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振甫之子意外逝世,臺灣最大豪門家族傳承再添變數

2021-02-07 全球新聞眼

來源:新浪財經頭條號— 華商韜略

1月21日,前臺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在參加婚宴時不慎摔倒,由3樓跌至2樓半的平臺,當場失去意識。隨後的近2天時間裡,辜成允始終處於昏迷狀態,終因傷重不治而與世長辭。


這起不幸事件不僅令「辜家」再入風雨飄搖的境地,也在接班人問題上留下了大懸念。


【1】「第一世家」


辜成允的家族——鹿港辜家,被稱為臺灣第一世家,在島內家喻戶曉。近代以來,其家族成員不但在各自領域是泰山北鬥級的人物,即使放大到整個中華民族的近代史上,也是熠熠生輝的角色。


他的外曾祖父嚴復,是清末中國資產階級啟蒙者之一。他翻譯《天演論》,創辦《國聞報》,將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親任首任校長。此外,嚴復還發起成立了復旦大學。

辜成允的父親辜振甫,則是蔣介石最欣賞的年輕人,他與臺灣另一大世家板橋林家結親,娶了宋美齡手把手帶出來的得意門生嚴倬云為妻。


辜振甫是臺灣頭銜最多、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之一,對臺灣經濟起飛居功至偉。他創辦的和信集團,跨足製造、金融、傳媒、航運等領域,80年代企業資產便達350億美元,是彼時臺灣第一企業。


而辜振甫更為大陸所熟知的身份,是他作為海基會首屆會長,促成了「九二共識」、開展「汪辜會談」,改寫了兩岸30多年對立的歷史。有評論稱,沒有辜振甫,就沒有海峽兩岸的今天,大陸年輕人甚至聽不上周杰倫的演唱會。


縱橫捭闔於政商兩屆的辜振甫,將辜家帶到了臺灣最顯赫的位置,其家族一度被譽為臺灣「第一世家」。

作為披著金縷衣出生的辜家二公子,未經世事,辜成允就見過臺灣各路達官顯貴,聽過「冬皇」孟小冬的戲,「見證」過百億臺幣的大生意。


【2】意外接班 辜氏分家


雖然旁人豔羨不已,但辜成允一度與自己的身份緊張對立,因為「別人看到我想起的永遠是父親,而不是我」。


這是巨富二代的「普遍待遇」。父輩的成就太高,光環將他們裹得嚴嚴實實。置身其中,幹得好,是理所當然;幹得不好,是紈絝無能。至於個人能力,在輿論看來並不重要。


辜成允曾試圖走出父親的影子。赴美讀書時,他勤工儉學,掃過廁所、當過廚子,後又「隱姓埋名」,進入一家臺灣企業打工。


但羽翼未豐的他終究「胳臂擰不過大腿」,1982年,28歲的辜成允應家族要求加入臺泥公司,從最基層的崗位做起。


他用10年時間坐到了公司總經理的位置,38歲那年,辜成允第一次和父親坐在同一個會議室裡,迎接滿桌老臣的審視。他從未忘記當時的感覺:緊張到汗如出漿,打溼了襯衫、又弄髒了西服。


在臺泥總經理的位子上,辜成允謹小慎微,穩中求進,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在外界眼裡,他的關注度寥寥。


辜家龐大的事業群裡,臺泥只是一份子。彼時家族內外「欽定」的接班人是大哥辜啟允,辜成允只被要求做好臺泥「即可」。

然而,豪門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新世紀初,百年辜家風雨飄搖。


2001年2月,大哥辜啟允被查罹患膽管癌,於10個月後病逝。


辜啟允在世時已經接手了家族部分產業,他銳意十足,長期發展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新產業,回報頗豐。但是全球網際網路泡沫破裂時,這些曾經備受讚譽的投資,成了爛攤子,集團欠下幾百億的債務,負債比一度高達50%。


當時,家族和信集團的業務涵蓋電力、環保、金融、物流、化工、電信、有線電視等領域。伴隨臺灣經濟放緩、行業充分競爭,家族傳統產業的利潤大幅下降,投入大筆資金進入的電信、有線電視等新市場,也沒有產生預期的盈利。伴隨著辜啟允病逝,家族財政陷入困境的消息,被臺灣媒體大篇幅報導。


