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申
現代的交通工具很多,有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它們的速度太快,但即使是私家飛機或汽艇也沒有放一張書桌在裡面畫畫的例子。因此從交通工具與創作的關係而言,中國古代的『書畫船』是很獨特的。
古時候,尤其是江南的書畫家,都是坐船的。也有做書畫生意的,帶著一批書畫作品乘船去和收藏家做買賣。現代隨處可見停車場,一大堆汽車,但沒有書畫車。或在港灣,停泊許多遊艇,但是沒有『書畫船』。
米芾的作品中題有『吳江舟中作』『滿船書畫』等。米芾之前就有書畫船,例如隋煬帝下江南,一船書畫都沉沒了。能證明米家書畫船的例子有:『崇寧間元章為江淮發運,揭牌於行舸之上曰「米家書畫船」。』『來往乘船,高揭匾額曰「寶晉齋舫」。』還有假的黃庭堅書作,但詩是真的,名《戲贈米元章》:『萬裡風帆水著天,麝煤鼠尾過年年。滄江靜夜虹貫月,定是米家書畫船。』這就是『書畫船』的來源。
米元章喜歡在船上寫字畫畫,船上的作品很多,有些作品直接寫有『舟中燭下』『依舊滿船行』。作品題跋中還有『舟對紫金,避暑手裝』『寶晉齋舫手裝』,可見他帶了手卷在船上裝裱。
蘇軾《赤壁賦》中雖然沒有描寫在船上寫字畫畫,但沒有這種泛舟出遊的體驗,也不可能有這樣的詩詞傳世。南宋畫家所畫的《歸去來辭圖》,描繪了陶淵明在船上的情景,不知陶淵明在船上有沒有寫字,但他至少在船上作詩。
明 文嘉補文徵明楷書前後赤壁賦卷(局部) 紙本 南京博物院藏
米元章的兒子米友仁畫《遠岫晴雲圖》,題有『元暉戲作』,上方另有橫紙,又自題『紹興甲寅元夕前一日,自新昌泛舟來赴朝參,居臨安七寶山戲作小卷』,描繪了在船上看到的景色。米友仁畫中的山水多半是在水面上看到山水。
董其昌有張畫,題跋為:『舟泊升山湖中,即趙子固輕性命,寶蘭亭帖處。』有關這個故事的描述有:『趙子固,舟過升山,風浪漂舟,子固立水中,手持蘭亭曰:「至寶在此,餘物不足關矣!」』可見趙子固也有米芾的遺風,他坐的也是書畫船,船上帶了很多書畫作品。
趙孟頫《蘭亭十三跋》也是米芾、趙子固之後最典型的書畫船上的作品原作。雖已殘損,但有刻本傳世,文字尚能讀全。『餘北行三十(『四』字點掉)二日,秋冬之間而多南風,船窗晴暖,時對蘭亭,信可樂也。七日書。』鮮于樞題《定武五字損本蘭亭卷》中也有『舟中書』的記載。
王鐸有一件作品題曰:『崇禎十七年三月,舟次清江浦,仿晉法。世不學古而蹈今,吾是以崇嵩淙道人。』這也是在船上所寫。還有資料顯示,王鐸認為船上空間小,寫立軸不太方便,所以船上較少大的作品,較多手卷、冊頁。
另外,很多作品都是在運河途中等待放閘的過程中所作。船停在閘口,有時等放閘門要等很久,子昂《蘭亭十三跋》中也有提到。李流芳在一件立軸作品中抱怨:『濟河五十閘,閘水不濡軌。一閘走一日,守閘如守鬼。十裡置一閘,蓄水如蓄髓……』每次放閘就是放水,水量不很豐富時不可能一條船就放水,因為放閘需要大量的水,有時要等一天才能放閘。李流芳這件作品就反映了這樣的情況,董其昌與李氏同時,更多次地北上南下於大運河中,可是從未見董氏有相同的抱怨,這很有意思。也許反映了兩人在運河上心境的不同。不過,李氏也常有舟中的作品,例如在杭州西湖等。
趙孟頫的《重江疊障圖》的造景,只有在船上才會體驗到這樣的山水,才能畫出這樣的風景。錢選的《歸去來辭》描繪的是太湖邊上的風景。趙孟頫的《吳興清遠圖》描繪了在太湖上看到的山,看起來很遙遠,小小的,綠綠的,浮在天際的水面上。沈周也畫過類似題材的畫作,他的船靠山近一些,山稍高一些;而《吳興清遠圖》則稍遼闊一些。《水村圖》等都是對水鄉這一類風景的描繪。
黃公望在《富春山居圖》中描繪了富春江的一段風景,正如詩句所描繪的,『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現在的富春江也還有水閘,與古時稍有不同。
