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鏡中也有大千世界

2021-03-01 收藏馬未都
-

                                   

-

    銅鏡拓片

隨著近年來銅鏡收藏異軍突起,銅鏡拓片逐漸走進了我們的視野。相比其他種類的拓片,它的品種和花紋更豐富多彩並且自成氣象。拓片是記錄中華歷史的重要載體之一。


 ▼

青銅鏡《六龍驅馳》拓片

人們常說:古刻劃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辭旨之溫雅,一器而三兼備,莫鏡若也。

銅鏡拓片走進我們的視野其實沒有幾年,但只需接觸一次,就會被如此精美秀麗、紋飾美妙的圖案吸引並喜愛上它。

青銅鏡《四方太平》拓片

中國銅鏡的藝術性、青銅鑄造水平,代表了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高水平,吸引著眾多收藏者的目光。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冶煉技術就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時的銅鏡不僅精緻美觀、銅質精良,而且紋飾藝術得到飛速發展,有山字紋、虺龍紋、雲雷紋、蟠螭紋等,分地章紋和主要紋飾雙層工藝,顯示出我國古代人民先進的創造能力和極高的審美境界。好的鏡子一鏡難求,但是如果能有一幅好的鏡拓加題跋的藝術作品,也是一種不錯收藏選擇。拓本歷來有「下文物一等」之美譽,在沒有照相技術的古代,能夠以傳拓方法複製文物,實為一項了不起的發明。

青銅鏡《四靈守護》拓片作為承載地方風物、歷史進程的重要載體之一,各式各樣的古碑、秦磚漢瓦、玉刻、銅鏡、甲骨文、錢範等等拓片就像一張張散落在民間的「歷史存根」——當曾經的輝煌逐漸在歲月的長河中湮滅時,它們倖存下來,成為人們追溯往昔的珍貴物證。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化傳承中,各類拓片一直起著記錄歷史、傳承文明的重要作用。兩漢時期紋飾極具神秘的宗教色彩,出現了許多帶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以及玉兔、蟾蜍等圖案的銅鏡,將人們對於天和神的宗教觀念,通過這些現實的或想像中的動物表現出來。唐朝銅鏡雍容華貴,斑斕瑰麗,又具豪放韻致,紋飾題材內容有神話傳說、仙人月宮、歷史典故、嬰童嬉戲、雲煙樓閣、花草鳥蟲、珍禽怪獸等題材,給人以獨特的美感和極大的精神享受。宋遼金元銅鏡紋飾題材著重寫實,展現出一幅幅田園生活畫卷。

青銅鏡《四時安平》拓片拓片掛畫,是最流行的銅鏡拓片保存方式,既能保證拓片隔絕空氣,又極具欣賞性,掛於辦公室、客廳或書房欣賞,更能增加了主人的文化和審美修養。
若是有條件請書法名家題跋,收藏價值會更上一個臺階。
青銅鏡《日月同輝》拓片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放上一些古典樂曲,做上幾張拓片,絕對是一種修身養性的享受。

