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樂隊》是搖滾內核青年的一場夢

2020-10-04 風的fulu

今天下午,APP為我推送了一組英倫搖滾歌單,聽著聽著就想起了《縫紉機樂隊》。

這部電影一直在「我的下載」裡佔著手機可貴的內存,隨時保持被翻牌子的狀態。

看了很多遍,每到一些特定情節,幾乎是看一次哭一次,觸動了身體裡的某根神經。

通常,我喜歡出差路上在飛機上看,戴著耳機,會把聲音調到很大,大到聽不到飛機的轟鳴,大到如入無我之境。

片中最後,樂隊演出的那個雨夜,吶喊的聲音響起,熟悉的面孔飛揚,是夢想照進現實的模樣,沒錯了。

當他們唱著那首《不再猶豫》,氣勢磅礴地致敬著我們都愛的黃家駒,每一個人的面龐上都有止不住的眼淚往下流——

無聊望見了猶豫


達到理想不太易


即使有信心 鬥志卻抑止


誰人定我去或留


定我心中的宇宙


只想靠兩手 向理想揮手


問句天幾高


心中志比天更高


自信打不死的心態活到老

當熒幕上出現那一張張曾熟悉的搖滾面孔,無限催淚,熱血沸騰如果有溫度,熒幕前落淚的我們,懷舊靈魂已是100°高溫。






影片中有很多淚點。

為了金錢出賣樂隊、向現實低頭的悲傷,大吉他被拆時所有人的無奈與不甘,樂隊重組站在廢墟上唱歌,哈雷夫婦扛著大旗率領搖滾大軍而來,曾經反對縫紉機樂隊的人們都來支持他們的那一刻……

破吉他樂隊擺起搖滾手勢高歌的那時候,信念依舊,搖滾依舊。

從小孩到老人,破吉他樂隊看似可笑的組合被詮釋得熱血又可愛,而這樣的安排恰恰就是要告訴我們:

有一群有夢想的人,搖滾便永遠不會死。

看慣了文藝片的我,通常對帶著喜劇成分的國產片都不會產生濃厚興趣,但這片子卻穩穩戳中了我的淚點。

直到有一天,在某雜誌上看到一個詞「搖滾內核」,我想,這就是答案。

說到搖滾,從它誕生開始,就是備受爭議的曲風。「搖滾」,原文「Rock & Roll」,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風行,是由黑人布魯斯音樂與白人西部鄉村音樂碰撞而產生的音樂風格。隨著時代的發展,「搖滾」有了越來越多的內涵,「搖滾」的曲風也越來越多變。

也許,人們普遍會將「奇裝異服機車烈酒香菸毒品」與搖滾聯繫在一起,但是,有多少批判之聲就會有多追隨的聲音。因為「搖滾」從來都不是一種獨立固定的音樂格式,而是具有融合性的、富有創造性的、反叛性的、擁有蓬勃生命力的音樂形式……

