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經授權,轉載自「參加學院」
參加君說
今天,我們為你分享全球食品巨頭瑪氏公司的故事,這是「產業升級一席談」系列的第二篇文章,也是「參加智庫」出品的系列案例之一。
開啟這個系列時我們談到了欄目的定位和宗旨,即:聚焦與產業升級相關的觀察、研究、案例,瞭望產業大勢、關注變革力量、挖掘實戰經驗。其實最後還應該加上一條:傳達可貴的產業精神。
什麼是可貴的產業精神?很難用一兩句話表述清楚,但當它在某個產業的堅守者或變革者身上閃耀時,幾乎每個人都可以立即將其識別出來。
今天我們要講的瑪氏,就是一個穿越百年的產業堅守者的故事。自1911年創立以來,瑪氏的掌舵者們憑藉久久為功的產業深耕態度與常備不懈的變革創新精神,一步步使瑪氏成長為了產業巨人,全世界無數相關者因它的產業夢想而受益,令人從心底生出敬意。
除堅守者之外,本系列後續還將從變革者、連接者等各類不同的產業角色中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研究。期待你的關注與互動。
弗瑞斯特·瑪氏,瑪氏公司(MARS)第二任掌門人
文 l 參加君
提要:在瑪氏案例中,你將讀到:
1.瑪氏公司的創業故事
2.奠定瑪氏百年基業的二代掌門人——弗瑞斯特·瑪氏的創新變革舉措
3.支撐瑪氏穿越歷史持續發展的強大精神內核
本文約8000字,閱讀約需要20分鐘
商業世界有太多反直覺的存在。也許你知道,肯德基和必勝客有一個共同的「爸爸」——百勝餐飲集團。也許你也知道,聖羅蘭(YSL)、古馳(GUCCI)和彪馬(PUMA)都來自開雲集團。也許你還不是太清楚,給無數人帶來快樂的M&M’s豆、因魔性「餓貨」廣告深入人心的士力架、靠「縱享絲滑」徵服眾生的德芙、隨時讓人「清新」一下的綠箭口香糖以及在養寵圈裡大名鼎鼎的狗糧貓糧品牌——皇家和偉嘉,它們其實也都是親兄弟。
沒錯,它們都屬於同一家企業——全球最大的食品生產商之一瑪氏公司(MARS)。
01
糖果巨頭誕生記
1911年創立的瑪氏是一家擁有百餘年歷史的家族企業。外界看來,瑪氏低調而神秘,很少接受媒體採訪,也不願意公布財報,但它是全球最大的私營企業之一,旗下擁有多個知名品牌,多年位居全球糖果百強榜榜首,2019年瑪氏的全球銷售額為1248.6億元人民幣。
Frank C. Mars和媽媽Elva
▍廚房起步的糖果生意
瑪氏公司的創始人弗蘭克 • 瑪氏(Frank C. Mars)1883年生於明尼蘇達州,因為患有小兒麻痺症,弗蘭克沒法走路去上學,媽媽常在家裡的廚房教他學習,小弗蘭克也會幫著家裡做一些事情,他最喜歡做的就是幫助母親手工製作美味的巧克力。19歲時,弗蘭克已經靠賣巧克力為生。
1911年,弗蘭克創建了一家名叫Mar-O-Bar的公司,也就是現在大名鼎鼎的瑪氏公司的前身,製作一種由焦糖、堅果和巧克力混合製成的糖果。法蘭克和妻子在華盛頓州塔科馬市家中的廚房嘗試糖果製作和售賣。
後來,弗蘭克又經營過多家糖果公司,但都以失敗告終。第一任妻子與他離婚,帶著兒子弗瑞斯特·瑪氏(Forrest Mars)去了加拿大。1920年,弗蘭克從華盛頓州搬到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糖果生意出現起色。
1924年,弗蘭克遇到了久未謀面的兒子弗瑞斯特。當時同樣年僅19歲的弗瑞斯特向父親提議,將巧克力麥芽飲料做成可以攜帶的產品。
弗瑞斯特是一個極有個性和遠見的年輕人,內心充滿對成功的巨大渴望,同時也擁有創業精神和商業頭腦。讀書時,他曾以折扣價買進肉品,再轉賣給伯克利大學的學生餐廳以獲取利潤,甚至因為賺太多錢而退掉了自己的企管課程。後來,他轉學到耶魯大學去念經濟,並再一次做起了「副業」,這一次他賣廉價領帶給學生,並在學生社團中設了一個攤位。
父子碰面後,弗蘭克接受了兒子的建議,推出了後來成為瑪氏經典的「銀河棒」(Milky Way Bar)。
當時的糖果普遍不易保存,而這款產品由於外覆一層巧克力,糖果棒的新鮮度得以維持,而且糖果棒的製造成本比較低,但口味卻不輸給巧克力,因此產品一經推出便風靡市場。這款產品的推出對處於起步階段的公司大有助益,提供了可觀的資金。
