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分期待您的轉發與收藏
加入小組請加微信:zhanliyizhuxiaozu
很多朋友甚至長者,對小組能夠在當前這種無償的情況下,保持持續蓬勃發展很不理解,並且認為小組不會長遠的存在下去。那麼,今天,我們用一位小組大神的留言來回答各位的疑問:
我們如同美劇《失落的房間》(the Lost Room),這個房間的所有物品都有奇特的功能(如眼鏡能防彈和滅火),傳說這個房間的主人是上帝。有一天這些物品都失散了。但只要有一件物品出現在房間,其餘的物品都會神使鬼差般循蹤而來。
●作者/上尉心輔官楊洪梅(臺)
●檢索/水長東
●整理/Nangwa
●取材/臺《報告》
國防部薦派本人至美國參訓為期 9 周的軍牧軍官初級班,學習美國陸軍軍牧軍官基礎專業課程,期待將所學結合心輔專長,汲取其優點,運用於推展XX心輔工作。此報告首先簡介美國陸軍的軍牧制度及歷史,使讀者對軍牧軍官有初步的認識;接著以受訓經驗分享,區分體能訓練、信仰崇拜、專業課程及現地教學等 4 個部分,藉由受訓過程中較為印象深刻的部份,分享本次受訓的體悟。個人心得分為「教育方式與自主管理」、「語言、宗教與文化衝擊」、「責任與榮譽」及「軍牧輔導與XX心輔工作的差異」等4個章節,而後提出「派訓人員信仰考慮」、「XX心輔體系獨立與專業化」及「強化心輔個案的保密性」等 3 項建議事項。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薦派本人至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傑克森堡基地(Fort Jackson, South Carolina)參訓軍牧軍官初級班(CHOBLC, Chaplain Officer Basic Leader Course),為期 9 周的訓練課程,學習美國陸軍(U.S. Army)軍牧軍官基礎專業課程,透過多元的教學方式與課程學習,對於美國陸軍的軍牧制度有基本的認識,並期待能將所學結合心輔專長,運用於心輔工作;進而汲取美國陸軍軍牧制度之優點,與XXXX現行心輔制度比較與探討,推展XX心輔工作。
什麼是軍牧?顧名思義即是「軍隊牧師」,更精確的說法應是軍隊中的神職人員。美國陸軍的軍牧體制有其悠久歷史,在受訓期間各級教官不斷強調了解軍牧歷史的重要性,於軍牧學校內亦設置軍牧歷史博物館,協助受訓學員了解軍牧歷史及現行軍牧體制。以下分就軍牧歷史及軍牧體制介紹,並嘗試與XX心輔制度比較與討論。
一、軍牧歷史簡介
美國陸軍的軍牧體制建立歷經數百年的發展,最早於公元 1775 年由華盛頓將軍於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中提議穩定軍隊中軍牧人員的數量,認為每個兵團均應有其軍牧人員,以提供士兵教牧輔導(Pastoral Counseling)、帶領禱告、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及提供宗教儀式(Worship)。
軍牧歷史與美國獨立戰爭(American Revolution)有很大的關聯性,獨立戰爭期間,每場戰役均有軍牧人員隨軍隊參與,負責提供士兵信仰的支持力量、照顧傷員與即將戰死的士兵等工作。1813 年美國國會通過於旅級編配軍牧人員,授與薪水並賦予權力;1838 年建立軍牧制度系統,使軍牧體制更為完整。直至1864 年軍隊神職人員的身分已更加多元,不僅限於信仰基督教之牧師,亦包含猶太教的神職人員,並有非裔美國人及女性神職人員成為軍牧人員。
