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不定是你看到的——世界名畫背後的奇趣故事

2020-12-23 春綠潤境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沒有真切的看到,一切都是道聽途說,這話誠然有幾分道理,但是面對藝術品,眼見卻不一定為實。觀看一幅油畫,可以看出它的色彩明暗,結構布局,技法的精湛,甚至還可以窺測到藝術家創作時的心緒,但畫面中蘊含的故事,乃至真實的意圖,往往需要透過畫布往藝術更深處探尋。

一時任性毀一生——《夜巡》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

倫勃朗創作的的《夜巡》和委拉斯凱茲的《宮娥》以及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的微笑》被公認為世界三大名畫。荷蘭畫家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創作於1642年的《夜巡》更是當仁不讓的成為了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為一幅群像畫作,《夜巡》的構圖讓每個人都出現在畫面上,不僅安排得錯落有致,而且明暗對比強烈,層次豐富,呈現出如同舞臺畫面的戲劇性效果。也正是這種不同於同時代其他畫家的畫風,為《夜巡》增光添彩,使其成為世界級的作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幅畫創作之前,畫家已經是荷蘭知名的僱傭畫師了,並且年紀輕輕就已經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但是這件備受讚譽的作品,從誕生之日起完全扭轉了畫家的命運,自此倫勃朗的命運蒙上了一層不可逆轉的悲劇色彩。

17世紀的荷蘭一番太平盛世景象,由於無仗可打,軍隊變成了富裕市民的社交俱樂部,他們熱衷於請畫家給自己畫像,以此來炫耀攀比。自衛隊的軍人們以AA制的形式,每人出資100荷蘭盾聘請了倫勃朗前來作畫,他們希望畫家創作一幅近似於大合照的群像,即使畫面有主次,也要雨露均沾,好讓自己的形象被親人朋友一眼認出。

然而,等到這幅畫亮相時,人們並沒有驚豔於他高超的技法和構圖,畫面上只有隊長、他的副官還有小女孩全身沐浴在光線中,成為全體隊員中最為突出的人物,其他大都數人在暗色調的背景裡露出一張臉,甚至有人沒有臉,只是一個模糊的輪廓。軍人們全都氣炸了,先是對倫勃朗進行強烈譴責,然後上法院起訴,還在媒體上大肆講他的壞話。

因為畫作表現的不公平,軍人們自然不把它當回事,畫幅太大,無法掛在展廊的門廳裡面,隊員們就自行把周邊裁掉,根本不顧及作品原有的平衡。而且掛這幅畫的大廳是燒泥炭明火取暖的,時間久了,炭灰一層又一層的堆積在畫面上,使得整幅畫色彩變得暗淡,以至於到了18世紀,人們把這個原本是白天的場景誤以為是在夜晚進行的,從而給這幅畫取名為《夜巡》。

圖片來源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官網

畫家的一時任性沒能一直爽下去,不僅名譽一落千丈,隨後妻兒的不幸死亡,更是讓他一蹶不振,從畫壇寵兒變成了人間棄嬰。時間帶走人們對他一時的喜愛,卻把他永遠留在神壇,活著時被世人無情的拋棄,過世後又被人們追捧到至高的巔峰,倫勃朗的一生可謂是成也夜巡,敗也夜巡。

狂風巨浪洗不盡的人性之惡——《梅薩杜之伐》泰奧多爾·傑裡柯

如果說倫勃朗的遭遇只是天才的個人悲劇,那麼《梅薩杜之伐》背後的故事則會讓每一個凡人都如臨其境,毛骨悚然。

最初看到傑裡柯所畫的《梅杜薩之伐》是在初中的美術課本上,紙張和印刷雖然粗糙,但整個畫面呈現出的慘烈故事依然透過色感偏差的印刷品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

收藏在羅浮宮的浪漫主義代表作品——《梅杜薩之伐》所表現的痛苦悲慘的場景來自一個完全真實的故事。1816年7月,法國政府派遣巡洋艦「梅杜薩號」,滿載400多名官兵及少數貴族前往聖·路易斯港。由於無能船長的胡亂指揮,船隻途經西非海岸時不幸觸礁,苟且的船長連同貴族逃跑了,拋下150多人在一隻狹小的木筏上,聽任汪洋大海的無情擺布。

