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馬佐夫兄弟》

2021-02-19 小雪糕的書島島

      這本書我讀了十多天,可以看下截圖。因為之前讀的大部頭,比如《飄》和《源泉》,都有比較暢快的閱讀體驗,所以我並不排斥讀大部頭作品。上冊這本幾乎都是鋪墊,介紹了各個人物的性格和行為方式,人物關係。因為有很多宗教的元素,以及冗長的人名,一開始讀時稍微有點困難,但後面的審判環節將劇情推向高潮,特別想一口氣讀完。審判環節有大段的辯論,不同人物以不同視角看待問題,人物的主觀判斷與事實真相,人的良知與做事動機。讓人深刻感受到作者思想的厚重,對人物心理以及人性的深挖剖析。但這部著作並沒有寫完,以最後的小孩子結尾。前面有很多伏筆後面還未提到,比如佐西馬長老伏在米嘉腳下的暗示;小莉扎後面和阿遼沙怎麼樣了;都沒有寫,有點遺憾。

      據說1881年2月9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執筆創作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意外,或許根本算不上一個意外——他的筆筒掉在了地上,然後滾到了書桌下面,於是他起身搬動書桌,然而,這成為了他生前的最後一個動作,在他搬動書桌的時候,突然由於用力過猛導致血管破裂,飽受病痛困擾的他永遠地倒在了這次意外之中,書桌上,還放著他未完成的遺作,就是這部《卡拉馬佐夫兄弟》。

      劇情概括起來很簡單:老卡拉馬佐夫是一個荒淫無度、貪財好色、享樂主義、慣於扮演小丑、喜怒無常的無神論者。他結過兩次婚,第一任妻子是一位喜好冒險、性格強硬的貴族小姐,給他生了長子米嘉;第二任妻子是將軍夫人的長女,虔誠的宗教信仰的擁有者、性格怯懦,生下二兒子伊萬和小兒子阿遼沙。這兩任妻子都死了,他從兩任妻子那裡得到很大的財產,因為極度自私,對三個兒子不管不顧,還想把本應該他們繼承的財產想辦法騙到手。他有一對僕人夫婦,住在他院子的偏室,還有一個私生子斯乜爾加科夫,從小是僕人養大,後來學了廚藝,負責老卡拉馬佐夫的飲食,平時不怎麼愛說話。 

      大兒子米嘉性格最像老卡拉馬佐夫,性格暴躁易怒、喜歡享樂,但還算正直。他跟一個叫卡捷琳娜的貴族小姐訂婚了,但實際上卻喜歡一個地位很低的女子格露莘卡。不巧的是老卡拉馬佐夫也喜歡格露莘卡。 

      二兒子伊萬,在外人看來是社會精英,實際上卻是一個掙扎在自己思想裡的可憐人。書中有大段寫他的信仰以及內心掙扎,上帝是否存在之類的。是一個非常有人物魅力的角色。他喜歡米嘉的未婚妻卡捷琳娜。 

      小兒子阿遼沙,從小在修道院長大,特別崇拜修道院的佐西馬長老。性格很好,幾乎所有人都喜歡他,佐西馬長老快死的時候,交待他應該離開修道院,去真實的社會裡。他和一個身體不好的貴族小姐莉扎互相愛慕。

      劇情以米嘉和老卡拉馬佐夫爭搶格露莘卡以及遺產作為衝突的觸發點。米嘉多次聲稱對父親恨之入骨,想殺了他。終於有一天他潛入老卡拉馬佐夫家中。而後,老卡拉馬佐夫被殺了。但兇手並不是他,而是那個私生子斯乜爾加科夫。米嘉只是在匆忙中把僕人打昏了而已。斯乜爾加科夫曾在事發前向二兒子伊萬透露過事情可能惡化,但是伊萬選擇了逃避,讓事情自然發生。斯乜爾加科夫於是認為這是對他的暗示,暗示他可以採取這種行為,殺死老卡拉馬佐夫並嫁禍給大兒子米嘉。 因此伊萬他們可以分得更多的財產。 

      最後斯乜爾加科夫自殺了,米嘉被判有罪流放,二兒子伊萬自責至精神分裂,三兒子阿遼沙繼續宣揚善與上帝。這部著作最大的亮點是對人物心理和人性的剖析,有很多行為感覺人物瘋瘋癲癲的,有很多心理描寫深刻到像把心掏出來給大家看。現在只要能寫作的人就能被稱為作家,但既能直面人幽深晦暗的精神世界,又能處理曖昧難辨的情感的作家,又有幾個呢?大家第一反應是誰呀? 