長子逝世、財務危機,高高在上的辜家「變了天」,內部人心惶惶、爭議不斷,外部謠言滿天飛。


不得已,父親辜振甫決定靠分家「堵住」非議。他將集團最賺錢、規模最大的以中信金融為核心的金融資產分給了侄子辜濂松,把臺泥、中橡等工業資產交給了辜成允。

分家不久後,心力交瘁的辜振甫多次病倒,遂往美國就醫。家中的一切,落在了辜成允的身上。


47歲的辜成允迎來意外「接班」,此前,他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臺泥的主人。這家臺灣第一家上市公司,是父親辜振甫創下百億美元的起點,也是家族大大小小的企業中,辜成允最熟悉的一個。


但父親從沒有他和說過「接班」的事情,多年來,他的同事、上司都是職業經理人,他們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辜成允決策有誤時,往往會受到更嚴厲的批評。

內憂外患間,辜成允沒時間緩衝,他決心徹底改變臺泥。從基層一路走來,辜成允很清楚臺泥的癥結:安於現狀、人浮於事,企業上下管理僵化、效率低下,守不住優勢,邁不開步子。


2001年,臺泥仍舊佔據臺灣超過50%的市場份額,但是毛利率僅2.1%,創下歷史新低,瀕臨虧損的邊緣。一旦這一核心產業出現虧損,其他關聯企業很有可能一併崩塌。


壓力不僅來自財務報表。臺泥不是辜家的私人產業,董事會有其他五大家族的勢力,也有新興財團,各大家族的股權相差不大。辜家能掌權,關鍵在於辜振甫的個人魅力與廣泛的人脈關係,如今換了辜成允,別人還會將經營權拱手相讓嗎?


不指望賺大錢,辜成允唯一的信念,就是辜家不能垮在自己手裡。


【3】全部身家押向大陸


很快,辜成允拿了一份管理層改革計劃書放在父親面前,希望提高效率、削減成本。辜振甫看了很高興,但隨即眉頭緊鎖,沉默半響後,他擺擺手說:「臺灣經濟那麼差(當年為歷史最差一年),如果裁人,他們去哪裡找工作,怎麼生活?」辜成允無言,他也知道,在臺灣,「辜」所代表的責任,絕不只是做好一家企業。


妥協後,辜成允在另一點改革上卻無比堅持,他要忘掉臺灣的優勢,去大陸競爭。2001年,辜成允一口氣籤下了在華南地區投資5座工廠的協議。

這是他人生中最艱難的一年,決定押寶大陸後,他的周圍全是反對和叫罵,因為產業外移勢必引發利益調整並分散管理權力。企業老臣說:「別說大陸的本土企業,臺灣的工業都過去10年了,現在去湯都喝不到,糊塗。」


臺灣的水泥同業也說:辜成允瘋了!按照常理,臺資企業都是等一座新工廠賺錢,再建下一個工廠。5座工廠一塊建,聞所未聞。而且,剛剛分家、巨債壓身的臺泥,拿什麼建那5座工廠?


但辜成允知道:守業臺灣是一條死路,去大陸才有新生的希望,去得晚了,更要加大力度、邁開步子。為了落實大陸業務,他壯士斷腕,出售家族旗下的和信電訊,獲得119億元新臺幣現金。


外面說他是「賣祖產,不孝」,但他說讓臺泥就此沉淪,才是最大的「不孝」。賣掉和信電訊後,他用這筆錢落實了臺泥位於福建福州年產150萬噸水泥研磨廠及25000噸級碼頭的項目。

在此過程中,一向體面、儒雅的辜成允,變了個人。他經常拍桌子、摔東西,多次流著眼淚和老臣們交心。


艱難前行間,2003年,臺泥投資25億元人民幣的廣東英德水泥生產基地開工,一個廠的總產量和臺泥在臺灣的總產量相當,約1000萬噸。隨後兩年,臺泥福建福州研磨基地和碼頭、廣西貴港900萬噸熟料生產線等項目陸續展開。


到2005年底,臺泥在大陸的水泥產量和效益雙雙超過早它10年到大陸的臺資同行,擠進大陸水泥行業綜合實力前三強,在華南地區位列第一。


在大陸,辜成允不再是臺灣的「世子」,只是個遲到的晚輩。他說:來晚了,就該「道歉」並且融入。他改變了「臺泥的一切」,從品牌名、標識,到工廠布局、建造方式,再到執行標準。因為,要「像大陸人一樣思考,像大陸人一樣辦事,像大陸人一樣競爭。」