圖片來源於羅浮宮官網

數日無盡的漂泊,加之饑渴酷熱挑戰著人們的生存底線,有人投海自盡,有人哀號求救,有人偷飲最後的救命水.…..好在這些行為還是為了自保,更有貪生者為了生存砍斷纜繩,試圖讓所有人同歸於盡;陰謀者為了減輕木舟負重手刃同伴,把他人推進大海;卑微者為了苟活下去,舔食死者的屍體充飢.…..

波德萊爾的惡之花在腥臭的木筏上綻放出血豔欲滴的罪惡,染紅了怒浪滔天的藍色海洋。 逃跑的,淹死的,自殺的,被殺的.…..最終只剩10個人活了下來。傑裡柯聽聞了這個特大慘劇,對10個人進行了詳細的採訪,然後結合自己的繪畫天才,創作出了這幅寫實的巨作。陰沉的色彩,動搖的結構,絕望的動作和表情,無論誰看到這幅畫都會試圖去探究背後的故事。

10個人的性命雖然得救了,但心靈的救贖卻隨著那一葉殘舟越飄越遠,親歷了人吃人的海難,人性大惡觸手可及,還有誰能恢復內心的寧靜,一如既往的生活?10個人是受害者,或許也是施害者,多年後,他們無不在自責內疚的精神折磨中相繼死去。極端絕望的籠罩下,瘋狂一觸即發,也許沒有人理應被責備,人性本善只因生逢盛世。

置身「政治」中的無黨派人士——《自由引導人民》德拉克洛瓦

德拉克洛瓦創作的《自由引導人民》是他的浪漫主義巔峰之作,在創作上他深受傑裡柯的影響。

德拉克洛瓦畫中的女神化身自由的象徵,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中,手持紅旗,引領著男人們衝脫枷鎖,奔向自由。有人說徵服世界是男人的工作,女人則只需要徵服男人,但在這幅畫裡女人不僅徵服了男人,而且要帶領男人們徵服世界!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意思的是,畫家本人恰恰是跟隨在女神身後一起徵戰的男人之一。女神身後,高戴禮帽,手握火槍,著裝時尚的男人正是畫家自己。他把自己描繪成七月革命中英勇無畏,敢於獻身的一員,然而實際生活中他從未加入過任何黨派,也沒參與過什麼戰爭,立場不明確,對政治漠不關心,反倒是把一腔「政治熱情」全然澆灌在藝術中了。

人間老大我如是——《拿破崙加冕》雅克·路易·大衛

滑鐵盧戰役失敗後,法國推翻復闢的波旁王朝,擁戴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建立起七月王朝,這次革命行動史稱七月革命。所以,提到七月革命,不能不想到拿破崙的滑鐵盧慘敗。

雖然滑鐵盧戰役葬送了他一世英名,但拿破崙在法國歷史中的重要地位無可匹敵,從羅浮宮的館藏珍寶裡能夠略窺一二。諾大的羅浮宮,文物珍寶應有盡有,而在架上繪畫藝術中有兩大題材表現的特別多——聖經故事和拿破崙畫像。

拿破崙的御用畫師——雅克·路易·大衛 一生為他創作了無數肖像,最富盛名的莫過於對加冕大典的再現。這幅寬近10米,高6米,面積達60平方米的巨幅油畫,畫了190多個人,可見加冕典禮的大手筆!

