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夜雨丨仰望歷史的天空——唐學鋒和他的中國空軍抗戰史研究...

2021-01-18 上遊新聞

仰望歷史的天空

——唐學鋒和他的中國空軍抗戰史研究

呂岱

在我諸多從事歷史研究的朋友中,唐學鋒是被稱為「空軍」的人,原因簡單,幾十年來他一直默默仰望歷史的天空,堅持中國空軍抗戰史研究。他說,飛鳥留影,戰空留痕,作為重慶人,我有責任追尋和書寫歷史上「重慶天空的守護者」。他一直是業餘研究,可是拿出的專著和論文卻是非常專業、非常有質量的。迄今為止,他已獨自或以他為主出版了四本專著,包括《中國空軍抗戰史》(四川大學出版社,唐學鋒)、《血色長空——空軍抗戰與抗日勝利紀實》(團結出版社,唐學鋒等)、《重慶天空的守護者》(重慶大學出版社,唐學鋒、楊雨)、《重慶空戰》(今日重慶特刊,唐學鋒等);同時,他還在《抗日戰爭研究》、《航空史研究》、《紅巖春秋》等雜誌上發表相關論文上百篇。因此,有歷史學專家稱他為「重慶空戰」研究第一人。

唐學鋒在四川大學讀研究生時研究的領域主要是近代「軍閥史」方面;而對中國空軍抗戰史開始感興趣,完全是在成渝兩地圖書館和檔案館翻資料的意外收穫。那是1980年代中後期。當時,他所查詢的報紙和雜誌就有:1938年至1944年的《新華日報》、《中央日報》、《大公報》、《國民公報》、《新蜀報》和1939年的《重慶各報聯合報》,以及《中國的空軍》等。那時生活條件差,為爭取時間,他泡在館裡,喝涼水,啃饅頭,是常有的事。報紙和檔案逐頁翻找,資料也全靠手抄並建檔。後來,唐學鋒考上了西南財大的經濟學博士,還曾擔任過上市公司的總經理及從事企業上市工作。在表面的熱鬧和喧囂之下,他從未放棄中國空軍抗戰史研究。出差之餘,他總是往當地的檔案館和圖書館跑,也去尋訪相關的抗戰遺址。這幾乎成了他的習慣。1998年11月,24萬字的《中國空軍抗戰史》艱難成稿,而這一本書的寫作,他足足用了10年多時間。這也標誌著他的研究真正起飛。令他感動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代飛行員、著名空軍戰鬥英雄韓明陽(曾任北京軍區空軍副參謀長、國家體委軍事體育局局長等職)為該書作了序。唐學鋒永遠記得,他去醫院拜見韓明陽的那天,北京剛下了這一年的第一場大雪,而第二天,韓明陽就將上手術臺治療。老英雄連夜趕完了這篇序言。

追尋消失在歷史天空中的抗戰英雄,將他們刻上墓碑,成為唐學鋒內心的精神動力。他說:「他們為了保衛重慶,為了讓重慶人民減少一點日機轟炸所造成的損失,而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這座城市。但如今,在他們的忠骸長眠之地,我們卻不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也不知道他們從何而來,更難以知道他們的生前有什麼樣的經歷和故事。」在《重慶天空的守護者》中,唐學鋒和楊雨就突出寫了25位重慶空戰英雄。其中,有印尼華僑、曾入選中國國家足球隊的「猛張飛」陳鎮和,有白市驛機場曾以他命名的張明生,有單次擊落日機最多的王牌飛行員王光復,有擊落敵機9架的空軍頭號王牌柳哲生,有時任國民政府經濟部部長翁文灝的兒子翁心翰,有秘密共產黨員鄭少愚等。他們每個人都是史沫特萊說的「一首不朽的詩」。唐學鋒他們不僅為英雄刻上了名字,還為他們每一個人立了傳,讓他們的形象鮮明地活起來,活在了我們面前。

