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扶貧激活「一池春水」 中國科大貴州安徽扶貧紀實

2020-12-28 大眾網

  中新網合肥12月22日電 (吳蘭 劉愛華)近日,15位來自貴州省六枝特區新窯鎮的村幹部和獼猴桃種植技術骨幹來到安徽合肥,參觀中國科大校史館、安徽省創新館、進行交流座談……據了解,這是中國科大通過科教精準扶貧的一項舉措。

  2015年,根據國務院扶貧辦部署,中國科大定點幫扶貴州省六枝特區。此前的2014年,根據安徽省政府部署,中國科大對口幫扶六安市金寨縣燕子河鎮龍馬村。幾年來,中國科大將定點扶貧工作作為學校積極落實國家戰略的「硬支撐」,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引擎」,育人報國的「重要陣地」,形成了全校「一盤棋」的扶貧工作格局。

  幾年間,從合肥到金寨、再到六枝,一校兩地戮力同心推進扶貧工作。2019年,龍馬村和六枝特區均圓滿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目標,正式退出貧困村、貧困縣序列。目前,兩地均已實現貧困人口清零。

  2020年10月12日,六枝特區農特產品展銷會在中科科大校園舉辦。中國科大供圖

  扶貧先扶智,教育扶貧「拔窮根」

  高校扶貧的優勢在於能為幫扶地區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中國科大的教育扶貧,分為「提升幫扶地幹部隊伍的素質」和「提升當地教育水平」兩條線。

  參加了近日在安徽合肥舉行的培訓班的六枝特區新窯鎮聯合村村支書陳興祥感慨:「培訓進一步釐清了村子的發展思路,讓我們更有方向、有路徑、有幹勁。」培養一支靠得住的幹部和人才隊伍,對於地區發展,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科大扶貧幹部徐晶芝介紹,自2016年起,學校根據六枝特區需求,著力實施「人才培訓+幹部培養」隊伍建設雙軌制,採取「請進來」與「送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先後組織各類培訓55場次,共培訓黨員幹部、中小學教師、醫護人員、產業帶頭人和各類技術人員1萬餘人次。當前,教育培訓已經成為中國科大定點扶貧的品牌項目。

  2019年5月12日,中國科大校園迎來了一批「貴」客——來自貴州省六枝特區定點扶貧地區的師生,受邀參加科技活動周。兩天的時間裡,他們觀科普、看展覽,近距離觸摸科技、感受科學的魅力。

  幾百公裡之外的金寨縣燕子河中學,一場特別的科技活動展正在舉行,中國科大百餘名志願者帶來的機器人、意念頭箍、航模等近30個科普項目,吸引了龍馬村及周邊約1500名中小學生和當地群眾參觀,這是中國科大以科技為「抓手」,深化教育扶貧的一個縮影。

  此外,學校通過研究生支教團、三下鄉,高校夏令營,定期開展科普講座,籤署對口支援協議,對接社會捐贈等多種形式,雙向促進教育資源交流與共享。在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六枝特區組織的參賽隊伍獲得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項目一等獎,實現了「零的突破」,這也是貴州省2012年以來在該項目中獲得的首例全國一等獎。中國科大扶貧幹部林高華感觸頗深:「貧有百樣,困有千種。教育扶貧是提高扶貧工作實效的前提,而提升教育水平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方式」。

  2018年6月21日,中國科大黨委書記舒歌群帶隊赴六枝特區調研扶貧工作。中國科大供圖

  科技唱主角,產業照亮「致富路」

  六枝特區地處烏蒙山脈南端、雲貴高原中部的斜坡上,海拔落差大,是獼猴桃生長適宜區。由於獼猴桃種植技術含量高、周期長、前期投入較大,普通農戶對種植獼猴桃積極性不高。中國科大與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合作,幫助制定六枝特區獼猴桃產業規劃,引進適應當地生態環境的獼猴桃品種,分別在海拔700米、1300米、1700米左右的村寨共建立了63畝低、中、高海拔優良品種示範基地。目前,六枝特區已種植獼猴桃2.4萬畝,並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新增6萬畝。

  扶貧初期靠「輸血」,投入資金進行基礎建設,後期就要依靠自身「造血」,增強群眾內生動力。如何「造血」?發展產業是根本之策。在產業扶貧中,中國科大特別重視科技對於扶貧的推動作用。為了解六枝特區的生態資源情況,中國科大於2017年4至5月,先後組織5組52人次分赴六枝特區開展扶貧調研工作,形成《六枝特區扶貧調研報告及各鄉鎮產業發展建議》,並於次年幫助六枝特區制定了詳細的鄉村振興發展規劃。