隋唐時期,可以看到南方書畫家較少,北方黃河流域較多。明代書畫家多集中在太湖流域及周邊地區,福建、廣東和北方也有一些。所以明代書畫家的交通主要依靠船隻,每人都有行船、看風景的經驗,每人都在船上帶些書畫,更有不少書畫家曾在船上寫字、作畫及賞鑑。
明代姚綬的一件作品寫道:『舟中賴此能消日,半匹溪藤意趣多。』作品上有很多印章,其中一方為『滄江虹月』。作品左下角題『葑門泊舟處』。另一件舟中書法題有『雲東逸史,坐虹月舟,書付仲子旦』。張弼的一件作品中有『舟來南安,因出觀之』,在船上帶了書畫作品進行觀賞。
北宋 米芾 書送提舉通直使詩(三吳貼)
紙本 縱30.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黻頓首再拜。後進邂逅長者於此,數廁坐末,欵聞議論,下情慰忭慰忭。屬以登舟,即逕出關,以避交遊出餞,遂莫遑只造舟次。其為瞻慕,曷勝下情?謹附便奉啟,不宣。黻頓首再。知府大夫丈棨下。
從明畫中,可以見明代的船中間有帆,船上可以擺書桌,有的畫面上送別的亭子中桌上有筆硯,所以有很多描繪送別的作品。沈周的畫就有太湖邊送別的場景。
祝允明的書作中有『舟中寄興』『舟中夜坐』的內容。李應禎的書作中有『舟中草草』的內容。吳寬的書作中有『船中稿成,如可用,只付……』這些都是在船中書寫的例子。李夢陽《屋舟篇》寫道:『茅屋數椽江筏上』,他的友人以舟為屋,就住舟中。唐伯虎在《聯句詩頁》後款曰:『正德庚午仲冬廿有四日,嘉定沈壽卿、無錫呂叔通、蘇州唐寅邂逅文徵明父文林於舟次。酒闌率興聯句,皆無一字更定,見者應不吝口齒,許其狂且愚也。唐寅書。』這是在舟中聯句並書寫的例子。
文徵明的書作中也有很多提到在船上的例子。例如『黎明舟出閶門』『書於橫塘舟中』『書於荊溪道中』等。另有一件書作詩第一句為:『愛此陂千頃,扁舟夜未歸。』款曰:『甲辰八月既望,延望具舟,載餘夜泛石湖。是夜風平水淨,醉飲忘歸,意甚樂也。』
王守仁的書作中也有類似例子,如『即日舟已過嚴灘』,這是在富春江上;『陽明山人王守仁拜手書於龍江舟中』;還有寫給兒子的信,『九月廿三日巖州舟次,父字付正憲收』。
再來看一些例子。文彭《泊舟八裡灣》:『風大不可行,舟中無事,書此遣興。』王寵書作:『已擇定二月十六日準行也。搭得船好,一路想無驚恐。』莫是龍作:『與周文爽舟行。』陳繼儒作:『歸舟吳門,書於雨蓬之下。』
董其昌是書畫史上最具舟遊經驗者之一,更是最喜愛在舟中創作書畫、鑑賞及題跋古書畫者,許多書畫論想必也是舟中所思所得。董其昌在一通手札中寫道:『近得子昂、大痴、雲林之跡,皆奇絕。雖攜之舟中,以歸心甚急,不復能至京口,因泊舟丹陽,與丈相聞,一訂東遊之約。』他在船上帶了趙孟頫、黃公望等人的書畫作品,隨興鑑賞研究。
董其昌的家鄉水網密布,出門即坐船。『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巷小橋多』,到處都是河流與小橋,每戶人家都泊有船隻,好似現代人家中的車庫。《姑蘇繁華圖》中描繪了許多橋和船,有一段畫面表現橋洞邊有很多船,好像是塞船,等著過橋。此景很像今天在十字路口的塞車情境。其中有的像書畫船,也有官船、商船及各種大小船隻。
董其昌曾說過:『餘結念泉石,薄於宦情。』由於官職的變動,他一生出門好幾次,分別在一五九一年、一五九二年、一五九六年、一五九七年、一六〇五年至一六〇六年、一六〇九年、一六二二年、一六三一年等年份。董其昌於一六三六年去世,一六三一年的時候他年歲已高,但還在旅行。他在不同的時段到不同的地方,從《董其昌宦遊簡圖》可以看到他一生舟遊的行蹤。
明 文徵明 楷書前後赤壁賦卷 紙本 南京博物院藏
明 莫是龍補文徵明楷書前後赤壁賦卷
紙本 南京博物院藏