唐學鋒研究的視野是廣闊的,並不局限於重慶的空間。這是因為重慶空戰本質上是抗戰中中日空戰的一部分,因此,他仰望的歷史天空就是偉大祖國的歷史天空;同時,抗戰中為中國獻出生命的還有美國飛行員、前蘇聯飛行員,中美蘇空軍在中國的碧血長空共同奏響了世界反法西斯的交響曲。

庫裡申科是安葬在重慶萬州的前蘇聯著名飛行員,如今耳熟能詳。但幾十年過去,關於庫裡申科還有許多謎團尚待解開。包括:庫裡申科最初為什麼被稱為古大隊長,他的遺體是怎樣被發現的及其中的曲折,他的遺體是怎樣下葬的,庫裡申科的墓為何被重建等等。唐學鋒為此不僅查閱了當時的各大報紙,還到萬州實地考察,最後在萬州檔案館查到了關鍵資料,終於完成了《庫裡申科遺體打撈及下葬過程揭秘》一文。為深入研究,唐學鋒和何斌又撰寫了《兩次長途奔襲漢口》一文,揭秘了庫裡申科率前蘇聯空軍援華志願隊的轟炸機兩度遠赴漢口轟炸日軍機場,對日軍及機場等造成重創的珍貴史實。

作為活躍在民間的歷史學者,唐學鋒很注意材料的豐富性,即使面對同一歷史事件等,他也儘量使用不同國家或不同地區的材料,以相互印證,排除歧異,剔除瑕疵,增強論文的條理性和說服力。他曾經自費五赴日本,查詢日本軍方當年的「戰鬥要報」及大量資料,還採訪了當時的日本空軍參戰人員,考察戰爭遺址等。他還在美國、英國及中國的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廣泛查找資料,幾乎可以說達到「夢裡尋他千百度」的狀態。其間或有失望,但更多帶給他是意外的驚喜。

我們以唐學鋒對「飛虎隊」的研究為例來看他的考證功夫。關於「飛虎隊」的來歷,可曰眾說紛紜。而且他發現就連「飛虎隊」的創始人陳納德將軍也未弄清楚這個名稱的來歷。唐學鋒對歷史進行了精細的梳理,發現中國空軍最早的「飛虎隊」是由張學良1923年在東北組建的;他又分別概述了每一種「飛虎隊」說法的來歷,包括昆明老百姓說,宋子文建議說,張善子畫虎說等;最後,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發現並認為:第一,1941年12月29日出版的美國《時代》周刊,首次報導了陳納德將軍領導的中國空軍美國志願航空隊(即以後稱的「飛虎隊」)對日首戰的情況,其文章標題翻譯為《嗜血群虎》;第二,民國報紙上最早出現「飛虎隊」名稱是1942年4月;第三,現今發現最早寫「飛虎隊」的著作於1943年4月由英國出版;第四,「飛虎隊」的來歷跟美國人設計志願航空隊的隊徽有關。除此之外,唐學鋒還對「飛虎隊」的性質(志願隊及僱傭關係),隸屬關係(隸屬於中國空軍),對日首戰到底擊毀了多少敵機(3架),存在的時間(1941年8月1日到1942年7月4日),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是否可稱為「飛虎隊」(不能)等問題進行了有力的論證和分析,特別是澄清了一些容易混淆的問題。而其中不少重要資料,都是唐學鋒千方百計從海外自己花錢購回。