  從「輸血」轉向「造血」,人才是關鍵。中國科大黨政辦副主任、原扶貧幹部陳超介紹:「結合示範基地建設,學校邀請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專家團隊,開展獼猴桃全產業鏈上的技術培訓,為當地培養了一支穩定的技術推廣人才隊伍。」不僅如此,產業扶貧還有一些「高級選項」:邀請專家指導示範基地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土壤改良施肥、機械化操作方面的攻關研究,使「基地」不僅是「產地」,更是技術培訓和成果輸出中心。此外,依次建設的雲茸種植示範基地、綠色豐產新技術示範推廣基地,帶動了六枝特區的農業發展升級。

  入冬的金寨縣龍馬村薇菜種苗繁育基地,技術人員正在忙碌著。大棚裡,育苗泡沫板整齊地排著隊,泡沫板上薇菜孢子已經長出了芽,綠油油一片。「咱們引進的薇菜種苗繁育項目,採用了先進的漂浮式育苗技術,具有國家專利,苗子長大後移植到山地上,每畝每年可收入6000元到8000元。」中國科大駐龍馬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金長江介紹。目前,該基地前期已投入40餘萬元,首期建立70餘畝薇菜種植示範區,未來幾年計劃開展千畝以上的規模種植。

  近年來,中國科大駐龍馬村扶貧工作隊搭建橋梁,多次邀請農業專家為村民免費培訓或提供技術指導,鼓勵貧困戶發展特色種植。2019年,該村引進的四季豆種植基地直接帶動60多戶貧困戶就業,增收35萬元。目前,扶貧工作隊正在龍馬村謀劃建設高標準有機茶場,努力實現茶葉標準化生產。

  中國科大在六枝特區援建的高中低海拔獼猴桃基地。中國科大供圖。

  瞄準「需求側」,消費扶貧助增收

  產業扶貧使農業增效,但如何將產品銷售出去,使農民增收?中國科大打出了「產銷組合拳」:上遊搭建基礎設施,中遊開展技術培訓,下遊進行消費扶貧。在銷售上,學校通過搭建校園展銷平臺、幫扶單位購銷、培育品牌助銷、線上促銷多種方式,推動扶貧地農副產品更好地融入市場。

  六枝特區的小黃姜個頭小巧玲瓏,口感鮮嫩清辣,性溫味鮮香,薑汁飽滿。但長期以來藏於深山,銷售渠道不暢,一直鮮為人知。在中國科大扶貧幹部的推動下,2018年12月28日,六枝特區人民政府與社交電商平臺籤訂「一縣一品」戰略合作協議,推進農產品「電商化」。12月30日9點,六枝小黃姜正式上線,原計劃24小時的活動,5小時就被搶購一空,累計售出小黃姜19.8萬斤。如今,小黃姜打出了知名度,價格達到了三塊多,今年還遠銷到了韓國。

  2019年以來,中國科大投入100餘萬元,支持六枝特區建設電商倉儲中心獼猴桃冷庫、電商培訓、電商試驗種植示範基地等,有力推動了特區電商的發展。僅2020年上半年,六枝特區新窯村網絡零售總額達673萬元。中國科大還推動中科院系統、中國銀行等單位採購六枝特區農副產品。2017年以來,學校通過多渠道幫助六枝特區銷售農副產品7500萬元。此外,學校還積極探索將科學技術融入健康扶貧、綜合扶貧。

  2019年5月,中國科大將科普活動送至金寨鄉村中學,吸引眾多學生和家長「圍觀」。楊凡/攝

  為更好地助力脫貧攻堅工作,中國科大專門成立了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以校黨委書記任組長,兩位分管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學院主要負責人為主要成員,每年制定詳細的扶貧工作計劃,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研究部署扶貧項目。

  「社會服務是高校肩負的重要責任,科教報國、追求卓越是中國科大的初心使命」,中國科大黨委書記、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舒歌群表示,「學校將堅決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今後繼續發揮學校特色優勢,充分利用學校的平臺和力量,鞏固脫貧成效,為下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基礎。」