1929_Chicago-Factory搬到芝加哥工廠
1927年,Mar-O-Bar正式改名為瑪氏(MARS),工廠也從明尼亞波裡斯(Minneapolis)搬到運費相對低廉的芝加哥西部。
當時,瑪氏的工廠已經開始採用自動化設備,而使用人力勞動仍是當年糖果工廠的基本配置。引入先進技術給瑪氏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助力。瑪氏公司開始步入高速發展軌道,成為糖果業一顆閃閃發光的新星。
1930年,瑪氏公司開發出士力架(Snikers),1932年推出瑪氏巧克力棒(Mars Bar),這個新產品使得瑪氏公司一躍成為當時全美第二大糖果製造商,僅次於美國最大的巧克力生產商赫爾希食品公司(Hershey Chocolate Corporation)。
▍父子分手,進軍歐洲市場
弗蘭克的人生經歷了太多坎坷和失敗,讓他對當前的生活和成就已然非常滿足,他不在意公司的擴張和創新,只希望公司能夠平平穩穩地發展。
然而,弗瑞斯特卻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年輕企業家,他一心想要擴張,經常敦促父親擴大經營規模。弗瑞斯特的幹預令弗蘭克相當不悅,最後被逐出公司。作為補償,弗蘭克給了弗瑞斯特5萬美元資金,並允許其在歐洲銷售「銀河棒」。
直至1934年弗蘭克去世,公司由他的第二任妻子及其女兒接手,弗瑞斯特都沒有再回到父親創立的公司。甚至直到他從歐洲回到美國,才知道父親病逝的消息。
弗瑞斯特擁有同時代人中少有的全局性目光和創業精神。20世紀30年代,歐洲的巧克力市場遠比美國繁榮,弗瑞斯特很快將事業鎖定在歐洲市場。
1932年,他帶著父親給的5萬美元前往英國,創建了弗瑞斯特·瑪氏食品製造公司。
當時,英國市場已被其他兩大廠商壟斷。為此他改變計劃,轉而以一個小型工廠起家,並於1933年推出了適應英國人口味的英國版「銀河棒」,將之命名為「瑪氏棒」。「瑪氏棒」一經面市,銷量不斷飆升,短短三年弗瑞斯特賺得的第一桶金就已經是父親產業的好幾倍。
在瑪氏棒大受歡迎的情況下,弗瑞斯特將注意力轉向了新的品類——寵物食品。
當時並不時興給寵物狗與寵物貓專用的食物,它們通常只吃人類的殘羹剩飯,而弗瑞斯特由此看到商機。1934年,弗瑞斯特買下了一家生產罐裝碎肉的英國狗食工廠,開始銷售罐裝寵物食品,主打富含營養的概念,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很快成為市場的領導者。
1939年,弗瑞斯特·瑪氏公司成為英國第三大糖果製造商。
▍不浪費每一次機會
隨著二戰爆發,英國政府開始對外國人徵收高額稅費,外商紛紛撤退,弗瑞斯特也在這一時期回到了美國。
憑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弗瑞斯特在戰亂中發現了商機。
在美國,他發現士兵們常吃一種裹著厚厚糖衣的巧克力片,是美軍標準口糧之一。當時,美軍的巧克力大部分是由當時全球最大的糖果製造商好時公司生產。軍用巧克力對抗高溫的要求非常高,因為士兵們有時要在熱帶或沙漠中行動,巧克力條就置於貼身的口袋裡。一般的巧克力條幾分鐘內就會融化,好時生產的巧克力條具有一定的抗高溫能力,但會大大影響口感。
於是,弗瑞斯特找到時任好時公司總裁威廉·莫裡(William Murrie),提出一起研發一種不會融化、口感又好的巧克力。威廉·莫裡爽快地答應了,為合作項目出資20%,並派其兒子布魯斯·莫裡到弗瑞斯特的公司提供研發技術支持。
兩家公司取長補短,一個提供硬殼糖衣,一個提供巧克力。1941年,雙方共同研發的M&M’s巧克力豆正式問世,M&M’s即「瑪氏與莫裡(Mars and Murrie)」的意思。二戰期間,M&M’s豆一度被要求只能供應給軍方。
創新往往都是從小處迸發出最大的威力,硬殼糖衣的巧克力第一次作為產品出現在市場上。但最初,M&M’s豆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並不樂觀。