因此,臺泥成了大陸第一家100%使用大陸製造設備的外資企業,是唯一一家嚴格按照大陸水泥行業指導進行生產的非大陸企業,也是唯一一家被大陸水泥生產商視為大陸企業的非大陸水泥企業。


如今,在所有外資水泥企業被邊緣化的情況下,臺泥在大陸超過一半的省份都能拿到行業前三名的成績。2015年,臺泥的規模已經是辜成允接手時的7.5倍,股價是當時的3.5倍,市場和品牌已經遍布世界。


辜成允「賭上一切去大陸」的戰略,如今再無非議。在源源不斷的利潤支撐上,辜家終結了風雨,維繫了臺灣大家族的聲望和地位。


【4】辜家的遠見與格局


辜成允「賭上一切」來大陸,很大程度是因為父親辜振甫。其印象裡,父親一向風淡雲輕,很少為生意變臉,他的喜怒哀樂,往往與兩岸形勢掛鈎。


晚年時,辜振甫常常發脾氣,覺得「被利用了」。那時候,臺灣當局「蒸發」「九二共識」,陳水扁一邊挽留辜振甫,藉助其威望,一邊發表「臺獨」言論,破壞兩岸關係。


每當言論「過火」遭來罵名,辜振甫都會被拿出來作擋箭牌。如此境遇,辜振甫忍辱負重十幾年,苦等第三次「汪辜會談」,但終究是沒有盼來。

「父親非常期盼第三次會談能夠在臺北舉行,為此做了大量準備工作。」辜成允回憶說。


辜振甫在臺泥總部的15樓修建了一個宴會廳,說等汪先生來了,在這裡請他吃飯,安靜,沒人打擾。「他做了很多努力,但沒有成功,這是我見過的,唯一能影響父親情緒的事情。」


2005年1月,辜振甫病危,已經不能說話,只能寫字。他的手一直顫抖,寫句話要半天,歪扭很難辨認。臨終前,辜振甫示意要紙筆。子女以為他要交代家裡的事情,結果他顫巍巍寫了兩行字:關心臺灣,關心兩岸。


那個瞬間,辜成允發現,他還是沒能理解自己追趕了半輩子的父親,他說父親是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他的氣度、遠見超越了那個時代。「他是諸葛孔明,我是他帳前的小兵。」


【5】「做一點不那麼銅臭的事情」


辜家的格局不止體現於兩岸關係。辜成允說,父親一直告誡他:不要覺得財富是應得的,只有不把自己當成世家,通過學習延續成功,通過節省累積財富,家族才能夠傳承。

因此,辜成允的花錢方式和別人不太一樣。2014年,他的資產達104億人民幣,位列臺灣地區第22位。但是一眾「富二代」豪車美女,卻沒聽聞他傳出什麼桃色新聞。他說,自己身邊的朋友,大多是「呆呆」的科學家,業餘時間,他和這些朋友待在一起的時間最多,錢也多半花在了科研領域。


上世紀90年代,辜成允在美國「遊蕩」期間,認識了華人醫藥專家陳垣嵩。後者給他講了個故事:一個2歲大的黑人小孩不幸得了龐貝氏病——一種基因缺陷疾病。這種病可以用藥物治療,但因發病率低,沒有哪家醫藥公司願意投錢研製。


小孩所在社區籌了一筆錢,給他做手術,但等待的時間太長,錢齊了,孩子也去世了。陳垣嵩下決心研發這種藥物,拯救這個群體,可他沒有足夠的研發資金。


辜成允聽後二話沒說,當即投了一筆錢。隨後的幾年裡,他又不斷增加投資。「將心比心,第一筆錢純粹是希望為救助該群體盡一份力,沒有任何條件的放進去。」他說。


幾年後,新藥Myozyme研發成功,獲得歐盟醫藥管理局(EMEA)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當初「只覺得有意義的事」,成了辜成允的第一桶金。作為新藥的專利持有人之一,這筆投資已經給他來了數億美元的回報。

