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社會分裂和美國政治中的左與右 - 讀書散記28 從奧斯卡提名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說起

2021-03-02 格為致知

2021年2月26日

 看了今年奧斯卡獎提名的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中社會的分裂與暴亂,自然聯想起去年美國大選的激烈爭鬥以致今年年初一月六日衝擊國會山的騷亂。芝加哥七君子事件發生在1968年越戰時期,從那時起半個世紀已經過去,美國社會的分裂非但沒有彌合的跡象,反而愈益深重;加之迄今已喪失50萬個生命的新冠疫情災難,不誇張地說,美國已經深深陷入危機之中。

           《芝加哥七君子》

 所謂芝加哥七君子,是中文的一種譯法,可能源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對沈鈞儒等七名著名愛國人士的無理審訊。這個借用其實並不恰當,芝加哥七人和中國七君子時代不同、背景不同、訴求不同,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電影標題的英文原文就是簡單的「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直譯就是「芝加哥七人審判」,這其實更貼切。

 這七個人屬於不同的社會團體,為首的霍夫曼是雅皮士的創始人和領袖。霍夫曼本是學生領袖,受到嬉皮士的影響而發展出雅皮士。典型的嬉皮士並不旨在改變社會,只是一味追求個人自由,追求個性解放。雅皮士則效仿他們聚眾滋事的風格,選擇在芝加哥召開的民主黨全國大會作為尋釁的舞臺。於是雅皮士和學生中的激進分子發動了對會場的衝擊,並進而與警察衝突,造成一場大騷亂。為首的七個人因而被捕而受到審判。

這個事件,實際是那個由下而上的自組織的社會運動的十年,一個呼籲反戰、種族平等、平權等民權運動的60年代的謝幕演出。當時美國國內的反(越)戰民情高漲,而越戰正值民主黨主政時期,所以芝加哥事件以民主黨全國大會為背景就順理成章了。當時的美國總統是甘迺迪被刺後接任的詹森,此人老奸巨猾,與甘迺迪政見分歧很深,許多人認為他就是甘迺迪被刺的背後黑手。甘迺迪之弟羅伯特·甘迺迪也在大選前被刺,更加聳人聽聞。無論如何,甘迺迪事件至今依然撲朔迷離,背後的黑手一定勢力強大。傳說中的兄弟會、共濟會、骷髏會、乃至被廣泛認為與暗殺甘迺迪相關的比爾德堡團,在美國隱形政治中的巨大影響難以估量。詹森本人在1968年總統大選中出人意料地放棄連任,也使人懷疑他做賊心虛。美國政治之黑暗與恐怖,亦可略見一斑。

           《時代》2013年11月25日:甘迺迪遇刺懸案

但我們主要關心的還不是50多年前的往事,而是因此事而聯想的當前美國政治。一般而言,在美國的政治語言中,民主黨偏左,而共和黨偏右。毛澤東主席在邀請尼克森總統訪華時明確表示,喜歡共和黨尼克森這個右派。政治史上所謂左右之分,始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當時,坐在三級議會右邊的是支持舊體制的保皇派,坐在左邊的則是雅各賓派等「第三等級」代表。左翼的主要訴求是反對君主制,支持大革命、共和制和世俗化。旨在實現社會平等、推翻一切形式的等級壓迫。由於左翼目標是反既得利益,往往不可能通過體制內的手段實現,因而在策略上傾向於激進,容易鋌而走險、主張暴力革命。右翼則顯得相對保守,主張維持現有體制,至多通過漸進改良修補體制的不足。

法國革命時期三級議會的左右之分

 

所以一般而言,左與右大致是激進與保守之分,甚至被延伸為革命與反革命之分。在各個國家不同歷史時期,以及在不同的政治集團內部,都有不盡相同的含義。這裡我們只分析美國政治中的左右之分,及其與兩黨紛爭的關聯。儘管一般認為民主黨偏左,共和黨偏右,但芝加哥事件中衝擊民主黨大會的其實是極左的雅皮士們,在嚴格意義上他們屬於左派。這也就可以理解,對他們施行審判的其實是大選後上臺的尼克森政權,新上任的司法部長米契爾極欲致被告人於死地;而為這七人做出關鍵辯護的卻是前任民主黨的司法部長克拉克。另一方面,右派、共和黨,雖然號稱保守,但極右的傾向同樣會導致極端行動、民粹主義和暴力傾向。今年1月6日衝擊國會大廈,就是一個明證。