      最後,這本書推薦的閱讀場景是冬天,裹得厚厚的,外面刮著大風,最好下著雪,手邊有一杯苦咖啡。不知道為什麼俄羅斯的作品都傾向於冬天讀,之前讀過的《日瓦戈醫生》也是。可能是因為作品體現了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往往跟生活環境很相關。所以很多俄羅斯文學都比較深刻,厚重吧。而夏天就適合比較小清新的,比如我之前推薦過的,威廉特雷弗的作品,一般都是愛爾蘭的鄉村風情,大大的草地,農場,白淨的桌布,微微吹來的風。 

相關焦點

  • 悅聽|《卡拉馬佐夫兄弟》
    《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的長篇小說,通常也被認為是作者文學生涯的巔峰之作。《卡拉馬佐夫兄弟》最初在《俄羅斯信使》雜誌上連載了將近兩年,並於1881年出版了第一個單行本。該書改編自一樁真實的弒父案,描寫老卡拉馬佐夫同三個兒子之間的尖銳衝突,以及弒父案件的法庭審判。
  • 2021年,與《卡拉馬佐夫兄弟》相遇
    讀完《卡拉馬佐夫兄弟》,以我對生活淺薄的認識,大概是沒資格寫讀後感的,能相遇便是奇蹟,寥寥數字僅做思考中的記錄。
  • 卡拉馬佐夫兄弟——巨大靈魂的戰慄
    正文《卡拉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後一部小說,完成於188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後不到50年,就被歐美主流文學界認定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卡拉馬佐夫兄弟》則被認為是作家最重要的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包括《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的人物,幾乎都是話簍子,滔滔不絕,長篇大論,不斷地說。法國作家紀德曾經指出:託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個明顯的區別。託爾斯泰是非常精細地描寫筆下的人物,因此讀者是通過眼睛看,來進入他的小說的;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人物,總是在說,所以讀者是用耳朵聽著進入他的小說世界的。
  • 周三有故事|《卡拉馬佐夫兄弟》
    其代表作有《卡拉馬佐夫兄弟》《罪與罰》《地下室手記》等。《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後一部鴻篇巨製。故事改編自一件真實的弒父案,主要人物是地主巴甫洛維奇·卡拉馬佐夫、他的大兒子德米特裡、二兒子伊凡、三兒子阿遼沙以及私生子斯麥爾佳科夫。
  • 俄羅斯芭蕾舞團攜 《卡拉馬佐夫兄弟》亮相北京
    《卡拉馬佐夫兄弟》演出現場。(盧旭 攝)中國文化報訊 1月5日至7日,世界知名編舞大師鮑裡斯·艾夫曼攜俄羅斯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亮相第三屆中國國際芭蕾演出季,在北京天橋劇場為中國觀眾演繹了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篇《卡拉馬佐夫兄弟》。
  • 《卡拉馬佐夫兄弟》閱讀關鍵詞一:奇蹟&信仰
    《卡拉馬佐夫兄弟》已經讀了第三遍,在凜冬來臨前的這個下午,我想寫點文字消化整理一下。先寫第一個詞。
  • 《卡拉馬佐夫兄弟》:信仰是我們的來處與歸途
    《卡拉馬佐夫兄弟》正是對信仰缺失的探討。故事中老卡拉馬佐夫並不確信上帝的存在,沒有精神生活只好追求享樂,生活放縱無度,對於兒子的養育也沒有盡到父親的職責,一句話總結老卡拉馬佐夫的準則——我死之後,哪怕洪水泛濫。二兒子伊萬,正是「超人主義」的代表,理性而博學,伊萬分裂的人格對自己說:「良心算什麼?我自己就會做良心。我為什麼苦惱?那是習慣。
  • 《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巨著
    有一天我拿起了《卡拉馬佐夫兄弟》。離奇的情節,怪誕的人物,畸形的心理,泛濫的情慾,以及籠罩全書的恐怖氣氛,牢牢吸引了我。整整兩星期,我都在讀這本書,直到有一天夜裡:「……晚11時半躺下讀書,讀到伊凡和斯麥爾佳科夫對話的幾章,十分可怕,幾乎不敢讀下去」。(1983年3月21日的日記)小說寫的是一個殺父的故事。