太湖流域都是水路,董其昌有很多書畫作於船上。如『舟中宴坐,阻風待閘,日長無事』,於是想到以前見過的風景,就開始作畫。有一手卷畫的是樹石,款曰:『癸巳孟夏,其昌待閘清河口書。』還有一件題曰:『崑山道中舟次,同觀者陳徵君、仲醇及夏文學。』另有:『戊午臘月朔日,舟次鳳山村識。』《夜村圖》款曰:『戊午八月十一日,崑山道中寫。』有一手卷題款為:『是歲秋攜子以試事,至白門大江舟中,旋為拈筆,遂能竟之。以真本不在,舟中恐未能肖似耳』。還有『乙丑九月自寶華山莊還,舟中寫小景八幅』、『庚申九月朔,京口舟中寫』、『庚申八月廿五日,舟行瓜步大江中寫此,並書元人詞,亦似題畫,亦似補圖』、『癸亥二月畫於丹陽舟中』、『書於武塘舟次』、『舟中偶書付祖常收之』(寫給他兒子)、『己亥子月,泛舟春申之浦,隨風東西,與雲朝暮。集不請之友,乘不系之舟』、『阻雨葑徑,撿古人名跡』。古畫上的題跋『書於吳昌舟次』『書於青溪道中』,還有『今日阻風平望,寫此小景』『近於朱參知敬韜官舫觀北苑畫,仿此』,因此『官舫』也可說是書畫船的一種,董氏自己也常因官方任務被委派到江南,其乘坐的也當是『官舫』,照理比起他私家出遊的舟舫要豪華、寬敞些。其他在舟中的作品題有『阻風崔鎮』『舟行東光道中寫此』『記憶巴陵舟中,望洞庭空闊之景寫此』『婁水道中』『舟行大江中識』。真可謂不勝枚舉。
有關董其昌行旅及舟中書畫活動,筆者作了專門的年表加以統計(見《董其昌書畫船》,載《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十五期)。再來看一些例子。『己未五月之望,舟次京口,季康為秉燭遊,縱談書道,都非昔人論書窠臼,季康亦甚解頤,張子房所謂告他人輒不省者也。有口能言筆不隨,則餘自愧。董其昌再題。』這是董其昌與朋友在船上談論書道。董其昌題王《青卞隱居圖》『天下第一王叔明畫』,就是在船上所題,『庚申中秋日,題於金閶門季白丈舟中』。董其昌題米元章《蜀素帖》有『吳太學「書畫船」為之減色』之語,吳太學指吳廷,他一半做生意,一半收藏,他哥哥開古董店。從題跋中可以知道他和董其昌交換作品,做買賣。董其昌說吳廷的也是『書畫船』。董其昌題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崇禎二年歲在己巳,惠生攜至金閶舟中,獲再觀。』董其昌的朋友在船上帶了此圖,讓他有機會再看、再題。董其昌題董源《瀟湘圖》是很有名的題跋:『憶餘丙申持節長沙,行瀟湘道中,蒹葭魚網,汀洲叢木,茅庵樵徑,晴巒遠堤,一一如此圖,令人不動步而重作湘江之客。』『餘以丙申持節吉藩,行瀟湘道中。越明年,得此北苑《瀟湘圖》,乃為重遊湘江矣。今年復以校士湖南,秋日乘風,積雨初霽,因出此圖,印以真境,因知古人名不虛得,餘為三遊湘江矣!』董氏先有機會遊歷湘江,後見董源此圖,一開卷就將此定名為《瀟湘圖》,可見舟遊湘江對他鑑定古畫的直接影響。後來他在家中,披賞此圖時,又令他如重遊湘江。另有一卷題曰:『己巳中秋,以此卷易趙承旨六體千文,令穰遂似交絕。是日並見惠崇卷於惠生舟中。』還有在船上畫並題的:『甲寅七月望舟行崑山道中。』
米元章後代米萬鐘的題跋:『辛酉春分書於湛園之「書畫船」。』米萬鐘的印章中有『書畫船』好幾枚。
李流芳有語:『泊舟段橋』;扇面上題『邀西生上人同泛六橋』『泊舟閶門,書唐人五言二首』『碧浪湖舟中坐雨,作此遣興』。
甚至比較職業性畫家藍瑛也有類似的語段:『藍瑛畫維楊舟次』『舟泊蒼梧』『畫於西湖舟次』。
王鐸臨米芾的作品中有『舟次』『舟中後方』等文字。
王時敏曰:『癸酉初夏,錫山舟次,擬雲林《春林山影圖》。』
程正揆《江山臥遊圖》題:『予自金陵歸還,舟中隨筆,十二月十六日抵家。』他回家一路上時間很多,慢慢畫,畫了一百多卷。
笪重光曰:『與南田、石谷諸君泛舟至荊溪。』
高士奇曰:『舟過吳閶,漫堂先生載酒相餞,得話數年別緒,因以平日所藏書畫請為鑑定。』『書畫船泊胥江濱。』
石濤很多畫都是在船上所作,畫的景致是他旅行的經歷。他的畫作上題有『秦淮舟中』『江行所作,舟中不能盡其法,遣興而已』等語。