這筆投資,還成就了一部好萊塢電影——《良醫妙藥》,片中哈裡森-福特的故事,就是源自於此。


這之後,辜成允結交的科學家越來越多,他說自己和這些朋友有一點很像:都喜歡「做不靠譜」的事情。


「不靠譜」之一,是辜成允投了30億新臺幣,搞了個「諾亞方舟」。


他拿出臺灣南部屏東縣的土地,支持臺灣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教授李家維,建設植物保種中心,保存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尤其是瀕臨滅絕的或者未被發現的種類。

這座以母親「辜嚴倬雲」命名的方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植物保種中心,也是世界各地的植物研究者,最常造訪的地方。


中心不掙錢,相反,還需要持續投錢。對此,辜成允說:「我就是想做一點不那麼銅臭的事情。」


【6】意外辭世 接班成疑


10年間,辜成允將辜振甫直系繼承的產業領入正軌並逐步壯大,集團旗下擁有包括臺泥、中橡與信昌化,以及在香港上市的臺泥國際等近20家子公司。

在此基礎上,辜成允還有更大的「野心」,他計劃將臺泥的產能做到世界第一梯隊,未來更要競爭「全球最大」。


但一切隨著一起意外事故戛然而止。1月21日,辜成允在出席友人婚宴時於樓梯摔傷,2天後辭世,享年62歲。


辜成允的離世給百年辜家帶來了沉重的陰影,而在此之前,整個家族已經飽受挑戰。

2006年前後,辜濂松(辜振甫侄兒)一系的繼承人辜仲諒,因捲入陳水扁貪腐案而避居海外,後又曝出感情問題,辜家因此飽受非議。


2016年,由辜振甫與辜濂松創辦、總資產超1.4萬億新臺幣的中信金又陷入股權爭奪大戰,企業的掌控權至今仍在明爭暗奪之中。(辜家VS尹衍梁,詳情點擊閱讀《初三還寫不全英文字母的他,要打8萬億商戰,拉天字號家族下馬?》)


辜成允辭世後,十多年間「風平浪靜」的辜振甫一系再起波瀾。為了應對變局,臺泥董事會緊急推選了辜成允的妹婿張安平代理其職位,希望將影響降至最低。


但風險依舊存在。辜成允掌控臺泥期間獨挑大梁,凡事事必躬親,他不僅身兼董事長及總經理,還一統所有關聯企業。臺泥如此規模的集團,甚至沒有設立財務長職務,因為辜成允習慣運營、財務、管理一手掌握。如是大權全部「移交」,給臺泥帶來的影響可想而知。


辜成允從未刻意培養接班人。他育有一子一女,兒子今年30出頭,早先出國攻讀碩士,後留在國外工作,女兒同樣從未工作於臺泥集團。


因此,辜成允剛逝世,島內媒體便就接班問題展開熱議。再又一次「緊急接班」後,新的舵手能否繼承辜成允的遺志,將臺泥帶向世界第一梯隊,令「第一世家」重現榮光?