加冕大典在巴黎聖母院舉行,按照傳統,當教皇把王冠放在皇帝頭上的那一刻即為加冕禮成。誰知心急如焚的拿破崙並不把老祖宗的規矩當一回事,在眾目睽睽之下,直接從教皇手裡搶過王冠戴在自己頭上,緊接著馬上為皇后加冕。

這一舉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當成擺設的教皇敢怒不敢言。雖然耶穌是全民老大,可是在侍奉耶穌的教皇面前,拿破崙才是活生生的權利化身,天上的耶穌也只能眼瞅可憐的教皇,無奈的笑笑。

立體主義背後的無聲控訴——《格爾尼卡》畢卡索

法國的現代藝術藏品十分豐富,尤數羅浮宮之盛,同時也盛產現代藝術大師,畢卡索是首當其衝的一位。由於畢卡索成名在法國,作品遺留在法國的也非常多,導致許多人以為他就是法國人。其實,他是法國人的鄰居。

1937年德軍法西斯的一場空襲把西班牙的一座小鎮——格爾尼卡夷為平地。畢卡索在自己的故鄉親歷慘案,憤怒至極,此時恰逢巴黎世博會邀其作畫,他便以這場空難為題創作了《格爾尼卡》。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幅畫乍看起來參差凌亂,不知所云,但是細心觀察會發現,整個版面分成了左中右三個部分,每一部分都用抽象的構圖隱喻了戰爭的慘烈和恐怖。扭曲的牛頭,嘶叫的馬匹,母親懷中的死嬰,光芒四射的頂燈照射下來的依舊是黑暗一片。凌亂表象的背後是科學嚴整的構思和精密動感的推敲,更是對法西斯的滔天罪行的無聲控訴。

許多人初看畢卡索的中後期作品感覺摸不著頭腦,可就是憑藉在不斷質疑中的堅持,形成了他獨樹一幟的立體主義風格。畢卡索名聲遠播後,引得歐洲各國人趨之若鶩,前來追捧。有一次,一隊德國士兵來到美術館參觀這幅畫,畢卡索發給每個德國軍人一幅《格爾尼卡》的複製品,軍人們像迷弟見到偶像一樣興高採烈追著要籤名,卻不知小小的卡片上滿是他們罄竹難書的罪惡。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另一個小插曲是在畢卡索創作《格爾尼卡》過程中,他的情人瑪麗突然闖上門,當時他的另一個情人朵拉剛好陪在他身邊,諷刺的是男人正畫著抗議戰爭暴行的《格爾尼卡》,他的一雙情人卻在畫室裡大打出手。

有時候,你所看到的並不是你所看到的。

(本文來源於藝術中國,如有侵權,聯繫立刪)