1950年,弗瑞斯特聘請廣告公司就M&M’s的銷售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M&M’s非常吸引小孩子,但小孩子卻沒錢,所以公司轉而向大人下手。弗瑞斯特花重金邀請著名廣告大師伯恩巴克,一句「不溶在手,只溶在口」的廣告語迅速讓M&M’s豆家喻戶曉。甚至在50多年後,這句廣告詞還被評為「全美第一廣告名句」。這句話對於為小孩常把自己弄得髒兮兮而頭痛的父母而言很有吸引力,進而使之迅速成為了當時最受歡迎的糖果。
基於市場研究開展創新營銷,在當時絕對算得上一種創新。
弗瑞斯特是個完全停不下來的人, 在M&M’s的銷售創下佳績以後,他繼續開拓新的方向。比如,他發現了一種新的加工大米的方法,推出了「本大叔的米」(Uncle Ben’s Rice)等品牌。1999年,該產品為瑪氏帶來了約4億美元的收入。
▍曠日持久的控制權爭奪
儘管弗瑞斯特已經取得了可觀的成就,但他最渴望的是全面接手並掌管父親的瑪氏公司。
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老父親弗蘭克·瑪氏去世後,公司的創新力日漸衰落。繼承公司的父親第二任妻子艾瑟兒去世後,將瑪氏的一半股權轉給了弗瑞斯特,但公司控制權卻給了一個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威廉·庫本巴哈(William Kruppenbacher)。
自此,弗瑞斯特與威廉·庫本巴哈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公司控制權爭奪戰。
1959 年,庫本巴哈退休,弗蘭克的女兒帕翠茜婭·瑪氏(Patricia Mars)的丈夫詹姆士·富林明(James Fleming)被任命為總裁,在他的管理之下,花生、巧克力等昂貴材料缺斤少兩,產品品質大幅滑落,公司盈利也越來越差。弗瑞斯特最後說服帕翠茜婭將股份轉給他,得到了80%的股份,將把自己的公司置於瑪氏旗下作為交換條件。隨後,他又說服其餘股東將股份賣給他。
1964年12月,弗瑞斯特最終得以全權掌控瑪氏公司,身兼瑪氏公司的董事長、總裁與執行長。
重塑公司文化是他接下來要應對的挑戰。
02
新掌門人重塑瑪氏
與父親弗蘭克不同,弗瑞斯特堪稱一位勇猛進擊的變革者和創新者。他密切關注最新的思想與技術,視野不局限於糖果產業的發展,他的鮮明個性與創新精神賦予了公司獨特的文化和理念。
雖然僅僅在位9年,但弗瑞斯特從根本上改變了瑪氏公司的面貌。可以說,正是弗瑞斯特為瑪氏的百年發展準備好了一切必備的要素。
▍大刀闊斧的變革
掌管公司之後,弗瑞斯特立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革。他的改革頗有章法,一些措施很超前。
第一步是做減法。
比如,他將在他看來不重要的東西全部砍掉:管理階層的用餐室、法國廚子、橡木飾板、藝術收藏品、地毯、變髒的玻璃、專用直升機等等;他為員工調薪30%,用獎金代替年度津貼,發給每個員工一張計時卡;詹姆士·富林明的成本削減措施被廢止……一些變革舉措激怒了老員工,但產品的品質得到了明顯改進。
第二步,他要將瑪氏變為一個全方面可控的全產業鏈公司。
這是非常超前的想法。當時,更多公司採用的是採購生產的傳統模式,即便是糖果行業,多數公司也不希望參與利潤相對稀薄的生產環節。但弗瑞斯特希望未來的瑪氏能夠掌控產品的整條產業鏈,以此來控制一切可能的風險,保證他付出一生的事業和瑪氏帝國持久發展。直到今天,瑪氏公司也從未將生產過程的任何一個部分委外,嚴格的品控為公司發展鑄就了隱性的強大力量。
▍始終站在新技術潮頭
弗瑞斯特想要的不是僅僅自己生產,而是更有效率的生產。他希望一切能提高效率的技術和方法都能被及時和充分地使用。
他重金投資新產業技術,誓將工廠現代化。1953 年,瑪氏引進最先進的機器製造糖果的技術。短短6年後,1959 年瑪氏公司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糖衣棒製造商。
