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收藏,昨天的過眼」——民國最大古玩商姚叔來的收藏人生!

2021-02-13 古玩元素網

關注"古玩元素網"-微信號:shgudong帶你進入古玩行!

通運公司和 C.F.YAU 姚叔來其人

—— 今天的收藏昨天的過眼

悠悠安生/文

 

編者按:本文根據公開和私人提供資料編成,有核對史料本意,但因涉及通運公司過手的文物之粗線索,尤其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前後,故拿出供研究愛好者集思廣益。提示:(一)通運公司和姚叔來背景以圖片為主;(二)姚叔來經手文物以主要線索人物為主;(三)姚叔來榮獲瑞典國王勳章以證據為主;(四)補充參考圖一;(五)補充參考圖二。時間倉促,草率輒止。


 學者商人/聲譽國際/終身經理/姚叔來: 1884-1963

物常聚於所好,而常得於有力之強。

姚叔來,C. F. YAU,姚昌復,神秘人物,今天不該不曉。

他有很深的背景,也有西方人認可的學識,他是商人,被國際承認,但國內少聞。他獲得過榮譽,瑞典國王授勳。他專職中國古代藝術品,西方依賴他鑑定。他精著述,向西方傳播中國人的美學和趣味。他有個性,始終追隨張靜江,將通運公司奉獻給辛亥革命。

(一)通運公司和姚叔來背景

北京琉璃廠和南方古玩界聞其名但不知人。大商人在海外或紐約經營中國古玩,美國古董商出手大方,矣矣。民國政商界,知他和革命聖人張靜江(本名增澄字靜江,1876-1950)有特殊關係是確實,但不見他張顯,離動蕩權力和民國風雨政治的漩渦幾近中心,卻從無建樹,故聞者戚戚聽者索然。其人的政治背景和商人身份,在西方早已不是秘密,他善操英語熟練掌握東西方文化,最受西方青睞。通運公司的總經理,使他在海外的活動,能按照西方人的規則,並輕易融入上流社會。從上世紀初葉至一次世界大戰,從巴黎倫敦重心轉移到紐約,從三四十年代歐美名聲鵲起,中華革命黨有受益,志士學子有受益,海外華人和宦海沉落的名貴,踵接相至都有受益。今天市場上的重要藝術品,大多也與他有關。他和張靜江的通運公司,查民國史可以碰到。在通運公司,他和張靜江共佔股份。


通運公司在紐約使用的名片

 姚叔來真名姚昌復, 字叔來,英文拼寫 Yau Chang Foo, 西方對 C.F.Yau 這三個英文字很熟悉,在博物館如雷貫耳,在拍賣行如數家珍聞風而至。今天說不知,其實是不知者不知。生於1884年1月17日蘇州,歿1963(以後不入世)年。

 姚叔來1902年10月4日乘法國郵輪安南號,隨滿清派駐巴黎上任領事的孫寶琦(1867-1931)團隊同往,同行有張靜江,姚蕙(1879-1918),李石曾(1881-1973,李鴻藻之子),還有盧琴齋(C.T.Loo,1880-1957)吳啟州(K.K.Chow)等。姚叔來的父親和孫寶琦同是李石曾的父親李鴻藻的學生,姚蕙是姚叔來的姐姐,也是張靜江的夫人(此時已是2個孩子的母親)。他們在巴黎創辦了通運公司(Ton-Ying & Co.1903),直到1950年張靜江在紐約去世,通運公司繼續由姚叔來主持,到他們共同生命的結束。

 姚叔來蘇州人,父名菊歧字丙然,光緒進士入翰林御前陪讀,後置山東濟南府大學士,曾參與創立中國第一所英文學校。南潯富商張寶善(1856-1928,張靜江父)因同鄉孫寶琦關係結識姚菊岐,兩家結下姻緣。姚叔來本人後來(1905年)獲得過清朝末班功名,受家庭薰陶,他通中國古董,對青銅器陶瓷,古代書畫玉器情有獨鍾。上世紀30年代著有《中國書畫研究(The Study of Chinese Paintings)》,英文,由世界最高學府牛津大學出版社1940年精裝版出版,林語堂(1895-1976)代寫序,牛津紐約多倫多三地發行,書中詳錄唐宋元真跡,今不多見。

 

 姚叔來自通運公司創辦至其去世,一直是總經理,從未變更。民國史一般了解通運公司海外生絲茶葉貿易,浙江民族工業成績,那是大歷史,但缺乏細節。

 民間有蛛絲馬跡,但需要梳理才:

(1)1905年,孫中山(1866-1925)攜張靜江字據到紐約通運公司曼哈頓第五大道566號,領取3萬美元辛亥革命活動金,經手人是他; 

(2)1907年,參與中國在海外最早的《(巴黎)新世紀》(周刊)創辦,由吳稚暉(1865-1953)李石曾於1907年6月21日發起,姚蕙擔任美術設計,該刊與《天義報》同為中國最早的發行物,宣揚無政府主義;

(3)1925年,擔任紐約華僑界孫中山追悼會主祭;

(4)1931年接待和安排梅蘭芳在紐約的演出活動;

(5)鬥鳮臺(戴家灣)西周早期青銅禁流失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知情人;

(6)現臺北故宮收藏的《資源委員會檔案》冊的提供者等。該檔案即屬民國財政部檔案,資源委員會即國民黨財政部前身,張靜江任主任;


2004年紐約佳士得中國瓷器拍賣冊封面,宋代瓷器,姚叔來收藏

                     拍出價1,463.500萬美元

他和著名英國陶瓷古董商大維德(Sir. Percival David,1892-1964),美國收藏大家默爾夫人( Mrs. William Henry Moore,1859-1955),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Gustaf VI Adolf of Sweden,1882-1973),美國早期東方學者和權威人士,政商及國民黨高層貴戚,江浙古董藏戶藏家和名士等的關係,多數為人所不知。

 

    姚叔來的夫人吳氏(宛如,1882/4/1/-1982-),英文拼寫Yau Woo Shee(姚吳氏),北平人,名宦世家,晚年和張靜江的繼室夫人朱逸民(豆豆,智軼,1899/1900-1991),畫家餘靜芝(1890-1967?)等,參與美國華人首富沈家楨(1913-2007)捐辦的美國佛教會。

    通運公司其他人如盧琴齋,原是張靜江家的大菜廚,吳啟周原是張家典當鋪當朝奉,吳母原是張靜江的弟弟張增鑑(澹如,1882-?)的奶媽。上海盧吳公司命名取其二人之姓。

    張靜江為支援孫中山耗盡海外積蓄,盧琴齋另立公司 C.T.Loo & Co.,該公司是盧琴齋其它所有公司名號之宗。民國海外縱橫歐美享譽博物館和收藏界的通運公司和CT盧公司,原是一家和後來分家。同時期還有日本的山中會社(Yamanaka & Co.社長歸堂學人),他們是20世紀初歐亞美亞洲文物熱的三駕馬車,造成的影響今天還在喋喋討論。

    但研究20世紀初海外中國文物的命運,應注重考據和尊重歷史原貌。歸堂學人著有《獲古圖錄》,盧琴齋著有《中國古玉》,姚叔來著有《中國古代書畫》,龐萊臣(元濟,1864-1949)著有幾大冊書畫個人收藏,對西方影響頗深,貢獻也頗大。天下之大,失於此者得與彼,散於私者得於公,多存厚亡之律。中國人在世界,每人都感覺比過去好看,但誰又不沾此帶來之光。


