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水月——淺談中國古代銅鏡的收藏與鑑賞

2021-01-08 你身邊的專業鑑定師

文/古今文博

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

銅鏡是古代人們正衣冠、飾面容的生活用品,也是價值極高的藝術品。

它在古代主要起到以下幾種功用:一為古人照面飾容所用;二是做為隨葬品供墓主陰間享用;三是將其懸掛於墓室內,蓋以照屍,「取鏡光、破黑暗、照屍骨」,取視死如視生之義;四是懸掛於家門、窗上、寺院佛塔,稱為「法鏡」、「照妖鏡」,取心如明鏡之義,以鎮鬼神,驅災避難。

【方圓有度的形制分類】

我國古銅鏡的形制多種多樣,銅鏡背後多帶鈕,鈕中空帶孔,便於繫繩懸掛。不同形狀的銅鏡體現著不同時代的審美風尚,有圓鏡、方鏡、「亞」字鏡、葵花鏡、菱花鏡、桃形鏡、鼎爐鏡、帶柄鏡等等,其中以圓鏡最為常見。唐代以前幾乎所有銅鏡都是圓鏡,僅有極少量的方鏡,唐代時出現了葵花鏡和菱花鏡,宋代則流行「亞」字鏡,還出現了帶柄鏡以及一些不規則形狀的銅鏡。

【嚴謹的鑄造工藝】

銅鏡的鑄造需要很多道工序,其大小造型、曲律半徑、製作時長都十分講究,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的執行標準。在銅鏡產生的四千多年歷史過程中,戰漢、隋唐的銅鏡製作工藝最為精美,也代表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繁榮,而宋代以後精品少缺,其歷史原因應與一些鑄造工藝的失傳有關。

【豐富多樣的紋飾與銘文】

古代銅鏡圖案構造形式多樣,造型美觀,華麗豐富,有龜蛇、龍、虎、鳳、鳥、牛、馬、鹿、鶴、魚等動物形象;花卉、草葉、樹木、果實等植物紋樣;有線條、方形、圓形、弧角等幾何圖紋;更有神話傳說中的仙人故事圖案等。銘文內容豐富,寓意深刻,有祝福、祈禱的吉祥語句,鑄鏡工匠的工坊、名號,鑄鏡年代等。古代銅鏡的紋飾與銘文篆刻,反映了我國古代藝術家的豐富想像力和卓越創造力,也反映了我國青銅工藝的高超水平。

【真偽鑑別方法】

銅鏡研究為青銅器研究中的一個分支,稱為「鏡鑑學」,又為考古學的一個獨立分支,既是價值極高的藝術品,又是當今收藏的重要門類。

古代銅鏡真偽的辨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在了解古銅鏡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從銅質、重量、鏽色、形制、鑄造工藝、紋飾銘文等多方面綜合考證,需要我們慢慢去學習和積累經驗。以下為古銅鏡鑑別中需掌握的要點,供大家參考。

1、聽聲

由於新老銅鏡在製作時銅、錫、鉛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發出的聲音也不相同。以手敲擊銅鏡,古銅鏡普遍聲音比較低沉、渾厚,而新仿品聲音比較清脆,甚至是刺耳。

2、觀形

為保證銅鏡能具有真實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鑄造銅鏡時,鏡子的大小和弧度有嚴格的比例制定。一般來講,小點的古銅鏡可以看到比較平緩的弧度,直徑超過20公分的銅鏡就基本是一個平面,看不出明顯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銅鏡弧度與鏡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

3、辨鏽

古銅鏡由於受水浸土埋及大氣的侵蝕,表面逐漸腐蝕氧化產生鏽跡,這種鏽蝕經過了極其漫長的過程,因此較為緻密硬實,有光亮、不易脫落。而新仿的銅鏡上的鏽是人為做上去的,鏽比較軟,鏽層淺薄無厚重感,易剝色和脫落。

4、聞味

把銅鏡沾水以後用鼻子聞,新仿製的銅鏡通常會有硫酸味、鹼燒過的那種臭味、銅腥味。而老銅鏡一般有一種銅香味,就是出土後的泥土香味。

5、看紋飾

不同歷史時期的古銅鏡有著不同的時代特徵,歷代銅鏡的紋飾無不反映特定的時代背景,反映出當時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學、藝術及風俗習慣,可由此來斷定其真偽。這就需要多花工夫用心去鑽研、學習,掌握豐富的知識。

銅鏡雖不如瓷器異彩紛呈,豔麗明快。不如玉器玲瓏剔透,晶瑩溫潤,但它是中華民族青銅器中自成體系的一個門類,無論從造型、紋飾,還是從鏡銘,皆是無與倫比的。古銅鏡以獨特的藝術魅力濃縮文化,見證歷史,收藏和鑑賞古銅鏡不僅使我們增長知識,增添樂趣,陶冶情操,而且它也是我們炫耀於世的古代文化遺產和藝術珍品。

