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主演的電影《縫紉機樂隊》成就了大鵬的夢想,這也是他繼《縫紉機樂隊》、《煎餅俠》之後的第二部自導自演的電影作品。我覺得這部電影最大的變化就是大鵬很擔心觀眾的專注度,很明顯他在不停地抖包袱,所以《煎餅俠》有很多碎片化的東西,但是這個縫紉機樂隊我個人覺得非常完整。
電影裡有血脈相連,這是他在電影裡改變的東西,不變的東西依然是致敬他的情懷,所以在這部《縫紉機樂隊》裡是搖滾元素最直觀的體現,有很多從80年代到現在的經典搖滾歌手在電影裡客串,戳中了很多觀眾的淚點,也引發了情感上的討論。音樂加夢想加愛情加懷舊,所以這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但這也是搖滾青年們必看的佳作。
《縫紉機樂隊》有向Byeond樂隊,向搖滾圈的朋友致敬,很多人說不要賣情懷,但是情懷總是有人看的,而且每個人都有,但是我們在電影裡不是在賣情懷,這是在分享情懷,所以電影對情懷的懷念,我覺得這部電影和那些不太成功、不太出名的感傷電影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對搖滾的期待,非常直接,不能偽裝,也不能發揮。
其實電影《煎餅俠》也是小人物的一次逆襲。這是通過一部電影的拍攝完成的。但是這一次呢是通過組建樂隊來完成的。這一次,我覺得樂隊的表現非常好。以前都是請演員當樂手,但在這部電影中,有大量的搖滾歌手客串。他們是芸芸眾生,讓音樂家扮演芸芸眾生。而不是把眾生包裝成音樂家,這是一個特別好的解構,這是好的,因為它是從多樣性的莖作為起點,而不是作為終點。
它去了更高更遠的地方。有一個地方我個人非常喜歡。影片表現的是我們在這裡拯救吉林省集安市搖滾廣場大吉他的水泥雕塑。但如果房地產要發展,大吉他要推翻,那就是說城市的精神象徵沒有了。也就是喬杉扮演了這個角色,請來了北京的經紀人彭。他們是來捍衛這把大吉他的,但他們沒有任何自信,所以這個對自己的解構,他不是那種自信的、主流的、有抱負的、有夢想的人。
而這也是我們所說的,所以這個人物的門檻越低,越能贏得大家的共鳴,搖滾其實大家都覺得是一種比較硬的感覺,但是林志玲的聲音出現在電影當中,而且女主持人還是很胖,但是她的嘴是林志玲的聲音,所以這種反差感也很有意思,還有他以前從來沒有演過音樂家,而這次演了一個吉他皇帝。
韓童生自己不玩樂隊,所以跟他演的其他角色感覺完全不一樣,就是搖滾讓我們幹起來,而且中間有一個富二代帶著一個打手,他的臉特別長,所以他動手打人的時候會捂著自己,他帶了一個面具,還帶了一個馬臉面具。影片中這些瑣碎的片段讓我們看到,導演大鵬就像是在為自己打拍子,所以他要時刻環顧四周,讓觀眾跟著他的節奏走。
所以大鵬也很喜歡這個電影的標籤,但是從這種表演的角度來講,我覺得大鵬最寶貴的財富就是無窮無盡的挫敗感,這是作為喜劇特別重要的財富,我覺得他這次表演的特點就是演了一個無情、貪婪、可以出賣朋友的人。所以這樣的人最後有一點點的善念,有一點點的熱情,所以他會特別的珍貴。他表演了這個珍貴的東西。
所以《縫紉機樂隊》無論從影片的質量還是情感的表達上都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