姚叔來巴黎前後(1902-05)


姚叔來在美國的身份證(局部),1952年


張靜江和原配夫人姚蕙

姚蕙(1879-1918),姚叔來的親姐姐。1902年初張靜江隨嶽父及孫寶琦(李鴻藻的兩個得意門生)進京得識李鴻藻(1820-1897)的兒子李石增,隨即共同商定作為即將出任法國領事的孫寶琦的隨員,趕赴巴黎去見見世面,姚叔來當年19歲,也進入行列,浩浩蕩蕩一大陣20餘人到巴黎,由此開啟了通運公司的歷史。姚蕙為張靜江生育5個女兒。


張靜江和繼室夫人朱逸民

朱逸民(1901-1991),張靜江和繼室夫人。她是貧苦人家的小家碧玉,1913年起被張靜江包養受私塾教育,出落成大家閨秀。姚蕙意外在紐約中央公園受傷去世,張靜江製備水晶棺使她安返故鄉,也是她成為中國第一個有此待遇的人。張靜江和朱逸民1921年有第一個孩子,一共為張家生育2男5女。上世紀60年代她和姚叔來夫人吳宛如是參與創建美國佛教會的積極分子,兩個家庭自始至終親如一體。


 姚叔來在船上

姚叔來(上)上世紀初經常往返於歐美和中國之間。照片約1930至1940年代。此期間也是英國古董商大維德瘋狂收購中國宮廷瓷器的時期,而他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通運公司。姚叔來曾接到鹽業銀行寄信,催他儘快回國處理相關事宜。


鹽業銀行致姚叔來,北京-紐約,1931


姚叔來與夫人吳宛如

約上世紀40年代。姚氏宛如(1882-1982-)出身北京望族,書香門第,姚吳兩家應屬門當戶對。她比姚叔來大2歲,且比姚叔來長壽許多。1911年他們有女兒出生,曾就讀上海中西女塾和上海中西女子中學,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移民美國。


姚叔來夫婦和5個親侄女,張靜江的女兒們,1924年攝。

姚叔來夫婦(舅父舅母)及張靜江的五朵金花,姚叔來的姐姐姚蕙所生。此期間張靜江已從單純為革命提供經費和間接參加革命,發展為直接投身革命活動,因此多數時間在國內,姚叔來為此帶他的五個女兒回上海探親。

    明年,孫中山去世,姚叔來在紐約擔任國際華僑界追悼會主祭。

    前排右起:二女芷英/四女荔英/長女蕊英/五女倩英/三女芸英/。蔣介石第三任夫人陳潔如(1906-1971)此時也常來張家,她們之前就是好友。1960周恩來在北京款待陳潔如時,問她最想見到的人是誰,陳潔如回答說是三小姐張芸英(1904-1998)。據說北伐前在廣州,張芸英曾在海邊當眾把宋子文(1894-1971)的求婚戒指扔進大海。


侄女張芷英給舅舅的婚照留念,1925年

 張芷英(1902-1975)是張靜江的二女兒,婚南潯周君梅(1896-1989),姚叔來(後排中)是他們的舅舅,1925年,約上海。1923年世界絲綢博覽會在紐約舉行,周君梅被輯裡絲商推選為參加代表。


姚叔來是紐約孫中山追悼會的主祭,1925年。

孫中山先生紐約國際痛悼會,1925年3月22日,右二為擔任主祭的姚叔來。其他人包括:大律師林百克(1871-1939),哲學教授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印度黨領袖遠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生羅隆基(1896-1965),及助祭湖北餘上沅吳江孫本文吉林婁學熙,和桂崇基梅其駒等。姚叔來等輓聯為:

                        姑無論革命首功,即茲奮鬥精神,嶺表九年,已堪千古。
                        慎莫謂興邦多難,長此偷安心理,神州五族,難保終朝。
                       —— 姚步叔來,潘梓彝,李國欽,阮曉繁


張靜江參加孫中山祭悼,1925年

 被扶者張靜江,張靜江右邊(前排右1)蔣介石,前排其他人包括戴季陶/吳稚輝/孔祥熙/蔡元培/譚延闓/古應芬等,主祭林森。地點南京國民黨中央黨部禮堂。


姚叔來和紐約遊艇俱樂部,1956年

 檔案照片,1956年1月24日紐約遊艇俱樂部。後排右起:(1)香港何東爵士二子何世禮 (Gen.Shai Lai),時任臺灣蔣介石駐美國的軍方代表;(2)美國海軍上將施特魯博(ADM. Arthur D.Struble,1894-1983),曾在二戰期間任美國海軍第一和第七艦隊司令;(3)二戰風雲外交家美國助理國務卿布拉登(Spruille Braden,1894-1978,站立說話者);(4)通運公司姚叔來。

    紐約遊艇俱樂部(New York Yacht Club,1844-),美國上流社會著名的高級私人活動場所。此照片中包括的有美國政界銀行地產軍火和好萊塢等當時許多名流,其中:

    布蘭登美國國務卿助理,二戰期間負責歐洲外交,及任南美洲各國外長,是促成西班牙退出軸心國和影響南美洲獨立運動新興的關鍵政治家,1945年美國《新聞周刊》的封面人物,只知司徒雷登或麥克阿瑟,當然還不是世界史。

    施特魯博美國二戰時期的海軍上將,美國海軍的最高將領,按美國海軍的最高軍銜為上將。

    何世禮(1906-1998)香港何東爵士三子,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早年投奔張學良(1901-2001),1949年任國防部次長。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遣第七艦隊橫臺灣海峽,蔣介石亦派顧維鈞(1888-1985)和何世禮多次向麥克阿瑟(1880-1964)請兵,最終沒直接出兵。1952年何世禮任臺灣駐聯合國代表團團長,聯合國安理會軍事參謀委員會首席代表,臺灣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委員。1956年4月26日何東爵士去世後繼承巨額家產,包括《工商日報》和民生物產公司,1998年7月26日於香港去世,獨子何鴻毅(1932-)。


姚叔來夫人和美國助理國務卿合影,1956年

1956年檔案照片,紐約遊艇俱樂部。從右至左:(疑)張石銘的繼室徐清卿/姚叔來的夫人吳宛如/美國國務卿助理布蘭登/張叔馴的嶽母錢德珩/張叔馴的夫人徐懋倩(1900-1998)。

   按錢德珩的妹妹錢德璋是劉承幹的夫人,哥哥是外交家錢泰(1882-1962),所以都是張靜江的親戚。劉承幹(貞一號翰怡,1882-1963)是劉鏞(1825-1889)的孫子,南潯「嘉業堂」藏書樓主人。嘉業堂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藏書最多的私人藏書樓,1937年南潯淪陷日本人曾經保護,1949年4月解放軍渡江後,周恩來特別電令派部隊保護,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承幹留下日記51本,現藏上海圖書館古籍部。

    張石銘(名鈞衡字石銘,1871-1928)是錢幣書畫收藏大本營「懿德堂」的主人,也是西泠印社的發起人,其子張叔馴(名乃驥,字叔馴,1899-1948)中國錢幣大王,並擅古玉書畫,1937年隨張靜江出國後定居紐約。 張叔馴先在盧琴齋的紐約古董店從事鑑定,後與薛壽萱(1900-1972)宋子文顧維鈞榮鴻三席德懋宋子良等華人政商名流結成密友,合作古玩收藏。

