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山水精神

2021-02-16 澍雨畫館

李興  秋山  布面油彩  60×50cm  2015年

油畫風景中的山水精神

文 / 李 興

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寫道:「丘園養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煙霞仙聖,此人情所常願而不得見也。」大自然千差萬別的物態與豐富的色彩,加上四時與氣候的變化,給我們呈現出萬千氣象,它們也同樣是繪畫藝術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所謂風景畫本是西來的詞彙,因此,一般來講,風景畫所遵從的也多是西方繪畫的構圖、透視、空間、造型、色彩等法則。在後現代主義大行其道的今天,即便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思考或哲學批判等,但大多數畫家的畫作仍然帶有鮮明的西方文化印記。

李興  清涼峽谷  布面油彩  60×50cm  2015年

要使當代油畫既體現出「中國氣象」,又傳遞出時代精神,則必須強調「山水精神」。無論是在萌芽狀態的魏晉玄學影響之下,強調「臥遊」的山水;還是唐代文人修身所依賴的山水;或五代與兩宋的自然山水;或元代那不求物象之形,但寫胸中逸氣,並體現出「生命真實」的山水;或明清強調「心物合一」,追求「心與天遊」,試圖呈現畫家心中的理想化、人格化面貌的山水,山水在國人心中始終是精神家園,是生命的安頓之所和歸宿之處。因此,在風景繪畫中,我們必須強調山水這個概念。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努力促使自然山水物象在內心能夠「畫象布色,構茲雲嶺」,進而促使山水與人生成為兩相融通的境界。

李興  春雨江南  布面油彩  60×50cm  2012年

「山水精神」反映在畫面上就是要講求「立意」、「氣韻」、「意象」、「筆墨」。中國畫講究未落筆先立意,風景繪畫創作也是如此。此處所謂的立意構思,並非只是西畫所講究的構圖或構成等畫面形式語言方面的因素,而是要創造出一種根植於中國傳統哲學的「自在世界」,也即所謂「山水以形媚道」。作品傳達出什麼樣的意蘊,該意蘊以何種方式呈現,這都是畫家首先要思考的。

李興  藏寨  布面油彩  50×60cm  2016年

無論是自然物象的提取,還是畫面整體韻味的傳達,或者畫面情境的內涵表現等,這些因素都值得畫家重視。同時,這些因素組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所謂的「氣韻」。就此而言,畫家在對景寫生或創作之時,要努力回歸到自然中去,去感悟和體驗中國傳統文人的理想生活與格物方式,這樣才會獲得內心的安寧與充盈,繼而使主觀的意識、情感與自然的神韻融為一體。只有這樣,畫家才能將畫的詩意傳遞出來。

李興  青稞田與草場  布面油彩  50×60cm  2016年

若值四時與晨暮變化之際,你所看到的自然物象勢必會更為豐富,也更容易使人產生各種「意象化」的聯想。根據自然景物在各種情形下的視覺感知,加上作者的主觀情感想像,畫家可以把握住審美層面的「意象」,這也就近似於宗炳所說的「澄懷觀道」、「澄懷味象」的境界了。當然,在感悟詩意的基礎上,畫家還需要對自然物象做意象化處理。在經過意象化的處理加工後,畫面的立意布局、語言造型、色彩表現、形象塑造等均超脫於現實物象之上。換言之,以人物畫「形神」之美學觀來改造風景畫也是可以成立的。此外,通過對自然景物形態的觀察、體悟,畫家可以把握住自然的本真意蘊,或者說內在氣質。在此情況下,畫家也就能夠在畫面中展現出對象的本質和神韻。

李興  紅原-月亮灣  布面油彩  50×60cm  2015年

我認為,表達個人情感的造型語言和色彩本質上就是所謂的「筆墨」。此種「筆墨」語言可以是「寫實」的,也可以是「寫意」的。寫意化的用筆並非隨意塗抹,而應該根據畫面韻味與情感表達的需要做一定程度調整,其本質應該是文人品格的外化。在油畫風景創作中,畫家需要儘量歸納、提煉客觀對象的形態,並將主觀情感依照相關形式法則表達出來,這樣畫家便能在作品中彰顯出真正的藝術精神與品格——「氣韻」。

李興  松贊林寺  布面油彩  50×70cm  2016年

李興  山谷中的郎木寺  布面油彩  50×70cm  2015年

李興  雲影下的麥窪寺  布面油彩  50×70cm  2015年

李興  龍脊梯田  布面油彩  2014年

李興  山居  布面油彩  2014年

李興  海  布面油彩  2007年

李興  青春如歌  100×150cm

李興  桃花園裡的歌聲之二  114×146cm

李興  桃花源裡的歌聲之一  150×90cm  2008年

李興  西出陽關之一  180×130cm  2009年

李興  西出陽關之二  180×130cm  2009年

李興,天津大學軟體學院院長助理,視覺藝術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市青年美術書法家協會理事,天津市青年動漫協會副秘書長,天津市動畫學會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當代油畫專題)