    2021年1月6日衝擊美國國會事件

   

美國左右兩派衝突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是去年5月26日發生的黑人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扼殺,從而引起的全國性大規模抗議行動和由此引發的「黑命貴(Black life matters)」運動。這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左派所為,尤其混跡於其中的 Antifa (反法西斯運動)組織,更被執政共和黨當局標以極左恐怖組織的惡名。一些黑命貴運動發展到歧途,演變成暴力和搶掠,引起了許多居民、尤其是華人的不滿,這也是導致許多華人(據我一位旅居美國的學界朋友估計,少於華人總數的一半)在大選中支持川普、而反對以民主黨為代表的所謂「白左」。川普本人更被一些人推崇為保守派的代表,認為他尊重秩序、反對集權,以及美國至上。而反對這種觀點的華人則認為支持川普的人不是自私、就是短視。美國社會的族群分裂,也延伸到了族群(例如華人)內部,而且雙方都非常堅決,很像中國文革期間的兩派。

          黑命貴運動

 

左和右,或者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政見區別到底在哪裡呢?有人以5G來概括:Gun (槍), Gay(同性戀), God(神),Government(政府)以及Globalization(全球化)。民主黨主張:限制槍枝,支持同性戀,基督教信仰較低,信奉大政府,支持全球化。與此相對照,共和黨支持槍枝自由擁有,反對同性戀,虔誠信仰上帝,信奉小政府,支持脫全球化。從而,民主黨被稱為「左派」或者「自由派」;共和黨被稱為「右派」或者「保守派」。可以看出,兩黨的分歧主要在信仰和觀念上,對美國的基本政治制度都是認同的,因此在內外政策上是大同小異,甚至「左右」顛倒。例如民主黨宣揚人權至上、種族平等,但美國歷史上對人權貢獻最大的卻是共和黨總統林肯的解放黑奴。因此也不必對任何一黨的勝選抱不切實際的幻想。

每次美國大選的得票分布圖都明顯地表現出地區差異:東西兩岸和五大湖地區是民主黨的地盤,而南部和中部為共和黨所盤踞。這與

美國大選結果的地圖,紅藍分別代表共和黨和民主黨

 

中南部深厚的宗教傳統和保守觀念有深刻的聯繫。美國東北部,尤其新英格蘭地區,和西部現代科技和工業最發達地區,以及大湖區域,都有高人一等的優越感,也是特立獨行、標新立異的溫床。七人審判的發生地芝加哥以及主角們的出發點東部地區,都屬於這個範圍。