     另外,蔣介石(1887-1975)最初認識張靜江,通過的是日本留學(1908)的同學張石銘的另一個兒子張乃驊(1892-1918),地點在陳果夫和陳立夫(1892-1951 / 1900-2001)的父親陳其美(1878-1916)家中(1912年),並由張靜江介紹給孫中山。張靜江是蔣介石1913年加入中華革命黨的監誓人。


《張石銘讀書圖》(局部)任伯年(1840-1895)畫


西泠印社發起人張石銘晚年

張石銘(1871-1928)是張靜江(1877-1950)的堂兄,張石銘的父親張寶慶(1846-1922)和張靜江的父親張寶善(1856-1926)是同父(張頌賢,1817-1892)親兄弟。


 張石銘之子中國錢幣大王張叔馴(左2),張靜江(中坐者)的外甥

1938年8月31日香港羅便士道,張靜江旅歐居美出發之前。張靜江身後女子是他繼室夫人朱逸民(1901-1991)。張靜江從海外資助孫中山起,到親身投入革命,最後又回到通運公司,走了一個圓圈,也許正應了1936年8月印光法師的話。


印光法師(1861-1940)

據說對張靜江思想轉折起開示作用的印光法師,是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中國近代佛教復興者。其開示名言:

    無論在家在庵,必須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生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說而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二)姚叔來經手的重要文物和來去線索


兩本書:

(上)《中國陶瓷圖錄》英國著名中國瓷器收藏家大維德(Percival David, 1892-1964)著,其中藏品作為大維德基金曾在各地展覽,現為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School of Oriental and Studies)的永久藏品,大維德也是元青花的起名者,中國人對他的名字早不陌生;

   (下)《中國書畫研究》姚叔來著,其中藏品現多為美國波士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美國國會圖書館等收藏。

 

    大維德1927年起,開始留心搜集從清朝內府和太監手中流散民間的宮廷瓷器,此後不久,他又抓住鹽業銀行(1915成立)準備拍賣1901年慈禧太后(1835-1908)抵押在中國各個銀行(北洋銀元局直隸銀行等)的瓷器之機,一次性搶購了至少40餘件宋元明清精品,並分批運往美國在大都會博物館籌展。1930年他又回到北京,幫助故宮整理清宮舊藏,策劃各種展覽手冊,期間繼續在北京同古董商爭購瓷器,當時主要的對手是通運公司。他收藏的瓷器中,部分明確帶有是乾隆皇帝的收藏或御製標記。1931年,大維德在倫敦多爾切斯特酒店(Dorchester Hotel in London)辦展,並將藏品一直停放在那裡,直至二戰爆發疏散到鄉村。他的中國瓷器收藏超過1400多件,曾多此在美國日本威尼斯等國家被借展。1952年他將其收藏搬到倫敦戈登廣場(Gordon's Square in the Bloomsbury)53號樓,後與英國歷史學家蒙特史都華·艾爾芬斯通(Mountstuart Elphinstone,1779-1859)的中國瓷器合併,作為大維德基金和倫敦大學亞非研究學院的永久展覽,自1952年1月10日起對外開放。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鹽業銀行總經理曾急電催促姚叔來從紐約返回,磋商收購「取回」辦法,但還是讓大維德下手快出錢多先得了手,國寶致使飄零它鄉。留在中國人手裡的只是一紙放在角落,殘剩和無人搭理的電文。

     按1924年11月馮玉祥(1882-1948)將溥儀(1906-1967)逐出紫禁城後,北洋軍和國民政府隨後在李石曾的倡議下,成立清室古物保管委員會和清室善後委員會,對宮內珍藏進行清點和整理,張靜江和李石曾是這一系列活動的總指揮,李石曾任委員長,故宮博物院的首任理事長,1925年10月10日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因此,他們都是故宮博物院的創建人。


大維德基金收藏的中國古代瓷器在倫敦陳列


姚叔來收藏的清宮瓷器(部分),清代


姚叔來藏清宮玉器,清代


姚叔來收藏的古代瓷器,宋代


林語堂為姚叔來著作撰文

林語堂為姚叔來《中國書畫研究》代寫的英文《序/前言》(局部),30年代林語堂來紐約曾得到通運公司的極大幫助。在序言中林語堂評價姚叔來是著名的和學者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品鑑定權威,父親是清朝翰林院知山東府大學士。


姚叔來收藏的宋代重要譜牒,北宋

姚叔來收藏的宋代皇帝誥書,該手卷包括了2 幅畫像(絹)和 5 牒皇帝誥書,宋代宮廷府庫用紙(五爪龍雲),皇帝御書之寶印,是重要的宋代文史和藝術品,由美國大收藏家默爾夫人捐獻給美國耶魯大學藝術館,現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姚叔來收藏的宋代重要譜牒(部分)放大,北宋


和姚叔來關係密切的美國大收藏家默爾夫人

默爾夫人(上),習慣又稱威廉-亨利-默爾夫人(其夫名 Wiliam Henry Moore, 1848-1923,商人及律師),美國著名古物收藏大家,博物館贊助人,慈善家,博愛和和平主義者。她的愛好似乎出自自覺和眷念(sentimental attachments),涉及古希臘波斯和中國等廣泛領域,中國包括青銅瓷器和書畫,尤其對古代書畫情有獨鍾。從上世紀三十年末起,她的收藏已被西方博物館和學者們看作是公認的知識庫(repository)。她堅守私人財產不是藝術財產(in private property did not extend to artistic property)的個人理念,當她還在世時,她的收藏就已經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亞洲藝術館,芝加哥和費城博物館,以及耶魯和哈佛大學等預定的館藏重點,並在各地展覽。

     默爾夫人的收藏最早始於她和丈夫1900年遷入紐約新居東54街,1903年她從美國中國瓷器收藏家克拉克(Thomas B. Clarke,1848-1931)手中買下第一件康熙雙耳桃花瓶,並由此結識:

    美國糖業大亨哈夫梅耶(Henry Osborne Havemeyer,1847-1913);

    連鎖店大亨歐曼(Benjamin Altman,1840-1913);

    非裔發明家薩姆遜(Henry Sampson,?-1934);

    巴爾的摩藝術館長鐵路大亨瓦爾特斯(Henry Walters,1848-1931);

    地產大亨瓦倫二世(George Henry Warren II,1856-1943)

    及富商華盛頓自然博物館贊助人韋德納父子(Peter A.B.& Joseph E. Widener,1834-1915 / 1871-1943);之後又結識了曼哈頓弗裡克藝術館創始人亨利·弗裡克(Henry Clay Frick,1849-1919)和銀行家J.P.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1837-1913)等當時美國藝術收藏界巨頭,默爾夫人的丈夫是美國罐裝食品和種馬培育的商業先驅,也是律師。

     1913年默爾夫人在紐約恭親王(奕欣,1833-1898)府拍賣中,買下由日本山中會社賣給美國藝術商會的單色釉瓷器和古代玉璧,1920年前後,她開始通過山中會社通運公司和C.T.盧公司收藏中國古代青銅器和書畫。

