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枯山水,是一場直面自我的修行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只用白砂和石頭,也能成為藝術、蘊藏哲學、塑造出一個新的世界嗎?

枯山水,這個概念放在今天已經不再罕見了:它小則是一個茶盤大的家居擺件,大則是連綿起伏的一整座林園;可以是幾百年前室町時代留下的風物,也可以是近幾年新銳園林設計師們的先鋒設計;常常出現在傳統的日式庭院中,也與硬朗的現代鋼筋水泥相得益彰……

枯山水本身不僅從日本走向了世界,它的內在哲學也影響著更多位面的設計。

我們總說,如果在一旁靜靜凝視,能在枯山水中看到玄之又玄的「禪意」,而所謂「禪意」從何而來?

這個由石頭組成的靜止景觀,幾百年來又是怎麼讓人們從中看世界、看自我、看眾生的?

1.

草木無情中見有情

春天的微風

吹皺一池漣漪

沿著河水

池上的薄冰

今天也將融散而去

這首詩出自日本民間詩歌集《後撰和歌集》,短短幾句話,從對春風、河水、薄冰的描述中摻雜了一絲似有若無的喜悅,結尾處又餘韻悠長、悵然若失。

來自平安時代的以景喻情並不僅僅出現在詩集中,那些纖細可辨的情感與難以捉摸的哲思也表現在圖畫、手工藝,甚至是庭園景觀上。

平安時期畫作《早春圖》,現藏於京都平等院

凡是植物、灌木、河流和石頭,都會在庭園裡被悉心安排,用自然的詩意來引發人們的共鳴。

日本的庭園中少有死水,那些有活氣的潺潺細流、掉在石面上的水滴與池塘中的幾圈水花才是人們心中屬於自然的生命與美,生生不息,循環往復。

而自唐朝水墨畫流入日本之後,更在這裡生根發芽,創造出了新的傳統——京都的白川盛產白砂,取之不盡的白砂給予了人們靈感。

在京都的寺廟中,石頭與沙子被僧人用來呈現自然與宇宙,把禪宗精神與山水畫意境相結合,用有形之物凝結住了無形的意蘊,便形成了日本獨有的「枯山水」。

「於無池無遣水處立石,名曰枯山水」這是《作庭記》中關於枯山水最早的記載。

在枯山水中,沒有林園設計中常見的活水與開花植物,只有無生命的石頭與白砂。寺院中的僧人們把平鋪在庭院之中的白砂犁出不同的走勢,伴以姿態各異的大小石塊,便儼然成為了一幅流動的山水畫:

把自然中轉瞬即逝的美景,如水的波紋、漣漪、浪花等等,通過簡化、凝縮、留白的手法,剝離一切多餘的表象,只剩下亙古不變的本來面目。

白砂直線和波紋的變化,成為了一切水紋的初始。

有的水紋代表溪流,有的奔騰而下成了大川,有的匯入海洋,有的化為雲霧,而放置其中的石頭則成為了河水旁邊的青山,激流之中的瀑布,大海之上的島嶼……

季節罔替,庭園中的花開了又謝,樹木綠了又枯,這些經年靜止不動的石頭與白砂,不會隨著時間更迭而改變,仿佛一幅凝結了的山水畫,永久地停留在庭園中。畫中的河流卻又時刻奔湧入川,流水不曾停下,如同這個終日運轉,永不停息的世界。

松尾芭蕉曾有一句著名的俳句,說:「寺庭幽靜深,滲入巖石是蟬鳴」。

當表象散去之後,屬於自然的生命力早已融進了無機質的砂石中,它是永恆,也是瞬間,草木無情,卻也有情。

2.

無常中的禪宗美學

枯山水自平安時期出現,在各個地區的發展中因地制宜,發展出形態各異的流派,不斷融入新的元素,到今天已經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表現形式。

不同於其他有著嚴苛規範的藝術,枯山水發展至今,對於禪宗美學的展現一直難以用有限的標準去說清。

比如大德寺大仙院書院庭園的波瀾壯闊,川流入海;金福寺庭園的寧靜悠遠,仿佛在水面上濺起幾圈漣漪。

大德寺

大仙書院

庭園

金福寺

庭園

銀閣寺的枯山水庭園設計,可以讓砂礫在月明之夜將月光返照入閣,被人奉為奇景。

又比如東福寺方丈庭園的現代與傳統結合,在禪宗美學中引入了抽象藝術;被稱為「苔寺」的西芳寺,滿園生長有100多種苔蘚植物,讓苔蘚成為了枯山水中的鮮活點綴;以賴久寺為代表的「修剪式枯山水」裡,修剪植物成為了砂石以外塑造庭園世界的新元素……