在經歷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軍牧人員人數迅速增加,在軍隊中的地位亦逐漸提升,1918 年時美國陸軍已有約 2400 位軍牧人員,設立第一所軍牧學校,並出現數字具代表性之軍牧人員;舉例而言,紐約時代廣場豎立杜飛軍牧(Duffy)的雕像,感念他於戰爭期間提供無數傷兵與瀕死戰士精神上的關懷與慰藉。
近年來軍牧體制則朝向多元化發展,1993 年出現首位伊斯蘭教軍牧人員;
2009 年佛教軍牧人員被納入;2011 年則是出現首位印度教軍牧人員。現代社會信息傳播迅速,需發展多元宗教之軍牧人員來提供軍隊神職工作,以因應具有多元文化的軍隊環境。
二、軍牧體制
美國陸軍之軍牧體制為一個獨立的體制,軍牧軍官在此獨立體系內發展,工作層級可分為國防部、司令部、指揮部、師、旅、營等層級,除在軍隊中服務外,美軍之醫院、學校或基地等機構亦設有軍牧職務。
軍牧因為軍隊神職人員,未配賦任何武器,然軍牧人員亦需隨軍隊上戰場前線服務,因此有「軍牧助理」的編制,軍牧助理的主要任務為協助軍牧軍官,並於戰場上保護其安全。
本次參訓之軍牧軍官初級班,為美國陸軍成為營級軍牧軍官前所需完成之基礎訓練;此外,尚有軍牧上尉軍官生涯訓練(C4,Chaplain Captain Career Course),需完成此訓練才能進一步成為旅級、軍校、基地等之軍牧軍官。
三、美國陸軍牧制度與XX心輔制度比較
(一)工作內容的範圍
美國陸軍的軍牧軍官主要工作內容有三項:滋養戰友(Nurture the living)、傷員照顧(Care for the wounded)及表彰英烈(Honor the dead);除此之外亦包含戰場環境分析及諮商輔導等。
軍牧軍官負責官兵心靈照顧,透過信仰的力量,以禱告、教牧輔導的方式,來撫慰官兵心靈,提供精神支持力量,在戰場上除了負責為受傷或瀕死的官兵禱告,提供其精神力量;在官兵戰死時亦負責辦理喪葬儀式。除此之外,對於部隊指揮官而言,軍牧軍官亦扮演參謀之角色,負責分析戰場民情、信仰及道德倫理等面相,向指揮官提出相關建議。
軍牧軍官的工作內容涵蓋較廣,而XX心輔制度聚焦於官兵心緒問題,依照三級防處體制,予以適切輔導及轉介,並致力於自傷防治工作。
(二)體制運作獨立性
美國陸軍的軍牧軍官乃一獨立體系,最高層級為軍牧主任室,在政策制定及人事權責方面均有相當自主權。軍牧軍官僅需在不同層級或機構歷練軍牧一職,不需歷練領導軍官或其他軍隊職務。
XX心輔官為政戰軍官的其中一項職務,心輔工作亦隸屬政戰體系,人事考核權亦在政戰體系下運作。心輔官主要由心理、社工學系畢業之軍官擔任,除擔任心輔官外,仍需歷練營、連輔導長或其他政戰軍官職務,此為與美國陸軍軍牧軍官不同之處。
軍牧軍官初級班實際訓期為 13 周,安排 4 周基礎軍事訓練課程與 9 周軍牧軍官專業課程;由於本人為現役軍官,已受過入伍訓,故不需參訓前 4 周之基礎軍事課程,僅參與為期 9 周的軍牧軍官專業課程。專業課程區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 2 周之軍事專業課程,第二階段為軍牧專業技能(4 周),以及第三階段的戰場服務課程(3 周)。以下就總體訓練課程,分就體能訓練、信仰崇拜、專業課程及現地教學等分享受訓經驗。
一、體能訓練
在受訓期間的每天清晨,均實施 2 小時體能訓練,內容相當多樣,包括跑步、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單槓及各項複合式動作,另安排障礙超越訓練(Fit to win);實施項目與XX體能訓練差異不大,但訓練方式有所差異,我認為可以「盡其在我」表達其差異。