     1918年,默爾夫人買入一件商爵,原上海出生的德中混血巴爾(A.W. Bahr, 1877-1957)賣出。該青銅器商代特徵極為明顯,但鑄造非分模具,質地又不似青銅而實屬銀合金,1940年哥倫比亞大學認定其非屬商代,應是晚期製品。1924年默爾夫人再從盧琴齋手中選購2件簋(其中之一帶有冗長銘文),1926年一件青銅尊形貓頭鷹,儘管這些具有爭議性,甚至在當時被當作宋代製作,但最終弗利爾藝術館(Freer Gallery of Art)的驗測證明,它們均屬商代。1928年和1930年,默爾夫人再購對口連蓋爵和飾有動物及人面的青銅杆,這些重要的商代和西周青銅器,現在是耶魯大學藝術館中國青銅器的核心展品,既參加過倫敦國際展,也是1938年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國青銅器展的亮眼招牌。

     1914年,默爾夫人從長期定居中國的美國傳教士福開森(John C.Ferguson, 1865-1945)手中買進2張中國畫,該年福開森正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辦中國古代書畫展,由此開端,默爾夫人開始收集中國古代書畫,在她的收藏品中,包括大量唐宋元明希世珍藏和罕見手卷。1916年至1917年間,她從山中會社及龐萊臣(元濟,號虛齋,1864-1949)姚叔萊和盧琴齋手中,分別購得米芾(1051-1107)自跋《山水歸舟圖》,馬遠(1189-1225)題落《山水》等巨製,以及北宋《睢陽五老圖》中的朱貫杜衍兩幅畫像。其中通過姚叔萊的有唐代楊昇(唐玄宗開元年間,713-741)《雪山初晴圖》,以及李公麟(1041-1106)《十八羅漢圖》,米友仁(1075-1151)《夏日冷雨雲森圖》,鄭思肖(1241-1318)《秋蘭》,趙孟睿1254-1322)《三駿》,和王冕(1287-1359)《白梅爭豔圖》等,皆為存世罕見仰及不可攀的真跡。


默爾夫人收藏青銅對口連蓋爵,西周

約1928年,姚叔來將此爵介紹給默爾夫人之前,特意在上海新北門內福佑路東滌甫鏡華照相館拍下圖片,這也是通運公司做生意的慣例,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方便。


默爾夫人收藏的殷墟青銅尊形貓頭鷹,商代


姚叔來收藏的安陽玉琥,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商代


默爾夫人收藏的安陽大理石雕貓頭鷹,商代


 默爾夫人收藏的楊昇《雪山初晴圖》,唐代


默爾夫人收藏的《朱貫像》(睢陽五老圖之一),北宋

1916年姚叔來在默爾夫人中國旅行期間,陪同和向她講解,姚叔來悠閒流暢的英文語言修養和對中國文化的深厚理解,加強和增進了他們之間的感情。至上世紀三十年代起,默爾夫人的收藏開始被世人關注,使她享有國際聲譽的,是1935-6年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舉辦的倫敦國際中國藝術品展覽會(Th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由大維德策劃,包括一批由英國艦隊特別押運護送,第一次從中國政府借展的宮廷收藏。該展覽會被看作是西方人學習中國藝術的分水嶺(watershed),因而別具相當含義。

    默爾夫人的書畫和青銅器,以及其它一些收藏家的藏品,也被列入應邀行列。默爾夫人的參展品中,有一幅宋徽宗《雪景歸舟》山水長卷,被主辦單位擬為書畫展重點,該畫是1925年她通過通運公司從上海龐萊臣手中獲得。但是,當波士頓博物館拿出一幅懷疑是宋徽宗仿唐代張萱(約活動於713-733年間)的《搗練圖》卷時,默爾夫人的另一幅有同樣疑問的唐代周昉《團扇仕女圖》卷,也被要求請來赴展,該圖送到時,離展覽手冊附印僅差兩天。《團扇仕女圖》是默爾夫人1923年從巴爾手中買的。同時默爾夫人拿出的還有一幅1932年她在大阪從山中會社購得的唐五代黃荃(900-965)《柳塘聚禽圖》卷。默爾夫人的這些中國古代書畫瑰寶,成為此次展覽會最光彩奪目的焦點,而作為默爾夫人書畫收藏的實際管理者(a de facto curator),姚叔來的鑑定也得到了世界性的公認。《雪景歸舟》《團扇仕女》《柳塘聚禽》等一系列經姚叔來鑑定的中國古畫的英文名稱,已成為固定的文化符號,載入世界範圍內的圖書館和博物館的編輯冊。

    從1937年至1940年,默爾夫人的中國書畫收藏,由姚叔來和美國中國藝術研究獎學金(The Louis Wallace Hackney Fellowship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創辦人華萊士負責研究和整理成書,取名《中國書畫研究》,1940年由牛津出版社精裝,在倫敦多倫多和紐約同時出版發行,插圖全部採用珂羅版。這使默爾夫人的收藏,尤其是中國古代書畫享譽國際收藏界。其實,也就在倫敦國際展剛落幕,美國國際學術會創始人亞瑟·厄漢博(Arthur Upham Pope,1881-1969)就已蠢蠢欲動,從倫敦(1936年4月30日)給耶魯大學繪畫部主任斯澤爾(Theodore Sizer,1892-1967)寫信,急不可待地介紹默爾夫人的收藏,信中堅稱認為,默爾夫人的藏品應屬博物館「必不可少」(inside'ins)之列,將來必須耶魯大學擁有。斯澤爾接受了這種看法,旋即又向耶魯藝術館館長(Everett V.Meeks,1879-1954)寫了推薦信,還特意在信首添注「富麗堂皇」(Perfectly splendid!)以醒目。對這批將來的饋贈,耶魯大學上下此時的興奮心情已難於掩飾。默爾夫人的中國古代書畫,後來還分散到其他地方,其中僅美國國會圖書館就有數十幅。上世紀30年代,餘靜芝仿過周昉《團扇仕女圖》,送給了林語堂。


  默爾夫人和姚叔來夫婦

照片年代約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年。

    默爾夫人(右3)手觸眼觀的書,是英國中國瓷器收藏大家大維德送給姚叔來的專著《中國陶瓷圖錄》(1934年,大維德著)。姚叔來不僅在中國古代書畫,而且在陶瓷方面,也是默爾夫人最可信賴的專家。(右1)姚叔來,(左1)姚叔來夫人吳宛如。


英國大維德在其著作《中國陶瓷圖錄》中的毛筆字自跋


默爾夫人收藏的《雪景歸舟》山水長卷,宋徽宗畫

1925年默爾夫人通過在紐約的通運公司姚叔來,從上海的龐萊臣手中買到。該圖曾參加1935-36年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舉辦的國際中國宮廷藝術品展覽會,與默爾夫人的另外兩幅《柳塘聚禽圖》和《團扇仕女圖》及波士頓博物館《搗練圖》,成為當時展覽會中最耀眼的亮點。該展是中國宮廷藝術及收藏以官方的正式形式,首次在西方的公開亮相,對西方人收藏中國藝術品有裡程碑和分水嶺的意義。

    按通運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地址,在當時南京東路靠近外灘的鴻仁裡,是劉鏞三子劉梯青(淵叔,1876-1950)的地面,又逢劉鏞長孫劉承幹兩年前剛成為張靜江侄子張叔馴(1926年9月創辦古泉學社)的嶽丈,基於這些原因,通用公司此時於此地的生意正當熱火朝天,而龐萊臣是積極組織貨源者,同鄉蔣孟蘋周佩箴(1884-1952)薛竹蓀等也是參與人。