這幾年,每當中國抗戰重要的紀念日及相關活動,新華社、央視及各地不少媒體都對進行唐學鋒採訪,不過他始終保持著客觀、嚴謹和理性的態度。他反對誇張的炒作,對無根據、想當然的「打胡亂說」及「戲說歷史」尤其反感。這也進一步促使他對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比如對重慶南岸南山上的空軍烈士墓,有人認為其中葬有美國和前蘇聯的飛行員。對此,唐學鋒專門撰寫了《「重慶區汪山空軍烈士公墓次序圖」解密》一文,排除了其中葬有美蘇飛行員,同時對其他諸多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多年以來,唐學鋒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也遇到某些不可理喻的做法,受了不少委屈。但是,他也更多地得到熟悉和不熟悉人的幫助,特別是得到烈士家屬及家族的信任。他為了寫丁壽康烈士的事跡,於2015年夏天專程去廣州拜訪丁壽康的弟弟丁身尊。丁老先生感到唐學鋒的真誠和能力,就將丁壽康生前給家裡寫的全部信件託付給唐學鋒整理、注釋和編輯。為了弄清楚丁壽康烈士生前生活、學習、訓練和戰鬥的軌跡,唐學鋒採取了「笨辦法」,從廣州、英德、韶關,到杭州、柳州、昆明、蘭州、重慶,重新走了一遍丁壽康所走之路。他的內心在一種特殊的「復盤」中體驗——深深地感知一條青春、奉獻和犧牲之路。據了解,今年這本丁壽康烈士的家書集就將問世。那時,我們將看到深情和鮮血寫就的另一片歷史的天空。

