版富春山居圖」,至於原因,一個個平凡個體因衣食住行的變化,而對幸福感、獲得感的真切感知成為關鍵。在這座江南小城,那些已經發生或是正在發生的變化與喜悅,也組成著中國小康夢的現實模樣。「飲水自由」的幸福富陽富春江畔。
  •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六百多年前,黃公望在此創作出山水長卷《富春山居圖》。而六百多年後,它也成為顧曉剛的靈感來源,他歷時三年時間,拍攝了自己的首部劇情長片《春江水暖》。影片以富春江畔一個普通三代家庭為背景,講述顧家四兄弟輪流照顧年邁中風母親的故事,涉及親情與利益,也展示時代變遷下的人情冷暖。演員都是導演的親戚和朋友,他們的本色出演,也為電影提供了真實的生活質感。
  •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六百多年前,黃公望在此創作出山水長卷《富春山居圖》。而六百多年後,它也成為顧曉剛的靈感來源,他歷時三年時間,拍攝了自己的首部劇情長片《春江水暖》。影片以富春江畔一個普通三代家庭為背景,講述顧家四兄弟輪流照顧年邁中風母親的故事,涉及親情與利益,也展示時代變遷下的人情冷暖。演員都是導演的親戚和朋友,他們的本色出演,也為電影提供了真實的生活質感。
  • 國產動作電影《富春山居圖》電影解說文案
    客觀的來講它集動作科幻警匪愛情懸疑大牌明星與國讎家恨等眾多成為爆款的要素於一身並且上映前號稱自己要打造中國的007但上映之後口碑就一直處於被按在地板上摩擦的狀態到目前為止豆瓣評分2.9可以說是被釘在了恥辱柱上那這部片子到底怎麼個爛法呢下面我們就聊聊這部爛片界難以逾越的高峰《天機·富春山居圖
  • 跟著《天機·富春山居圖》陶醉山水遊富陽
    曲徑通幽處,不得不說黃老先生很會選地方,站在南樓往外望,荷花池邊一片片的名貴植物群,鳥語花香,形成一個天然氧吧。就是在這,鑄就了一代名畫。其實來黃公望景區看的不僅是富春山水和電影情節,更是人對黃公望和自然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