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書記,前段時間我回家看到咱老家變化特別大,但是沒有路燈,我這邊聯繫買了10盞太陽能路燈,算是我對家鄉的一點心意,回頭就安排人給咱村裝上。」
12月16日晚,在正安縣楊興鎮大城村河坎組,原本漆黑的道路兩旁,10餘盞路燈全部亮起。寒冷的冬夜裡,一排排整齊的、安裝好的太陽能路燈,成為美麗鄉村道路上一道靚麗的風景,不僅照亮了鄉親們的出行之路,也點亮了鄉親們的幸福生活,更加溫暖了鄉親們的心。
捐贈路燈的是大城村河坎組的何倫偉,他於1990年外出到貴陽務工,憑著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誠信做人的準則,在外闖出了一番事業,於2008年創辦了成標物流公司,自己富裕後,村裡的各項建設工作始終牽動著他的心,了解到家鄉缺少路燈,便自掏腰包捐贈了價值兩萬多元的路燈。
「何倫偉這娃真是好人啊,外出創業多年,他自己吃了不少苦,現在自己日子好過了,還不忘村裡人,給我們裝了路燈。」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誇讚著何倫偉,對他不忘鄉鄰、為村裡捐贈路燈的善舉豎起了大拇指。
致富不忘感黨恩。何倫偉的父親何品遊是一名老黨員,90歲高齡的他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積極支持村裡的各項工作,他經常教導下一輩:「黨的政策好,黨和組織忘不了群眾,群眾也要感黨恩,積極配合工作,一起建設美麗家鄉」。
受父親的影響,何倫偉一直牢記「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使命,不忘黨恩先富帶後富,努力改變家鄉落後面貌,帶領家鄉群眾脫貧致富。
大城村曾經屬於正安縣的深度貧困村,自脫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大城村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通過國家政策扶持和幫扶單位的傾力幫扶,基礎設施得到徹底改善,群眾致富之路越走越寬,一舉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年何倫偉回家看望父親,感受到了村莊的變化,一棟棟樓房整齊地排列著,道路全部實現了硬化,環境整潔了,大家的出行條件大大改善了。
但由於河坎組一直沒有路燈,在家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和一些留守兒童,清早和夜間出行非常不便。何倫偉主動找到村黨總支書記代茂林,想捐資為村裡安裝太陽能路燈,村民們得知這一消息後都興奮不已。
「之前沒有路燈,晚上出門漆黑一片,很不方便。現在出門亮堂堂的,再也不需要打手電筒了。」80歲高齡的河坎組村民何品恩高興地說,「孩子們起早讀書也不擔心他們『摸黑』了。」
捐贈人何倫偉
致富思源,談到捐資助力村政建設的事情,何倫偉說:「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曾經受到了家鄉父老在內的許多好心人的教誨與幫助,回饋家鄉是自己應該做的。」
他同時感嘆:「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黨和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讓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但是我們不能總是依賴黨和政府,我想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號召更多的鄉友關心家鄉發展,大家一起把家鄉建設得更好。」
如今,一盞盞路燈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當村民向他表示感謝的時候,他說:「我是土生土長的楊興人,楊興鎮是我的根,父老鄉親是我的牽掛,我將會盡我所能,為家鄉的建設和父老鄉親脫貧致富出一份力!」
通訊員 蘭飄 郭紅梅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蘇頡
編輯 申雲帆
編審 靖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