《雪景歸舟》山水長卷(局部),宋代


波士頓博物館收藏的唐代張萱《搗練圖》,宋代

宋摹本,傳為宋徽宗(1101-1125)。該圖曾參加1935-36年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舉辦的國際中國宮廷藝術品展覽會。


波士頓博物館收藏的唐代張萱《搗練圖》(局部),宋代


默爾夫人收藏的唐代周昉《團扇仕女圖》,宋代

宋摹本,亦傳為宋徽宗(1101-1125)。該圖曾參加1935-36年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舉辦的國際中國宮廷藝術品展覽會。


唐代周昉《團扇仕女圖》(局部),宋代


巴爾(A.W.Bahr,1877-1957)

他是上海出生的德中混血兒。默爾夫人1918年買進的第一件商代青銅器爵和1923年宋仿周昉《團扇仕女圖》,均來源於他的收藏。後者張大千(1899-1983)自稱到紐約前曾見過真跡,自然應是1923年以前,他又如何見到就不好說了,但應是在上海用功的年輕時期,以為見到了唐五代真跡,並回憶稱餘舊見此卷,嚄為稀世之珍。


默爾夫人收藏的黃荃(900-965)《柳塘聚禽圖》卷,五代

該圖曾參加1935-36年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舉辦的國際中國宮廷藝術品展覽會。

    北宋平定西蜀和南唐,悉數將兩處豐富畫藏收歸朝廷,宋太宗(939-997)又置翰林書畫院,西蜀黃荃受到重視,南唐徐熙(公元975年隨李後主歸宋)反受冷落,當時有「黃家富貴,徐熙野兔」之說。北宋以末,南宋以初,宮廷畫變成了障礙,中原李成(919-967)範寬(?-1031),南唐董源(?-962)巨然(南唐隨李後主煜降宋,僧人),文人畫開始有說道。


西蜀黃荃《柳塘聚禽圖》卷(局部),五代


餘靜芝仿《周昉團扇仕女圖》,民國

民國女畫家餘靜芝在紐約仿的《周昉團扇圖》(局部),張大千訪紐約時題的跋,稱讚其可與真跡並稱雙絕,後歸林語堂收藏。餘靜芝是姚叔來家的常客和幹侄女,與姚氏夫人及張靜江的繼室夫人朱逸民(1901-1991)及兩家庭的子女都有非常親密的往來,節慶日餘必有書畫相贈。餘靜芝能見到真本,得益於姚叔來和默爾夫人,是無可非議的。


阿瑟·厄漢博(1881-1969)在紐約亞洲學院辦公室,上世紀三十年代


    礦業湯普森(William Bayce Thompson 1868-1930),林業邁耶(George Hewitt Myers 1875-1957),傳媒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 1863-1951),中東石油古本凱恩(Calouste Gulbenkian 1869-1915)和洛克菲勒(John D.Rockfeller Jr. 1874-1960)等。

    姚叔來的名氣和默爾夫人的收藏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名聲鵲起,進入歐美主流博物館的視線,與阿瑟·厄漢博的欣賞直接相關,也與姚叔來的個人鑑賞能力和水準殊途同歸。


阿瑟·厄漢博在康州的家中


左起:阿瑟·厄漢博夫人,姚叔來夫人,張靜江夫人


阿瑟·厄漢博在伊斯法罕的墓園一角

阿瑟·厄漢博和他夫人躺在這裡,公元前七世紀,相當於中國的東周時期,古代波斯帝國的首都,現在伊朗的第三大城市。在中國,他可能會被認為是壞人,怎可享受這種待遇。


世界最大的中國古書畫收藏家虛齋龐萊臣



默爾夫人收藏《女子圖》(局部),唐代以前

 默爾夫人收藏,原龐萊臣/姚叔來收藏,現波士頓博物館館藏。

     該圖有明末朱之蕃(1546-1624)題識:「柯敬仲為有元一代鑑家,觀其自題為晉,口展玩,神形俱,極有厚,吾口信而無疑」。按柯敬仲(1290-1343),名柯九思,字敬仲,元初著名書畫家。朱之蕃,明代大臣和書畫家。其二人均認為上圖為晉代之物無疑,姚叔來認為,只可說是唐代之前,波士頓博物館採用此說。此圖亦可名《靈照女圖》,如可成立,對研究唐代和唐代以前文化宗教,社會風尚和史籍記載都極具價值,編者按。


默爾夫人收藏《漢博望侯張騫會仙圖》,唐代

默爾夫人收藏,原龐萊臣/姚叔來收藏,現波士頓博物館館藏。

     有關張騫博望侯記載:公元前123年(漢元朔六年),出使和開拓絲綢之路的張騫從西域逃回之後,隨西漢大將衛青攻打匈奴得勝,受漢武帝封博望侯。2年後,公元前121年(漢元狩二年)張騫又奉命配合李廣到右北門攻打匈奴,但因延誤軍期被處死刑,張騫用博望侯爵位贖身被貶庶人,李廣也因此戰役失利而功過互抵。

    此圖宋徽宗題識,認為此是唐代閻立本(601-673)畫的張騫騎樹幹遇神仙的故事。姚叔來提示,歷史上關於張騫信道教和遇見仙人的故事雖然很多,但學者認為同名和相同事跡歷史上也有出現,所以將此圖定位唐代作品比較準確。

 

    龐氏收藏主要源自狄平子(名葆賢,1873-1921,上海報人,富收藏精鑑賞),清室舊員和朋友之間,出手豪邁不惜金錢,且嘗以歐陽修之「物常聚於所好,而常得於有力之強」自喻。自1909年至1940年,龐氏將個人收藏編書5冊,刊錄精品900餘件,分別:

    (1)《虛齋名畫錄》,1909年,十六卷,歷代名畫538件,唐宋元三朝名跡佔三分之一,鄭孝胥陸恢題記題跋,龐氏自敘;

    (2)《歷朝名畫共賞集》,1909年,共三冊,歷朝名畫30件,鄭孝胥題書名,龐氏外甥張弁群(名增熙,1875-1922)編輯,上海世界社和有正書局國內海外同時發行,張靜江的夫人姚叔來的姐姐姚蕙是發行人,珂羅版插圖。

    按張弁群是張靜江的大哥,張靜江排行老二。該書目的是使西方人了解中國書畫藝術和虛齋收藏,並配合張弁群張靜江兄弟在法國的通運公司,開拓歐美古玩字畫業務。張弁群自然不懂英文,姚叔來參加編輯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此書印量不多,鮮為人知。

    (3)《虛齋名畫續錄》,1925年,四卷,歷代名畫200件,宋元名跡32件,朱孝藏序,龐氏自序。自序中說明,比年各直省故家名門,因遭喪亂避地來滬,往往出其所藏,就舍求售者踵相接。餘自問平生無得意事,無勝人處,惟名跡之獲,經餘見雖屬雲煙過眼,而嗜痂成癖,所得在是,所勝似亦在是,彼蒼蒼者,殆不欲名跡淹沒,特令餘褒集之以廣流傳耶。