青銅鏡《家常富貴》拓片

相關焦點

  • 銅鏡文化的魅力
    在這漫長的歲月中,隨著鑄造技術的進步與成熟,銅鏡的紋飾精美華麗,銘文豐富多樣,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尚和人文習俗,而且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為今天的人們認識和研究古代社會以及古代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 從破鏡重圓說起:漢代銅鏡中的歷史文化信息
    銅鏡在古代的功用  先介紹一下我們在遼金墓葬、明代墓葬中發現的有關銅鏡的情況:我們通過考古,發現遼代墓葬的墓門上通常會掛一枚銅鏡。也就是在從墓道進墓門的地方,掛上銅鏡。在墓室中,古人也會在棺材的上方掛一枚銅鏡,也有的是在棺材的四壁上掛銅鏡。為什麼說這類銅鏡是掛上去的?
  • 銅鏡極簡史
    古人也有不少吟詠銅鏡的詩句:「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和今天鏡子的功能類似,銅鏡本為「整飾容顏,修爾法服,正爾衣冠」,但由於其「刻畫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辭旨之溫雅」(羅振玉《古鏡圖錄》),兼備工藝美、文字美和語言美,因而成為極具展覽、觀賞和收藏價值的文物。
  • 震撼心靈的唐代銅鏡,真子飛霜鏡!
    #銅鏡#「真子飛霜」鏡是唐代最為常見的銅鏡之一,聽「真子飛霜」鏡的名字就會使人感覺寒冷,顯然「真子飛霜」鏡並不是現實社會中使用的銅鏡,而是專有的銅鏡明器,一般情況下這種銅鏡造型都比較大,可以說做得很大,以利於用來表達對逝去人們的哀思。
  • 「中國大寧」銅鏡出山,國博展出兩百餘件套古代銅鏡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今天(11月24日)在國家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從數以千計的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完整發展脈絡。 中國考古發現最早的銅鏡——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重輪星芒紋銅鏡在此次展覽中亮相。
  • 國博舉辦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
    當日,「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從數以千計的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完整發展脈絡,系統展示銅鏡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文化價值。新華社記者金良快攝
  • 西王母規矩鏡,「陰陽魚」銅鏡和「鳳凰」銅鏡的美好寓意!
    「陰陽魚」銅鏡和「鳳凰」銅鏡的美好寓意!宋明理學家擬定規範的陰陽魚太極圖,用一根S形線,把整個畫面平均分成兩極,這兩極圍繞一個中心迴旋不息,形成了一黑一白,一虛一實,一陰一陽,有無相生的太極。也就是北宋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所表述的:「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
  •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銅鏡,是距今約4000年前的齊家文化(主要遺址位於甘肅廣河縣齊家坪)墓葬中出土的七角星紋銅鏡。顧愷之名畫《女史箴圖》中有一幕描繪的恰是對鏡梳妝:一人對鏡而坐,身後侍女為正在她做髮型,而銅鏡被系在一根杆子上高高架起,杆子下有一圓形底座,中間還有一個用來盛放梳子的方盒。
  • 隋代銅鏡上的十二生肖圖案
    圖①圖② 隋唐時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同時亦是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中的鼎盛時期。因為隋代時間短,科學發掘出土的銅鏡數量不多,又因其形制、材質、鏽跡同唐代早期的銅鏡相類似,所以學者們大都將隋鏡和唐鏡統稱為「隋唐」鏡。
  • 看古代銅鏡 賞「鏡裡千秋」——國博古代銅鏡文化展人氣旺
    中國國家博物館「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自11月24日開展以來,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觀展。本次展覽分為「鑑於止水」「清質昭明」「湅治銅華」「清光宜遠」「玉臺影見」「刻鏤文章」和「瑩質良工」7個單元,以精選出的260餘件(套)展品,完整地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脈絡,系統展示銅鏡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文化價值。↑2020年11月29日,參觀者觀看展出的唐朝雙鸞狻猊紋葵式銅鏡。