  美國兩黨政治的爭鬥,包括行政權力的分散,在抗擊新冠疫情這場關乎人們生命和福祉的超大事件中,表現出了極大的負面效應,對美國乃至全世界都造成了史無前例和貽害無窮的傷害。50多萬生靈塗炭,已經超過了美國在兩次大戰加上朝鮮和越南戰爭死亡人數的總和。這在美國歷史上必然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必然會引起長期的反應,也必然會有人被追責,因而對美國政治和社會的進程發生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也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世界政治版圖的格局。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與美國政治陰影
    被告海登看著法官,而法官也期待地看著海登,經過漫長的審判,大家都在等待海登認罪聲明。海登這位學生民主黨的領袖拿出一張紙,顫抖地念著在越戰中犧牲的美國士兵名字,所有人被震驚,法官試圖阻止他,但是海登繼續在念這份長名單,影片在法庭歡呼,感動與混亂中結束。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裡的1968年美國和今日美國像極了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海報本片集合了埃迪·雷德梅恩、薩莎·拜倫·科恩、約翰·卡洛·林奇、馬克·裡朗斯、約瑟夫·高登-萊維特等多位好萊塢實力派演員,播出平臺網飛已經證實,片方正在努力運作,希望讓片中的「七君子」飾演者全部入圍明年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名單
  • 美國式借古諷今:《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阿倫·索爾金最初為編劇,其編劇作品曾多次斬獲奧斯卡和金球獎的最佳編劇獎。2017年,人物傳記片《茉莉的牌局》成為阿倫·索爾金的導演處女作。從阿倫·索爾金的從業經歷看,不難發現他特別擅長政治題材和傳記類編導,2020年紀實類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的問世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美國六十年代的越戰、嬉皮士與民權運動
    在離美國大選還有兩周的時間,奈飛上映了一部政治意圖頗為明顯的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1968年夏天,芝加哥民主黨代表大會召開,七名民權分子組織抗議活動,被指控為陰謀罪。1969年,他們接受了長達半年的審判,成為美國歷史上重要的民權運動之一。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撞上美國大選
    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如圖),上周在流媒體平臺網飛上線後,憑藉特殊的政治背景和高水準的臺前幕後陣容,獲得高關注度和高口碑。片中臺詞映射出當下美國社會的諸多問題,在臨近總統大選前的敏感期顯得尤為醒目。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艾倫·索金的一張大字報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編劇艾倫·索金,代表作《點球成金》《社交網絡》《史蒂夫·賈伯斯》《新聞編輯室》《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等故事的舞臺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民權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以越戰為導火索,新左派、黑人運動、學運、嬉皮士紛紛登上歷史舞臺,彼此聯合又牽扯,各有政治訴求與野心。
  • 影片: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2020)
    / 英國 / 印度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20-09-25(英國) / 2020-10-16(美國)片長: 129分鐘又名: 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劇情簡介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改編自真實事件,1968年的芝加哥,在美國民主黨全國國家代表大會舉辦會場外,集結了一群示威群眾,抗議政府持續投入越戰,並提出一系列的政治訴求,然而卻引爆意外的激烈警民衝突,
  • 全體主演爭男配《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劍指奧斯卡
    1905電影網訊 近日,好萊塢金牌編劇艾倫·索金自編自導的網飛新作《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宣布片中男主演:薩莎·拜倫·科恩、埃迪·雷德梅恩、馬克·裡朗斯、弗蘭克·蘭格拉、葉海亞·阿卜杜勒-邁丁、傑瑞米·斯特朗、麥可·基頓等將集體報名明年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獎,由於電影沒有特別突出某個男演員,大家戲份比較均勻,因此不會報名最佳男主角獎。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的漫長曆程,今日美國如昨日重現
    這部電影遇到了多個路障,從2007到2008年的編劇罷工開始,一直到融資屢屢動搖,30多個可以在《芝加哥七君子審判》上宣稱有某種功勞的製片人說明了這種命運。他在戲劇化法庭程序和自由主義政治方面表現出了天賦,他在2007年提交了《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劇本的第一稿。
  • 史匹柏:《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在美國大選前上映真的很重要!