點擊下方圖片,瀏覽詳情

澍雨畫館公眾微信號: Shuyuhuaguan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本公號均為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

微信QQ號:523070506

相關焦點

  • 澄星集團李興:創新實幹,不斷開創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改革開放40年40人
    江蘇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廣大蘇商的傑出貢獻,走進新時代新徵程的江蘇大地更需要廣大蘇商發揚改革開放精神,總結經驗、乘勢而上,朝著「強富美高」的目標,奏響「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時代強音,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接力奮鬥。今天,站在歷史的新徵程上,繼續解放思想、推進改革開放的一系列堅定行動,是對歷史的最好紀念。
  • 紙上山水,精神表達的凝結——吳木離的筆下山水
    紙上山水,精神表達的凝結——吳木離的筆下山水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在《山園小梅·其一》中這樣描述自己眼中所見的自然山河,有關疏影、黃昏等景象的描述,給人以清疏爽朗之感。讀知名畫家吳木離筆下之山水,亦有此感,蒼茫山水,蔚然成象,觀之,使人心胸自開。
  • 情情演唱《春的腳步》作詞:李興
    《春的腳步》  作詞:李興演唱:情情錄製:帥小哥.........................
  • 女子遭家暴,起訴離婚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獲法院支持​.
    被告對原告實施家庭暴力,給原告造成了身體損害,還造成了精神損害,原告作為無過錯的一方有權依法主張相應的損害賠償。經法院查實,原告的損失包括醫療費、住院夥食補助費、醫療費、營養費、交通費等9037元。原告主張精神損失2萬元,法院綜合考慮被告侵權的過錯、損害後果、經濟能力、當地生活水平等因素判決被告支付3000元。
  • 宗炳《畫山水序》
    山水又以其形質之美,更好、更集中地體現「道」,使仁者遊山水得道而樂之。事實不就是這樣嗎?          我眷戀廬山和衡山,又對久別的荊山和巫山十分懷念。不知不覺中,便迫近了老年。愧不能象神仙家那樣凝氣怡身。身體多病,艱於行路,但我仍堅持遊覽於石門等地,真是知其不可而為之啊!於是畫像布色,創作此雲嶺。
  • 典藏今藝術 於彭的欲望山水與山水欲望
    除了那些呆坐在公園角落中的人群,日後成為他畫作中重要的語彙、公園化作與世隔絕的「山水」;之外,對古物奇石的喜愛與搜集,也安頓了藝術家苦悶的心靈。……等等,以人、尤其是白描人物為主的構圖,到1988年的《兩個裸女》之後,大批結合山水與人物的創作已然開創了一個完全屬於自我語彙的山水世界。那是一個屬於個人現實與幻想、既疏離又親切、既傳統又現代、既脫俗又充滿欲望的世界;同時,也在1989年前後,開始出現那些天靈蓋上留著一撮髮髻的小男孩,如《小魚兒遊園記》等,正是自己兒子的寫照。
  • 重慶沙坪垻「雙曬」直播 曬出城市山水顏值和精神氣質
    圖:沙坪垻區區長常斌(右)和主持人在直播間(孫凱芳 攝) 紅色基因:以信仰的高度丈量這座英雄之城 沙坪垻區位於重慶市中心城區西部,自周朝巴國屬地起已有3000餘年歷史,融巴渝文化、沙磁文化、紅色文化等於一體,是紅巖精神的重要發祥地、科教文化重鎮,重慶的文化名城
  • 森然氣息 壯闊景象——夏柏森山水作品鑑賞
    森然氣息 壯闊景象文/徐恩存中國畫的藝術原則,在於以寫意去造境,摒棄寫實與三維空間的逼真描繪,在骨法用筆與氣韻生動中,展示自然生命韻致和生生不息的鬱勃精神。大森先生專攻山水,其山水作品以森然氣息,壯闊景象見長,追求高遠、深邃和磅礴境界,在筆墨、色彩的渾然交融中,展示大千世界的壯偉奇觀。
  • 【5A現場】逍遙山水——顧平中國畫展
    顧平是中國當代逍遙山水畫的倡導者,主張文者應備的鯤鵬氣派、雲霄胸懷和豁達坦蕩的人生價值觀,竭力表現人與自然融和相悅的藝術鏡像:天人合一。「逍遙」一語出自《莊子·逍遙遊》,莊子之「逍遙」旨在忘懷物我,追求精神的絕對自由,以期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此謂道家天人合一、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光華。