上:東福寺

下:西芳寺

賴久寺

當代日本枯山水的主要代表人物、景觀設計師枡野俊明說過,枯山水中所表現出來的禪宗美學可以分成七種:

第一種:不完整之美。例如一件破損的瓷器。

第二種:脫俗之美。例如西芳寺庭園的景觀。

第三種:自然之美。是指人們通過自己的技術,儘量讓庭園恢復自然的本貌,而不顯現太多的人工痕跡。

第四種:去除之美。遵從極簡的美學,儘量去除一切多餘的裝飾,只留下最簡單、最質樸的東西。

第五種:寂靜之美。遠離喧囂的城市與人群,回到最寧靜的狀態才能感覺到的美。

第六種:枯槁之美。人在上了年紀之後,對美的體悟會與年輕人產生偏差,從而產生自己對美的獨特感覺。

第七種:幽玄之美。某樣東西不直接展現全貌,而是用若隱若現的方式引發你的想像,從而展現出的神秘美感。

枡野俊明所說的七種美是各自不同、卻又互相關聯的,相比於枯山水庭園表面、形式上的美,枡野俊明更在意枯山水的精神之美。

是所有這些不完整的、易逝的、去除一切裝飾的、未曾言明的美,指向了日式審美中作為核心的「侘寂」之美。

如果說枯山水是呈現在人面前的山,那麼「侘寂」就是那條通向山中的路。

3.

在侘寂的陰翳中看到另一個自己

「侘」在日語中的意思是「簡陋安靜中融入質樸的美」,「寂」則包含「人性中的寂寞感、時間易逝和萬物無常」。

「侘寂」所描繪的,是一種強調本質的素樸之美,也是歷經時間考驗之後存留下來的的本真。

「侘寂」可以是一隻使用多年後有豁口的碗,是花瓶裡快要開敗的花,是天上的殘月,是茶杯中殘留的茶漬,是古老而微暗的角落,是長了青苔的石磚,是「肌理柔和細密,猶如初雪霏微,將光線含吮其中」的和紙,是燈影搖曳下的某個夜晚。

「我們喜愛那種光亮消失、有時代感、變得沉滯黯淡的東西。」谷崎潤一郎在《陰翳禮讚》中如是說。

當人們不再刻意地追求完美之後,「侘寂」製造出了一個曖昧的場域,讓人可以在殘缺中品味自然的情趣,在不完美中想像更多種可能,在物與物所產生的波紋與明暗之中尋找美的影子。

美學研究者雷納德·科倫(Leonard Koren)在他所寫的《侘寂之美》中總結道:侘寂,是它們被削減到本質,卻沒有失去自己的韻味;它們保持了純淨,但沒有被剝奪生命力。

在枯山水中,外表的修飾幾度剝落,其中最深層的禪意卻一直隱含在那些錯落的山水布局,以及景物以外的留白之中,這其中的質樸與複雜、無常與永恆……未曾言明的話,還要等待觀者自己去體會。

日本禪宗認為,人們內心的思想與感受無法用語言直接表達或者被他人完全理解,因此,人在表達自我與理解他人的時候往往需要一個特殊的媒介,觀庭作庭就屬於這樣的媒介之一。

在寺院中,作庭——即設計枯山水庭園布局、將白砂耙出紋路——技術高超的僧人被稱為石立僧,作庭被視為一種日常的修行。

在僧人看來,每一次作庭呈現出的景觀,都是自己對禪宗理解的一種復現。由於所作庭園的意蘊無法超越自己內心的修為,所以作庭的過程也是一種對於自我的審視:內心有著幾重理解,山水就幻化幾個層次。作庭是一種對外的表達,也是一種對內的自省。

而作為觀庭的人,也面對庭園品讀著石立僧所要表達的禪意,從極簡的造型中感受自然界裡蕪雜的萬物,以靜止的姿態冥想世間的未曾停止的變化。

枯山水是恆久不變的建築,在不同的人看來,卻是一沙一世界,讓庭園成為了人們的精神棲息地。

4.

緣側,一種人與自然的親密關係

不同於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園林建築,日式的庭園大多是不可進入的,但這並沒有削減庭園與人的親密關係。

西方建築依仗四周的牆壁界定空間,日本則把牆當做是某一種延伸,以此維繫著室內與自然環境的銜接。

庭園與居室的銜接處,大多是一條長且曲折的日式走廊,觀庭時,人們盤坐在走廊上對著砂石冥想,時光從中悄然溜走。

這個走廊便是日語中的「緣側」,也正是「緣側」創造出了連接建築物內外的曖昧空間。

一旦關上所有的推拉紙門,緣側就與室內隔絕,被完全劃歸在外界之中;而打開緣側的百葉窗或紙門,則室內與自然相聯通,從而產生新的空間,讓庭園與人緊密相連。

靜坐在緣側的走廊,便能觀賞四季更迭與景物幻化,枯山水靜止的砂石四周,已經從紛飛的櫻花、碧綠的灌木、鮮紅的楓葉變成了皚皚的白雪,觀看此景的人,心境與體會也在不斷變化。

