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丨詩中團圓意,千年共此情

2021-03-01 語言文字報


除夕就要到了。從古至今,人們都會在這一天與家人團聚,一同守歲迎新。

今年的春節有些特殊,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許多人在外工作的人選擇「就地過年」。好在,發達的網際網路讓我們在「雲端」相會,衝淡些許無法與親人團聚的遺憾。

其實在古代,也有很多人除夕不能歸家。在有關除夕的詩詞中,既有家人團聚的喜悅,也有獨自漂泊的愁苦。在除夕來臨之際,讓我們跟隨這些詩句,感受穿越千年的團圓情——

1400多年前,南朝梁代詩人徐君倩在除夕與妻子一起守歲,寫下了《共內人夜坐守歲》:

詩中從多個側面反映了古人在除夕之夜歡樂待曉的情景。

唐太宗李世民的《守歲》詳細描寫了當時宮廷之內除夕守歲的情景:

唐代白居易的《三年除夜》則寫出了另外一種意境,詩中寫道:

除夕之夜,全家團圓,在廳堂裡,兒女和孫輩排成行,一個個向最年長的白居易敬酒,好一派歡樂敬老景象。

宋代蘇東坡《守歲》詩同樣感人至深: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

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坐久燈燼落,起看北鬥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詩中描寫了除夕夜孩子們盡情嬉鬧的歡快場面,抒發了時光如流、歲月不居的人生感悟。

宋代韓疁《高陽臺·除夜》:

頻聽銀籤,重燃絳蠟,年華袞袞驚心。餞舊迎新,能消幾刻光陰。老來可慣通宵飲,待不眠、還怕寒侵。掩青尊,多謝梅花,伴我微吟。

鄰娃已試春妝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橫金。勾引東風,也知芳思難禁。朱顏那有年年好,逞豔遊、贏取如今。恣登臨,列雪樓臺,遲日園林。

這首詞也是除夕夜的抒懷之作,韓疁抒發遲暮之悲,同時描寫年輕人迎春試裝熱情冶遊的愉快情景,很像傾敘家常,自然不做作,通俗又深沉。

北宋梅堯臣《除夕與家人飲》詩:

此詩感嘆歲月催人老。人們在除夕這樣的日子裡往往容易產生這樣的情緒。

古時春節,人們都要趕回去和家人團聚。清朝乾隆年間,蔣士銓作了《歲暮到家》一詩,刻畫了歲末遊子歸家、母子相見時的驚喜之情。

遊子在外,時時牽動著母親的心;遊子歸家,往往使母親倍生憐愛之情。這首詩是蔣氏母子團聚時驚喜中含有傷感的真實場景。詩中的「無盡」是對母愛的高度概括與讚美,「及辰」則道出了詩人如期歸家後的欣喜心情。「寒衣」和「家信」都凝結著母親的溫存與思念,是真摯母愛的見證。這首詩展示了母親對兒子的感情寄託,同時也表現出兒子不忘母恩的心跡。

也有不少人春節時無法與家人團聚。唐人戴叔倫一首《除夜宿石頭驛》充分展現了詩人浮沉宦海,除夕之夜寄宿驛館、思念親人之冷落心情。

這一晚,多少往事湧上心頭,「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寫出了沉思追憶後又回到現實的自嘲。然而,前景又如何?「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一年伊始,萬象更新,可詩人的苦境仍舊未改。詩的結尾給人們以沉重的壓抑感和不盡的悽苦況味。

南宋民族英雄、詩人文天祥,為了保住宋朝一角山河,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被困於敵人牢獄中,除夕之夜寫了不朽的《除夜》詩: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按理說,除夕之夜該是全家圍爐而坐喝屠蘇酒的時候,可是此時此刻,文天祥身陷牢獄。面對死亡,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在想些什麼?感受如何?全詩真實地記錄了當時他的思想活動與精神狀態。詩人夜不寐,孤燈獨坐,一遍一遍默默地挑著燈花,多少悲憤之情、難言之意,都包含在默默無語的「挑燈」這一動作裡。這種身陷牢獄仍心繫天下安危的寬廣胸懷和面對死亡無所畏懼、慷慨從容的精神,永遠鼓勵著後人。

