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級小提琴老師告訴你,為何初學者一定需要慢練

2021-01-10 東哥論文化

急於求成、不肯慢練,幾乎是初學者的通病。很多人恨不得一年半載就把琴學好,一天二天就把一首樂曲學會,但靜下來想一想是非常不切實際的。

小提琴演奏家裡奇說:「只有慢練才能使你進步得更快」。帕爾曼在回答人們「如何練琴?」的問題時,只用了六個字:「慢練」 、「短小」 和「反覆」。

演奏樂器特別是小提琴,它是一個由全身許多器官參與合作才能完成的事。對初學者來說,使它們相互協調起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需要有一個漫長的學習、訓練過程。

那麼孩子們和家長們都領會了練琴的精髓,知道如何在家如何練琴嗎?作為教師,張教授不僅僅在課上講授小提琴的學習技巧,還時常關心學生是否知道如何回家練琴,常常檢驗學生在家練琴的狀況和成效,並為他們分析找出問題。是的,一般孩子們是不知道如何在家練琴的。

比如,我們學習一首速度較快且技術上有一定難度的樂曲,如果用它所要求的速度硬練就不容易收效。我們必須從很慢很慢的速度練起,這樣我們就有充分的時間來想、來準備,可以根據視覺、聽覺得到的反饋信息來調整和糾正缺點和毛病,使演奏更規範、更符合音樂的要求,更容易達到預定的演奏目標。

每個老師都會對學生說要慢練。但是,孩子們真的在家慢慢練習了嗎?大部分孩子總是迫不及待地越拉越快。這是很正常的,拉得快,孩子們常常會有成就感,覺得自己進步的。可是,他們往往不會去傾聽自己的聲音,質量往往達不到要求。

從技術角度來說,這是因為技術動作的規範和準確是靠意識去支配、修正的。這隻有在較慢的速度中才能做到,如果一開始缺乏有意識的規範訓練,一旦動作形成習慣,就難以糾正。

在快速中,忽略了音準和節奏的問題。那麼如何解決呢?張老師製作的分句練習視頻以及和節奏器慢速練習的視頻就是一個很好的陪練視頻,帶著你慢速練習。孩子跟著這個視頻練琴,就會時時提醒他們要慢練,欲速則不達。

還有一個值得特別強調的問題是,一首作品在完全練習成熟以後,是否還需要慢練。許多學生在這種時候都會忽視或不願再做慢速練習,這可能是不明確這個階段慢練的意義的緣故。

孩子們在家練琴,常常會從頭到尾一遍一遍地拉。他們是在「演奏」而不是在「練琴」。張老師製作的分句練習視頻把一個曲子分成幾個短小的樂句,以便孩子們一句一句地學習,一句一句地練習。

一首練習成熟了的作品,如果不在適當的慢速中做意識化加強和鞏固的話,從技術上說,下意識的習慣動作就會逐漸變得模糊,變得不準確,不可靠,就有可能在演奏中造成失誤;從音樂表現上說,它會因缺乏意識的訓練而逐漸喪失表現的鮮明性,喪失細膩和精巧,從而喪失藝術表現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孩子們最強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認真觀看演奏示範,弓法和指法,有聲音,有樂譜,有示範,這就是」聲像樂譜「的好處。張老師的小提琴教學視頻就是根據孩子們的學習特性而製作的。

所以,即使在作品練習成熟之後,也不應忽視適當的慢速練習。我們在準備參加比賽、考級或者演奏會等活動時,一些樂曲會練習得比較長久,請千萬不要忘記了這條經驗。

重複是練琴的一個重要部分。重複練習困難的樂句,而不是從頭到尾重複演奏。跟著分句視頻練琴,並認真研究對比自己拉的聲音,指法和弓法是否正確,而不是把錯誤重複20遍。

在指導慢練時,用節拍器來確定和控制練習的速度,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初學者性子都比較急,節拍器有節奏的擊打聲會使他們的心慢慢地靜下來,自然地與節拍的韻律融合在一起。