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都帶著不同的作品,有興致的時候就拿出來題跋,有的題跋說得很清楚是南巡時在船上所寫。還有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乾隆皇帝以假為真,每次下江南都帶著,當然有的題跋不是在船上寫的。有一張假的《獅子林圖》,他到蘇州也帶著題寫。還有和西湖有關的作品,他在『湖上重展』並題跋。乾隆皇帝雅興很好,到什麼地方就帶相關的作品,再拿出來題寫。他有一件扇面,題有『舟中偶寫盆梅一枝』,原來乾隆皇帝下江南乘坐的『御舫』也是『書畫船』。現代還能看到他在旅行時攜帶的可以摺疊的文具箱和小案。
廣州東漢墓出土的陶船可以讓我們看到漢代船的形制。顧愷之畫中的船很有意思,船上還掛著一張畫,有的學者根據這張畫的風格推斷顧愷之畫為南宋摹本。錢泳的對聯:『清芬擬入芝蘭室,博雅如遊書畫船。』《清明上河圖》中有各種商船。
現代還能見到華清池的舫宮。蘇州庭院中也都在湖邊建舫,園林的匾額上可以看到『鬧紅一舸』『煙波畫船』等題字,可見城市裡的小池中還要造半條船,這是陸地的船。使身處其中,也能仿佛於煙波之上,逃離市囂,使心胸開闊起來。
古畫中的書畫船,有帆的是官船,沈周畫作中的船就帶帆(此畫雖是仿本,也能大略反映當時的船形)。
陳繼儒在《巖棲幽事》中描繪道:『住山須一小舟,朱欄碧幄,明欞短帆。舟中雜置圖史鼎彝,酒漿荈脯。近則峰泖而止,遠則北至京口,南至錢塘而止。風利道便,宜訪故人。有見留者,不妨一夜話,十日飲;遇佳山水處,或高僧野人之廬,竹樹蒙葺,草花映帶,幅巾杖履,相對夷然。』明代人對『舟』的描繪:『形如划船底惟平,長可三丈有餘,頭闊五尺,分為四倉。中倉可容賓主六人……前倉可容僮僕四人……可置書卷筆硯之屬。』這些是與書畫船有關的形制在文字上的記載。
《姑蘇繁華圖》中的船畫得很寫實、很精彩,有各種船的形制。
直到張大千早年在國內旅行時還常坐船,他在新安江上道:『行舟莫怪長年懶,卻得推蓬看好山。』一九六二年,載運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赴美展出的是美艦布瑞斯峽谷號,可以說這是最大的『書畫船』。
西方也有類似的書畫船,有幅莫內的畫,描繪畫家在船上定點寫生,雖然也是在船中作畫,卻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不同。
山水畫中有以畫山中景為主的,也有描繪水上山水的,可稱之為『舟行山水』,姑名之謂『山行山水』或『舟行山水』,兩者風格不同。如北方範寬與南方董源的畫風格不同,李成與米友仁不同,李唐與江參(江貫道)不同,王履的華山與夏圭的《煙村歸渡》不同,梅清的黃山與趙孟頫的《雙松平遠》不同,董其昌多描繪江南水鄉風光。
現代人坐飛機,在飛機上看到的雪山特別壯觀,甚至從太空飛船上回望地球,於是產生像劉國松那樣的宇宙畫。這是交通工具與創作關係最顯著的例子。當筆者想體驗一下趙孟頰從湖州北上經運河往北京,或董其昌從松江往蘇州、無錫、京口等地時,許多河道不是淤塞,就是被公路截斷,根本就是行不得也,而只有局部乘船的經驗,一是在富春江上,江水清澈,但是上遊有水庫,下遊有攔水壩,想必與黃公望等古人所見不同。從蘇州到杭州,本想坐船一覽沿途風光,但是只有『夜航船』的客運行駛,蜷窩在不易轉身的上層睡鋪,在一夜的馬達聲中於清晨抵達了杭州!筆者雖也曾在桂林陽朔坐擠滿遊客的小艇遊歷過灕江,或在重慶漢口間坐兩三層的大遊艇遊歷過三峽長江,但這些地段卻非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等所歷之處。
總之,現代交通的改變,也使整個中國社會生活的環境、方式和心境無法逆轉。因此、這種獨特的中國文人式的書畫創作與鑑賞的場所——『書畫船』從此消失於歷史之中。
※ 本文原載於《中國書法》2015年11月總2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