讓人叫絕的是,為吟除夕詩,竟有人向皇帝「叫板」。

唐代開元年間,有位名叫史青的小官給皇帝上書說,曹植七步成詩,他五步便可,皇帝不信,除夕之夜,召他進宮,叫他當面作詩一首。史青不負眾望,在皇上面前,不到五步便吟出一首短詩:

這首短詩生動地描繪了寒盡春回、星移鬥轉的情景,人們一面和舊年依依惜別,一面又滿懷欣喜地迎接新春的到來。詩句一出,即受皇帝重獎。

(文字編輯:王晶;微信編輯、頭圖製作:晉力;校對:苟瑩瑩)

相關焦點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丨周末讀詩
    近千年前,蘇軾曾在黃州城的赤壁懷古,遙想三國時期的「千古風流人物」,無限感慨中,揮筆寫就流傳百世的名篇。如今我們回看歷史,蘇軾也成了他自己口中所說的「千古風流人物」,且被喜愛的程度絲毫不曾因漫長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反而日益得到更多人的青睞與推崇。9月1日在故宮開展的「蘇軾主題書畫特展」,讓這位詩書畫全才再次成為文化熱點,正如他在世時一直是北宋文壇的焦點。
  • 天天讀詩 |《錦瑟》唐·李商隱
    王世貞《藝苑卮言》:中二聯是麗語,作「適、怨、清、和」解甚通。然不解則涉無謂,既解則意味都盡,以此知詩之難也。楊士弘、顧璘《批點唐音》:此詩自是閨情,恐不泥在錦瑟耳。胡應麟《詩藪》:錦瑟是青衣名,見唐人小說,謂義山有感作者。觀此詩結句及曉夢、春心、藍田、珠淚等,大概無題中語,但首句略用錦瑟引起耳。宋人認作詠物,以適、怨、清、和字面附會穿鑿,遂令本意懵然。
  • 詩詞丨初讀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總有一句詩,讓你讀來驚豔無比, 總有一句詩,讓你想起久久回味。 在那麼多詩詞中,總有一句戳中了你的心,鐫刻其中,讓你感嘆詩人的際遇,映射自己的內心,總也無法忘懷。
  • 早起來讀詩丨 Travel Plans
    每周三一首歐美經典兒童詩,每期分朗誦版與學習版兩個視頻。       讓寶貝們一起早起,來讀詩。
  • 唐詩中最經典的一首中秋詩,一個名句驚豔了千年!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佳節之一,起源於古人在秋季對月亮的祭祀,在漢代時人們普遍開始過中秋節,但並沒有賞月、團圓的習俗,直到唐朝初年賞月、團圓才逐漸成為過中秋節會做的事,故而我們能看到唐代以前與中秋賞月有關的詩歌並不多,但是到了唐朝,我們就能在《全唐詩》中看到許許多多與中秋節賞月有關的作品
  • 向香菱學詩,先讀詩數百
    向香菱學寫詩大醜嘴初讀《紅樓夢》,對香菱所作詩三稿優劣品第,不甚了了。三讀三思後,方悟其差異。在此就香菱以「月」為題所寫的三稿詩為例,粗品其高下,祈與詩詞初學者共饗。林黛玉老師點評道:「意思卻有,只是措辭不雅,皆因你看的詩少,被它縛住了。」「意思卻有」,有什麼意思?再三細讀,仔細琢磨,就會發現,香菱這首詩存在三個方面的毛病:首先,是立意幼稚。雖然詩中句句見「月」,但中心意思只有一點:月亮又大又圓又亮,除此而別無他意。
  • 為你讀詩 誰說冬至只有餃子吃?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吃餃子成為多數中國人冬至的風俗。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 【一詩一文物】:錦瑟無端五十弦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作者在詩中大量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田生煙等典故,採用比興手法,運用聯想與想像,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追憶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傷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託了悲慨、憤懣的心情。全詩詞藻華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長,感人至深。
  • 哈,一天比一天感覺更好 |「為你讀詩」
    帶著逆生長的奇想,他寫下了這首小詩《倒序人生》。「下輩子,我想倒著活一回。」怎麼個活法呢?伍迪·艾倫解釋說:一出生就把死亡拋在腦後,接著因為太健康被敬老院開除,開退休派對。過個四十年,走回學校,變回孩子,一天比一天感覺更好,無憂無慮,最後在高潮中結束一生.
  • 鄉秀·重慶時光丨三峽之巔 詩·橙奉節
    鄉秀·重慶時光丨三峽之巔 詩·橙奉節 2020-09-24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李商隱夕陽詩有感