正如小林一茶的那首俳句所說:「我知道這世界,如露水般短暫,然而,然而」,一切的感嘆、落寞與頓悟都藏在了未盡的話語之中。

緣側給予了人與庭園的關係,形成了日常生活與自然的銜接,讓我們在凝視自然的時候,也擁抱自我。

相關焦點

  • 一休禪師與大德寺的枯山水
    整個大德寺裡面拍著最爽的就是瑞峰院了,沒有人,也沒有不讓拍照的標誌,而且枯山水的面積也足夠大,這裡的枯山水整體做成了一個蜿蜒的景致,我嘗試著坐在那裡,學著日本禪宗的冥想方法,試著融入那個宇宙,但是後來還是覺得自己更適合王陽明的學派
  • 日式庭院:13個日式「枯山水景觀」設計,生活品質體驗感極佳
    中式和日式保持了這種自然文化氛圍,因此,近年來,日本的園林景觀設計在中國逐漸流行,一般而言,許多日本園林景觀設計都是採用枯山水景觀風格,那麼什麼是日式枯山水景觀花園?不用擔心,今天我將為您分享一些案例,讓我們先來看一看。
  • 日式庭院:12個「枯山水庭院」設計,用石頭打造花園也靈性十足
    日式枯山水花園以其簡約的風格和類似禪宗的意境而廣受歡迎,顧名思義,枯山水就是乾枯的山和水,它沒有真正的山脈和水域,但是使用石頭來代表山脈和島嶼,松樹和柏樹瀑布,並使用白色的砂石耙出紋理來代表河流,湖泊,海洋和雲霧漩渦。
  • 他將日式枯山水,搬進了500㎡的豪宅裡,入戶花園,第一眼就驚豔
    本案設計,則是一處500㎡的豪宅設計,以中式為主調,並融入了日式枯山水,打造出了一派內斂且禪意的空間氛圍,尤其是入戶花園,第一眼就被驚豔。▼東方禪意下的入戶花園▼入戶枯山水花園入戶,就是一座枯山水花園。在AICO設計師的巧思之下,一組枯枝山松造型打造了慢慢的禪意入戶之感,石頭小徑,沙礫枯山水,讓在快節奏城市生活中的居住者,更能安放浮躁的身心。
  • 禪意· 中式枯山水造景
    枯山水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鎌倉時代又稱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堪稱日本古典園林的精華與代表。顧名思義,枯山水並沒有水,是乾枯的庭院山水景觀,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內甚至排除了草木。
  • 它從中國山水文化中偷學了什麼
    日本京都日式庭院所以,枯山水就是一種乾枯的景觀,或者是「乾枯的中國山水」。在日本的室町時代、桃山時代、江戶時代的庭園中廣泛應用。枯山水園林最大的特點是:高遠澄明!這完全就是禪宗旨意。日本京都寺廟庭院——枯山水枯山水的景觀中,無色無花,置身其中的人,往往能夠超脫形勢,將其作為一種場所或者儀式,找到自我價值的內涵。在這一點山,枯山水文化與中國的山水文化是相通的,再加上禪宗的淵源,二者完全脫離不了關係。
  • 如何打造「日式庭院」?記住這3點,創造日式風格其實並不難
    隨著文化的融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日式庭院的匠心和優雅。但很多人都不知從何下手。 如何打造「日式庭院」?記住這3點,創造日式風格其實並不難
  • 上海朱裡俱舍,是時候計劃一場「泡湯」了,日式美學溫泉民宿
    在這個季節裡,可以準備起一場冬季獨有的溫泉之旅,去感受一下設計感極強的溫泉酒店,也是不錯的體驗。之前,莫莫介紹介紹過浙江和江蘇的一些溫泉及景觀,其實在上海也有不錯的溫泉館,就像上海的朱裡俱舍。位於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古鎮新風路的朱裡俱舍,以溫泉老鋪的模樣,問世已有多年了。乍看之下像是復刻了日本京都的風格,但實際上是注入了傳統的中國宋代美學。
  • 16個日式庭院設計:get到這4點,打造雅致日式庭院,妥妥的
    16個「日式庭院」設計:自從看了這些庭院後,發現自己的庭院不是庭院,而只是圍了塊地,喜歡日式景觀,那種禪意雅致的感覺,get到下面這4點,打造日式庭院,妥妥的!日式庭院主要有以下幾個特色:枯山水:正如其名,是「枯竭的山水景觀」,枯山---------為5水實際上沒有水景,在日本庭院中常用砂石來表現「水」,砂0紋表示水流。