    (4)《中華歷代名畫記》,1926年,歷朝名畫81件,英文對照,龐氏自序。此書目的是為參加美國費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藉以面向世界宣揚中國歷代書畫和文明,其中件件國寶,得到歐美藝術鑑賞界高度重視。龐氏在序中表示,「唐宋迄今,千百餘載,代遠年淹,真跡日少,贗鼎日多,若非於筆法絹素著色三者辨別精審,易以魚目混珠。餘搜求三十餘年,自辛酉庚子丕變,內府秘本流落人間者,既獲快睹購置,而南北鑑藏之家,間有二三名跡,餘皆不惜重值,羅而致之。然必再三研究,務求確當,故歷時雖久,而所得不多」。此書編輯有姚叔來筆耕當無疑。

    (5)《名筆記勝》,1940年,5冊,歷朝名畫80件,珂羅版,龐冰履姚子芬樊伯炎合編。該書2008年上海遠東出版社曾以書名《龐虛齋藏畫集勝》影印出版。


默爾夫人收藏的米友仁《夏日冷雨雲森圖》,原龐萊臣收藏,宋代

米友仁,號小米,1075-1151年,喜墨戲,宋代米芾之子。

    1943年龐萊臣立遺囑將財產分給兒孫,1949年其繼室夫人賀明彤主持遺產,分別分給兒子龐冰履堂弟龐讃臣和孫子龐增和增祥。龐氏收藏雖幾經流散,但現已多為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和蘇州博物館等回收,在國外的則主要被博物館和藝術館收藏,其中美國最多。天下之大,失於此者得與彼,散於私者得於公,多存厚亡是也。上世紀50年代,國家文物局長鄭振鐸(1898-1958)曾對龐氏收藏特發多次「非要不可」的批示,可見重視程度。


龐萊臣送姚叔來的書畫摺扇,約1925年,民國

題;「仿小米筆意,乙丑八月,寫為叔來姻三兄大人法鑑,弟元濟」,鈐印4方:(白)御賜口楊雅屬;(白)元濟;(朱)萊臣;(朱)虛齋的筆。

    張靜江既然人稱「二兄」(排行二),稱姚叔來做「三兄」也順理成章,舅舅叫外甥加官場話可能也不為過,何況何來「法鑑」,背景米友仁(小米),只能你知我知他她知,人去物在。1925年姚41歲,龐61歲,龐的妹妹是張靜江的母親,姚的姐姐是張靜江的夫人。當此之時,正是龐氏為配合通運公司和海外參展,編撰和出版自家收藏《虛齋名畫續錄》(1925年)《中華歷代名畫記》(1926)之際,所以稱「法鑑」,當然也不是空穴來風。虛齋龐元濟,與「項氏子京」「棠邨」「譚谿」「雲松」「賓谷」並持審定寶印(「虛齋審定名跡」「虛齋審定」),平分天下書畫收藏的虛齋主人,豈是隨便褒揚他人者。

    姚叔來之與中國古書畫乃至於當時書畫界,之影響之作用,若幾數行小字,再不便和盤託出。


龐萊臣送姚叔來的書畫摺扇(局部)

龐萊臣富收藏也精書善畫,他和張靜江都書法從李邕(北海,678-747)。書如其人,今天還可以從字裡,看到龐萊臣,甚至張靜江們的影子,領略他們的精舍和追求。

    按李北海有「書中仙手」稱號,其書掃魏晉死板,開入唐新風,其體前未所見有《李思訓碑》等今在。李後主評北海,說學二王入內卻失體,得的是氣。北海自喻欲似我者俗學者死。蘇軾米芾書從北海,想得的是他筆意,想圖的是閒雅書境。從龐萊臣的書法上,能看出有相同的領會,爽朗帶險峭,不爽遒勁和趣味。歐陽修審視李北海,謂其書初不甚好之,及看久絕非相類,從而悟出,邕書追鐘王皆可以通,凡學書者得其一可通餘,得意而忘其形的妙的道理。如再看貫休(唐五代823-912)羅漢之胡貌梵相,曲盡其態,還有狂放桀驁和遊者惜世的朝代士大夫,可見雖出董源(北苑,?-962)亦有貫休,民國人物何如。


   李邕《李思訓碑》(局部),唐代

                          號北海,人稱李北海


姚叔來藏張希黃刻竹筆筒,明代


通運公司與臺灣政府與英國大維德

 檔案照片,待明,通運公司姚叔來收藏,約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左1)英國大維德基金人大維德,(中間)通運公司代表,照片中其它可能包括臺北故宮或臺灣官方駐紐約代表。時間至少是上世紀50年代後。



大維德,上面照片補充,相同時間。


大維德致姚叔來信

倫敦寄紐約,寫信日期1958年9月4日。英國大維德在信中向姚叔來請教一件中國瓷器的名稱鑑定及相關實物等具體問題,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和從未公開過的檔案文件。



姚叔來復大維德的回信

紐約寄倫敦,寫信日期1958年10月18日。一個半月後,姚叔來回復大維德,在信中具體答覆他的問題。信中涉及了不同人物和領域,包括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及已從通運公司另立門戶的和盧琴齋合夥的吳啟州等。不難窺見,他們之間頻繁的往來關係,以及姚叔來的角色。 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是著名的東方古物收藏家和探險家,創立瑞典皇家博物館的東方古物考古研究所,其收藏的中國古玉為瑞典皇家的鎮館之寶。

(三)姚叔來的榮譽勳章


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

姚叔來保存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的照片(1882-1973,在位:1950-1973)選。古斯塔夫六世酷愛古代建築和東方考古,是著名的皇室收藏家,瑞典皇家古物博物館,保存其全部收藏。


瑞典國王授予姚叔來的個人勳章,銀質

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1957年11月23日,授予姚叔來銀質個人勳章。銘有姚叔來名子,斯德哥爾摩,正面為國王全稱及國王古斯塔夫六世頭像。

    世界著名瑞典東亞考古學家,首位為中國發現(1933年-34年)萬裡長城最遠抵達新疆證據的赫定(Seven Hedin,1865-1952),也曾獲得過如此殊榮。此一級別,赫定還從:俄國沙皇/伊朗國王/奧匈國王/德國皇帝/印度總督/日本天皇/班禪九世/魏瑪總統/羅馬教皇/美國總統/蔣介石和希特勒等獲得過。

    問題是,姚叔來獲獎日期與楊振寧李政道1957年12月10日,榮獲諾貝爾物理獎的日期幾乎同時。如果姚叔來此獎所獲的意義與以上相似或相當,那麼,這也可以說是姚叔來一生所獲最高榮譽和獎賞。此特殊榮譽中國人沒有過,姚叔來是唯一,也是今人唯一聽說過。現再看大維德給姚叔來寫信的時間,以及寫信的內容,彼此間坦誠布公的語氣,頗有緊鑼密鼓似,當年搶購慈禧老佛爺瓷器的架勢。

    無論如何,可以這樣說,至上世紀50年代末,姚叔來在海外中國文物收藏領域的聲譽,不僅達到了個人頂點,而且也達到了世界頂峰。此時張靜江已去世(1950年)多年。回顧來看,姚叔來有如此聲譽,應該還不只今天所能見到的,相對他的收藏,更應更主要的是他的背景,以及他個人的鑑定能力,尤其是中國古代書畫的鑑定和水準。當年,無論是盧琴齋還是日本的山中會社,都無人可與他比,也無能力寫出這方面的專著或專述,並且在他那個時代的中國也是如此。