家長也可以幫助把孩子的練琴錄製下來,反覆播放給自己看,並和教學視頻相比較。也只有看了自己的練習,聽到自己的聲音,才知道問題在哪裡。在重複練習中改正錯誤,提高練琴效率。

慢練,只是整個過程放慢了。好象電影的慢鏡頭一樣,速度慢了,但動作的「路線」並不改變,並不間斷。節奏關係也不能改變。有的學生以為反正是慢練,好像什麼節奏都無所謂,這是應當改正的不良習慣。

另外利用節拍器由慢到快一檔一檔、二檔二檔地加速練習,會讓自己感覺不到練習的困難以及對速度的恐懼,使我們在訓練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覺地達到了樂曲所要求的速度。

與「慢鏡頭」唯一的不同是,慢彈時的手指動作幅度可稍稍大一些,但不能大得過多。多了就容易要「走樣」。慢練的主要目的,是尋找一條連貫的最佳動作路線。這條「道」找準了,就能順暢地通過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慢練只是把練習過程放大、放慢了,其它的實際上都沒有變。我們的頭腦在練習時必須始終保持敏捷的反應,手指動作更應保持與快速演奏時相同。如果我們訓練的過程是慢速度、慢反應、慢動作的話,那麼一旦按原速演奏,那麼整個的演奏就會雜亂無章,就會失去控制。

也有一種慢練,用很大的動作幅度,孤立地彈每一個音。這種練法也有好處。但與前一種慢練的性質有區別。後一種可以作為前一種的一個預備階段,但不能代替前一種。只有前一種慢練,才能通向流暢、快速。

在慢練時,我們不能脫離音樂的需要進行機械的訓練,必須要有音樂方面的要求。練習速度越慢,力度反差就越大,音樂上的變化就越誇張,音樂處理就越細緻。假如我們只是機械地拉,不加分析、沒要求地慢練,那麼我們的訓練是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的,只會得到事倍功半的結果。

如果慢練過了還是彈不好,多半是只用了後一種慢練,沒有經過前一種慢練過程。還有一種慢練,差不多可以說是錯誤的慢練。那就是因為慢了,於是「有功夫」加進了許多多餘的動作,把連貫的最佳動作路線搞得面目全非。

