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當地時間4月15日18:50
北京時間今天00:50
法國巴黎著名地標
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
教堂尖頂在大火中坍塌
建築受損嚴重
主體結構倖免於難!
據法國24電視臺(France 24)當地時間15日報導,當天火災發生後,法國總統馬克龍立即取消了原定於晚8點關於全國「大辯論」的電視演說,趕赴火災現場,視察文物搶救工作。
「我們將一起重建巴黎聖母院。」馬克龍在教堂前廣場上發表講話稱,「從明天開始,我們會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具備相關才能的人來重建教堂。」
「今日俄羅斯」稱,負責巴黎聖母院工程的首席建築師維倫紐夫(Philippe Villeneuve)已承諾,將協助重建這一法國的標誌。
巴黎聖母院的火情在國際上引起廣泛關注,馬克龍表示,自己將會為教堂重建發起一次國際籌款。
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則稱,他們在周二就會為重建工作啟動「國家募捐」基金。
據法新社報導,開雲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皮諾特已在一份聲明中承諾,自己將為聖母院重建捐款1億歐元。
中新網4月16日電 據外媒報導,法國路易威登奢侈品集團CEO伯納德 阿爾諾16日表示,他的家人和公司將捐出2億歐元,以幫助重建遭到大火燒毀的巴黎聖母院大教堂。
今天下午,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在微博上稱:馬克龍呼籲國際捐款重修巴黎聖母院,騙子聞風而動。
看到這裡,
小編提醒大夥:
一定要當心「無孔不入」的騙子!
除了騙子,還有這些幸災樂禍的人
「活該!燒得好!」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看到這些拍手稱快的言論不免讓人感到有些無語。
火燒圓明園是蓄意侵害,而巴黎聖母院失火則是意外事件。
分不清侵略和意外的人,就假借愛國的名義信口雌黃,與暴徒無異!
4月16日,圓明園遺址公園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文明 不能承受之殤》一文,稱衷心祈願文物都能夠遠離災難,代代傳承。
全文如下:
圖片來自@圓明園遺址公園
2019年4月16日,北京時間0點,法國著名建築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火勢熊熊。
周武發老師作品 圖片來自@圓明園遺址公園
159年前,英法聯軍搶劫並火燒圓明園後,譴責最深的是個法國人,而這個人就是《巴黎聖母院》的作者維克多·雨果。
雨果說:有一天有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打劫,一個放火……他們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
而現在,因雨果名著而聞名天下的巴黎聖母院也遭受了烈焰之苦。
這場大火讓人不自覺想到中國文化曾經歷的磨難,曾經那場燒了三天三夜的大火,萬園之園留下的灰燼,是中國歷史恥辱柱上最疼的一根釘子。
圓明園遺址 東方IC 資料圖
這一刻的中國人,怎能不想起,背負了一百多年圓明園燒毀的心靈創傷,何其艱難、何其罔然,可惜聖母院,可惜圓明園,文化不應該這樣毀滅,更不應該人為踐踏。
文物的損毀、消失不僅帶走了文物本身,更帶走了文物所承載的千年文明。
一場文化之殤,帶來世人對於文物保護的警醒與重視,文明是脆弱又堅韌的。
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盡力的守護它,儘量延緩它的消逝,傳承它的精神。
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徵,每座博物館都是人類文明的寶庫。衷心祈願文物都能夠遠離災難,代代傳承。
圓明園毀於戰亂和野蠻,是歷史的傷痕;而巴黎聖母院此次火災事故是和平時期由消防安全造成的遺憾。兩者的相同之處恐怕只因為它們都是世界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蹟,它們的消失同樣是全人類的損失。
那些拿因果報應來說事的人,其實不過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在作怪。文明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不管是圓明園還是巴黎聖母院,它們都凝聚著藝術工匠們的智慧結晶。如今巴黎聖母院被焚毀,不僅僅是巴黎人民、法國人民的損失,更是全世界人類的損失。從今往後,巴黎聖母院的倩影將只能永遠留在到過此處人們的腦海與相片中。
文明需要人們銘記,歷史也需要人們銘記,不能用某些幌子來遮蓋歷史,但也不應該打著歷史的名義發洩自己的情緒。牢記歷史並不等於延續仇恨,而是為了更好前行。愛國沒有錯,但請保持理智。(央視網評論員 李雪菲(節選))
此次失火網上各種回憶殺一湧而上
感嘆:「趁早去看下世界」
很多人都說,
自己還沒有去親眼見過,
為這一文化遺產的損毀表示哀悼。
「這場火真是燒得心痛」。
這也讓小編想到了我們
福州的泛船浦天主堂
在老福州的口中有這樣一句話:「走馬倉前觀走馬,泛船浦內看番船」。這句話裡前者說的是跑馬場,後者便是泛船浦。倉前是倉前山,隔著閩江與臺江遙遙相對,當年這裡因停留著不少西洋番船而得名「番船浦」,後諧音改為「泛船浦」。福建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堂——泛船浦教堂就坐落於此。
昔日鐘樓報時聲揚十餘裡,順著閩江潮起潮落,泛船浦教堂已經走過了150餘年的歷史。我們如今所能見的泛船浦教堂重建於上世紀30年代,由於設計師是法國人,教堂也加入了法式建築風格。
教堂的主體建築是一座20餘米高的鐘樓,相傳當年鐘聲敲響時,可以響徹方圓十裡。坐落於主教堂一側的便是「神父樓」,雙層磚木結構的樓房經過80餘年的風雨洗禮,顯得古樸、滄桑而神秘。
十年前,因道路建設需要,泛船浦教堂的神父樓不得不進行遷移。由於其是珍貴的文物,幾番斟酌決定使用整體平移,在完成逆時針90度這一高難度「轉身」後,神父樓「走」到了如今我們所見的位置。
泛船浦教堂還是深受追捧的婚紗取景地之一,每天都有新人在這裡留下愛的見證。如今,泛船浦教堂也被打造成福州重要的旅遊景點,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
時光荏苒,如今的泛船浦早已沒有番船停靠,卻保存著一座古老的天主教堂。閩江淼淼,奔流入海,屹立其畔的泛船浦教堂也成為福州多元文化裡的一扇「窗口」,成為這座城市「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見證。
毫無疑問,
同巴黎聖母院一樣,
福州泛船浦教堂也十分彌足珍貴。
大家有空不妨去走走看看。
內容來源於福建共青團、福州新聞網、浙江法制報、中國新聞網、現代快報、人民日報、每日經濟新聞、觀察者網、新浪微博等
轉載需註明出處,如有違規、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