相關焦點

  • 看世界名畫對孩子一生的好處,你的孩子看名畫了嗎?
    >當你去博物館看展覽的時候很明顯會看到許多孩子的身影有的孩子還坐在地上臨摹大師的名畫為什麼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而看名畫,是接觸藝術最近的方式,孩子看到每一張名畫的顏色和筆觸,都能提高孩子的藝術修養。通過名畫認識藝術,通過藝術改變自己,讓孩子的內心潛移默化的得到一種幸福感。教室適合教書,而博物館更適合育人!
  • 9.2分紀錄片:世界名畫正經吐槽,暗中科普
    原創 朵朵編輯部 耳朵裡的博物館你好呀,我是朵朵~給你幾個形容詞:魔性、腦洞、笑死個人、洗腦…你覺得它們可以用來形容什麼?不管你的答案是什麼,但你肯定想不到,這些詞形容的都是世界名畫,其中就包括《蒙娜麗莎》。
  • 電影之夜 | 名畫cos盛宴,這部豆瓣9.1分的法國科普短片讓你和孩子欲罷不能
    不少網友在彈幕區都提到了被治癒,是的,這部《微觀小世界》能你一邊捧腹大笑,一邊又感到溫暖,昆蟲的世界也是縮小的人類世界,在這裡,我們能看到世界運轉的規則、人性醜與美,當然也會並被這些微小的生命打動。《奇趣美術館》喜劇演員cos世界名畫建議觀看年齡:10歲+ 第二部要推薦的作品《奇趣美術館》,是一部藝術短片,同樣也是來自法國。
  • 名畫cos盛宴,這部豆瓣9.1分的法國科普短片讓你和孩子欲罷不能
    不少網友在彈幕區都提到了被治癒,是的,這部《微觀小世界》能你一邊捧腹大笑,一邊又感到溫暖,昆蟲的世界也是縮小的人類世界,在這裡,我們能看到世界運轉的規則、人性醜與美,當然也會並被這些微小的生命打動。02.《奇趣美術館》喜劇演員cos世界名畫建議觀看年齡:10歲+ 第二部要推薦的作品《奇趣美術館》,是一部藝術短片,同樣也是來自法國。
  • 你只看到馬背上的裸女,卻不知道她背後的故事
    這是兩個故事和一個人以及它背後的精神世界。第一張照片是世界名畫Godiva夫人,今年是我第二次分享這幅名畫。這個故事說的是在一個叫做考文垂(英國)的地方,一個公爵的太太叫做Godiva,整幅畫會看到是這位裸女騎在馬背上。
  • 原來你是這樣的名畫!日本藝術家惡搞名畫,看到斯坦李,笑出鵝叫
    原來你是這樣的名畫!日本藝術家惡搞名畫,看到斯坦李,笑出鵝叫古有畫皮一說,今有摳像一談。本質上都是「換臉」,而二者的區別,是將神幻轉為了現實,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感嘆道「原來你是這樣的名畫啊」!可見這些「換皮」後的畫,其真實度之高,匹配度之精確性。《蒙娜麗莎的微笑》是世界性名畫,雖然眾多都普遍的人物畫中的人物優雅、自然,然而在藝術家的眼裡,她們卻少了一絲韻味。
  • 每日英語:名畫背後的愛情故事
    ●英語對白選自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名畫·愛情·少女 是該電影的標籤●如果明知道結局,少女還會不會戴上耳環?The finest in Delft.●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上映後便風靡全球,通過電影,導演彼得·韋伯讓我們領略到了世界名畫背後的故事。
  • 這部名畫科普劇太有趣了!
    在大眾的印象裡,世界名畫裡的主人公都是端莊的優雅的。尤其在歷史的沉澱,掛在那些昂貴高雅的美術館裡,都鍍上了一層藝術的高光。你看,有了故事,名畫裡的人物一下子就生動鮮活。畫裡的人物因為故事有了生命,而那些故事也並不是胡編亂造,而是基於歷史背景和現代法國時事,進行的一場借古諷今。
  • 名畫《祈禱的手》背後的故事
    德國藝術大師亞爾伯•杜勒有一幅名畫「祈禱的手」,這幅畫的背後有一則愛與犧牲的故事。他返回家鄉那一天,家人為他準備了盛宴,慶祝他學成歸來;席間,亞爾伯起立答謝弗朗西斯幾年來對他的支持,「現在輪到你了,哥哥!我會全力支持你到藝術學院攻讀,實現你的夢!」弗朗西斯站起來,望著心愛的弟弟亞爾伯,握著他的手說:「看看我的雙手,四年來在礦場工作,毀了我的手,關節動彈不得,現在我的手連舉杯為你慶賀也不可能,何況是揮動畫筆或雕刻刀呢?弟弟,太遲了....
  • 《藝術的歷史:名畫背後的世界史》:破譯名畫背後的「摩斯密碼」
    不僅文字可以記錄歷史,其實在一幅幅名畫的背後,也組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世界史。蔣勳先生在《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中曾寫到過這樣一句話:「美是人類一路走來艱難的記憶」,這種美在很多時候就是體現在藝術上的,藝術背後的那些記憶,有艱難困苦,有矛盾和割裂,也有走向和諧統一的時候。
  • 學生模仿世界名畫火了!中小學生惟妙惟肖,看到大學生沒忍住笑了