  【編輯:王詩堯】

相關焦點

  • ...科教扶貧激活「一池春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扶貧工作紀實
    15位來自六枝特區新窯鎮的村幹部和獼猴桃種植技術骨幹,在兩天半的時間裡,參觀中國科大校史館、安徽省創新館、渡江戰役紀念館,聆聽安徽省委黨校教授關於《十九屆五中全會的解讀》,進行交流座談……這是中國科大通過科教精準扶貧的一項舉措。
  • 四川甘孜指尖藏花繡:激活民族手工藝「一池春水」
    (新春見聞)四川甘孜指尖藏花繡:激活民族手工藝「一池春水」中新社甘孜1月14日電 題:四川甘孜指尖藏花繡:激活民族手工藝「一池春水」作者 王鵬近年來,為傳承民族手工藝,帶動婦女在家門口靈活就業,當地紛紛成立「指尖藏花」民間藏繡專業合作社,激活民族手工藝「一池春水」。臨近鼠年春節,深山中的二郎村籠罩在暖陽裡。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還未回來,村裡以老人和婦女居多。合作社前的院壩裡,不少繡娘正在繡花。繡上個把小時,頸椎酸疼,她們起身跳起古樸的鍋莊舞。
  • 法治扶貧|貴州律師在行動
    為全面貫徹落實貴州省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動員大會精神,貴州律師主動作為,發揮專業優勢,履行社會責任,紮實做好法治扶貧工作,為助力打贏全面脫貧攻堅工作貢獻力量。01黨建聯建 助推「一村一居法律顧問」落地落細4月22日,在瑞濠街道法治扶貧工作推進會上,遵義市正安縣律師黨支部書記、重慶華升(正安)律師事務所主任韋濟強代表正安縣律師黨支部與中共瑞濠街道新龍孔居支部委員會、中共瑞濠街道瑞新居支部委員會分別籤訂《黨建聯建協議》。
  • 湖北黃梅:能人返鄉激活鄉村發展「一池春水」
    眼看著村莊一天天變美、一天天變樣,村民們的幸福感日益提升,對潘正盛由最初的懷疑變成信服。潘河村80歲的老黨員潘國先感嘆,多年前,潘河村曾是全縣的紅旗村,如今村裡的變化,仿佛看到當年融洽的幹群關係又回來了。在距離潘河村不到10公裡的童寨村,成片的藍莓灌木綠意盎然。藍莓正成為黃梅縣的一個新名片。每到採摘季,來自安徽、武漢等地遊客便會前來體驗、採摘。
  • 江疏影童瑤毛曉彤激活一池春水,《三十而已》展示生龍活虎的美
    以小編看來,三位氣質類型不同的實力派女演員攜手成團,一定能夠激活一池春水,共同演繹好享有極高的話題關注度都市女性題材劇《三十而已》。《三十而已》聚焦都市女性群像,直指三十歲女性這一群體,用精準並極具關懷的角度詳探女性話題,展現當下新時代女性的生活狀態。以三位30歲女性視角展開,講述了都市女性在30歲這一重要年齡節點時,所遭遇的多重壓力和人生態度的故事。
  • 遠安:「小龍蝦」激起產業扶貧一池活水
    遠安:「小龍蝦」激起產業扶貧一池活水 2020-06-06 02: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戰脫貧攻堅」貴州衛視《與夢想合拍》:創新講好產業扶貧故事
    導讀:貴州衛視聚焦聚力脫貧攻堅,用心用情深耕創作,於5月18日起在晚間黃金時段全新推出脫貧攻堅紀實節目《與夢想合拍》。節目生動反映貴州脫貧攻堅一線的火熱實踐,呈現貴州因地制宜實施特色產業扶貧的好經驗、好做法,講好基層黨組織帶領廣大農村群眾不懈奮鬥,最終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圓夢故事,展現新時代貴州精神和家國情懷。
  • 安徽金寨縣:金剛臺村扶貧產品進省城
    9月7日,安徽六安金寨縣的金剛臺村已脫貧村民唐冬連說。 當天,國網安徽電力明生電力投資集團從金剛臺村採購黑毛豬6頭、土雞266隻、雞蛋2000餘枚。這是國網安徽電力持續支持購買貧困地區的農特產品、更好幫助貧困地區實現增收脫貧的一個縮影。 因受非洲豬瘟影響,金寨縣當地老百姓對養豬心生顧慮。
  • 安徽移動「網絡+」精準助力徽皖扶貧·淮南 傾心傾力真扶貧 一枝...
    談起近年來所做的工作,安徽移動淮南分公司駐古城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侯世奎說道。淮南市壽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古城村曾是縣級貧困村。全村有2251戶6151人,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214戶398人。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傳統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種植產業,經濟形式較為單一,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村集體資產出租、土地流轉等,經濟基礎較為薄弱。
  • 《選調生的扶貧故事》有獎徵文獲獎名單
    :《詩歌青春扶貧路》新疆選調生彭明洋:《天山之南的扶貧故事》福建選調生賴菁菁、謝偉:《心系扶貧路,事事總關情》廣東選調生邱妙純:《打好第一手「精準牌」,助圓全國「脫貧夢」》安徽選調生葉德宇:《選派扶貧 踐行使命》四川選調生趙啟帆:《傾心幫扶見真情 埋頭苦幹求實效——記順慶區搬罾鎮小河壩村「第一書記」周婧》湖北選調生李博文
  • 中國科大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籤署深化科教融合戰略合作協議
