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9日,穀雨,驅車三十餘公裡來到富陽城外的黃公望隱居地遊覽,這裡山青水綠,竹林清幽,是周末踏青郊遊的好地方,從家裡出發也就半小時車程,非常方便,不過今天天氣不佳,在高速上大雨傾盆。約10:30進入景區,現在免門票,到14:30齣,遊覽時間大約4小時。
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預示著春天即將結束,入口處一汪碧水叫「白鶴潭」,其水的清澈程度讓我仿佛有來到了九寨溝的感覺,清新的空氣,竹林,紅楓,妻子開心的直嚷嚷「來對了」。
在白鶴潭建有黃公望紀念館,展示了畫家的生平和主要創作成就,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富春山居圖》正是黃公望晚年在此隱居時,歷時七年時間創作而成,原畫全長約700釐米,是一幅山水巨卷,可惜的是現在已經一分為二,前半部分《剩山圖》收藏於浙江博物館,後半段《無用師卷》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想起當初我們去臺北故宮參觀,竟然完全沒有想到要看看此圖,慚愧慚愧。
此為「畫潭醉月」景點,最顯眼的特徵就是一尊巨大的觀音石像,石像下一汪清潭,碧綠清澈。這裡元代的時候還是碼頭,黃公望尋幽探勝的入口正是從這碼頭開始,當時富春江的水位比現在高很多,據說,現在觀音像的地方,還能找到當年繫船用的木樁和小石洞。
一組石缸造型。這條山塢也叫廟山塢,廟山塢的名字源於淨因院,這座寺院興建於公元824年,後在1937年被日軍燒毀。在宋元時期,淨因院非常有名,蘇軾曾寫過《淨因院竹軒詩》,之後黃公望看了蘇東坡的詩也合了一首。
廟山古埠。古時候富春江的水位延伸至山邊,這裡就是通往山塢深處的水岸碼頭,現仍保留了一段山塢古道。如今江水早已退卻,山邊水岸地貌也沒了蹤跡。
這裡就是山門牌坊。整個景區從白鶴潭開始,沿途景點有黃公望紀念館、廟山古埠、百竹園、廟山竹徑、黃公望像、小洞天等,整個步道單程全長約2.5公裡。景區內有電瓶車,可以徒步進車出或車進徒步出。
竹林是這個景點最大的特色,在百竹園,各種的竹子品種,是了解竹子世界的最好科普點,這裡也是竹子研究基地,漫步景區,徜徉在一片翠綠的世界,林中的負氧離子當天達1327,真是呼吸新鮮空氣,周末休閒踏青的好去處。
一路走來,沒有多少的遊客,幽靜,自然,感受山野的氣息。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陽,這樣的景色,怪不得一代畫聖會在此結廬隱居。
黃公望塑像,一路上的鳥語花香,塑像處有白色的瓊花開得很不錯。黃公望(1269年~1354年),中國元代畫家,書法家,元四家之首。本姓陸,名堅,漢族,平江常熟人氏,字子久,號一峰,後入 「全真教」,與張三丰等交往。作品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溪山雨意圖》等。黃公望早年做官,三十歲拜師學畫,五十餘歲開始熱衷山水畫。八十歲才開始創作富春山居圖,七年完成。
山道的盡頭就是小洞天,這裡是黃公望生活起居的地方,「小洞天」是黃公望自己起的室名,這裡建有起居室,會客室和當做畫室的南樓等建築,從廟山塢一路走來,到此處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感覺別有洞天,故名。
雲霧縈繞的如意尖,這是在景區入口處拍攝。從景區進入一直走就是如意尖的登山道,是西山遊步道的一部分,如意尖是杭州市西湖區的第一高峰,海拔536米,其西南連片山脈直至富陽江邊為黃公望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