版面欣賞

相關焦點

  • ...丨仰望歷史的天空——唐學鋒和他的中國空軍抗戰史研究 - 呂岱
    仰望歷史的天空——唐學鋒和他的中國空軍抗戰史研究呂岱在我諸多從事歷史研究的朋友中,唐學鋒是被稱為「空軍」的人,原因簡單,幾十年來他一直默默仰望歷史的天空,堅持中國空軍抗戰史研究。迄今為止,他已獨自或以他為主出版了四本專著,包括《中國空軍抗戰史》(四川大學出版社,唐學鋒)、《血色長空——空軍抗戰與抗日勝利紀實》(團結出版社,唐學鋒等)、《重慶天空的守護者》(重慶大學出版社,唐學鋒、楊雨)、《重慶空戰》(今日重慶特刊,唐學鋒等);同時,他還在《抗日戰爭研究》、《航空史研究》、《紅巖春秋》等雜誌上發表相關論文上百篇。因此,有歷史學專家稱他為「重慶空戰」研究第一人。
  • 上遊 夜雨丨七十二行系列:茶藝師 化妝師-陳剛
    上遊 夜雨丨七十二行系列:茶藝師 化妝師-陳剛 化妝師的眼睛是一片海 你在看見月亮的同時也看見了自己 其實,任何化妝都是永恆的瞬間 真正的美麗是真實和真相
  • 午休丨蘭州空軍奇襲運城機場
    今日起,本報開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75 周年》專欄,回顧抗戰歷史、緬懷抗戰英烈、分享紅色記憶,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傳承偉大抗戰精神,紀念流血犧牲的先烈,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1937 年 11 月,日軍攻佔太原後,為了進襲西安、蘭州、延安等西北重地,便在晉南的運城擴建了一個較大的飛機場。
  • 上遊•互動丨融媒新時代 夜雨薈群英一一重慶晚報「群英薈」五...
    他期望「群英薈」堅持把隊伍建設放在首位,更加重視網絡傳播引導,更加重視社會價值引領,為推動文化強市、文化強國建設再立新功,再創佳績!上遊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報導 整理黃濟人  中國作協主席團榮譽委員,重慶市作協榮譽主席,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文化顧問
  • 《沖天》導演:再現抗戰中的國民黨空軍
    他在臺灣出版過《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臺灣現代民歌運動史》(2003年)及《穿梭米蘭昆》(2004年)兩本書,探討臺灣以及大陸的通俗音樂與社會文化現象。近日由他執導的以抗戰時期中國空軍為題材的紀錄片《沖天》在臺灣院線上映。先鋒語錄●犧牲了這麼多年輕飛行員,就算戰勝了,很多人也高興不起來,我覺得其實應該要讓現在的觀眾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 中國天空中的外國面孔——一段守望相助的歷史
    之後,蘇聯-蘭州-前線這樣的模式成為紅色空軍走廊,越來越多蘇聯飛機和飛行員進入中國戰場,和中國飛行員一起並肩抗擊日寇(完全混編戰鬥隊列在1938年之後)。1936年陳納德來到中國擔任中央航空學院飛行教官,6月,他被任命為空軍顧問,幫助建設中國空軍。1937年4月,陳納德為了方便工作從美軍退役,從此全身心致力於幫助中國空軍。
  • 塵封七十載,五位抗戰時期中國空軍烈士的珍貴影像首次重現世間
    靜思齋收藏的民國故紙系列之八——抗戰時期赴美受訓的中國空軍軍人名冊散頁我一直對抗戰中期入伍的空軍軍人無比崇敬,原因很簡單,他們參軍報國的動機非常純粹,也更是胸懷一種極為大無畏的精神。需要知道的是,那時候正值我國制空權喪失殆盡,他們入伍的時候,既沒有戰前優良的訓練條件,也還沒有後來聲名赫赫的飛虎隊和性能先進的戰機。
  • 《雷霆戰將》被下架,中國紀檢監察報:抗戰作品須對歷史對未來負責
    「有一大批對抗戰歷史特別感興趣、了解特別多的觀眾,稱得上是『職業觀眾』。如果創作者對他筆下那場戰爭鑽研和熟悉的程度還不如觀眾,那作品拍出來難免會遭人詬病。」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鬥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鬥爭。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 抗戰中國空軍無人被俘,平均犧牲年齡20歲,他受到日本全國敬仰
    他做了怎樣的事情令日軍嘆服的?我們來說一說。日本說的這名中國人是中國空軍飛行員閻海文。1937年8月17日,國民黨空軍第5大隊接到命令,派6架飛機轟炸位於虹口的日本海軍司令部,閆海文參加了這次任務。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在防空部署方面做得很周全,樓頂採用鋼筋混凝土很是結實,又布設了高射炮和高射機槍。
  •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零二期】我是美國人、但中國才是祖國:抗戰空軍華僑英雄陳瑞鈿(歷史系列第203講)