相關焦點

  • 「中國大寧」銅鏡出山,國博展出兩百餘件套古代銅鏡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今天(11月24日)在國家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從數以千計的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完整發展脈絡。 中國考古發現最早的銅鏡——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重輪星芒紋銅鏡在此次展覽中亮相。
  • 國博舉辦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
    當日,「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從數以千計的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完整發展脈絡,系統展示銅鏡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文化價值。新華社記者金良快攝
  • 講座 | 古代銅鏡鑑照下的中國史
    商氏在長沙為金陵大學購買的鏡鑑資料,皆出自該地區盜掘的古墓中,包括1938 年收集的殘缺漢代銅鏡3 面、石鏡1 面,1941 年徵集的殘缺戰國鏡4 面、漢鏡7 面、石鏡1 面。至今大多保存在南京大學文物室。他還親手拓制了蔡季襄收藏長沙出土的兩面唐、宋銅鏡拓本。
  • 看古代銅鏡 賞「鏡裡千秋」——國博古代銅鏡文化展人氣旺
    中國國家博物館「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自11月24日開展以來,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觀展。本次展覽分為「鑑於止水」「清質昭明」「湅治銅華」「清光宜遠」「玉臺影見」「刻鏤文章」和「瑩質良工」7個單元,以精選出的260餘件(套)展品,完整地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脈絡,系統展示銅鏡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文化價值。↑2020年11月29日,參觀者觀看展出的唐朝雙鸞狻猊紋葵式銅鏡。
  • 銅鏡中也有大千世界
    隨著近年來銅鏡收藏異軍突起,銅鏡拓片逐漸走進了我們的視野。青銅鏡《四方太平》拓片中國銅鏡的藝術性、青銅鑄造水平,代表了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高水平,吸引著眾多收藏者的目光。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冶煉技術就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時的銅鏡不僅精緻美觀、銅質精良,而且紋飾藝術得到飛速發展,有山字紋、虺龍紋、雲雷紋、蟠螭紋等,分地章紋和主要紋飾雙層工藝,顯示出我國古代人民先進的創造能力和極高的審美境界。好的鏡子一鏡難求,但是如果能有一幅好的鏡拓加題跋的藝術作品,也是一種不錯收藏選擇。
  • 在古代女人愛美竟然是用這個
    銅鏡一般是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出現,在春秋戰國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能享用,到西漢末期銅鏡就慢慢的走向民間,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銅鏡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中國古代青銅藝術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 收藏故事|以銅為鑑,盧運全談人物故事題材銅鏡斷代賞析
    筆者介紹盧運全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為中國青銅文化研究中心理事,湖南省文物鑑定中心青銅鑑定專家,湘潭博物館青銅鑑定專家,湖南大學文物考古系客座教授,湖南省收藏協會終身會員。銅鏡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齊家文化,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中國銅鏡史如同一條光彩奪目、絢爛的河流,是貫穿中華文明發展進程而從未中斷的物質文明。穿越夏、商、周、春秋戰國、漢、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乃至民國時期。
  • 我是鏡花水月丨我不是潘金蓮
    中國哲學中有一個著名比喻:「月印萬川」,就能體 現「圓」在中式美學中的重要地位。天地一月,月印萬川。銅鏡以圓形居多,圓鏡喻天,方座喻地,鏡鈕代表天地中心,象徵「天圓地方,點在中央」,這便是我國古代宇宙觀的一種體現。
  • 隋代銅鏡上的十二生肖圖案
    圖①圖② 隋唐時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同時亦是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中的鼎盛時期。因為隋代時間短,科學發掘出土的銅鏡數量不多,又因其形制、材質、鏽跡同唐代早期的銅鏡相類似,所以學者們大都將隋鏡和唐鏡統稱為「隋唐」鏡。
  • 銅鏡收藏拍賣的巔峰之路(二)2005年銅鏡拍賣依舊屬於嘉德