最後,我們必須真正地理解慢練的含義,很好地掌握慢練方法,這樣我們才會更快地進步,更好、更準確地表現音樂。

總之,只有好的練琴方法才能使學習者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穫,取得最大的進步。

相關焦點

  • 學小提琴需要注意什麼?你的孩子真的適合學小提琴嗎?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讓孩子學小提琴,不僅是因為小提琴在樂器品類中不容置疑的地位,更是因為小提琴能給孩子帶來的改變是一生的。你會發現,每一個學小提琴的孩子,行為氣質上都很有魅力,很優雅,而因為常年學習小提琴,他們也練就出堅韌,毅力,有耐心,不服輸的精神。
  • 古箏大師王中山:慢練是學習的根本,學古箏不要一味求快!
    大家好,我是一名音樂老師,如果你是喜歡和學習樂器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我每天都會更新關於古箏、二胡、鋼琴等樂器的知識,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學好你喜歡的樂器。今天就拿古箏為例子。王中山老師的快速指序法已經登峰造極,可是依然認為,慢練是學習的根本,不要一味求快,沒有正確的基礎是做不到快速彈奏的。一、慢練猶如「放大鏡」把古箏樂曲中的所有細節都擴大了來練習,使古箏演奏者能謹慎地注意古箏樂曲中的每一個細胞。因此,慢練是克服一切技術障礙之本。
  • 初學小提琴,這些知識你一定用得上!
    他就是:小提琴大師-耶胡迪·梅紐因梅紐因對小提琴的興趣在很小就體現了出來。於是,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家人為他準備了一把玩具小提琴,但梅紐因隨即將其摔碎——他要的是一件真正的樂器,一把真正能抒發他感情的小提琴,而不是一個玩具。對小提琴最早的明確記載是Jambe de Fer於1556年出版於裡昂的《音樂摘要》(Epitome musical)。
  • 學小提琴到底難不難?為啥那麼多人都說小提琴難學?
    其實一個非常熱愛學小提琴的人,只要他勤奮、勤於思考,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學好小提琴也並不是一件什麼難事。學好小提琴,首先要遵循小提琴的學習規律,那麼小提琴的學習規律是什麼呢?具體說就是:科學的訓練方法,合理的安排教程,必要的訓練手段,一定強度的有效練琴。
  • 學琴路上的五級,你到了哪級?
    接下來,本文將這五種能力按難度高低排序,看看你已經掌握了哪幾種! 1 入門級:獨立識譜 識譜是所有鋼琴初學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它是一門基礎課,因此老師和家長在教學以及陪練的過程中都應該引導孩子獨立識譜。
  • 【小提琴自學】自學小提琴你不得不知道的14個問題?(上部)
    音樂愛好者一定要關注的微信帳號。  一般來說,只要你有自學能力和毅力,而且只是希望成為一個業餘演奏者,完全有可能達到較好的小提琴演奏水平。不過,我們並不排除個別具有特殊才能的人通過自學也能成為名家。  自學小提琴須從以下這些方面努力:  1.必須學會五線譜及基本樂理。
  • 小提琴真的很難學會麼?
    表示升音降音啊、把位啊、人工範音啊、範音啊、漸強減弱啊等等等等 很多的接下來就是小提琴的拉琴姿勢 小提琴長時間拉其實是很累的 尤其是那些長篇的樂章和小提琴獨奏 你看電視中的交響樂團 小提琴手基本上都是坐著的 但是像呂思清等大師的演奏會 他們都是全程站著的 一次演奏會下來最少要站兩個小時 平常應該不算什麼 但是拖著小提琴演奏站兩個小時真的是超級累 脖子夾著小提琴這就不說了 好多大師脖子上都是有印的
  • 中國愛樂青少年交響樂團小提琴導師李維|在弓弦中綻放激情人生
    ——尼採在音樂路上或許會有瓶頸,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熱愛會讓你不斷地克服、突破並戰勝這些問題。本期我們邀請了中國愛樂樂團小提琴演奏家李維老師和我們分享他的音樂路程。曾在2007—2008年擔任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中國少年交響樂團」首席,2009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著名小提琴大師薛偉教授,在薛偉的悉心指導下,演奏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發展。
  • 二十四歲了,還可以學小提琴嗎?
    星海音樂廳《瘋狂漲知識》針對廣大觀眾在音樂學習和音樂欣賞等各方面的問題,你問我答。歡迎你投稿、留言,向我們拋出最棘手的問題吧!雖然學習路上沒有捷徑,但我們會為你尋找良師解答疑問,告訴你哪裡是坑哪裡是牆。本期《瘋狂漲知識》邀請廣州交響樂團樂團首席張毅老師,為大家解答三個學習小提琴的熱門問題!