  • 我粉的【日式風】不會塌!!!
    日式風溫暖,總是能給人寧靜、時光靜好的感覺,備受年輕人的青睞。不了解日式風的小夥伴們,先看幾組案例!當然,日式風包容性極強,也可以和其它風格相融合,打造自己專屬的日式風。看完日式風的特點,小夥伴們有沒有愛上日式風?接下來,咱們再來聊聊日式風的實用設計攻略。從配色來說首先,咱們先看宏觀印象,咱們最容易注意到的配色!
  • 《正念的奇蹟》:專注平和,一場自我和解的修行
    「正念是奇蹟,讓我們成為自己的主人,重建自我。」《正念的奇蹟》最初是一封寫給好友廣兄的長信,作者是越南的一行禪師。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越南陷入與美國的戰爭泥潭。對於如何通過修行,在心中充盈正念,排除「為惡」的心緒,管理好自身的情緒,甚至棄惡從善,返璞歸真。作者介紹了三個生活中的正念實例,以供修習。1)洗碗就是洗碗「三十年前的一行禪師,他還是慈孝寺的沙彌時,洗碗可不是一件愜意的差事。
  • 足不出戶,感受日式庭院如何通過巧妙手法,達到極致追求~
    造景元素 簡單、寧靜 01、枯山水 枯山水往往是通過寫意的手法,用石塊象徵山巒,用白沙象徵湖海,點綴少量的灌木或者苔蘚
  • 【景觀療愈】日式禪意庭院的秘密
    【景觀療愈】日式禪意庭院的秘密 日式庭院一般由樹木、植被、引水管、 水缽、竹籬笆、燈籠、石子和砂碩等構成。
  • 這8家日式酒店,讓你盡情體驗日式裸泡、懷石料理、京都風韻!
    是上海最日式的精品酒店之一。它將源自宋代禪房的簡素美學,融入充滿日系格調的茶庵。大面積的木材、土牆;以禪院美學為設計理念的茶寮;和日式建築中極為經典的室外枯山水庭院.盡顯古樸、典雅之韻。整座酒店佔地12000平方米,古典雅致的唐風建築群和日式設計巧妙結合。紅橋、綠枝、溪流、枯山水庭院、充滿日式風情的彩燈、從日本運來的松樹.京都韻味呼之欲出。
  • 在日本住真正的日式庭院 穿和服浴衣 需要多少錢?
    在京都這樣古韻古香的地方 那肯定要住進真正的日式庭院民宿這樣的民宿不好找,而且價格蠻高 但是能夠真真切切體驗到什麼才是真正的榻榻米,什麼才是真正的日式京都慢生活,在日本住過很多的單身公寓民宿 大部分都是密碼鎖或者公寓小單間,已經很少再看到這樣的百葉窗木門設計了日式房間內的設計也不再是現代化配套的那種設施,而是更像一個當地人家裡的生活體驗。
  • 日式英倫風燈具
    枯山水ROCK GARDEN枯山水的設計靈感源自於日本枯山水巖石的表面近乎隱藏起來,而置身其中的人們只能依靠自我的想像力去探索、發現和體會這無形的景象每一塊巖石都有其形態和特色,而不同巖石之間的關係>便形成了這一整體的故事性枯山水燈飾有兩種款式:大號矩形枯山水燈飾可以讓使用者自由安置自己的「山水」另一款為獨立的金字塔造型聚光
  • 武林茶事|山中無日月,共赴一場關於茶的修行.
    「這是一場與茶有關的修行」這是青竺的Slogen,也是他們從一而終踐行的主旨。在來到青竺之前,我從未想過,喝茶也需要這麼多的儀式感。從踏進青竺庭院,聽到悠遠的禪意的那一刻起,就已經算是喝茶儀式的第一步了。
  • 日本刺青,一針一刺都是人生修行
    時至今日,日式刺青所蘊含的東方傳統美和厚重的歷史沉澱已不僅僅讓它在亞文化中獨樹一幟,也讓它成為世界刺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代目雕佑西,無數次傳承的手藝人之一,現在已成為日本刺青第一人。刺青在他的手間已不僅是一個技藝的錘鍊,更像是一場人生的修行。只是因為喜歡而成為刺青師的他一直就沒什麼宏圖大志,單純因為喜歡而想要做到最好,而做到最好就儘可能地努力去做,然後再在無數次的努力中,越來越深刻地感悟到人生教給他的東西。
  • 禪意日式別墅,簡約精緻入人心
  • 驚鹿│日式庭院的禪與意
    編輯/周嫄 日本庭園源自中國秦漢文化,至今中國古典園林的痕跡仍依稀可辯,但日本園林逐漸擺脫開詩情畫意和浪漫情趣,走向了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