  • 《卡拉馬佐夫兄弟》生活是極大喜悅,而不是含淚的馴順
    他雖然嘴上不說,但對老卡拉馬佐夫恨之入骨。這份仇恨最後卻演變成對於老卡拉馬佐夫死的愧疚,讓伊萬最終精神崩潰。小說中一些相當難忘或精彩的片段中都有伊萬的身影,包括《反叛》(第五卷第四章)這一章、緊接著的由他創作的詩劇《宗教大法官》,以及他關於魔鬼的噩夢(第十一卷,第九章)。他也常被認為是卡拉馬佐夫兄弟中最黑暗的一個。
  •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下流是一種力量,《卡拉馬佐夫兄弟》隨記
    只是讀完了《白痴》,緊接著又讀《卡拉馬佐夫兄弟》,讀書的過程就是在看一面鏡子,一面解剖了自己內臟,和透視了自己靈魂(如果我有的話)的鏡子。旮旯拐角裡那些不成型的陰暗思索,竟然被他提溜出來,拾掇出形狀放在光天化日下供人參觀。這些陰暗腸子曬一曬竟然也開出了花。
  • 夏志清為何認為《紅樓夢》不如《卡拉馬佐夫兄弟》?
    「難道《紅樓夢》真比得上《卡拉馬助夫兄弟》(現譯《卡拉馬佐夫兄弟》)和喬治艾略特的《密德馬區》(現譯《米德爾馬契》)嗎?」
  • ——《卡拉馬佐夫兄弟》閱讀手記
    卡拉馬佐夫兄弟稱得上是一部疾風暴雨般的作品,它擁有將讀者拖入其中並令其無法掙脫的力量,又讓人覺得好似置身於一幕從不中場休息的癲狂戲劇中,時常要停下來喘一口氣才能繼續
  • 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何把扛鼎之作《卡拉馬佐夫兄弟》獻給妻子安娜?
    《卡拉馬佐夫兄弟》根據一樁真實的弒父案寫成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妻子懷有深深的愧疚、感激和敬愛,他把自己最後的扛鼎之作《卡拉馬佐夫兄弟》獻給了安娜。《卡拉馬佐夫兄弟》通常被認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學生涯的巔峰之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
  • 永遠不要忘記那「一個」 ——《卡拉馬佐夫兄弟》讀後感
    永遠不要忘記那「一個」——《卡拉馬佐夫兄弟》讀後感                  你們要愛每一片嫩葉,上帝的每一束光線
  • 十日攻克卡拉馬佐夫大兄弟——「我愛人類,但我恨我的鄰居.」
    關於陀思妥耶夫斯基、尤其是關於《卡拉馬佐夫兄弟》的討論,肯定是關於形而上的討論。小說難讀的原因:大量歷史語境+人物心理活動為什麼我們會覺得陀氏那麼好看、那麼受人歡迎,同時也可以說那麼難看懂?陀氏的很多人物,包括《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的人物,他的人名、地名,很多都是有歷史原型的。比如「卡拉馬佐夫」這個姓(註:群友公爵之前講到,Karamazov 是由突厥語的「黑」 kara和俄語詞根 maz構成的),比如小說中故事的發生地Skotoprigonyevsk 小鎮,來自於舊魯薩(Staraya Russa),這是陀氏生活過挺長一段時間的地方。
  • 《卡拉馬佐夫兄弟》日本都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畢竟簡直很難想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人物和思想(特別是後者)會生存在那個時代的俄國以外的地方啊..而且尤其是卡拉馬佐夫兄弟,它的宗教相關思想怎麼搬到別處啊😂 製作方肯定是懂的,所以將幾乎所有思想衝突都集中到了老爹身上。演員演技很贊,但同時也讓人覺得:這麼渣的爹殺掉完全不成問題吧!而且顯得兒子們略弱勢。(不過弗洛伊德說的俄狄浦斯情節在劇裡體現的似乎比書中明顯。
  • 《卡拉馬佐夫兄弟》格露莘卡:她表面放蕩不羈,卻只對一人深情
    《卡拉馬佐夫兄弟》中,我們看到伊萬因為對卡捷琳娜愛而不得,已經決定離開家鄉。就在他臨行前的頭天晚上,斯乜爾加科夫也暗示他儘快離開,因為接下來馬上要發生可怕的事。這反而使得伊萬的離開變得不那麼理直氣壯了。那麼,事情究竟會如何發展?格露莘卡在費奧多爾和米嘉這父子二人之間,到底會如何選擇?
  • 閱遇 · 卡拉馬佐夫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