舉例而言,跑步訓練時,XX多以能力分組、團體帶隊跑的方式訓練;美國陸軍訓練跑步主要區分兩種,第一種為間歇跑,以喇叭鳴響的方式指揮,進行 1 分鐘快速跑及 2 分鐘行走的循環練習;第二種則是長跑訓練,將範圍及路線告知學員後,學員依自己速度進行。兩種方式都是學員藉由互相鼓勵的方式,依照自己的能力與速度來訓練。單槓訓練則是有一套動作,對於手臂肌肉不夠強壯的同學,亦需在同學的協助下完成動作。
障礙超越訓練與XX的 500 公尺障礙類似,但項目較多、總距離較長。全程由小組成員輪流擔任保護員,且須在小組每位成員均完成前一項目、抵達待命位置後,才可以開始操作下一個項目;強調團結互助的精神,共同克服各項地形障礙。
或許是因為體能測驗如果不通過就無法結訓,並沒有看到任何同學因為「不想太累」而慢慢跑;伏地挺身或仰臥起坐較差的同學,均會利用課間的 10 分鐘休息時間自主訓練,大家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儘量嘗試與鍛鍊自己。
二、信仰崇拜
宗教信仰在美國陸軍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不僅日常生活經常禱告,甚至在認識新朋友的時候常詢問「你的信仰是什麼?」這與東方的文化很不相同,也是受訓時需要調適的部份。
每日的課程都是以信仰禱告作為開始,上午 8 點至 8 點 20 分是祈禱布道的課程(Worship Lab),藉由學員輪流帶領的方式,進行唱詩歌、禱告、讀聖經及經文解說。對負責帶領的學員而言,能夠練習如何在有限的時間下,實施適當的布道,提供信仰支持力量。而對於參與的其他同學而言,則是獲得將近半小時的身心靈滋養,同時可以參考同學間不同的布道方式,互相回饋優、缺點,教學相長以求進步。
此外,透過分組的方式,共同籌辦一個「精神糧食」(Spiritual Fitness Luncheon)的活動,全程由學員規劃、提報、分工及籌辦,透過簡單的儀式滋養性靈,並搭配共享午餐增進小組成員的情感。
雖然本人並無基督教信仰,受訓期間仍能感受信仰帶來的力量,每位同學的心中都帶著堅定的信仰,或許宗教或教派不盡相同,但這份信仰卻成為彼此共通的語言,也是支持每個人完成訓練的力量。
三、專業課程
軍牧軍官的課程包括對自身角色的認知、戰場分析、因應多元宗教、滋養戰友、傷員照顧、表彰英烈、諮商技巧及自殺防治等,涵蓋成為軍牧軍官所需要具備的基礎知能,教學方式亦十分豐富。
美國陸軍教育我認為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實際操作,為了教導學員如何表彰戰死的官兵,除了簡報、書面數據及影片外,更是實際將槍枝模型、旗幟及旗座、棺材及美國國旗等一切相關物品,搬至教室內進行解說與示範。課程教學後,也是以分組的方式,各組籌辦一場模擬喪禮,由小組成員規劃、分工與舉辦。
在滋養戰友、傷員照顧與諮商技巧這些課程,也是在教官講解完原則與技巧後,即採分組方式實施,由小組成員輪流扮演軍牧師(輔導者)、傷員(或求助者)與觀察者,依據教官給予的角色狀況,模擬實際情境,練習諮商與提供禱告,並互相回饋意見。
自殺防治課程為期 2 日,由具有自殺防治組織認證的教官授課,以原則技巧講解與分組練習討論穿插,亦由模擬實境的方式讓學員練習。更具體的說,在教官引導下,要求所有學員低頭閉上眼睛,隨著語意進入情境,當我們再次睜眼時,看見其中一位教官高高踩在椅子上低著頭,模擬正準備要跳橋的個案,要學員嘗試與他談話建立關係。雖然並非真正站在高聳的橋墩,搭配不斷循序漸進的情境誘導,在睜開眼睛的一瞬間看見如此景象,已在心中帶來不小震撼,何況是突然在眼前出現一位情況危急的個案?