搖滾,是不僅敢與自己的命運抗爭,且敢與大眾思維Say No的年輕力。

從Beatles到涅槃,從U2到Linkin park,從beyond到黑豹樂隊,從唐朝樂隊到痛仰,從指南針到新褲子……

不論這些樂隊曾經歷過怎樣的起落,怎樣的非議,他們用嘔心瀝血的每一句經典,都閃耀著的思想的光輝,傳達著真正的搖滾精神,被人們津津樂道著。

《縫紉機樂隊》,用一首慷慨激昂的「大合唱」致敬了我們大愛的beyond樂隊,那幾分鐘的熱淚盈眶,於我和我的同類而言,是一種真實的治癒。

謝謝《縫紉機樂隊》,因為每當我戴上耳機沉浸在影片中,就仿佛做了一場夢,一場搖滾內核青年關於夢想和青春的美夢。

這麼多年,自己仍然是那個熱愛搖滾的「搖滾內核女青年」,骨子裡的東西,大抵真的是無法抽離的。

我們可以沒有樂隊,可以沒有將曾經的夢想繼續,但我們卻不能停止歌唱,歌唱命運。

嗯。

搖滾精神不滅,搖滾就不會滅。

相關焦點

  • 縫紉機樂隊,多少人的搖滾夢!
    小編是偶然間又看了一邊《縫紉機樂隊》才突然想起這首歌的旋律。話說回來想想第一次看這電影是嘻嘻哈哈的,後來再回顧時這明明是一部喜劇又讓小編體會到了這裡面包含了許多人都懷揣著自己的夢想卻因為各種不得已的願意不得不放棄的感覺。
  • 《縫紉機樂隊》:大哥你玩搖滾,玩它有啥用啊!
    /  胡亮(喬杉)是集安搖滾王子修車店的修理工,小時候觀看破吉他樂隊演出時得到一塊撥片,勵志長大後成為一名搖滾青年。在招聘中招來了失戀女貝斯丁建國(娜扎)和專情鼓手炸藥(李鴻其),經過上門拜訪又來了天才鍵盤手希希(曲雋希)和有著「婦科聖手」之稱吉他手老楊(韓童生),就這樣六個人的縫紉機樂隊成立了,胡亮想通過一場演出來喚醒人們對搖滾的記憶,保衛住被房地產商看中的搖滾公園.
  • 《縫紉機樂隊》,大鵬這次放大招了
    兩年後,面對國慶檔十餘部電影扎堆上映,大鵬攜新作《縫紉機樂隊》又回來了!《縫紉機樂隊》由大鵬、喬杉、娜扎、李鴻其、韓童生、曲雋希主演,于謙、嶽雲鵬聯合出演,講述了一群搖滾愛好者幫小鎮集安重拾音樂夢想的故事。
  • 搖滾+嘻哈 大鵬、喬杉、小青龍獻唱電影《縫紉機樂隊》
    縫紉機樂隊(殺青)-最終電影推廣曲《塑膠袋》(嘻哈版),由內地著名音樂製作人趙英俊創作原版詞曲,《中國有嘻哈》人氣選手小青龍、著名編劇蘇彪為RAP段落作詞,大鵬、喬杉、小青龍共同演唱,將小人物倔強逐夢、不甘平庸的人生態度詮釋得淋漓盡致。
  • 搖滾吧!夢想————淺析《縫紉機樂隊》
    影片《縫紉機樂隊》主要講述的是一群追求音樂夢想的搖滾人,整個影片主要圍繞著搖滾進行,這也是一種電影風格的新體現。在國產片中很少有以音樂作為主要選題的電影。陳正道的《重返二十歲》,在「壞奶奶」重返二十歲,意外加入了一個樂隊,做起了主唱。而影片《縫紉機樂隊》基本上以搖滾音樂為主要題材,影片中絕大部分場景都在表現搖滾。看完電影,感覺自己的手也情不自禁的做了一個搖滾手勢,全身充滿了力量。搖滾音樂總是這樣充滿了動感,充滿希望,讓人熱血沸騰。搖滾加上夢想,整部影片太勵志。
  • 《縫紉機樂隊》的命運,不該是這樣!
    社長不解,於是走進了電影院,在大鵬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縫紉機樂隊》裡,他飾演的程宮(成功),作為一個靠著嘴炮和夢想的力量,他攢了個看起了很不靠譜的樂隊,想要辦一場看起來很不靠譜的演唱會。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看起來似乎很不靠譜的夢想。 而喬杉,是影片中有著搖滾夢想的小鎮青年胡亮。