瑪氏公司的多次跨越都離不開新技術的應用。直至今日,瑪氏也一直相信科學和技術的力量,希望用這種力量創造更好的世界。
瑪氏工廠的機器都是24 小時全天候運作,沒有通過品質檢驗的產品都會被丟回去重新攪拌,不浪費任何物料。他還想方設法在「本大叔的米」的生產環節中引入「效率」概念,尚未加工的穀殼被當作燃料,以提供工廠的部分電力,他甚至想辦法將灰燼賣給發電廠與鋼鐵廠,53%加工米生產過程中使用過的水得到循環利用。
▍進軍!進軍!進軍!
弗瑞斯特對於開創事業遠比管理事業有興趣。他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是:「我不是一個糖果製造商,我想建造帝國。」1920 年代,當他說服父親將生意擴展至加拿大時,即有了全球擴張的念頭。
在弗瑞斯特心中,瑪氏公司不僅僅是一個糖果製造商,而是應該和自己一樣永不停歇、望得更遠。
前面提到,早在英國時期,弗瑞斯特就買下了一家生產罐裝碎肉的狗食工廠,成為了英國狗糧市場的領導者。後來,他繼續在這個市場為瑪氏公司增加新的品牌。
1967年,他成立了皇家寵物食品有限公司,這是第一個專門為大型犬及其幼犬設計的狗糧品牌。至今,瑪氏公司寵物護理類品牌有偉嘉、寶路、西莎和皇家等。目前,全球有1/3的寵物每天都在食用寶路狗糧和偉嘉貓糧。
隨後的瑪氏發展也進一步踐行了這一理念。1979年公司推出了彩虹糖,憑藉獨特的廣告營銷,成為繼M&M’s豆之後又一款風靡全球的糖果。
瑪氏的擴張之路遠遠不止於此。他們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途徑——收購。
1986年,瑪氏將德芙擁入懷中。在對德芙巧克力的純度和口味進行改善後,在20世紀90年代推出了牛奶巧克力和黑巧克力等新口味巧克力,這些巧克力至今仍在續寫德芙的傳奇。
弗瑞斯特在1999年去世後,新的掌門人繼承了他的行事作風。2008年,瑪氏聯手巴菲特,斥資26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最大的口香糖生產商箭牌,一舉超越吉百利(Cadbury),坐上了糖果和口香糖行業全球老大的寶座。
至今,瑪氏擁有M&M’s®、士力架®(SNICKERS®)、特趣®(TWIX®)、MILKY WAY®、德芙®(DOVE®)、寶路®(PEDIGREE®)、皇家寵物食品®(ROYAL CANIN®)、偉嘉®(WHISKAS®)、BANFIELD®寵物連鎖醫院、VCA®寵物連鎖醫院,其品牌價值均躋身10億美元行列;脆香米®(CRISPY®)、益達®(EXTRA®)、奧碧®(ORBIT®)、5™、彩虹®(SKITTLES®)、希寶® (SHEBA®)、我的食刻™(MASTERFOODS®)、UNCLE BEN』S®、COCOAVIA®、繽善BE-KIND™等品牌也廣受歡迎。瑪氏被譽為美國食品行業的「寶潔」。
與弗瑞斯特接手時相比,經過層層變革和發展後的瑪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家族企業中,往往是少數非常優秀的企業家決定了企業的高度與未來。在瑪氏的故事中,弗瑞斯特便是這個定海神針般的存在。
弗瑞斯特成功改變了瑪氏:瑪氏從原先不從事生產到全流程、全鏈條發展,從一家單純的糖果企業到大舉進軍寵物食品產業鏈,一步步成為了一個產業巨人。
03
強大的精神內核
作為全球最大的私人企業之一,瑪氏一直吸引著外界好奇和探究的目光。而瑪氏之所以能傳承百年,最根本的支撐源自其強大的精神內核。
▍瑪氏的「五大原則」(The Five Principles)
若要探究瑪氏的精神內核,一定繞不開深深烙在瑪氏精神上的「五大原則」。「五大原則」可以說是由弗瑞斯特·瑪氏的管理理念、開拓精神、個人魅力等演化而來的瑪氏哲學。
在瑪氏全球所有的辦公室和工廠中都有一本小冊子,將公司的行為準則清晰地告知所有員工。對於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數萬名員工的瑪氏來說,清晰的方向和準則尤為重要。