這些「虛擬實境」的教學方式,雖然並非使用現下當紅的虛擬實境科技(VR),透過簡單卻真實的模擬,除了讓學員演練相關技巧外,更使我們能更加感同身受的去體會,在軍隊中或在戰場上提供服務時,所面臨的將是怎樣的情境。
四、現地教學
除了教室內的課堂教學外,亦安排戶外課程,包括戰役現地教學及為期 1周的戰場服務課程等;國際學生辦公室(IMSO, International Military Students Office)每月安排一次戶外教學課程,至鄰近的城市參訪,認識美國的歷史與風俗民情。
戰役現地教學於南卡羅萊納州的考彭斯實施,此為美國獨立戰爭中的關鍵戰役──考彭斯戰役(Cowpens)發生地點,由教官以兵棋講解戰略,學員輪流介紹戰役中的重要將領,並分組模擬美、英軍對抗的情景。
訓期接近尾聲時,安排為期 1 周的野外課程,透過逼真的角色扮演,仿真實施戰場簡報、如何與戰地居民接觸、協助心緒不穩的士兵、與媒體接觸、照顧傷員以及因應基地遭受攻擊等狀況,運用訓練期間所學的專業技巧,實施戰場服務。
國際學生辦公室舉辦的戶外教學,因訓期的關係僅參加兩次,分別至大煙山國家公園(Smoky Mountains)與亞特蘭大(Atlanta)參訪,認識美國的印第安文化、牛仔文化,並參訪 CNN 總部(Cable News Network)與可口可樂世界(World of CocaCola)等,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對於美國的文化與風俗民情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將近三個月的美國陸軍生活體驗,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確實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經驗,若非此次受訓,少有機會在美國停留這麼久。得到的收穫不僅來自於受訓班隊,更來自生活點滴。以下就印象較為深刻的部分,歸納四個主題分享個人心得。
一、教育方式與自主管理
美國常給人「自由」的印象,這段時間的生活,讓我感受到的與其說是自由,不如說是「自主」。整個訓練班隊,由隊長、4 位區隊長及 3 位士官負責指導,生活管理由同學擔任學員長(Class leader)全權負責。非常重視戰鬥夥伴(Battle body) 的制度,無論去哪裡、做什麼都需要與戰鬥夥伴同行。
在教室授課時,每位教官均不斷詢問學員的想法與意見,雖然對於美式教育的學生主動性早有耳聞,但確實是百聞不如一見。每位學員都會舉手發言,在教官詢問「有沒有問題?」時從來不曾冷場,即使對目前授課的內容尚不了解,也會就自己的想法分享。這種不怕犯錯、不怕丟臉的踴躍發言,是我們東方文化一再強調,卻仍待精進的地方。此外,在上課的過程中,如學員自覺精神不濟,就會主動走到教室後方,站著聽課或是稍作活動;若辦理個人事務佔用到上課時間,教官亦不曾詢問原因,我認為是因為教官信任學員幹部的自主管理。
在我們舉辦小組的「精神糧食」(Spiritual Fitness Luncheon)活動時,我們向區隊長作最後一次提報,並提醒預計於上午 11 點開始,區隊長告知他會提早到活動場地跟我們會合。在一陣亂中有序的場地布置後,學員均已到齊,卻遲遲不見區隊長的蹤影。後來同學們決定不等區隊長、依照原定的時間開始;當時在我心中非常緊張,「怎麼可以直接開始?區隊長會生氣吧?」
同學仍依計劃開始實施解說、禱告等程序並展開活動。直到整個活動結束後,實施檢討與討論,區隊長說明遲到的原因,系活動主角為小組成員,而不是他本人,對於我們依照原定計劃開始活動提出肯定。每次的小組籌辦活動過程,區隊長均給予我們極高度的自主規劃,討論與提報過程中,透過學員間互相討論、回饋的方式,引導我們完成每項任務;這樣的領導方式,與我所接受的軍事教育及任官後的部隊經驗相當不同,值得相互學習及交流。