 
姚叔來晚年,1956年1月24日。


姚叔來的著述和事跡當然還不是這些,這裡零散想起些,覺得不應該不知道,也覺得,文化意識提高了,該再伸進去點歷史。


王鐸(1592-1652)草書,明末

【補充參考圖片】(一)


 梅蘭芳(1894-1961)1930年在去美國訪問演出的船上

姚叔來比梅蘭芳整整大20歲,梅氏在紐約演出的京劇臺詞的英文翻譯,得到姚叔來的準確修改,使西方人更好地了解到了中國的傳統藝術和文化,其中某些故事至今膾炙人口。


姚叔來穿梅蘭芳劇組道具留影,1930年,紐約


梅蘭芳在美國演出的劇目之一

梅蘭芳在美國演出劇目《草船借箭》的檔案照片,1930年。上圖姚叔來帶的帽子和道具,還可隱約在此圖右上方的演員中找到。


梅蘭芳1930年美國訪問演出檔案照片


姚叔來撰寫的商業性手冊(選)

配合梅蘭芳赴美演出,姚叔來不僅介紹了《霸王別姬》《寶蟾送酒》《武家坡》《昭君出塞》《天女散花》等,還撰寫了帶有商業味道的宣傳冊,兜售中國傳統絲綢服裝,從中既宣傳了中華文明,也為通運公司賺到一筆可觀收入。


梅蘭芳訪美演出期間會友


梅蘭芳在紐約的演出預告

梅蘭芳1930年3月3日星期日在紐約西百老匯演出的預告手冊(2010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展品)


姚叔來的一次生日聚會

上世紀50年代姚叔來生日家宴,其中不乏江浙富商民國高層在海外的家室和文化藝術界的朋友。右邊以張靜江家族為主,左邊朋友和客人。(中)姚叔來,姚氏身後右邊是默爾夫人(1859-1955),前排(右4)張靜江繼室夫人朱逸民,前排(右3)餘靜芝,後排(右起)林語堂夫婦汪亞塵(1894-1983)等。


李麗華參加姚叔來生日慶祝

 首位進軍好萊塢的中國影星李麗華(1906-),為姚叔來拜壽籤名。1958年,李麗華應邀到好萊塢,拍攝紀念美國飛虎隊的影片《飛虎英雄》。照片背景姚叔來夫婦,1958年,紐約。


李麗華邁進好萊塢提供的資料照,1958年


李麗華和舊影星

左起:蝴蝶(1907-1989)/周璇(1920-1957)/李麗華(1906-)/白光(1921-1999)/王丹鳳(1925-)香港合影,約上世紀50年代。


張靜江初到巴黎

約1903年。上海博物館現藏有三百多張張靜江夫婦及隨員在巴黎時的檔案和明信片。


孫中山為張靜江題的字

    唐五代貫休(832-912)詩:

            貴逼身來不自由,幾年勤苦蹈林丘。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萊子衣裳宮錦窄,謝公篇詠綺霞羞。他年名上凌煙閣,豈慕當時萬戶侯。


 通運公司在巴黎的舊址

通運公司在巴黎市中心繁華區的舊址,先名東英樓後來遠樓,建築材料全由中國運來,該址也是當時西方漢學界聚會的場所,中西文化交流的高級沙龍,現為旅遊景點。當時張靜江的生意兩個月可銷一批貨,一年周轉6次,帳房李力經回憶獲利之巨無法估計。

     根據上世紀20年代通運公司和英國亞洲文物商(Asian Art at the Bristol city Gallery / Alfred Earnest Bluett & Leonard & Edgar)布魯埃父子的往來信件可知,1921至1928年通運公司給出的地址,包括巴黎馬德蘭廣場4號和聖喬治街(Place Saint Georges,Paris),倫敦 W1#,at Clarges Street,London 和上海法租界呂班路(Duball)210弄1號門等。盧琴齋的公司(巴黎CT Loo上海盧吳和紐約來遠)雖然已經獨立運作,但仍在不斷使用通運公司招聘。除了經濟必須分開,這塊招牌在當時自然好使。


通運公司在紐約的一處原址

通運公司在紐約57街原址(當年最繁華的商業街),19世紀流行的維多利亞式風格和雕刻,在當時是紐約的風靡,1949年前後宋美齡在美國的外交活動,辦公地址亦借用在此,受紐約政府今天的古蹟保護。


盧琴齋全家福

盧琴齋(1880-1957)全家福,盧母(前排中坐者)身後中立者為盧琴齋,約1902年去巴黎前後,民國時期大型照相館風格。


盧琴齋在紐約古玩店

盧琴齋在古董店中向客人展示中國書畫,紐約,約1018年前後,盧氏的重點從巴黎轉移到紐約,圖片來源美國當年《生活》雜誌。


盧琴齋生日宴

盧琴齋生日慶宴會,約上世紀50年代,紐約,前排中坐者盧琴齋,後排站立數第7第8分別為姚氏夫人和姚叔來。私人檔案照片。

版權聲明:通運公司和 C.F.YAU 姚叔來其人—— 今天的收藏昨天的過眼   悠悠安生/文版權歸屬!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也可關注我們的微信號:shgudong 閱讀更多精彩的文章。

參加拍賣加微信:guwanyuansu

手機:15201921803(微信)

