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村村民通過直播的方式售賣自家產品。
「作為駐村扶貧隊隊員,我們必須做到紮根一方熱土、服務一方人民,因為這是時代的需要,是我們的職責。」談起近年來所做的工作,安徽移動淮南分公司駐古城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侯世奎說道。
淮南市壽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古城村曾是縣級貧困村。全村有2251戶6151人,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214戶398人。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傳統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種植產業,經濟形式較為單一,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村集體資產出租、土地流轉等,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古城村又地處淮河行蓄洪區,旱澇災害多發,多數村民不得不選擇外出務工,留守的村民度日越發艱難。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作為一個肩負著社會使命的企業,中國移動自始至終都是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參與者和踐行者。2017年4月,安徽省委、淮南市委下發通知決定對未出列的貧困村選派幫扶幹部,安徽移動淮南分公司迅速響應,派出由3人組成的扶貧工作隊入駐壽縣壽春鎮古城村。三年來,工作隊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將扶貧扶到了村民的心坎裡,為古城村實現精準脫貧、穩定發展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政策「送上門」架起幫扶連心橋
調查摸底是做好駐村幫扶工作的基礎。自駐村第一天起,工作隊就租下村裡的一間農房,嚴格做到吃住在村,深入走訪貧困戶實現「一戶不落」全覆蓋,堅持在「精準」和「政策落實到位」上下功夫。
2017年計劃脫貧88戶,其中因病因殘致貧45戶,佔比高達51%……工作隊在深入走訪中,發現古城村具有貧困戶多為因病致貧的特殊性,於是對醫療、社保、教育等國家扶貧政策進行重點講解,同時邀請衛生院開展貧困戶健康脫貧政策培訓,對國家政策、要求、報銷比例及程序等進行詳細講解。
「以前不清楚哪些能報銷,也不知道怎麼去報銷。侯隊長他們來了以後,跑前跑後,把我家的事當成他們自己的事,著實為我家解決了大問題!」說起扶貧工作隊的幫扶,57歲的路福全和其他貧困戶一樣讚不絕口。
工作隊在入戶走訪中了解到,路福全因老伴患腦瘤致貧。有次住院看病花費了1383.37元,他們卻不清楚報銷範圍和渠道。走訪中,工作隊反覆宣傳國家健康脫貧「351」政策,告知可以通過逐級轉診方式治療,介紹各級醫院補貼標準,並幫著辦理各種手續。最終,路福全報銷了1238.7元,個人僅支付144.67元。同時,工作隊和村幹部通過產業帶動、小額貸款等幫扶措施,幫路福全一家恢復了「造血」功能,如今全家每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
修好「信息路」發揮優勢助脫貧
「誰不想憑著自己雙手過上好日子呢?只是以前沒有技術,也沒有辦法。自從有了移動寬帶網絡,在家就可以看網絡教學,我是不花一分錢就學到了技術,如今日子越來越紅火了。」曾經充滿擔憂,如今已靠大棚種植實現脫貧的村民說。
脫貧攻堅,網絡先行。工作隊深刻認識到通信基礎網絡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意義,充分發揮移動公司信息化建設優勢,努力做好網絡扶貧的主力軍。在安徽移動「大本營」的全力支持下,工作隊先後投入60多萬元進行古城村光纖寬帶建設,目前已實現寬帶全覆蓋;同時投資35萬元新建移動基站一座,建成後在現有全覆蓋基礎上實現全村4G網絡超深度覆蓋。
年初受疫情影響,古城村很多當季水果、蔬菜沒了銷路。不能出門及時獲取信息,無法了解其他品種農貨的種植方法,讓村民非常著急。安徽移動扶貧工作隊在幫助村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主動發揮企業的信息化優勢,一邊積極溝通縣公司,做好村裡的網絡保障,讓有需要的村民家家通網,一邊通過遠程指導的方式教村民上網學習直播賣貨和種植知識。已有農產品打開了銷路,豐富的新產品又擴大了市場範圍,如今村民個個對未來滿懷憧憬。
產業「拔窮根」穩步發展強信心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入駐後,在工作隊的協調下,安徽移動淮南分公司投入20萬元項目資金用於古城汽車市場項目三期汽車展廳建設。
2018年11月,佔地239平方米的一座現代化汽車展示廳建設完成。展示廳不僅每年給古城村帶來4萬餘元的集體經濟收入,作為汽車市場的組成部分,還按照約定每年可提供不低於60%的收益用於帶動貧困戶增收。展示廳還產生了集群規模效應,市場內建成的3處扶貧車間順利完成招商進駐,一年可產生收益近10萬元。
現如今,古城村已形成了以汽車產業為核心的多元化市場綜合體,年經濟收益達18萬餘元,貢獻了佔比約36%的集體經濟收入。
古城汽車市場項目不僅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也帶動了貧困戶就業和家庭收入增長,受到國家、省、市等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時間用在哪裡,收穫就在哪裡。在扶貧工作隊的努力下,目前,古城村已實現所有貧困戶脫貧摘帽。工作隊多次榮獲全縣「最佳駐村工作隊」等榮譽稱號,隊長侯世奎也多次榮獲全縣「最佳駐村工作隊長」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