  • 《縫紉機樂隊》,只是覺得這個片子不是搖滾篇,是很成功的喜劇
    電影開始鋪墊了每位主演的性格特徵,程宮愛財,建國高冷,楊大爺一本正經,希希可愛;在性格鋪墊的基礎上,樂隊各種巡演為演唱會做準備,交代了更多人物情節,讓觀眾對幾位主演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因為一開始埋下了程宮為錢而來,所以後來為錢背叛樂隊把情緒推向低谷,大家都放棄了夢想;因為胡亮給騎行隊錢做宣傳,後來騎行隊經過北京,又喚起了程宮的搖滾夢,他又跑回集安,勸胡亮繼續開演唱會,大家又重新聚在一起,電影也推向最後的高潮
  • 縫紉機樂隊——搖滾吧,集安
    搖滾吧,讓本不相關的六個人,相聚在了一起,起初大家的心思各不相同。有人是為了喜愛,有人是為了錢,有人是為了戀情,有人是為了尋愛,就這樣陰差陽錯的讓他們都聚在了一起。「已經記不清楚,我從哪裡來,忘記了為什麼,而存在」。一起搖滾的夢想,把各有天分的人聚在一起,故事演到最後,眾人追求的只有心中那個最初的搖滾夢想。就算從吉他手變成剪刀手,程宮心中的那個搖滾夢還是一直永存。
  • 《縫紉機樂隊》笑到落淚,盤點那些電影裡的搖滾人和他們的樂隊
    如今大鵬的第二部電影《縫紉機樂隊》從點映到首映一直備受爭議,有人說大鵬的電影都是爛片沒得可看,也有人說《縫紉機樂隊》超乎想像的好看。熱血、夢想、搖滾不死,是觀影后的重點關鍵詞。正如影評裡寫的,是「每個平凡人都因為追逐著夢想而閃閃發光」。所以,這是一部「情懷」電影。
  • 【電影賞析】 《縫紉機樂隊》
    電影《縫紉機樂隊》講的就是與追求夢想有關的故事。主人公是執著愚鈍的搖滾青年胡亮,他所在的小城集安的「搖滾公園」將被拆除,為了保衛公園,胡亮散盡家財請來樂隊經紀人程宮籌備演唱會,與此同時找到鼓手炸藥,貝斯手丁建國,吉他手楊雙樹,鍵盤手希希共同組建了「縫紉機樂隊」。可是當地的房產大亨為了儘快拆除公園,表示願意出高價阻止程宮取消演出。
  • 縫紉機樂隊,到底和搖滾有什麼關係?!
    滾君對電影《縫紉機樂隊》期待已久。之前,官方發布一組「致敬經典」的海報,模仿國外經典搖滾樂唱片的封面,讓所有搖滾樂迷都會心一笑。這是一部消費搖滾情懷、內容空洞浮誇的作品。電影大致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為了保衛小城集安的大吉他雕塑,延續搖滾精神,年輕人胡亮高價請來經紀人,組建縫紉機樂隊,克服金錢誘惑、家人阻攔等種種困難,終於成功舉辦演出,讓小鎮重拾搖滾夢想。
  • 盤點喜劇電影之縫紉機樂隊,網友:比想像好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喜劇電影之縫紉機樂隊,網友:比想像好看,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一部電影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縫紉機樂隊劇情簡介:  《縫紉機樂隊》是大鵬的第二部導演作品,延續了小人物逐夢的故事,講述了一群有趣的搖滾愛好者幫小鎮集安重拾音樂夢想的故事。
  • 八一八《縫紉機樂隊》究竟用了什麼搖滾符號?
    因為廣泛的宣傳期路演,大鵬讀書時組樂隊的故事已經變得家喻戶曉了,為了拍這部電影,身為導演和主演的大鵬則生生組了兩支搖滾樂隊,讓人懷疑他到底是不是在組樂隊的間歇隨手拍了部電影。而我們的主角——新時代的縫紉機樂隊則全面拆解了這些傳統意義上的符號表達,他們開著被改造過的消防車在搖滾之城——集安瘋狂巡演,一切開始於主唱保護大吉他雕塑的決心,又完滿於每個音樂愛好者對搖滾的熱愛。