二、語言、宗教與文化衝擊
本次參訓在語言、宗教與文化等方面都帶來很大的衝擊,初報到的前幾周,不管課堂內容或與同學溝通,都有非常大的障礙,讓我挫折萬分,甚至常在心中懷疑自己是否有學習過英文?為何已經如此專心上課,卻一句話都聽不懂?且軍牧軍官初級班是課業壓力頗重的班隊,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宿題作業,以及每天平均凌晨 4 點半就要起床的體能訓練,多重壓力夾擊之下,實在令人灰心喪志。這樣的情況直至報到超過一個月後,才逐漸改善。
宗教亦帶給我很大的衝擊,雖非信仰基督教,對於各宗教我一直保持著開放的心態,對基督教也完全不排斥,為什麼會說宗教帶來衝擊呢?我從未經歷在一個地方所有人都如此重視宗教,無論是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或伊斯蘭教,每位同學、朋友都有自己的堅定信仰,每每被問及自己的宗教時,要回答佛教卻也覺得不踏實。在反覆思索之後才發現,在XX文化當中的祭典拜祖,更像是「宗教活動」或「習俗」,遇到情緒低落時,較少尋求信仰的支持。
除了美國陸軍的同學外,透過國際學生辦公室,也認識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如埃及、約旦、斯洛伐克及哥倫比亞等),雖然每個人都非常友善,且樂於互相認識,但在日常生活中仍處處可見不同文化帶來的衝擊,甚至偶爾發生爭吵。然而每次的「劇烈溝通」,也讓彼此更加了解對方的文化,尤其是對伊斯蘭教有更深的認識,改變原先對此宗教的刻板印象。
三、責任與榮譽
在美國的街道上,亦不時看見大大的美國國旗飄揚,服飾店或年輕人的裝扮,也常看到以美國國旗為設計主題的服裝或配件。旗幟是一種精神象徵,象徵對國家的認同與榮譽。
猶記得至傑克森堡報到後的第一天,我到超市進行採買,當時身穿XX海軍陸戰隊的迷彩服,在諾大的超市尋找生活必需品。突然,有一位民眾特地叫住我,用非常認真的眼神告訴我「謝謝你為國效力(Thank you for your service)」;對於抵達美國還不到 24 小時的我而言,雖然覺得有些承擔不起這句話,但也為他們如此重視軍人深感動容。
傑克森堡基地腹地非常大,基地內除了有各階層的訓練單位、學校、訓練場、辦公大樓外,還有醫院、小型百貨公司、水上樂園及銀行等,猶如一座小型城市,一應俱全的生活設施,提供軍人及眷屬使用;基地外的商家,也常提供軍人專屬折扣。上述並非單純羨慕這些美軍所享有的福利,更羨慕在美國身為軍人的那份榮譽感。
四、軍牧輔導與XX心輔工作的差異
透過兩個多月的學習以及與同學間的討論,軍牧輔導與XX心輔工作的差異,歸納出「宗教信仰的力量」以及「對輔導的期待」兩個部分作分享:
(一)宗教信仰的力量
軍牧軍官班的授課內容均與宗教有強烈關聯性,認為信仰能為心中帶來安定,在遇到困難或挫折時,亦可提供無條件的支持及力量。受訓期間接觸到的每個人均有堅定的信仰,無論是執行任務或演練諮商技巧時,均以禱告作為開始及結尾;
「禱告」成為一種輔導技巧,當軍牧軍官在協助的個案時,亦可為個案禱告;而對於同樣具有堅定信仰的個案而言,也感覺得到支持。XX自古以來從未以宗教立國,軍隊中更不曾如此強調信仰;我認為這是軍牧輔導與XX心輔工作的一大差異,文化不同無法將宗教信仰帶入心輔工作(甚至可能造成個案排斥),但我們可以思考是否有普及而簡單的方式可以給予個案最基礎的幫助。
(二)對輔導的期待