瑪氏的五大原則
品質(Quality):「顧客至上」是我們的信念;保持高質量是我們的工作;令產品物有所值是我們的目標。
責任(Responsiblility):作為個人,我們要求每一個人各盡所能;作為同事,我們支持其他同事各盡其責。
互惠(Mutuality):互惠就是分享利益;可以分享的利益才會持久。
效率(Efficiency):我們充分利用一切資源,絕不浪費;務求人盡其材,物盡其用。
自由(Freedom):我們需要獨立自主來塑造我們的未來;我們需要利潤來保持獨立自主。
五大原則中,品質這一原則最為重要。
弗瑞斯特曾被員工為「火星怪獸」,不僅因為他對產品品質有著極高的要求,他還會定期檢查工廠與辦公室,因為他相信整潔的環境有助於效率的提升,甚至他也希望員工保持高度整潔。
例如,一家生產M&Ms的工廠,地板每45分鐘就要徹底擦洗一次;再如,每條士力架上都要不多不少地擺上15顆花生米,而且巧克力外皮要維持平滑狀態;據說,有一天半夜弗瑞斯特突然打電話給員工,要求將一批M&M’s豆從貨架上撤下,原因是他從超市買了一包同批次的巧克力豆,發現包裝上的「M」印得不夠清楚;「本大叔的米」的每一粒米都用雷射束檢查;瑪氏公司也是糖果業中第一家在產品包裝上標示食用期限的廠商……
凡此種種,都是因為瑪氏公司認為,「品質,就是代表我們向顧客做出的保證,我們的品牌不會讓他們失望——不管購買幾次,絕不會讓顧客失望」,而品質來自「毫不懈怠地重視生產過程中的每個細節」。
為了控制原料的品質,瑪氏甚至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信息服務部)來監測預測可可、花生等每一種農作物的收成情況,並為公司提供有關長期供應戰略的建議,甚至為此租借衛星、聘請最頂尖的統計學家計算氣候影響。
以上維持品質的種種舉措都是為了讓公司與消費者雙方獲益,這也是「互惠」原則的體現。
而第二原則「責任」是維持品質的關鍵。要使整家公司像一部嚴密的機器一樣不停完成自我實現和革新,需要每個員工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在瑪氏,只開「非開不可」的會,很炫的簡報被認為是在浪費時間;管理階層沒有秘書,也沒有大辦公室,每個人都自己接電話,自己複印;沒有主管配車,必要時使用公務車。為進一步落實責任的概念,薪水與產品連動:如果利潤增加,薪水就上漲;反之,薪水就會縮水。
責任的落實也實現了對第五項原則「效率」的提升:減少一切不能提高效率的行為,沒有了推諉扯皮,全部的責任歸屬得以自然明確。這也是科斯定理在企業效率方面應用的極佳案例——當公司每個人的責任權屬明確,企業就能實現資源效率的帕累託最優。
以上努力能夠實現,一個重要前提是公司在實現公司戰略時擁有充分的自由意志。這需要通過市場的成功、利潤的加持來形成閉環,不斷進行迭代。同時,這也是第四大原則「自由」的體現。
自由為瑪氏高度隱秘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他們無需對任何股東負責。這可以讓有著長期收益的投資計劃得以推行,而非讓追求短期利潤的投資來左右公司的前途。
瑪氏的五大原則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內在卻環環相扣,形成了堅實的精神內核基礎,為瑪氏公司成為一個穿越時代風浪、始終穩步前行的產業巨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價值鏈視角下的差異化成長
將視野再放寬一些,瑪氏的思想和原則已經上升到了產業全局的高度,它試圖從更高層次去理解自身的價值、所處的鏈條以及產業的全貌。