  • 學琴的你一定要養成這些好習慣!
    PS:在你沒有達到大師級水平前,不要問為什麼錄像裡演奏家的手型並不符合要求。5、學會分手練琴、用耳朵聽琴,找出主次旋律與和聲其實彈琴就象說話一樣,是表達一種意思的語言,所以分手練琴很重要,對於技術來說,可以沒有負擔的去解決問題,對於音樂來說,可以用耳朵去聽自己彈的旋律。特別是左右手儘量不要彈的聲音一樣大,要注意平衡。
  • 什麼是音階 如何練好音階 小提琴音階這樣拉 卜顯剛老師講解
    特別是再加上初學者對自己音準以及運弓控制的不足,所引發的殺雞一樣的吱嘎的拉鋸聲,足以使任何一個初學者崩潰,而這個時候是崩潰的可能是家長和你們的老師。說實話,我最不想聽的就是你們拉音階。那麼我為什麼又要聽?因為重要!非常重要!及其重要!在初學者看來,音階無非就是要把所有的音都按準,照著譜子完整的拉下來而已。但!事實真的只是這樣嗎?
  • 即使你鋼琴十級,沒有這五種能力也是白學!
    接下來,本文將這五種能力按難度高低排序,看看你已經掌握了哪幾種! 入門級:獨立識譜識譜是所有鋼琴初學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它是一門基礎課,因此老師和家長在教學以及陪練的過程中都應該引導孩子獨立識譜。如果孩子表示獨立識譜困難,也不能遷就孩子,畢竟長期幫助孩子識譜,容易讓孩子形成依賴心理。
  • 琴羽小提琴呂老師專業解答:小提琴入門很難嗎?
    在琴羽小提琴工作室教學這麼多年,到現在還是很多朋友會問:小提琴入門很難嗎?我一點基礎都沒有能學好不?今天琴羽小提琴呂老師就從專業的角度來和大家解答一下小提琴入門要學什麼?到底難不難?  小提琴入門主要包括基礎知識、基本姿勢(站/坐姿、持弓及夾琴)、空弦演奏三大塊內容。一、基礎知識首先是對小提琴的一個初步認識,了解基礎的構造。
  • 學習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中國管弦網專訪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張彤彤
    自幼學習小提琴,畢業於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碩士學位。師從我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徐光榮教授、李華教授、俄羅斯著名小提琴家亞歷山大 比楊科夫斯基(Alexandra Pyankovsky)教授。現師從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中央歌劇院院長劉雲志先生。
  • 慢練,則速成!
  • 初學者小提琴的調音方法
    ,不過當你拉小提琴久了以後他就是很有用的信息!先從E弦開始,輕輕撥動琴弦,你會聽到四個音色的不同之處,另外再聽聽任意兩根弦發出的聲音,多聽幾次,就能感受到四根弦的音色了!確定小提琴的A弦確定小提琴的A弦是小提琴調音方法最重要的一個步驟,一定要讓弓持續進行調音,因為這樣才聽得清楚和弦從不諧和到諧和的過程,也會讓自己有概念音是轉高還是轉低,不要養成拉拉停停,或是把琴弓停下用撥弦聽音的習慣。
  • 卜顯剛老師聊聊小提琴左手基本功問題
    大家好,分享一下前段時間卜老師為我們群關於小提琴左手問題。下面把卜老師發布的全文為大家分享,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最近一直比較悠閒,也就有了空閒來寫點東西,續上回的技法解析,這次來談談左手。由於現在正在朋友家,可能不能一次性寫完,請見諒。左手的訓練教材和方法在這裡就不佔用時間多寫了,今天主要談論一下指法問題。
  • 給所有彈琴快不起來又不願慢練的孩子,必看!
    2.慢練1遍,勝過快練10遍。3.能彈得慢也是功夫。4.如果慢不下來,說明控制力不夠。5.本來彈不慢的曲子能慢下來,就是進步。6.流暢的慢勝過磕磕巴巴的快。7.比原速慢一倍,才算慢練。8.慢要慢得均勻、成比例地慢,不要時快時慢。9.節拍器是慢練的好幫手。10.慢練不在遍數多,在於精神集中。
  • 新手練習小提琴指法,這六點一定要注意
    大部分的人都是左手比較笨拙,但對於小提琴來說,左手的指法非常重要所以必須要把左手練得得心應手才可以。還有一個難點就是把位,因此有許多初學者要在指板上貼膠帶,以便他們左手手指能夠按到正確的音準位置。要想有進步,你真的需要培養自己的直覺和樂感,從而獲得正確的音準。如果長期的依賴貼膠帶來找音準,會抑制你的進步,所以我們要學會逐漸的脫離膠帶,去憑感覺找音準的位置。
  • 歌唱中的揉弦和小提琴的吐字
    我在想:這麼一位世界級的小提琴演奏大師,能夠深入淺出的給我們這些初學者講最基礎的小提琴教學理念,我覺得是大家的福分,同時你也是在布施一種福德。鄭:您說的特別對,這的確是一種布施。我在歐洲費盡了千辛萬苦,才得到了這些秘密真傳,經我整理和系統化後,把很多大師的傳承和理念融合成新式的教學法,我應該在這裡把它重新奉獻給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