    只有極少數的參會原國民黨高級將領認出了他就是被譽為「中國戰鷹」的原抗戰空軍華裔王牌飛行員陳瑞鈿。陳瑞鈿,這位具有一半中國血統、一半日耳曼血統的中國空軍美籍飛行員,更是操著一口流利的德語,時刻向教官請教。
  • 為了抗戰勝利,1700名剛畢業的空軍戰士英勇犧牲,平均年齡23歲
    其中就有1700名剛剛畢業的空軍戰士,他們是中國第一代飛行員,為了維護祖國的尊嚴,全部英勇犧牲,平均年齡僅有23歲。空軍戰士當日軍企圖逮捕他,詢問關於我國空軍的機密時,閆海文趁著敵人不備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手槍擊斃了5名敵人,並打傷數人,隨後他高呼:「中國無被俘空軍!」
  • 抗戰大後方研究的新進展及新趨向
    特別是在抗戰中後期,中共中央大量文獻使用「大後方」概念。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的中共七大上,還設置了專門的「大後方代表團」,包括周恩來、葉劍英、鄧穎超、博古、吳玉章等南方局領導人和大後方各省負責人,正式代表58人,候補代表26人。  抗戰大後方研究是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 ...保衛中國領空的小蒼蠅還是小蒼鷹?揚威抗戰的伊16戰機(歷史系列...
    原標題:【薩沙講史堂第七百四十四期】保衛中國領空的小蒼蠅還是小蒼鷹?揚威抗戰的伊16戰機(歷史系列第306講) 由於抗戰空軍研究史料極其混亂,這兩款戰機在中國的裝備數量也是眾說紛紜,甚至在型號和裝備性能上也極不一致,比如到底是伊—16—17戰機還是伊—16—18戰機裝備20毫米機炮就有不少爭論。
  • 專家視點 | 李道新《冷戰史研究與中國電影的歷史敘述》
    冷戰史研究與中國電影的歷史敘述 摘要:需要在冷戰史研究的學術背景下,通過對冷戰電影研究的認真梳理,考察冷戰時期的中國電影與中國電影研究的冷戰議題;與此同時,通過對電影冷戰史研究的深入反思,探討冷戰時期中國電影史或中國電影冷戰史的可行性;最後,通過對冷戰時期中國電影史或中國電影冷戰史的分析探究
  • 上遊•夜雨丨你是我最美的遇見(外二首)- 雷學剛
    >時光飛逝歲月靜好既然我在你必經的路途上遇見你就會好好珍惜你珍惜你就是在收藏一段歲月在韶華飛鴻的紅塵裡遇見心儀的你你嫣然一笑成了我目光中最美的風景駐足堅守這片風景曼妙了生命的青春豐盈了人生的價值我對浩瀚的宇宙說你就是我仰望的星辰
  • 飛虎隊故事連載|抗戰前期陳納德赴華考察,中國空軍首戰大捷
    因為,如果沒有陳納德,就沒有「飛虎隊」『,更沒有「飛虎隊」的英雄業績,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將改寫。「飛虎隊」是1941年7月來到中國的,而陳納德早在1937年5月就來到中國了。正當陳納德按宋美齡的指示,對中國空軍的歷史和現狀進行調查的時候,中日戰爭全面爆發了。然而此時,中國空軍還沒有作好戰鬥準備。此時,陳納德正和毛邦初將軍一起,在南昌幫助中國戰鬥機聯隊儘快作好戰鬥準備。
  • 《歷史的天空》後,徐貴祥新作《英雄山》再譜抗戰英豪傳奇
    此前,易曉嵐對凌雲峰的個人歷史做了充分了解,他漸漸開始敬仰自己冒充的這個人。在執行任務的關鍵時刻,易曉嵐選擇站在了正義的一邊,並從此開始了脫胎換骨的改變。 兩部作品情節精彩曲折,語言生動鮮活,可讀性極強。另外,作品中戰爭場面眾多,既展現了戰場的瞬息萬變,戰爭的犧牲和殘酷,又展現了英雄的內心世界、成長之路和情感歷程,讓殘酷的戰場上,多了感人至深的鐵骨柔情。
  • 抗戰時期,德、意、英、法、美、蘇都對中國做了什麼?
    義大利:中國空軍「導師」在許多人印象中,二戰中的義大利就是「廢柴」和「豬隊友」的代名詞。但蔣介石卻對義大利首創的法西斯制度十分推崇。早在1935年,他派孔祥熙訪意,與墨索裡尼政府搭上了關係。此後,義大利軍事顧問團和義大利軍火商開始湧入中國。義大利對中國軍事方面的幫助主要是在空軍建設上。
  • 作為活人歷史研究的口述史
    要區分兩種不同類型的歷史研究,一則聲音與文字的性質是不同的,文字是描述性的,是冰冷的;而講述是帶情感的直接表達,是有溫度的。二則源於大腦記憶的初研究與源於文獻的再研究。建立在文獻再研究基礎上的歷史研究,要求說理、客觀是可以做到的。源於大腦記憶的當代公眾歷史書寫則應有不同的遊戲規則,它要求當事人開口說話。當事人是有情感的活人,是有價值觀的人,所以他的講述必定是帶有情感的,有價值觀的。這不是壞事。
  • 他是中國空軍最高勳章的第一位獲得者,他以24歲的生命踐行了母校的死亡校訓.
    春水粼粼春意濃 浣沙溪映花紅,相思不斷筧橋東 幾番期待凝碧望天空,一瞥飛鴻雲陣動 歸程爭乘長風,萬花叢裡接英雄 六橋三竺籠罩凱歌中。如果你第一次聽到這首歌,你決不會猜出這首柔情似水、呢喃婉轉的歌曲居然是一首空軍軍歌。 為什麼會把這首「另類」的歌作為上世紀四十年中國的空軍軍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