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首演 讓北京中軸線「活」起來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電 (陳杭)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20日在北京首演。作品基於中軸線的壯美秩序和獨特韻律創作,用民族管弦樂組曲的形式展示中軸線上的古蹟與人文。

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是世界上現存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軸線,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是北京閃亮的文化名片。

《中軸》共九章,運用多樣的音樂語言,集傳統、現代、抒情、趣味等不同音樂風格於一體。

其中,作曲家鄒航創作的第八樂章《鐘鼓和鳴》以京劇曲牌《夜深沉》為核心音樂主題,結合中國民間傳統打擊樂與京劇打擊樂元素,同時將當代音樂與中國傳統音樂的創作手法相融合,樂曲依順序從1個音到9個音逐步遞增,意喻「天長地久」「四季輪迴」「九五至尊」,有著祈佑國泰民安、四季興旺之意。

指揮家張國勇表示,《中軸》既有民族管弦樂合奏、民族器樂協奏,也有聲樂、鼓曲等不同形式,可聽性、藝術性、形象性都很強。

張國勇稱,《中軸》一方面將民族文化與音樂意象融於一體,形成的樂曲結構、技法、語言和個性,獨具中國文化特色和民族風格。另一方面又將中國民族文化融合於西洋樂器之中,使中西音樂元素完美相融。

《中軸》創作期間,曾組織作曲家到中軸線的主要景點深入創作本體進行實地採風,使得作品具有更強的貼近性。

《中軸》音樂總監葉小綱說:「選用大型民族管弦樂來表現《中軸》,是中國音樂家的責任。我們身上肩負著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希望能用自己本民族的樂器,向世界展示國樂之聲。」(完)