    ——艾倫·索金文、編輯、排版丨QQ從個人角度而言,我是相當不喜歡《芝加哥七君子審判》這樣如此偏政治化的電影,但不可否認,此類電影有著先天的不可否認的正義性和必要性。艾倫·索金作為導演,可能還不夠成熟,從《茉莉的牌局》躍到《芝加哥七君子審判》,步子有點大,從格局、到深度、再到訴求,兩者都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
  • 史匹柏:《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在美國大選前上映真的很重要
    幾十萬人的死亡都換不回的選票,靠回顧歷史、講道理和賣慘能成嗎?離美國大選還有不到一周,我們拭目以待吧。 下文整合了艾倫·索金在多個美國媒體所做的訪談,包括《時尚》(Vogue)《君子》(Esquire)和《娛樂周刊》(EW)等,從中也可以看出《芝加哥七君子審判》過於先行的政治目的,和索金激進而又略顯天真的創作主張。
  • 好個美國特色的《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值得一看
    為什麼把這兩件事擱在一起呢,除了它們都因反越戰而起,更重要的是,筆者認為它們都是一種典型的美國文化的體現,他對我們了解美國能起到很大的幫助。涉及伍德斯託克音樂節的影像作品已經不少了,這在「星期五文藝」之前文章有很多涉及。值得慶幸的是,關於「七君子審判」的電影如今也出爐啦,這便是我們今天要跟大家說的這部 NEFLIX 出品的《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 史匹柏:《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能在美國大選前上映真的很重要!
    ——艾倫·索金 文、編輯、排版丨QQ 從個人角度而言,我是相當不喜歡《芝加哥七君子審判》這樣如此偏政治化的電影,但不可否認,此類電影有著先天的不可否認的正義性和必要性。
  • 借古諷今之作《芝加哥七君子審判》,還原了美國最可笑的一場審判
    針對這個問題,艾倫·索金自編自導,用一部新片給出了答案——《芝加哥七君子審判》。》(以下簡稱《七君子》)由美國歷史上發生的真實事件改編而來,講述了「芝加哥七君子」被控陰謀罪並遭到不公審判的驚悚故事。接受審判的八人1969年9月24日,在芝加哥衝突發生一年多以後,圍繞七君子展開的審判正式拉開了帷幕。政府以「密謀跨越州界煽動暴力」罪對七君子予以起訴。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評價出爐,驚人好評價,有望衝擊奧斯卡!
    一面倒的好評指向艾倫·索金的編導將真實故事以及自己的風格做了相當巧妙的結合,而集結超多實力派演員的精彩演技也令人印象深刻,並普遍認為《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將會是明年奧斯卡的大熱門!《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評價超級高《Indiewire》副總編輯凱特厄布蘭認為《芝加哥七君子審判》是一部將電影與現實故事結合的相當適宜的作品,而有更多影評人跟他一樣,提到了演員們強勁且令人深刻的演技實力,特別是《大獨裁者落難記》薩莎·拜倫·科恩以及《繼承之戰》傑瑞米·斯特朗的組合,兩人擦出的火花充滿啟發性,更大讚選角導演弗蘭辛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評價出爐,驚人好評價,有望衝擊奧斯卡
    一面倒的好評指向艾倫·索金的編導將真實故事以及自己的風格做了相當巧妙的結合,而集結超多實力派演員的精彩演技也令人印象深刻,並普遍認為《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將會是明年奧斯卡的大熱門!《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評價超級高《Indiewire》副總編輯凱特厄布蘭認為《芝加哥七君子審判》是一部將電影與現實故事結合的相當適宜的作品,而有更多影評人跟他一樣,
  • 如果今年只能看一部美國大片,我會選這部《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作者:清如許眾所周知,藝術和政治往往互不相犯,可如果真的出現對立,那一定是這個社會出現了民不聊生!《芝加哥七君子審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的陣容的足以匹配的上它的尺度,製片人,史蒂文·史匹柏,好萊塢最賣座的導演,沒有之一。
  • 艾倫·索金承認,《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原本是給史匹柏的劇本
    隨著好萊塢影院逐步開放,一些影片也進入了上映流程,《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就是好萊塢秋季檔的重頭戲。相信大家都知道了這部影片擁有豪華陣容,金牌導演艾倫·索金以及一群奧斯卡獲獎者的演員陣容,讓該影片在劇照出爐的時候就自帶流量。北京時間9月25日上午,好萊塢記者David Rooney就採訪了該片的導演艾倫·索金,後者表達了他對星光熠熠的劇團的看法,以及導演刺裂史詩電影的心得。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美國政府VS美國
    ,電影也直接以此為契機,進入了主要角色七君子們的刻畫。人物刻畫上,法官朱利葉的行為是一次驚奇,也符合一直以來對他保守、不公正性格猜測的佐證,這層驚奇超過了他還可能還是一名種族歧視者的可能,這無疑構成了反諷復歸,直接讓西爾得以審判無效被釋放。於此同時,也讓剩下的七君子在西爾被判審判無效的當晚設想,是否有可能針對他們的案件,只是現任司法部長針對前任司法部長的報復,或現任總統尼克森對時境美國的保守主義收緊的可能性。
  • 布朗法,《芝加哥七君子審判》中的法義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可謂是風起雲湧的時代。越戰、民權運動,嬉皮士、黑豹黨,各種運動、各色人物交替登場,上演著一幕又一幕的大劇。2020年好萊塢秋季檔的重頭戲,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反映的就是這一時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