某次與同學的談話,討論我擔任心輔官的工作,與他們身為軍牧諮商的差異。就自身經驗而言,在了解個案狀況後,常會協助處理所遇到的問題;另一位同學表示:每次諮商時都很想幫個案「解決問題」,但必須不斷的提醒自己,該做的不是「解決問題(Solve the problem)」,而是「心理諮商(Counseling)」。
這段話令我反覆思索,原來XX心輔工作,在了解個案狀況後,總是忙著幫個案「解決問題」,無論是財務、感情、家庭或內部管理問題,嘗試透過各種管道的溝通與連結,協助個案解決所遭遇到的「問題」。長官總是針對如何「解決問題」作指導,個案也常抱著「解決問題」的期待來晤談;因此,心輔官晤談後便積極介入單位內部管理,協助個案「解決問題」,以看見「心輔成效」。
而美軍的軍牧官雖不能介入部隊管理,仍可對指揮官提出建議,惟決定權與管理權尚在指揮官本身。對於尋求軍牧官協助的個案而言,或許一開始便僅抱持著與神職人員聊聊、獲得心靈慰藉的期待,因此當軍牧官為個案禱告時,心靈層面的需求就已得到滿足。
就本次受訓的體驗與心得,提出幾點建議,作為將來派訓以及XX心輔工作的參考:
一、派訓人員信仰考慮
在受訓過程,除了語言將面臨極大的挑戰外,每堂課及每項作業均與宗教有關。教官及同學總是友善的告訴我:「你不用以基督教的角度回答,用你自己的宗教來作答即可。」對我而言的困難,即使以佛教或道教的角度,我仍然不知道如何作答,因為我不具有任何宗教的中心思想。
「軍牧軍官初級班」對美國陸軍而言,即是訓練學員成為一位「軍牧軍官」的班隊,因此,所有課程都與宗教有強烈關聯。建議將來派訓的對象,以本身具有虔誠信仰者為佳(並非建議派遣信仰基督教的人員受訓,而是人員本身要具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二、XX心輔體系獨立與專業化
美國陸軍的軍牧軍官為一獨立體系,不受其他兵科管制,亦不需歷練軍牧軍官以外的軍職。
依照XX目前制度,心輔官需擔任不同職務與經管歷練,我認為是非常好的學習經驗,亦是了解各階層、單位官兵的最佳管道。而XX心輔朝獨立體系發展的建議,系認為有助於提升心輔官專業,不單是老生常談的「強化心輔人員專業知能」,而是更明確的定義與劃分專職心輔官。
心輔專業化方面,建議於相關會議或課程中,教育心輔官及各級長官,讓心輔官以更接近專業諮商師的方式晤談求助官兵,並不以「解決問題」為主要協處目的,回歸「心理輔導」的本質,負責官兵「心理」的輔導與照顧。而輔導長為基層領導幹部,原本就無法與「內部管理」劃分,因此對於心輔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初級防處的發掘、預防,協助官兵「解決問題」,並將專業的「心理輔導」轉介至二級心衛中心由心輔官執行。
此外,透由心輔獨立體制的建立,更精準的強化心輔官專業知能,取代現行大鍋炒的心輔相關專業研習,使資源獲得有效運用,官兵亦能獲得問題解決與心理輔導的全面照顧。
三、強化輔導個案的保密性
軍牧軍官諮商的所有個案數據,均受到絕對的保密,軍牧軍官不需製作諮商紀錄,也不需將個案狀況向上級或單位報告,包括個案姓名的一切資料均是保密的,只有軍牧軍官與個案本人知道。
XX現行心輔工作,雖以密件上呈晤談紀錄,但在呈現表報資料或相關會議時,對個案的保密性明顯不足。建議針對會議數據、輔導紀錄及口頭報告等相關表冊紀錄或場合,均應再加強保密相關作為,減少不必要的個案研討會議,或是依單位或職務關聯性,限縮與會人員;另上級長官針對輔導個案的指導,可透由現有心輔體系傳達,以強化保密性。
萬分期待您的轉發與收藏
加入小組請加微信:zhanliyizhuxiao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