擁有全產業鏈的視角可以儘可能減少產業鏈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潛在損失和消耗,同時也大大增加了供應鏈的穩定性以及創新改良的靈活性,畢竟忽視或者長久損害價值鏈單一環節的行為都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秉持這樣的視角,瑪氏在產業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比如,大力推進可持續性採購。瑪氏寵物護理將採購自認證或符合可持續標準的供應商的魚肉和海鮮的比例,從2016年的43%提高至2017年的57%;瑪氏鼓勵農戶實現可持續水稻平臺(Sustainable Rice Platform)標準,以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提高收入,2017年瑪氏96%的大米來自於實現該標準的農戶;在可可生產上,童工問題和森林採伐問題在某些地區十分突出,種植戶收入微薄,瑪氏與供應商和政府積極合作直面問題,2017年公司47%的可可採購自經認證的供應商,等等。
在中國市場,瑪氏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中國是全球花生生產和消費大國,但不飽和脂肪油酸含量達75%以上、更耐貯藏的高油酸花生品種一度未能在中國實現自有種植和商業化。秉承「靠近工廠、安全供應」的原則,瑪氏主動參與發起了高油酸花生可持續發展項目,旨在提升中國高油酸花生的種植水平與國際上的產業競爭力,全面推動該品種的商業化進程。瑪氏還參與制訂了高油酸花生「良好農業規範」,攜手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機構向農戶普及科學種植知識。2018年,瑪氏首次啟動從中國採購高油酸花生,並在2019年投入M&M’s花生巧克力的生產。此外,瑪氏實驗室中對真菌毒素和黃麴黴毒素的風險控制、微生物風險控制及食品真實性檢測方面的研究和推廣也為產業鏈安全持續提供保障。
▍溫度是一種競爭力
瑪氏也是一家非常具有溫度的公司,公司的產品總能透出超乎產品功能的人性關懷。M&M’s豆的形象能讓人感受到笑臉帶來的快樂,彩虹糖幫助我們更多發現生活的精彩,對於陪伴人們的寵物們,公司也在倡導更多的寵物關懷。
有溫度的公司永遠會更受歡迎,這不僅是情懷,也是企業競爭的新維度。
瑪氏2019啟用新LOGO
瑪氏公司推出了「一代人的可持續發展」計劃,重點關注環境改善(Healthy Planet)、權益維護(Thriving People)和福祉建設(Nourishing Wellbeing)三大領域,積極為價值鏈上的利益相關方創造互惠價值,這一切在責任採購、農戶增收、零碳排放、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等方面已經頗有成效。
面對今年的疫情,公司優先考慮合作夥伴和員工的安全,要求供應鏈公司全部停止出行和拜訪,實行居家辦公,並提供遠程支持。公司一次性捐助2000萬美元用於支持受損嚴重的供應鏈相關方保證鏈條運轉,並持續跟蹤受損企業為其持續輸血,同時為家庭和寵物醫院寄送寵物食品,保證寵物的糧食不會因為疫情的影響難以供應。
瑪氏的百年發展史是一部精彩的產業升級史,成就瑪氏的既有深耕產業的篤實態度,也有常備不懈的創新精神。在產業升級改造被大議熱議的今天,瑪氏的故事像一面鏡子,它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產業升級的底層邏輯,同時也讓我們對產業的深度與廣度更多一分敬畏之心。
參考文獻:1. https://doc.mbalib.com/view/c5419892dd495ff27661add68bdc2409.html2. http://www.cntv.cn/pinpai/20111205/120679.shtml3. https://www.mars.com/
簡介
參加學院聚攏了一批新生代企業家和真正有思想的講者,之後會持續為大家提供稀缺的原創內容,對我們長期支持的機構會邀請參加我們的活動,大家多多交流
本文來源參加學院,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