    文|娟娟lu教育對於藝術家來說「世界名畫」不僅價值連城,它的觀賞性、藝術性,和構圖的創造力都是非常有學習和收藏價值的,像畢卡索的《夢》、弗朗西斯培根的《弗洛伊德肖像畫習作》,還有法國做家高更的《你何時結婚?》這些作品價格更是意想不到。
  • 咪畫館公益雲課堂,讓你秒變名畫小百科!
    咪畫館公益雲課堂,讓你秒變名畫小百科!而看名畫,是接觸藝術最近的方式,孩子看到每一張名畫的顏色和筆觸,都能提高孩子的藝術修養。世界名畫裡的所有東西,都會折射到孩子的眼睛裡。 讓孩子為世界名畫代言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故事可以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 走心育兒|如何用玩具搭建一個潘多拉的奇趣世界.
    我經常會好奇,Pandora眼裡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有精靈,有公主,還有大愛,簡直充滿了奇趣!說實話我很自豪也很感動,我希望Pandora能永葆好奇心和想像力。除了喜歡吃牛奶巧克力,健達奇趣蛋裡面的驚喜小玩具絕對是她迷上這款零食的原因。她會自己設定場景,自己設計對白編故事。有時候能自己玩一個下午。沉浸在自己無邊無際的想像裡,然後腦洞大開,完成一個又一個在我看來很神奇又很有趣的故事。
  • 達文西創作世界名畫的背後故事
    當你一看再看,走進畫像仔細瞧時,又覺得他的微笑是那樣的神秘和深邃。長期來這幅肖像畫一直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抓住了觀眾的心,使人浮想聯翩。她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文西的傑作蒙娜麗莎。1452年達文西出生在義大利佛羅倫斯附近的一個小鎮上。達文西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律師。優越的家庭環境使達文西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達文西勤奮好學善於思考。
  • 豆瓣評分9.4,給孩子腦洞大開的藝術紀錄片,讓你笑掉大牙
    採用吐槽和惡搞的風格,加上先鋒派的魔鬼畫風,用風趣幽默的方式,每集三分鐘調侃一幅世界名畫,展現名畫背後的奇聞異事!讓你們一邊體驗法式幽默一遍輕鬆惡補你那有限的藝術常識。如果哪天在法國奧賽博物館看到這幅畫,你一定還能記得畫裡人物的故事。03紀錄片還深刻挖掘名畫的藝術內涵。名畫《美國式哥特》畫中的農婦,其實是一名女兒。她言辭犀利,眼神凌厲,瘋狂的吐槽站在自己旁邊的老爸:「我受夠你天天這樣板著臉了,你看你自己臉拉得老長」。
  • 美術館之夜|「世界名畫真人秀」:驚豔你的眼
    這次的主題是模仿世界名畫的場景及形象,以挑戰參與者的創造力及模仿能力。同學們在有限的條件下將世界名畫無限再現,令現場的觀眾們大飽眼福。廢話少說,屏住呼吸,一起讓名畫還原驚豔雙眼~二維空間的三維再現還原作品:揚·凡·艾克《阿爾諾芬尼夫婦像》Arnolfini Portrait。
  • 川普在波蘭:一幅名畫背後的歷史故事 | 世相
    圖/白宮名畫的故事:川普訪波蘭/《雷伊坦——
  • 辛普森亂入名畫,學名畫背後的故事,嗯……這些名畫都可愛極了!
    這是一個以經典動畫劇集《辛普森一家》*和知名美術作品為主題的「惡搞名畫」系列。*《辛普森一家》:美國動畫情景喜劇,該劇主要講述了霍默、瑪姬、巴特、麗莎和麥琪一家五口的生活的故事,諷刺性地勾勒出了居住在美國心臟地帶人們的生活方式。
  • 迪麗熱巴懟臉拍出「世界名畫」,哪些明星你把世界名畫穿在身上?
    其實,藝術與時尚一直是相輔相成的兩個領域,甚至當我們平時在畫廊裡看到的世界名畫出現在高級時裝上,不僅毫無違和感,反倒還會引領新的時尚趨勢。大家一定都看過梵谷的名畫《星空》,抽象藝術家常常以醉酒或者嗑藥的狀態創作,對於那副扭曲的《星空》,大家看到的估計都是如下圖這樣的,看過之後頂多也就是淡淡的憂傷,或感嘆一下藝術家的奇思妙想。
  • 酷我音樂攜手張法中獨家定製免費節目:導讀世界名畫 開啟藝術之旅
    張老師經過精心構構,選擇了很多人耳熟能詳卻又陌生的世界名畫作為人生必看的作品切入點,通過揭示30張名畫的背後故事與作家的藝術人生,幫助大家「快速」走進藝術,獲得審美的愉悅,增加生命的厚度和質量。張法中老師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班,後在瀋陽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任教,對於西方繪畫理論和歷史有相當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