相關焦點

  • 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正式首演
    從永定門到天壇,從天安門到鐘鼓樓,北京的中軸線是閃亮的北京名片。10月20日晚,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用民族管弦樂展現中軸線上的古蹟與人文故事。 《中軸》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民族樂團創作演出。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宛若脊梁。
  • 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華麗來襲,用音樂講述中軸線故事!
    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華麗來襲,用音樂講述中軸線故事!10月20日晚,由區委宣傳部支持、北京民族樂團演出的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進行首演。在現場觀眾的掌聲中,北京中軸線故事在流動的音樂聲中縈繞迴響。
  • 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水月梁溪》——寫給無錫的情歌
    昨天,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水月梁溪》新聞發布會在無錫市文化藝術創作中心舉行。在無錫市音樂家協會的支持下,本土藝術家們不辭辛勞,不計報酬,歷時8個月創作、修改、制譜、電視拍攝合成,終於完成了這支謳歌無錫的組曲,時長10分42秒,電子音畫版一併發布。
  • 劉長遠作品丨民族管弦樂《茉莉花開》
    >民族管弦樂該作是劉長遠先生受上海民族樂團委約,為慶賀世博會在上海召開而特別創作的一首民族管弦樂;2010年5月在上海成功首演後廣受好評並數度重演,現已成為上海民族樂團重要的保留曲目。《龍躍東方》由雄渾、厚重的鼓樂唱主角,輔以豐富多彩的民族管弦樂配器,節奏歡快、氣氛歡騰;而以民歌《茉莉花》為主題音調的音樂則顯得雍容華麗、氣勢浩瀚;樂曲在極快的演奏速度中不斷變換節拍,產生了強烈的音樂動力,令人歡欣鼓舞。
  • 北京民族樂團讓民間音樂「走出圈子」
    9月10日,北京民族管弦樂團將慶祝成立五周年。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他們將表演七場原創演出,包括音樂會《北京再迴響》,民族音樂劇《春江花月夜》和管弦樂組曲《中軸》。這些作品不僅在劇院上演,還在管弦樂隊的在線表演平臺BCO虛擬音樂廳現場直播。
  • 京津兩地民族樂團攜手奏響《城市之間》
    為促進不同城市間民族樂團的交流,增強民族音樂的傳播度和影響力,北京民族樂團於今年推出「城市之間」聯合音樂會品牌項目。12月18日,北京民族樂團與該項目首支合作樂團——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聯袂演出,在北京音樂廳奏響《城市之間》音樂會。
  • 大型民族管弦樂《古樂新聲Ⅱ—伊州樂印象》在上海成功首演
    2020年12月10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上海音樂學院合作打造的大型民族管弦樂《古樂新聲Ⅱ—伊州樂印象》在上海音樂學院歌劇院成功首演,通過現場演出和線上直播,來自5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餘名專業觀眾觀看首演。
  • 聆聽九尾狐仙的千年愛戀:民族管弦樂《夢聆湖湘》將首演
    當晚,大型民族管弦樂《夢聆湖湘》將在長沙音樂廳首演,擔綱演奏的湖藝民樂團,將以其精湛的演技,讓你在純粹的民樂聲中,聆聽九尾狐仙的美麗千年。 大型民族管弦樂《夢聆湖湘》是湖南青年作曲家周瑜,在其本人2017年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民族管弦樂《九尾狐仙》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一部器樂作品。
  • 管弦樂組曲--紅色娘子軍
    劇中的音樂流傳了幾十年仍受到人們的喜愛,今日特將管弦樂組曲《紅色娘子軍》推送供您欣賞。該劇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海南紅色娘子軍的鬥爭業績為素材,圍繞吳瓊花從奴隸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經歷,表現了舊社會婦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自由而戰、為婦女解放而戰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節。
  • 6小時接力直播,全球2.5億網民雲賞北京中軸線之美
    6月13日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北京創新開展了環球雲賞北京中軸之美——北京中軸線雙百新媒體中英雙語全球大直播
  • 中國交響樂作品展演大型人文交響組曲《新韶九章》首演成功
    原標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中國交響樂作品展演大型人文交響組曲《新韶九章》首演成功11月2日晚,由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協主席葉小綱攜多位作曲家創作的大型人文交響組曲《新韶九章》在廣州大劇院成功首演。
  • 掌握社·西安 民族管弦樂《阿佤山》帶人們走向一幅雲南遠古的畫卷
    民族管弦樂《阿佤山》作曲:郭文景指揮:高偉演奏: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阿佤山》音樂作品賞析《阿佤山》是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郭文景教授創作的《滇西土風三首》中的第一首,郭文景創作過六部歌劇,兩部芭蕾舞劇,三部戲劇配樂,八部協奏曲,六部交響曲,三首交響音是,兩首交響序曲,兩部樂隊組曲,一首交響聲樂套曲,四部大型民族器樂曲,三部弦樂四重奏和二十餘部室內樂重奏以及若干獨奏曲和無伴奏合唱曲等。
  • 乘鐺鐺車遊南中軸 北京將增三條夜景遊線路
    三條線路分別是:長安街閱兵夜景遊、南中軸夜景遊以及夜景遊東線,乘客可在華燈初上之時欣賞到長安街和南中軸線上的經典建築。這三條鐺鐺車夜遊線路將在本月底前全部正式上線運營。夜景遊東線途徑國貿CBD、簋街夜間餐飲特色街區、三裡屯商圈、什剎海等地,票價30元,南中軸夜景遊線路線途徑天安門城樓、人民大會堂、老北京火車站及天橋等地,票價20元。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僅線路設計囊括了北京經典建築,夜景遊線路採用了北京歷史上知名的鐺鐺車車型。
  • 民族管弦樂《拉薩行》第一、二樂章,關迺忠作曲 臺北市立國樂團演奏
    權威國樂資訊,關注華音網此曲是作曲家關迺忠創作的一首四個樂章的民族管弦樂組曲
  • 霍爾斯特 - 行星組曲
    20世紀的「新民族樂派」和19世紀的「浪漫主義民族樂派」的相同點,都是作曲家們通過音樂,來描寫本民族,地區或國家的史詩傳說,文學巨著,自然風光和人文生活等等,藉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霍爾斯特也覺得挺有意思,開始研究大量的同時代作曲家的作品,例如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勳伯格的五首管弦樂小品等等,並且特意買了一本佔星術的書,來增加靈感。這部作品創作於1916年至1918年,為太陽系裡七個行星(人類居住的地球除外)命名,將其組成一個組曲。英語的行星本身都是以古希臘古羅馬的神祇來命名,比如說金星,英語裡是愛神兼美神,維納斯;火星,是戰神馬爾斯等等。
  • 一場音樂會,兩大經典民樂作品,南京民族樂團和浙江民族樂團今夜...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金鑫12月6日晚,大型民族管弦樂《國之當康·畫境富春》在浙江音樂廳隆重獻演。這是經典民族管弦樂《山海經·國之當康》和《富春山居圖隨想》兩大經典藝術作品合璧的作品,由南京民族樂團和浙江民族樂團兩大頂級民族樂團的藝術家們合作呈現。鄭培欽在吟誦音樂會上半場《富春山居圖隨想》,音樂中展現富春山的景色,山風撥開雲霧,鳥鳴伴著泉聲。
  • 北京民族樂團為三周年慶典 大型民族音畫《燕京八景》首演
    大型民族音畫《燕京八景》擷取北京城裡郊外歷史存在與現實仍在的八大坐標性自然人文景觀,融合傳統與現代創作手法,創作展開的民族音樂音畫長卷。作品充滿濃鬱的「京味兒」,和老百姓記憶中的北京氣質、品格、風韻。每年9月10日,中山公園音樂堂與觀眾不見不散,在團長李長軍心中,這是北京民族樂團一大重要的固定儀式,是樂團與觀眾恆久的約定。
  • 【視頻】民族管弦樂《龍躍東方》(作曲 劉長遠;指揮 陳澄雄)
    是我國當代著名作曲家劉長遠在2010年完成的新作品,作者受上海民族樂團委約,為打擊樂與民族管弦樂隊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