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6日
看了今年奧斯卡獎提名的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中社會的分裂與暴亂,自然聯想起去年美國大選的激烈爭鬥以致今年年初一月六日衝擊國會山的騷亂。芝加哥七君子事件發生在1968年越戰時期,從那時起半個世紀已經過去,美國社會的分裂非但沒有彌合的跡象,反而愈益深重;加之迄今已喪失50萬個生命的新冠疫情災難,不誇張地說,美國已經深深陷入危機之中。
《芝加哥七君子》
所謂芝加哥七君子,是中文的一種譯法,可能源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對沈鈞儒等七名著名愛國人士的無理審訊。這個借用其實並不恰當,芝加哥七人和中國七君子時代不同、背景不同、訴求不同,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電影標題的英文原文就是簡單的「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直譯就是「芝加哥七人審判」,這其實更貼切。
這七個人屬於不同的社會團體,為首的霍夫曼是雅皮士的創始人和領袖。霍夫曼本是學生領袖,受到嬉皮士的影響而發展出雅皮士。典型的嬉皮士並不旨在改變社會,只是一味追求個人自由,追求個性解放。雅皮士則效仿他們聚眾滋事的風格,選擇在芝加哥召開的民主黨全國大會作為尋釁的舞臺。於是雅皮士和學生中的激進分子發動了對會場的衝擊,並進而與警察衝突,造成一場大騷亂。為首的七個人因而被捕而受到審判。
這個事件,實際是那個由下而上的自組織的社會運動的十年,一個呼籲反戰、種族平等、平權等民權運動的60年代的謝幕演出。當時美國國內的反(越)戰民情高漲,而越戰正值民主黨主政時期,所以芝加哥事件以民主黨全國大會為背景就順理成章了。當時的美國總統是甘迺迪被刺後接任的詹森,此人老奸巨猾,與甘迺迪政見分歧很深,許多人認為他就是甘迺迪被刺的背後黑手。甘迺迪之弟羅伯特·甘迺迪也在大選前被刺,更加聳人聽聞。無論如何,甘迺迪事件至今依然撲朔迷離,背後的黑手一定勢力強大。傳說中的兄弟會、共濟會、骷髏會、乃至被廣泛認為與暗殺甘迺迪相關的比爾德堡團,在美國隱形政治中的巨大影響難以估量。詹森本人在1968年總統大選中出人意料地放棄連任,也使人懷疑他做賊心虛。美國政治之黑暗與恐怖,亦可略見一斑。
《時代》2013年11月25日:甘迺迪遇刺懸案
但我們主要關心的還不是50多年前的往事,而是因此事而聯想的當前美國政治。一般而言,在美國的政治語言中,民主黨偏左,而共和黨偏右。毛澤東主席在邀請尼克森總統訪華時明確表示,喜歡共和黨尼克森這個右派。政治史上所謂左右之分,始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當時,坐在三級議會右邊的是支持舊體制的保皇派,坐在左邊的則是雅各賓派等「第三等級」代表。左翼的主要訴求是反對君主制,支持大革命、共和制和世俗化。旨在實現社會平等、推翻一切形式的等級壓迫。由於左翼目標是反既得利益,往往不可能通過體制內的手段實現,因而在策略上傾向於激進,容易鋌而走險、主張暴力革命。右翼則顯得相對保守,主張維持現有體制,至多通過漸進改良修補體制的不足。
法國革命時期三級議會的左右之分
所以一般而言,左與右大致是激進與保守之分,甚至被延伸為革命與反革命之分。在各個國家不同歷史時期,以及在不同的政治集團內部,都有不盡相同的含義。這裡我們只分析美國政治中的左右之分,及其與兩黨紛爭的關聯。儘管一般認為民主黨偏左,共和黨偏右,但芝加哥事件中衝擊民主黨大會的其實是極左的雅皮士們,在嚴格意義上他們屬於左派。這也就可以理解,對他們施行審判的其實是大選後上臺的尼克森政權,新上任的司法部長米契爾極欲致被告人於死地;而為這七人做出關鍵辯護的卻是前任民主黨的司法部長克拉克。另一方面,右派、共和黨,雖然號稱保守,但極右的傾向同樣會導致極端行動、民粹主義和暴力傾向。今年1月6日衝擊國會大廈,就是一個明證。
2021年1月6日衝擊美國國會事件
美國左右兩派衝突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是去年5月26日發生的黑人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扼殺,從而引起的全國性大規模抗議行動和由此引發的「黑命貴(Black life matters)」運動。這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左派所為,尤其混跡於其中的 Antifa (反法西斯運動)組織,更被執政共和黨當局標以極左恐怖組織的惡名。一些黑命貴運動發展到歧途,演變成暴力和搶掠,引起了許多居民、尤其是華人的不滿,這也是導致許多華人(據我一位旅居美國的學界朋友估計,少於華人總數的一半)在大選中支持川普、而反對以民主黨為代表的所謂「白左」。川普本人更被一些人推崇為保守派的代表,認為他尊重秩序、反對集權,以及美國至上。而反對這種觀點的華人則認為支持川普的人不是自私、就是短視。美國社會的族群分裂,也延伸到了族群(例如華人)內部,而且雙方都非常堅決,很像中國文革期間的兩派。
黑命貴運動
左和右,或者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政見區別到底在哪裡呢?有人以5G來概括:Gun (槍), Gay(同性戀), God(神),Government(政府)以及Globalization(全球化)。民主黨主張:限制槍枝,支持同性戀,基督教信仰較低,信奉大政府,支持全球化。與此相對照,共和黨支持槍枝自由擁有,反對同性戀,虔誠信仰上帝,信奉小政府,支持脫全球化。從而,民主黨被稱為「左派」或者「自由派」;共和黨被稱為「右派」或者「保守派」。可以看出,兩黨的分歧主要在信仰和觀念上,對美國的基本政治制度都是認同的,因此在內外政策上是大同小異,甚至「左右」顛倒。例如民主黨宣揚人權至上、種族平等,但美國歷史上對人權貢獻最大的卻是共和黨總統林肯的解放黑奴。因此也不必對任何一黨的勝選抱不切實際的幻想。
每次美國大選的得票分布圖都明顯地表現出地區差異:東西兩岸和五大湖地區是民主黨的地盤,而南部和中部為共和黨所盤踞。這與
美國大選結果的地圖,紅藍分別代表共和黨和民主黨
中南部深厚的宗教傳統和保守觀念有深刻的聯繫。美國東北部,尤其新英格蘭地區,和西部現代科技和工業最發達地區,以及大湖區域,都有高人一等的優越感,也是特立獨行、標新立異的溫床。七人審判的發生地芝加哥以及主角們的出發點東部地區,都屬於這個範圍。
美國兩黨政治的爭鬥,包括行政權力的分散,在抗擊新冠疫情這場關乎人們生命和福祉的超大事件中,表現出了極大的負面效應,對美國乃至全世界都造成了史無前例和貽害無窮的傷害。50多萬生靈塗炭,已經超過了美國在兩次大戰加上朝鮮和越南戰爭死亡人數的總和。這在美國歷史上必然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必然會引起長期的反應,也必然會有人被追責,因而對美國政治和社會的進程發生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也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世界政治版圖的格局。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