  • 細數《縫紉機樂隊》的人生歷程:我們每個人都是樂手
    集安之夜,讓搖滾在胡亮年幼的心裡生根發芽。那塊寫著「guitar」的碎片,承載著胡亮的搖滾夢和為家鄉引吭高歌的志向。集安有了響亮的名字:搖滾之城。程宮作為經紀人,要求三個搖滾青年轉型。原來是他找到一筆資金支持,準備讓他們先整容後出道,不玩搖滾玩唱跳,最後出口轉內銷。
  • 縫紉機樂隊 能否讓你看出搖滾的精神?
    特殊的春節裡,隨機選了一部喜劇來看,是大鵬導演的第二部電影《縫紉機樂隊》。故事並不複雜,二十年前後,搖滾城市集安的變化,從破吉他樂隊到搖滾的沒落,圍繞大吉他標誌的拆遷,一群有夢想的人的自我救贖。修車行小老闆主唱,失敗的經紀人,美麗的富二代女貝斯手,為愛尋找的鼓手,還有年事已高的婦科醫生吉他手,未成年人鍵盤手,可謂是一群老弱病殘組成的樂隊。作為一部跟《煎餅俠》差不多風格的喜劇片,看完片子能讓人感受到的笑點並不多,有些比較俗的段子,反而讓人有些倒胃口。偶爾一兩個點,呵呵一樂也就過去了,並沒有讓人記住多少。
  • 你們看《縫紉機樂隊》在笑,我卻有點想哭
    看起來,被《縫紉機樂隊》看哭這件事,大體還是特例,並不屬於普遍現象。還是要稍微澄清一下我的立場,要不這篇文章就太奇怪了。需要明確的是,我確實被《縫紉機樂隊》感動了,且不止一次。但是,我並不因此就認為這部電影有多好,它的問題其實很多,我一會也會提到。也就能給三顆星吧,有喜歡的地方,也有特別遺憾的地方。
  • 電影《縫紉機樂隊》裡那些搖滾老炮兒
    《縫紉機樂隊》是由大鵬(董成鵬)、喬杉主演的喜劇電影。影片講述了胡亮(喬杉 飾)的家鄉小鎮集安,幾個背景各異的小人物為了追尋共同的音樂夢想,組建了一支與眾不同的搖滾樂隊的故事。作為一部以搖滾為主題的電影,電影裡自然少不了眾多搖滾老炮兒的參演。
  • 縫紉機樂隊的態度,回憶你我熱血青春,為理想而發光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強烈推薦這部熱血的電影《縫紉機樂隊》,大家為了共同的理想,沒有年齡,沒有界限,有理想,有態度!小夥伴們西瓜小板凳準備好了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這部電影。《縫紉機樂隊》由大鵬,古力娜扎,喬杉等主演,搖滾夢的故事則發生在搖滾小城「集安」,喬杉所飾演的修車青年胡亮,為了保護家鄉集安的搖滾公園,請來北京的經紀人程宮一起組建樂隊。最後由臺灣來的鼓手炸藥,愛彈琴的鍵盤手小學生希希,貝斯手丁建國,丁建國由顏值擔當古力娜扎飾演喔,還有老中醫吉他手楊雙樹,共同組建了「縫紉機樂隊」。
  • 電影 《縫紉機樂隊》:美育與喜劇
    《縫紉機樂隊》票房不盡如人意,有影迷去豆瓣喊冤,說縫紉機讓我覺得豆瓣變了,以後再也不相信豆瓣的評分云云,源頭在於豆瓣給《縫紉機樂隊》的分數太低,這一觀點很多看過影片的網友們是支持的。但頗有些後知後覺的口碑怎麼也追不上《羞羞的鐵拳》宇宙大爆炸式的票房井噴。
  • 《縫紉機樂隊》:用流行致敬搖滾?
    《縫紉機樂隊》這樣的題材,其實已經有很多類似電影。因為某種機緣,倉促搭建的草臺班子,各種烏七八糟不靠譜的人加入,衝突麻煩不斷,亂糟糟的排演與荒誕離奇的巡演,最後卻結下深厚情誼,遭遇麻煩,陷入低谷,最後依靠演出實現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