    儀式上,包信和、劉建國代表雙方籤署深化科教融合戰略合作協議,校領導朱長飛、蔣一、王曉平、畢金初、羅喜勝、何淳寬、黃素芳、褚家如、傅堯參加籤約儀式。、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努力搶佔科技制高點等方面有著共同的責任和目標,雙方要以深化科教融合為抓手,創新融合舉措,做實融合項目,建立會商機制,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基礎教育等方面將雙方合作推向深入,努力打造高校與科研機構科教融合的典型示範。
  • 2020年「一碼貴州」消費扶貧行動暨羅甸康品系列活動啟動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楊婧)10月20日,2020年「一碼貴州」消費扶貧行動暨羅甸康品系列活動在羅甸縣城西物流配送中心拉開帷幕。活動涵蓋4項內容:羅甸物流整合揭牌暨籤約儀式、羅甸首屆電商創業大賽暨第二屆臍橙節啟動儀式、「一碼貴州」全域推廣啟動儀式、「一碼貴州」暨物流整合座談會。
  • 「文軍扶貧」:扶貧路上歌聲嘹亮——記貴州日報駐村幹部熊江睿
    動人的歌詞直指人心,婉轉的旋律自然流瀉,最近,一首名為《天眼人家》的歌曲在網上走紅起來,歌曲以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讚美扶貧幹部和群眾勤勞善良、保護國之重器為主題,表達了扶貧幹部紮根基層,敢於向貧困發起攻堅,當地群眾感黨恩、知黨情,甘於奉獻的精氣神。歌曲一經傳唱,引起了人民群眾的熱烈反響。
  • 中秋國慶送好禮~《選調生扶貧故事》及選調生徽章包郵
    本書從選調生的視角,講述身邊的扶貧故事,用文字記錄選調生對這個偉大歷史時刻的見證、記錄奮戰在各條戰線的「扶貧英雄」身影,反映選調生群體在脫貧攻堅戰場上貢獻智慧、揮灑汗水、激揚青春的良好精神面貌。本書是目前全國唯一一本由選調生寫、寫選調生扶貧經歷的書籍,也是目前眾多見證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一歷史時刻的書籍之一,但又獨具特色,正如文中收錄的一篇文章所言,這是「一部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詩史」。
  • 貴州豫能打出扶貧「組合拳」,助力貧困群眾脫貧增收
    貴州豫能黨委書記張清鵬說,近年來,貴州豫能抓好企業發展的同時,積極響應政府扶貧號召,通過就業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幫助企業周邊貧困群眾脫貧增收。就業扶貧——保證貧困戶收入穩定「我家離新田煤礦只有幾裡路,到礦裡上班後既能賺得工資養家,還方便照料家裡老小。」
  • ...拼多多開設消費扶貧專館,115萬用戶參與「善融共築」消費扶貧活動
    截至當天下午5點,首場建行消費扶貧專場活動在拼多多和善融商務直播間,共計吸引了超過115萬網友觀看,帶動貴州酸辣粉、甘肅蒲公英根茶、青藏高原花蜜等地方扶貧特色農產品實現超過三位數的銷售增長。據介紹,12月22日,「建行善融家鄉好貨館」在拼多多正式上線,平臺7.3億消費者通過搜索「善融」「善融扶貧」「建行扶貧」等關鍵詞即可進入館內,選購貴州酸辣粉、甘肅蒲公英根茶、青藏高原花蜜等諸多全國脫貧攻堅重點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助力全國各地消費扶貧。
  • 青島: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 激活「一池春水」
    近年來,黃海之濱的青島,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指揮棒」作用,突出企業主體作用,激活技能人才成長內生動力,通過多元化評價手段,促進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推動企業科研成果創新、產品轉型升級,初步實現了職業資格評價向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轉軌」。
  • 中科院行管局教育扶貧:有愛才有一切
    從 2018 年開始,中科院行政管理局(以下簡稱「行管局」)主動發揮熱心公益事業的優良傳統,秉承「有愛才有一切」的教育理念,藉助中國科學院幼兒園、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的品牌優勢和教學資源優勢,分別於 2018 年 5 月 8 日、2019 年 4月 9 日與內蒙古庫倫旗、貴州水城縣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科教幫扶」紐帶,共建「學前教育示範基地」「義務教育示範基地」;為將優質科教資源輻射到貧困旗縣,
  • 尋訪浙江對口幫扶的足跡 24年扶貧路跨越「二十四道拐」
    當地幹部群眾告訴我們,這條險關的跨越與浙江和貴州24年來走過的脫貧路不謀而合。  1996年起,浙江省寧波市與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對口扶貧協作工程正式啟動。2013年,杭州市接過了幫扶黔東南州的接力棒。如今,貴州已遍布浙江的幫扶基因。跨越山海與時空,24年後,迎來了打通脫貧險關的決勝時刻。
  • 2020年9月時政熱點分析:讓直播經濟激活消費市場的一池春水
    2020年9月時政熱點分析:讓直播經濟激活消費市場的一池春水 2020-09-21 19:07:41| 來源: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