  • 銅鏡漢代時也曾被山寨,宋代鏡子坊已有「打假」意識
    國博「鏡中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銅鏡祝福「中國大寧」國寶級青銅器西周何尊上的銘文「宅茲中國」,是「中國」二字最早的官方記錄。而此次展覽中也有一面銅鏡,穿越兩千年的時光,祝福「中國大寧」。隨著「陸上絲綢之路」的興盛,西域文化傳進中原,這種文化交流在唐代的銅鏡上也有體現。此次展覽中,就有好幾面精美的唐代「海獸葡萄紋鏡」。這種鏡式流行於盛唐時期,鏡背紋飾以蔓枝葡萄和海獸為主,間以飛禽、蝴蝶等動物。海獸即為古代的獅子,它與葡萄一起在兩千多年前由張騫從西域帶回中原,讓當時的人們大開眼界。目前,在日本奈良等多地也發現這種「海獸葡萄紋鏡」,據推斷就是遣唐使從長安攜至日本的。
  • 塵中縱有人磨鏡:古人如何打磨一面平整光潔的銅鏡
    銅鏡是古人用來妝飾理容的一種生活用品。中國的銅鏡使用史非常悠久,上起新時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下至明清,約有近四千年發展演變的進程,幾乎與中華民族的古代文明史相始終,可謂源遠流長。銅鏡由青銅鑄造而成,和空氣接觸時間長了,會逐漸變得黯淡無光,無法用以映照形影,古人很形象地稱之為「昏鏡」。
  • 鏡花水月——淺談中國古代銅鏡的收藏與鑑賞
    【方圓有度的形制分類】我國古銅鏡的形制多種多樣,銅鏡背後多帶鈕,鈕中空帶孔,便於繫繩懸掛。不同形狀的銅鏡體現著不同時代的審美風尚,有圓鏡、方鏡、「亞」字鏡、葵花鏡、菱花鏡、桃形鏡、鼎爐鏡、帶柄鏡等等,其中以圓鏡最為常見。唐代以前幾乎所有銅鏡都是圓鏡,僅有極少量的方鏡,唐代時出現了葵花鏡和菱花鏡,宋代則流行「亞」字鏡,還出現了帶柄鏡以及一些不規則形狀的銅鏡。
  • 講座 | 古代銅鏡鑑照下的中國史
    書中所記哀王冢內發現鐵鏡數百枚,可說是一種奇特的葬俗,戰國鐵鏡實物目前未見出土。廣川王劉去疾不僅盜挖以前的古墓,甚至連本朝的墳墓也不放過。西漢文景時期的大臣袁盎,因與梁王結怨,被梁王派人刺死,墓中僅隨葬銅鏡一面。「袁盎冢,以瓦為棺槨,器物都無,唯有銅鏡一枚。」南朝齊時,有兩個盜掘墓冢發現鏡鑑的例子。
  • 銅鏡收藏拍賣的巔峰之路(二)2005年銅鏡拍賣依舊屬於嘉德
    本品銅鏡即屬此類,其鏡銘及紋飾俱臨自唐代《鞶鑑圖》。「鞶鑑圖」又名「八花轉輪鉤枝鑑銘」,傳其作者為唐代南海一奇女子。唐代詩人王勃旅至南海時獲贈此圖,愛不釋手,遂作《鞶鑑圖銘序》,珍藏於箱篋,收錄詩集。清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評此圖曰:「凡一百九十二字,迴環讀之,四字成句。其構思精巧,寓詞箴規,似有得乎風人之旨。」屈大均的評語亦點明了此鏡之妙處在其所銘迴文詩。
  • 許嵩新歌大千世界歌詞 許嵩大千世界歌詞解析
    許嵩新歌大千世界歌詞大千世界歌手:許嵩所屬專輯:大千世界作曲 : 許嵩作詞 : 許嵩你穿著我的T恤大到有些滑稽像沙漠連夜大雨規則缺席亦真亦假的玩具還握在你手裡吃透溫柔的暴力就不稱奇我的黑框眼鏡在Assad湖邊走火風馬牛齊聚你被帶走時我親吻了你下頜的傷疤表情很平靜你是大千世界一汪清泉還是泉邊那隻神秘孔雀在和你靈魂謀面之前讓貪念趁火打劫你是大千世界塵埃等閒也是我僅有的風花雪月愛死或是恨終我都感謝萬花筒裡消受幻影碎片
  • 秦漢時期的造鏡藝術與漢代銅鏡的分類和布局
    另一類則是一些帶有紀年形制的銅鏡,著名的有建安七年鏡,蓋因鏡背上環繞外緣刻有一圈銘文"建安七年……"銘文多者有二十餘字,帶有紀年性質。漢代畫像鏡畫像鏡是漢代新創的一種銅鏡形制,主要在西漢晚期到東漢時期出現並大為流行。漢代畫像鏡主要是以浮雕各種神仙人物、世俗人物以及祥禽瑞獸等突出於鏡背,內容主要是東王公、西王母及各種神話和歷史傳說中的人物、龍、虎、豹等。
  • 博物館的銅鏡為什麼不給看正面,怕發生靈異事件嗎?
    為了觀眾能夠更直觀地感受歷史,不少博物館都會在陳列展示中對相關場景進行復原,而在這些復原場景中往往都會有人物塑像來「撐場面」。這些人物塑像無論神態動作,還是衣著打扮都與其所展現的的時代高度契合。金錫半,謂之鑑燧(銅鏡)之齊。這些銅器在傳世和埋藏的過程中會受到氧化,或與酸鹼鹽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它們常帶有「紅斑綠繡」,但其本色卻是金黃色。
  • 銅鏡市場高升
    所有的圖片都是高檔單眼相機拍照拍非常清晰,圖片所能看到的缺陷不再贅述(圖片中無法看見的磕、漏、裂,拍賣描述中會加以說明),有疑問的請在開拍前提出,禁止不講規則事後扯皮。所有藏品,公司嚴格審核,按圖發貨。
  • "五金之英,太陽之精"的魚紋銅鏡
    可關注微信號:guwan1998前言我最早知道魚紋銅鏡是在一本小說作品《啞舍》中,這魚紋銅鏡中含有五金之英,太陽之精的成分,還由一塊隕石溶解在其中,它可以被用來與另一個時空的人對話。我當時讀到這篇小說的時候就深深的被這個情節所吸引。後來經過了解,歷史上竟然真的有魚紋銅鏡的存在,而且它也確實如同小說中一般,不僅僅只是一面鏡子,它背後有著一個民族的底蘊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