    乾隆皇帝頗為好古,歷朝古物字畫皆收藏賞玩,故當時宮廷亦多見各類仿古器物。本品銅鏡即屬此類,其鏡銘及紋飾俱臨自唐代《鞶鑑圖》。「鞶鑑圖」又名「八花轉輪鉤枝鑑銘」,傳其作者為唐代南海一奇女子。唐代詩人王勃旅至南海時獲贈此圖,愛不釋手,遂作《鞶鑑圖銘序》,珍藏於箱篋,收錄詩集。清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評此圖曰:「凡一百九十二字,迴環讀之,四字成句。其構思精巧,寓詞箴規,似有得乎風人之旨。」
  • 中貿聖佳25周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止水·中國古代銅鏡專場高清圖錄
    中貿聖佳25周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止水·中國古代銅鏡專場因為疫情推遲到10月17日才開拍,可謂是姍姍來遲,但是本次銅鏡拍品還是帶給我們不少驚喜的
  • 銅鏡極簡史
    古人也有不少吟詠銅鏡的詩句:「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和今天鏡子的功能類似,銅鏡本為「整飾容顏,修爾法服,正爾衣冠」,但由於其「刻畫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辭旨之溫雅」(羅振玉《古鏡圖錄》),兼備工藝美、文字美和語言美,因而成為極具展覽、觀賞和收藏價值的文物。
  • 銅鏡文化的魅力
    作者:馬今洪 銅鏡,是映照顏容的用具,與古代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繫。 中國最早的銅鏡出現於公元前20世紀,後歷經春秋戰國的發展、漢唐的輝煌鼎盛、延續到明清直至近代。
  • 從破鏡重圓說起:漢代銅鏡中的歷史文化信息
    主要研究博物館學、隋唐文物考古、吐魯番文書和中國古代銅鏡。主編有《中國銅鏡圖典》,合著有《中國古代銅鏡》等。  我來國博做講座感到非常榮幸,因為我在這個地方工作了35年,其中兩次擔任副館長。原來我是研究吐魯番文書,後來研究銅鏡。今天我主要是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國漢代銅鏡的相關內容。
  • 鑑賞|銅鏡、銅鼓、銅車馬,貴博青銅文物的斑駁之美
    無論是銅車馬、銅釜、銅燈、銅劍、銅鏡或銅鼓等,這些館藏青銅文物,都透著泥土久來侵蝕的斑駁之美。今年是貴州省博物館建館62周年。不久前,醞釀已久的《徵途——貴州省博物館建成六十周年紀念專集》正式出版。「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經授權刊發書中《館藏青銅器》一章。半世紀的考古發掘,在貴州廣袤的土地上,發現早起石器時代,晚至清代的為數可觀的文物。
  • 中國:鏡花水月
    一面鏡子映著John Galliano為Dior精心設計的中國風服裝。而隔壁展出的是令古羅馬人垂涎三尺的中國絲綢。再加上絲絲東方香水味,Valentino栩栩如生的紅龍鑲嵌和StephenJones具有藝術特色的帽子——你會發現這個展覽絲毫不遜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展覽。備受讚美的是「中國:鏡花水月」(持續到八月十六日)主題展策展人AndrewBolton。
  • "五金之英,太陽之精"的魚紋銅鏡
    不僅如此,一個魚紋鏡中包含著兩個中國元素,是不是都對這魚紋鏡產生了興趣呢,接下來讓我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這神奇的鏡子吧!因為金代統治的主要地區是在東北,所以出土了大批魚紋銅鏡的地區也是在東北,目前存世最大的魚紋銅鏡就是在黑龍江省阿城縣南金代出土的。該鏡面直徑約為四十三釐米,重十二公斤,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比它還大的圓形銅鏡了,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金代圓形銅鏡之王。
  • 西王母規矩鏡,「陰陽魚」銅鏡和「鳳凰」銅鏡的美好寓意!
    1956年秋,由上海文管會收購入藏,現歸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陰陽魚」銅鏡和「鳳凰」銅鏡的美好寓意!宋明理學家擬定規範的陰陽魚太極圖,用一根S形線,把整個畫面平均分成兩極,這兩極圍繞一個中心迴旋不息,形成了一黑一白,一虛一實,一陰一陽,有無相生的太極。
  • 【元懋翔】會員活動第十三期-中國民生銀行總行機關鑑賞協會之走進元懋翔
    12月3日中國民生銀行總行機關鑑賞協會之走進文玩珠寶老字號【元懋翔】,參加本月第一次會員俱樂部活動,和曹老師一起品味文玩精品,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活動伊始,曹老師向大家簡單介紹了本次活動的安排,臨近年底,大家能齊聚【元懋翔】,在冬日的午後交流、放鬆,機會十分難得。
  • 銅鏡漢代時也曾被山寨,宋代鏡子坊已有「打假」意識
    最近,「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覽在國家博物館舉辦,260餘件精選銅鏡集中展示了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歷史、製作工藝以及功用價值等。從齊家文化出土的銅鏡到殷墟婦好墓銅鏡;從戰國「武士鬥獸紋」銅鏡到西漢「中國大寧」銅鏡;從唐代「大吉」嫦娥月宮紋銅鏡到清代嬰戲紋銅鏡,一面面銅鏡既傳遞出獨特的中式美學,也展示出深厚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