-END-

全球新聞眼

新浪財經出品


關注我們

看有溫度的全球新聞



歡迎在評論區

分享你的見解



相關焦點

  • 臺灣最大豪門家族傳人意外逝世,曾將全部身家押向大陸
    縱橫捭闔於政商兩屆的辜振甫,將辜家帶到了臺灣最顯赫的位置,其家族一度被譽為臺灣「第一世家」。作為披著金縷衣出生的辜家二公子,未經世事,辜成允就見過臺灣各路達官顯貴,聽過「冬皇」孟小冬的戲,「見證」過百億臺幣的大生意。意外接班 辜氏分家
  • 源起嘉德祠,富過五代,臺灣五大家族鹿港辜家之百年風華 | 家族傳承
    大和厝,是臺灣五大家族之一、富過五代的鹿港辜家發源地,歷經百年風華如昔,也同樣是鹿港辜家世代傳承的精神歸依所在。來源 | 一波說(ID:yangyibotcc)本文共計6012個字,大概12分鐘讀完研究臺灣家族企業歷史,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鹿港辜家是無法翻篇的一頁。
  • 源起嘉德祠,富過五代,臺灣五大家族鹿港辜家之百年風華
    生於1964年的辜仲諒,是「臺灣五大家族」鹿港辜家辜濂松的長子,原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獨派大佬辜寬敏是他的叔公。2012年80歲的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因患腦瘤病逝美國,中信辜家進入以「辜媽媽」林瑞慧為核心的時代。後來,自幼被辜濂松視為頭號接班人、長子辜仲諒美國留學歸來後,接管了家族事業。
  • 辜振甫次子意外離世,百年辜家橫跨兩岸
    辜成允是辜振甫的次子,臺灣水泥董事長。其叔辜寬敏是「臺獨大佬」,其母辜嚴倬雲則是嚴復的孫女。2001年,辜振甫長子辜啟允罹癌辭世,此次辜成允離世,辜嚴倬雲女士則是二度「白髮人送黑髮人」。 辜啟允(左)與辜成允,都已離世
  • 臺灣「第一紅頂商人」鹿港辜家之百年風雲
    去年底,臺塑創辦人王永慶之子王文祥力挺比他大一歲的好友辜仲諒,五年內將捐款1750萬新臺幣予中信慈善基金會,攜手為弱勢孩子圓夢。 去年當「公公」,今年又升級當「阿公」,現年56歲的辜仲諒也在考慮代際交棒計劃。此前他曾表示,會給長子辜昱銓1年時間好好考慮,不過他也稱,在接班問題上「尊重兒子的興趣」。 鹿港辜家在世代傳承上有長子繼承之傳統。
  • 臺灣的辜振甫和辜寬敏一統一獨,是二人政見不同還是辜家兩邊下注?
    辜寬敏的母親 巖瀨芳子 身份隸屬日本華族(明治維新後  功臣武士、大名 的家族編入華族,和皇族區分開),更何況在日本步入列強的那段歲月裡,其娘家分量可想而知。而辜振甫的母親甚至連原名全稱、籍貫族系都不方便透露,文獻上都是 「施過」,身份之卑微可想而知。她的身份屬於那種陪嫁丫鬟。
  • 危機中的臺灣「第一世家」新傳人,如何依靠大陸再翻身?
    然而,豪門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新世紀初,百年辜家風雨飄搖。2001年2月,辜成允的大哥、家族內外「欽定」的接班人辜啟允,被查出罹患膽管癌,於10個月後病逝。辜啟允在世時已經接手了家族部分產業,他銳意很足,長期發展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新產業,回報頗豐。
  • 人物 l 辜鴻銘與辜振甫: 時刻莫忘了自己是中國人
    處身日據時期的臺灣,他告誡為日本殖民當局做事的辜顯榮「時刻莫忘了自己是中國人」。這句話留在了辜顯榮記憶深處,也留在了年幼的辜振甫等辜氏家族的後人心裡。 辜鴻銘赴臺講學這段,我在書裡有記,雖然是作為小說家言,但卻是來源於生活,不悖於史實。 2001年,我這部一百五十萬字的三卷本長篇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後,在海內外小有反響。
  • 家族·傳承 | 表兄妹患難與共好默契,嘉泥第三代接班人攜手拼轉型
    嘉新水泥,是臺灣老牌水泥廠,2013年6月19日,時年42歲的張剛綸接任董事長,正式完成第三代接棒。這位嘉泥少帥的辦公室裡,多年來懸掛著他的祖父、臺灣「水泥大王」、嘉新水泥創辦人張敏鈺的照片,傳承使命意味深。
  • 不一樣的臺灣之旅 | 臺灣的傳承與創新
    為期4天的臺灣站結束了,相信每位企業家學員都有很多的感悟和收穫,快跟著承禮小編趁熱打鐵的來一場復盤,回味一下臺灣站值得回味的幾個亮點吧! 參訪兩大臺灣家族 臺塑王家+鹿港辜家臺塑集團王永慶家族是戰後新興的臺灣五大家族之一,家族人員眾多。