全國熱線:4000897882

相關焦點

  • 收藏古玩的八大樂趣!
    說起來應算中國最大的古玩收藏家了,乾隆在位60年,88歲而終,在歷代封建帝王中屈指可數,這與他的「業餘愛好」不無關係。大凡在古玩收藏圈子裡的玩家極少有不讀書、不翻閱查找資料的,筆者經常發現,就是擺地攤的農民朋友都在孜孜不倦學習古玩方面的知識。特別是新一代「知識型」的青年玩家,他們的基礎好,勤奮好學,少於保守,把傳統的鑑賞經驗知識和現代高科技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到古玩收藏的實踐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 古玩源流——收藏大家趙汝珍的古玩觀
    王老提起的這位既愛養鴿又好古玩的先生,就是《古玩指南》一書的作者,清末民國的著名大收藏家——趙汝珍。 筆者多年之前就在一位前輩的指引下,拜讀過趙汝珍先生的大作。《古玩指南》和《古玩指南續編》兩本著作深入淺出的講解了古玩收藏的諸般事項,其中一些傳統的辨偽手段或許已經落後於現代的高科技造假方式,但趙先生所講述的古玩收藏的基本道理確是真知灼見!今天小生就為大家分享趙先生著作中古玩源流、古玩價值和古玩種類這三個方面的觀點。
  • 【奇哥聊收藏】古玩人生
    古玩的世界,是人的世界,古玩圈子,是我們生活的圈子。對古玩的認知,是我們人性的認知。
  • 玩收藏,品味人生!
    (點擊藍字進入)學習永無止境:弘揚民族文化,拓展收藏思路,與您共同分享收藏樂趣我們絕對相信古玩藝術品才是未來的投資首選!  收藏歷史,感悟生活。  收藏奇珍異寶,弘揚中華文化!  集古藏今,以藏養藏。  收藏品味人生,交流體現人情。  藏家養性的法寶,學者修身的典範!  品嘗收藏的滋味——酸甜苦辣;享受文化的樂趣——說古道今!  收藏豐富人生,收藏開闊視野,收藏怡情養性,收藏益壽延年!  什麼是收藏?「收」的是情趣,「藏」的是文化。
  • 2021年古玩收藏禁忌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說說,2021年古玩收藏的禁忌有哪些?禁忌一,不堅持理性思考,見利就走。受到疫情的影響,去年的古玩市場可謂是驚心動魄,這個月還在大漲,各位藏友紛紛叫好的寶貝,再過幾個月突然就又開始暴跌,這樣的情況已經屢見不鮮。而在今年,武夷山紀念幣的大爆,可以說是給古玩市場今年一整年的運作都開了一個好頭。
  • 中華收藏第一鎮水落坡民俗古玩交流展誠邀您來
    民國時期留聲機又有哪些特點?更多古玩裡藏著的「秘密」,8月7日至9日在「中華收藏第一鎮」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水落坡鎮就能得到答案。8月7日至9日,2020年中國·陽信水落坡民俗古玩老物件交流展將在水落坡鎮民俗文化旅遊3A景區內舉行。本屆交流會由陽信縣古典家具協會、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主辦,水落坡民俗文化園、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濱州融媒中心承辦。
  • 古玩收藏為何魅力大,收藏界秘密有多少?
    改革開放後,隨著人民物資水平和藝術鑑賞水平的提高,涉足古玩集藏的人與日俱增。那麼,古玩收藏為何魅力大,收藏界秘密有多少?【魅力一】:中國的古玩博大精深。以瓷器為例,它的製作無論是選料、繪瓷、燒瓷都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
  • 全國收藏者雲集德化古玩交流會 盤點不得不知的德化陶瓷收藏知識
    近日,一場古玩交流會在德化順美古玩城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古玩收藏者早就拾掇好寶貝趕至德化,在晨曦初起之際便張羅好各自的寶藏,等待慧眼識珠的伯樂
  • 天水時間丨收藏昨天
    今天,我們把餘秋雨先生的《收藏昨天》送給大家,那些抓不住的、已流逝的昨天,務必要好好安放在心裡。收藏昨天-餘秋雨經常有年輕朋友來信詢問一些有關人生的大問題,我總是告訴他們,你其實已經有了一位最好的人生導師,那就是你自己。這並非搪塞之言。人生的過程雖然會受到社會和時代的很大影響,但貫穿首尾的基本線索總離不開自己的個體生命。
  • 老婆為什麼說你玩物喪志,看看這些玩物生志收藏古玩的土豪們 !
    幸運的是,翟健民預想中最強的競爭對手並沒有出現—因為身體不適,英國頂級古董商吉瑟普·埃斯肯納茨沒有出席這次拍賣。事實證明,當天翟健民運氣確實不錯。因為兩個月後,埃斯肯納茨便以2.3億元人民幣的天價買下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而震驚全球。    雖然少了一個勁敵,但翟健民贏得並不輕鬆。香港商人劉鑾雄也盯上了這件古玩。對於古董收藏,「大劉」向來是一擲千金。
  • 人氣最高的五本古玩類小說,是熱愛古玩收藏的你必看的書籍!
    大家好,我是冬日暖陽,那一個每天絞盡腦汁,給大家推薦精品好書的我,今兒個,又帶來了五本優秀小說——人氣最高的五本古玩類小說,是熱愛古玩收藏的你必看的書籍!喜歡古玩的人群,最需要具備的就是鑑別古董的能力。
  • 盤點文玩古玩收藏愛好者十二部必看電視劇
    文玩人追的是以文玩古玩元素為核心的影視劇。聽柴柴給你盤點文玩人必看的十二部電視劇:第一部 古董局中局由馬伯庸同名小說改編,由夏雨,王剛主演,講述了小古董店主許願,出生於迷霧重重的古董世家,意外捲入一起沉沒已久的江湖秘局中的故事。第二部 黃金瞳由起點白金作家打眼的同名小說改編。
  • 民國四公子的收藏故事
    張伯駒、袁克文、溥侗、張學良蓋因其身世顯赫,又兼風流倜儻,才華橫溢,不被禮教約束,常做驚人之事,被時人並稱為「民國四公子」。四公子雖然秉性各異,造化有差,卻有一個共同的愛好:收藏。張伯駒一擲千金的收藏壯舉使得張家傾家蕩產,卻人格豪邁,淡泊明志,從上世紀50年代起其收藏陸續捐贈國家,如此境界,堪為完人。袁克文:乘興而藏興盡而讓袁克文,袁世凱次子,自幼熟讀四書五經,精通書法繪畫,喜好詩詞歌賦,還極喜收藏書畫、古玩等,是名重當時的收藏大家。袁克文生性豪放,舉凡詩詞書畫和鑑古諸事無所不通,對古錢幣的研究可謂一時翹楚。
  • 引入《霧裡看花》 PPS 為古玩收藏加溫
    北京2009年9月16日電 /美通社亞洲/-- 近日,PPS 引入《霧裡看花》等以古玩收藏題材的電視劇。古玩收藏題材的電視劇有望在家庭倫理、軍事諜戰等大熱題材後殺出重圍,另闢蹊徑再次吸引網友們的目光。
  • 袁大頭民國年間一共造了多少枚,怎麼辨別真假,有收藏價值嗎
    袁大頭民國年間一共造了多少枚,怎麼辨別真假,有收藏價值嗎昨天中午吃飯的時候筆者路過了古玩街,看到兩個人在爭論
  • 馬未都:大眾收藏的黃金時代來臨
    馬未都從收藏及文化的角度梳理了中國歷史上幾次大的 「盛世」:「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等,認為這幾次大的「盛世」最大特點就是物質富足,百姓的文化需求在上升。在論壇上,馬未都對與會投資者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又一輪收藏盛世尤其是大眾收藏已經來臨,注重樂趣成為一條重要的標準。
  • [黃石收藏]周亞特:且將餘輝賦收藏/王漢文
    而我真正認識周亞特先生,卻是在2001年我進入收藏行列之後。  那一年,我突然陰差陽錯地愛上了收藏,並常因收藏而去文化宮旁的信息巷,因為那裡自然形成了黃石唯一的收藏品交易市場。每到周六和周日,幾乎所有黃石的收藏愛好者都會聚集到這裡來淘寶、撿漏和交流、鑑賞。  在信息巷的收藏交流中,我認識了周亞特先生,並對他的人生、收藏,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 【寶雅分享】瓷器收藏熱 要點知多少
    寶雅齋古玩古董鑑定華人最重要的高端古玩社區:提供專業權威的鑑定評估服務,打造頂級投資收藏人脈圈。
  • 古玩收藏者福利來啦(收藏利器-造假剋星)讓贗品無處遁形!
    如果你是一名剛踏入古玩收藏行業不久的愛好者?
  • 收藏大王仇焱之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仇焱之(1908-1980),江蘇太倉人,上世紀超級大古董商。13歲跟隨上海大古董商朱鶴亭學藝;民國34年結識英國古董商厄寶德,為其在滬辦理古玩出口託運業務;民國35年以200萬法幣獨資開設「仇焱之文玩會」;民國38年赴港發展,帶動了香港的文藝風尚。 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少深刻雋永的收藏事跡。他的收藏品味與格調,為後世樹立了一個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