    我本人很喜歡這首詩,每次讀到時,我內心裡讀詩的聲音都會不自覺低沉下來,在心裡讀詩的節奏也會不自覺放慢下來,好像就在這短短的二十個字裡,便讀出了一個悲涼的時代(這既得益於詩句本身內涵深刻,又得益於五言詩獨特的節奏)。
  • 詩中的哲理,熠熠生輝
    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哲理詩而不露說理的痕跡。《觀書有感二首·其一》——朱熹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譯文: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清澈明淨,天光、雲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要問池塘裡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為你讀詩」
    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白居易《井底引銀瓶》戀愛中的人,最怕兩個詞,almost lover 和old lover。關於舊情人的典故,俯拾皆是,比如「牆頭馬上」。
  • 蘇軾勸架被趕出家門,無奈地寫了一首詩,不料詩中一成語火了千年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文壇中,能夠在一堆文豪中脫穎而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蘇軾就是其中一位,要問這蘇軾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不僅僅是在現代,就算是在北宋時期,蘇軾也是全民偶像。能做全民偶像,首先是人家有這個實力,蘇軾可謂是最頂尖級的全面人才。
  • 詩詞行旅(16)丨最是詩中家國情
    有意思的是,在上下五千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樣一種情感與情懷的延續,在很大程度上恰是由詩文的形式傳揚和傳承著,並穿透時空,呈現在今天的人們面前。最是詩中家國情。家國情懷,在古詩文中有著最廣泛的體現。再說回到陸遊。曾有人做過研究,陸遊是古代寫詩留存最多的詩人,一生留下近萬首詩作,其中有一半抒寫家國情懷。
  • 草堂讀詩丨賞析:曼德爾施塔姆《林中雪地的寂靜中》
    林中雪地的寂靜中林中雪地的寂靜中迴響著你腳步的音樂聲。就像緩緩飄移的幽靈,你來到冬日的嚴寒中,隆冬像暗夜一樣,將穗狀的雪串掛在樹上。棲息在樹枝上的渡鴉,一生見過許多事情。那翻卷的浪花漸漸在夢中形成,它富有靈感而又有忘我精神,正要打碎剛剛凍結的薄冰。
  •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一詩道破天機!
    新近流連b站聽歐麗娟教授讀唐詩,全程心有戚戚,至李商隱《錦瑟》詩尤甚。「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教授通過字詞訓詁來剖析詩人曲致的情感。也即,該詩尾聯含義非是流行的「這些情感或遭遇等到事後回憶才覺得可惜,只不過人在那當下茫然不知珍惜」,而應是「這些情感或遭遇不必等到過後才去追憶,就在擁有的當下就珍惜不已,但同時又因預知必然失去而感到幻滅。」簡言之,不必等失去後,就在當時已深心愛惜並體認到稍縱即逝的悲涼。歐麗娟教授洞察力非凡,她深諳人心更深隱幽微的意思,將詩歌詮釋得既生動又現實。
  • 抓住重點讀懂詩歌:高中生應該懂的讀詩技巧
    讀不懂詩歌,一切皆是枉然。高考試題中的詩歌大多都是唐宋時代的詩詞,而唐宋時代的詩詞,平仄已經定型,而平仄中又蘊含著詩人的抒情意圖。我們如果能掌握平仄,就能抓住詩人的寫作重點,從而抓住一首詩的核心,理解它的主要內容。高中生需要掌握的平仄平仄不難。
  • 最為經典的十首詩,詩之魅力,令人難以抑制的喜歡
    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歷盡千年歌詠不息的載體。詩以言志,歌以詠懷,無數文人墨客大抒心中之志,心中之懷,留下了不知多少千年不朽的傳世佳作。詩在中國的影響是巨大的,如孔子曾曰:「不學詩,何以言」,詩的重要性,足以見之。詩延綿千年而不絕,歌詠千年而不息,就是因為詩歌自身固有的魅力十足。
  • 《唐詩三百首》中最美的10首詩,詩情畫意,人間絕美
    穿越千年時光,醉人的唐詩,猶如一杯好酒,沁人心脾,千年回味。《唐詩三百首》中最美的10首唐詩,滿滿的詩情畫意,讀完醉入夢鄉。《望月懷遠》唐·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詩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蘊含生活氣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來,遂成妙章。《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