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上海音樂學院合作打造的大型民族管弦樂《古樂新聲Ⅱ—伊州樂印象》在上海音樂學院歌劇院成功首演,通過現場演出和線上直播,來自5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餘名專業觀眾觀看首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新疆藝術劇院黨委書記李勇、上海音樂學院黨委副書記曹榮瑞及上海音樂學院師生一同觀看了演出。
《古樂新聲Ⅱ—伊州樂印象》第一樂章現場演出
《古樂新聲Ⅱ—伊州樂印象》第三樂章演出現場
本場音樂會是在上海音樂學院《古樂新聲Ⅰ—陳應時解譯敦煌古譜音樂會》的基礎上,以新疆藝術研究所已故副研究員段薔先生的《伊州摘遍》旋律譜為藍本,在新疆藝術研究所和上海音樂學院密切配合下,堅持科學嚴謹、守正創新的工作理念,通過重走絲綢之路新疆段的田野考察,以及數次的創排研討,重新創作的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
伴隨著精美的龜茲、敦煌壁畫背景,六大樂章在導聆、解說的序幕中緩緩奏響。第一樂章絲路雄關,以絲綢之路上的雄關、烽燧為創作背景,呈現古絲綢之路的繁榮和國家的大一統,展示出唐詩中關山明月的意境;第二樂章鹽池隨想,以新疆哈密市的鹽池、草原、雅丹地貌、農田等為創作背景,展示古伊州地區的自然、人文風貌,呈現出悲壯、雄厚的國家情懷,飲馬渡秋、邊疆遼闊的意境躍然眼前;第三樂章樂舞繽紛,以敦煌莫高窟、龜茲石窟、柏孜克裡克石窟中的壁畫為創作靈感,音樂靈動、厚重,展現出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藝術效果;第四樂章萬仞雪山,用雄偉雪山與柔美坎兒井對比,以天山雪水、內流河滋養出的綠洲為背景,展示新疆遼闊、壯美的風光;第五樂章故城回眸,通過樓蘭故城、疏勒古城、巴裡坤大河唐城以及各時代的遺址展示國家對邊疆的開發、絲綢之路的繁榮;第六樂章絲路芳菲,葡萄架下,以民族大團結為主題,載歌載舞的意境達到高潮,以敦煌譯譜作為尾聲,闡釋懷古之意。
新疆特色樂器演奏員激情演繹
為深入實施「文化潤疆」工程,伊州樂創排列入2019年自治區重點藝術創作項目。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新疆藝術研究所與上海音樂學院東方樂器博物館進行戰略合作,雙方通過梳理新疆民間音樂資源、整理文獻、創作採風,耗時一年完成創作。整個音樂會既講述了新疆音樂文化與中原音樂文化的一脈相承關係,又講述了新疆藝術研究所研究人員甘於奉獻、紮根民間的優良傳統,整場音樂會學術性與藝術性兼具,展示出文脈相承、交融貫通的歷史特徵與當代迴響。
音樂會由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上海音樂學院東方樂器博物館民族樂團、浙江省民族樂團合作演出,新疆特色樂器演奏員的精彩演出,成為首演的一大亮點。
接下來,圍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文化潤疆」工程部署、「十四五」期間打造藝術精品規劃,雙方將在上海音樂學院召開首演項目評審暨研討會,就打磨提升、新疆復排、合作巡演等內容進行深入研討,力爭在2021年上半年在新疆復排成功。(藝術處、新疆藝術研究所供稿)
演職人員合影留念
【來源:藝術處、新疆藝術研究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