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春節裡,隨機選了一部喜劇來看,是大鵬導演的第二部電影《縫紉機樂隊》。故事並不複雜,二十年前後,搖滾城市集安的變化,從破吉他樂隊到搖滾的沒落,圍繞大吉他標誌的拆遷,一群有夢想的人的自我救贖。修車行小老闆主唱,失敗的經紀人,美麗的富二代女貝斯手,為愛尋找的鼓手,還有年事已高的婦科醫生吉他手,未成年人鍵盤手,可謂是一群老弱病殘組成的樂隊。
作為一部跟《煎餅俠》差不多風格的喜劇片,看完片子能讓人感受到的笑點並不多,有些比較俗的段子,反而讓人有些倒胃口。偶爾一兩個點,呵呵一樂也就過去了,並沒有讓人記住多少。從喜劇上來說,該片聚集了一批有「笑」果的演員,但是整體上缺乏故事的衝突性,對於劇情發展起不到很好的推動作用,感覺就像是一個水果拼盤,你來一小塊蘋果,他來一大塊西瓜,你湊一口香蕉,他切一片兒菠蘿……喜好那一口,您隨意。
從演員上來說,大鵬,喬杉挑大梁,搞笑沒問題,于謙,嶽雲鵬,宋小寶一撥人,也算有力客串。但是古力娜扎、李鴻其、韓童生作為主要演員來說,角色並沒有太多亮點。娜扎的腿可以pk喬杉的腿,李鴻其飾演的鼓手平平淡淡,反而是韓童生飾演吉他手讓人有一些別樣的喜感,片中的一些細節也讓人印象深刻,比如對于吉他的愛,擦拭的動作。還有代樂樂飾演的角色也很有特點,為數不多的幾次出鏡都讓人印象深刻。
最核心讓人看完了有感受的可能還是搖滾不死的夢想,與《煎餅俠》一樣的小人物的掙扎。從豆瓣評分來看,煎餅俠是5.8,縫紉機是6.6,但是從票房來看,煎餅俠是11.62億,縫紉機是4.59億。票房還是能說明大家觀影的感受的,《煎餅俠》的笑點相對能夠爆出來,而幾個演員,無論是吳君如、曾志偉這樣的喜劇大咖,還是袁姍姍、柳巖這樣的看臉看身材的,都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合適的定位。
搖滾圈裡樂隊人員的友情參演是本片的一大亮點,可是也就僅僅是露個面了。《縫紉機樂隊》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可能就是,搖滾精神是什麼?能否找到這個核心點,並通過劇情展現出來,這部片子才算是否成功。目前來看,是小時候的夢想,是屌絲的雞血,是對理想的緬懷,還是時代的變遷?
20世紀80-90年代,中國搖滾的黃金時期,《一無所有》,《夢回唐朝》,《無地自容》,《光輝歲月》,《再見理想》,《海闊天空》……崔健、黃家駒、魔巖三傑、唐朝、黑豹、BEYOND……也許對於如今00後的年輕人來說,歷史已經有些久遠,但是很多耳熟能詳的歌曲依舊讓人熱血滿滿。
2019年,一檔綜藝橫空出世,以其特有的懷舊、致敬、創新的方式帶樂迷們重溫了搖滾的年代,以及屬於那一代人狂熱的青春記憶,它就是《樂隊的夏天》。可是,這樣的狂熱,也僅僅是青春的記憶,夢想的緬懷。搖滾不死,可能只是一個口號。混亂的光怪陸離不是搖滾的遮羞布,反傳統的批判現實主義才是搖滾的精神,立足現實,回歸音樂,每一代年輕人都有自己的「搖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