  • 滿家山水:畫家滿維起的青綠山水畫作品
    縱觀滿維起的山水畫藝術,其藝術語言質樸、平素,他的畫作中充溢著健康、活潑、明朗、親切、怡人的氣息,這種氣息不僅是中國畫美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更是人類最希冀的理想的生命狀態,即天人合一的境界。,被譽為滿家山水。
  • 華藝名家推薦-著名山水畫家劉建偉
    可是,為什麼畫山水?怎麼樣畫山水?什麼是好山水?一個答案。精神。中國的魏晉時期,文化人推崇老莊思想,追求個性自由和貼近自然,為山水畫的精神規範了內在的素質,即實踐山水畫的意義在於寄託生命的「天人合一」的生存價值。山水畫歷經各朝代,無不體現出當時的時代精神。在我們這個多元開放的新時代,包括山水畫在內的各種題材中國畫愈加色彩繽紛而又各臻其極。
  • 唐蘇晴山水花鳥作品
    擅作山水花鳥,畫風師法自然,崇仿宋元諸家,守成創新相彰。山水作品疊嶂沖天,跌瀑飛下,黛青罩然,蔥鬱氤氳;花鳥作品鉤勒填彩,細膩柔媚,賦色濃豔,旨趣盎然。大尺構圖高遠,揮斥方遒,氣勢磅礴;小品精緻靈動,疏密有致,寧靜致遠。唐蘇晴作畫重精神而輕形似、物我交融而情景合一,經年臨摹習畫,終成一家。僅2019年一年之創作,就收穫頗豐。
  • 以桐城派姚鼐的山水散文為例,剖析古代文人如何在山水中照見自己
    文|墨萱薦書序言我們在中學學習古詩詞的時候,總會說到一個詞,「寄情山水」。當時,你是抱著要答對題目的心情說出來的,並沒有理解到這個四個字真正的力量。依我看,「寄情山水」作為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它是由千古文人接力式的情緒傳遞,最終,締造出來的,是非常值得現代人玩味地一種情感。
  • 「潛行山境 Immersion Natural」——馬俊的山水
    ——唐· 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泉》潛行山水之境,沉醉氤氳之氣。WS Gallery 交融當代與東方藝術,混合不同的文化、觀念、靈感及創想,共同探界生活與藝術之間的象限。本次展覽邀請藝術家馬俊,馬俊的山水系列畫作最大限度地營造山水的意境,他打破西方繪畫語言本身的陳規,諸如稀釋繪畫本身的厚重感,在構圖上大膽地留白等等,塑造了具有強烈視覺力量的當代青綠山水意象。
  • 「山水有序——應麥可作品展」重構現實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尹春芳)「山水有序——應麥可作品展」昨日在深圳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青年藝術家應麥可近些年創作的系列優秀作品。 應麥可,現居住在深圳梧桐山藝術區,是一位職業藝術家。他來到深圳後,創作經歷了一系列的探索和變化,近年來逐漸形成了個人的風格,受到了業界的關注。 應麥可的「山水」,不是文人畫的山水,也不是傳統水墨中所要傳達的山水精神。
  • 書寫與山水呼應——談陳仕彬山水畫
    綜觀近年來陳仕彬的山水畫,他能在洶湧的激流中處變不驚,做到勾勒與渲淡並重,書寫的意味蓋過了渲染的意味,或者說他一直在書寫的本質中試圖找到與山水形質的呼應,以體現其對於書法的強調,在這種意義上,可以說他並非與數百年乃至千年以前的中國傳統水墨藝術越來越遠了,而是越來越近了。
  • 「麗水山居圖」描繪新時代山水城市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畫一幅山水 築一座新城&nbsp&nbsp&nbsp&nbsp一座美好的中國城市,應該是一座山水城市。
  • 逸興遄飛·洪波湧起——評包洪波先生的新寫意山水
    ▲包洪波先生寫生作品欣賞 一些藝術家踏準社會發展的節點,準確捕捉時代的精神需求和審美感受,將山水創作情感化,淡化「師造化」,突出「得心源」
  • 日式枯山水,是一場直面自我的修行
    在京都的寺廟中,石頭與沙子被僧人用來呈現自然與宇宙,把禪宗精神與山水畫意境相結合,用有形之物凝結住了無形的意蘊,便形成了日本獨有的「枯山水」。「於無池無遣水處立石,名曰枯山水」這是《作庭記》中關於枯山水最早的記載。在枯山水中,沒有林園設計中常見的活水與開花植物,只有無生命的石頭與白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