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
記者 | 吳容
今年對於螺螄粉來說,可以說是C位出道的一年。由於疫情缺貨等話題頻繁上熱搜,成為「現象級」網紅品類。在吃貨們的貢獻之下,袋裝柳州螺螄粉產銷已突破百億。
12月18日,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蒙啟鵬表示,截至2020年12月17日,袋裝柳州螺螄粉產銷達到105.60億元,較去年增長68.80%,日產量最高達325萬袋,並遠銷海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眼下,柳州正致力於將螺螄粉打造成為「雙百億」產業,即袋裝螺螄粉的產值超過100億元,原材料等附屬產業也要超過100億元。據《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徵求意見稿)》,預計2022年,柳州螺螄粉產業產值將會達到300億元。
螺螄粉之所以讓人慾罷不能,與它的色香味密不可分。
硬核酸爽的臭味,「聞著臭吃著香」的反差感給予了螺螄粉爆紅的基因,讓其在社交網絡中形成的話題度。 除了產品本身自帶流量外,近年來,相關政策的支持、越發成熟的產業鏈以及幕後推手的努力等,也都成為了螺螄粉成功出圈的因素。
螺螄粉最早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末,吃螺螄粉是廣西柳州人家的傳統,但這種極具當地特色的小吃,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始於2012年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從那之後,一夜之間各大城市街頭都出現了螺螄粉的門店,線下普及度被進一步提升。
隨著知名度增加,一些嗅覺敏銳的商家慢慢看到了商機,製作預包裝螺螄粉在淘寶上售賣。最早在淘寶上賣螺螄粉,並不需要提供許可證,開店就能賣。但隨著賣家越來越多,食品安全問題很快引起了柳州市委市政府等相關部分的重視。
2014年,柳州第一家預包裝螺螄粉企業註冊,這意味著螺螄粉產業化正式邁出了第一步。
一年後,柳州提出螺螄粉產業轉型,即通過「工業化、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將螺螄粉做成了預包裝產品,包括制定螺螄粉地方標準與預包裝標準、扶持螺螄粉原料的規模養殖以及投產螺螄粉產業園等。
由於螺螄粉所需的原料複雜,有酸筍、木耳、豆角、腐竹、醋、紅油、米粉等十幾種,消費者一般自己在家沒法做,此前一般依賴於線下門店堂食。在米粉製作工藝、物理殺菌、真空包裝等技術的陸續引入,為螺螄粉從線下走向線上提供了可能,值得一提的是預包裝產品的保質期,從原本的10天延長至6個月,也有利於商品的銷售和運輸。
李子柒柳州螺螄粉(圖片來源:圖蟲)
同時,李子柒的走紅以及柳州螺螄粉的宣傳,進一步提高了柳州螺螄粉的知名度。公開報導顯示,在李子柒推出螺螄粉之前,螺螄粉在淘寶上銷量最好的幾家店,月銷量大概停留在十幾萬或者幾十萬的水平,而李子柒螺螄粉帶動下,這幾家店的月銷量一下子上漲到百萬級別。
直播、電商等平臺的大力簇擁,也讓螺螄粉的熱度飆升。事實上,螺螄粉的特殊屬性是非常符合直播和短視頻等帶貨的選品要求。一般而言,直播帶貨的主要消費群體是女性,在直播選品上傾向於客單價低、頗具噱頭的產品,這樣更利於成交,主播們也希望藉此機會實現增粉,螺螄粉恰好能滿足直播間的需求。
此外,螺螄粉的走紅,也多少填補了方便麵、外賣的消費空缺。
公開數據顯示,國內方便麵市場在經歷了「黃金十年期」之後,自2013年到2016年,銷量從462.2億包大幅下跌至385.2億包。為了挽回市場,包括統一、康師傅等在內都在創新口味並推出高端方便麵,不過收效不大。相比方便麵,螺螄粉憑藉酸爽的口味和更豐富的配菜,分流了原本方便麵所佔據的速食市場。相較於外賣,螺螄粉也有自己的優勢,部分不會下廚又不想吃太簡單,但預算又有限的年輕人成為了螺螄粉的粉絲。
加之今年疫情居家隔離,讓包括螺螄粉在內的方便食品一度大賣。年初,螺螄粉先後10餘次上過微博熱搜,疫情之初居家消費增長之時甚至出現過「全網催發貨」。
從2014年螺螄粉電商化後,螺螄粉產業經過了6年高速發展。2019年,螺螄粉全產業鏈的產值超過130億元,其中袋裝螺螄粉已達62.5億元,比上年增長40%。
據天眼查APP顯示,我國現有1.25萬家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含「螺螄粉」,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其中,廣西擁有全國最多的螺螄粉相關企業,數量超過5千家,佔比為41.56%。
截至今年6月30日,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今年新增螺螄粉相關企業1352家,這意味著,螺螄粉的熱潮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本加入。
(界面新聞)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