  • 【辜氏頭條】名列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辜氏家族
    在臺灣,或許您可以不知道名列臺灣五大家族的辜家,但總該聽過「中信」、和信集團、臺灣水泥這些企業體,如果還不熟悉、至少也應該聽過新聞報導過「汪辜會談」這種字眼。  從名列臺灣五大家族之一、到開拓出臺灣前所未有的家族事業版圖、並由商轉政,擔任海基會董事長為兩岸問題奔波,他是辜振甫,一位出身臺灣百年家族傳奇性人物,如今卻正式走入歷史。
  • 家族·傳承 | 嘉泥第三代張剛綸在亂局中接班:20多年只做一件事
    嘉泥少帥亂局接班嘉泥少帥張剛綸的辦公室裡,懸掛著祖父、臺灣「水泥大王」、嘉新水泥創辦人張敏鈺的照片。自打他亂局中接棒家族企業嘉新水泥5年以來,念茲在茲的要擦亮家族的嘉泥招牌。每逢困難之時,他就想起祖父那句話:「遇事不能退縮,越是重擔臨身,肩膀越是要能挺住!」
  • 家族 辜氏三代 迎合為上
    這一古訓猶在當今中國的家族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數據顯示,我國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4年,不到30%的家族企業能進入第二代,不到10%能進入第三代,而進入第四代的只剩大約4%。家族企業的短暫生命周期似乎在驗證著「富不過三代」的「千年魔咒」。 與大陸同根同源的臺灣也在踐行著「富不過三代」的魔咒,然而辜氏家族卻是一個例外。
  • 香港傳真 | 港劇豪門與地產家族財富傳承
    豪門爭產不單只是TVB電視劇中長盛不衰的話題,也是現實之中很多地產豪門正在上演的劇情。觀點地產網 香港人愛看港劇,尤其是豪門爭產劇,類似《創世紀》、《天地豪情》等爭產劇集,都曾經鼎盛一世。午後,香港灣仔一間茶餐廳內,電視上正在重播港劇《溏心風暴》,演到唐家大房及二房對鋪公堂,爭奪家產。
  • 香港富豪許世勳離世,私人財富傳承工具為家族傳承保駕護航
    一時間,眾媒體紛紛以「李嘉欣哭昏」、「李嘉欣豪門夢碎」作為標題進行報導。那麼,李嘉欣真的是豪門夢碎嗎?許世勳又為何以「慈善+家族信託+巨額保單」作為家族傳承的工具?許愛周是廣州湛江人,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和父親一起做生意。湛江被法國強租為「廣州灣」後,憑藉敏銳的商機意識,許愛周創辦了「順昌航業」,自購和租賃船舶經營航運。
  • 辜振甫先生在上海唱京劇 馬博敏、劉建
    結束演出的那天正是中秋佳節,時任上海京劇院總經理林宏鳴帶了琴師李壽成、鼓師李朝貴、月琴趙其山、三弦朱本傑等一起去辜老家中作客,那天正巧臺北新劇團的名角李寶春也在場,辜老和夫人備了茶點盛情待客。辜老見京劇院的樂隊一應到齊,格外高興,當即亮開嗓子,唱起了他最喜愛的《為國家哪何曾半日閒空》和《一事無成兩鬢斑》兩個唱段,並鄭重相約上海再聚。
  • 新光金再捲入二個女人「盈珠大戰」,第三代接班人問題浮上檯面? | 家族傳承
    吳火獅有四個兒子,其太太梁桂蘭被集團員工稱為「新光阿嬤」,在吳火獅逝世後,事實上已成為新光大家長,擁有極大的權勢。雖然家族事業全權交予長子吳東進,但兄弟內鬥卻埋下矛盾的種子。直到2004年,兄弟四人各立山頭,二人接班人之爭才平息下來。
  • 航運豪門長榮集團的遺產風波,家族創始人如何傳承一代財富?
    憑藉著倔強、不服輸的個性,自稱為「海洋之子」的張榮發開拓其事業版圖,1989年3月成立了長榮航空公司(EVA),從大海飛向藍天。在歷經數十年的發展中,長榮航空航點已遍及全球40餘個城市,創下民航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成長速度記錄。作為臺灣十大財團之一的長榮集團,資產總額超過1000億元。
  • 何鴻燊家族與霍英東家族終歸無緣,豪門之子霍啟山情殤下事業攀升
    那個與她相戀甚至談婚論嫁的豪門之子霍啟山卻孤身一人,成為名副其實的鑽石王老五。「一入豪門深似海」的道理對於浸淫娛樂圈的章子怡來說她心裡門兒清,雖有不甘,但章子怡還是堅信「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她堅定的選擇相信自己,依靠自己。這段感情以豪門之子霍啟山被甩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