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失火!這些人幸災樂禍的樣子,醜爆了!

2021-02-15 福州微文明

法國當地時間4月15日18:50

北京時間今天00:50

法國巴黎著名地標

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

教堂尖頂在大火中坍塌

建築受損嚴重

主體結構倖免於難!

據法國24電視臺(France 24)當地時間15日報導,當天火災發生後,法國總統馬克龍立即取消了原定於晚8點關於全國「大辯論」的電視演說,趕赴火災現場,視察文物搶救工作。

「我們將一起重建巴黎聖母院。」馬克龍在教堂前廣場上發表講話稱,「從明天開始,我們會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具備相關才能的人來重建教堂。」

「今日俄羅斯」稱,負責巴黎聖母院工程的首席建築師維倫紐夫(Philippe Villeneuve)已承諾,將協助重建這一法國的標誌。

巴黎聖母院的火情在國際上引起廣泛關注,馬克龍表示,自己將會為教堂重建發起一次國際籌款。

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則稱,他們在周二就會為重建工作啟動「國家募捐」基金。

據法新社報導,開雲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皮諾特已在一份聲明中承諾,自己將為聖母院重建捐款1億歐元。

中新網4月16日電 據外媒報導,法國路易威登奢侈品集團CEO伯納德 阿爾諾16日表示,他的家人和公司將捐出2億歐元,以幫助重建遭到大火燒毀的巴黎聖母院大教堂。

今天下午,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在微博上稱:馬克龍呼籲國際捐款重修巴黎聖母院,騙子聞風而動。

看到這裡,

小編提醒大夥:

一定要當心「無孔不入」的騙子!

除了騙子,還有這些幸災樂禍的人

「活該!燒得好!」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看到這些拍手稱快的言論不免讓人感到有些無語。

火燒圓明園是蓄意侵害,而巴黎聖母院失火則是意外事件。

分不清侵略和意外的人,就假借愛國的名義信口雌黃,與暴徒無異!


4月16日,圓明園遺址公園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文明 不能承受之殤》一文,稱衷心祈願文物都能夠遠離災難,代代傳承。

全文如下:

圖片來自@圓明園遺址公園

2019年4月16日,北京時間0點,法國著名建築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火勢熊熊。

周武發老師作品  圖片來自@圓明園遺址公園

159年前,英法聯軍搶劫並火燒圓明園後,譴責最深的是個法國人,而這個人就是《巴黎聖母院》的作者維克多·雨果。

雨果說:有一天有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打劫,一個放火……他們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

而現在,因雨果名著而聞名天下的巴黎聖母院也遭受了烈焰之苦。

這場大火讓人不自覺想到中國文化曾經歷的磨難,曾經那場燒了三天三夜的大火,萬園之園留下的灰燼,是中國歷史恥辱柱上最疼的一根釘子。

圓明園遺址 東方IC 資料圖

這一刻的中國人,怎能不想起,背負了一百多年圓明園燒毀的心靈創傷,何其艱難、何其罔然,可惜聖母院,可惜圓明園,文化不應該這樣毀滅,更不應該人為踐踏。

文物的損毀、消失不僅帶走了文物本身,更帶走了文物所承載的千年文明。

一場文化之殤,帶來世人對於文物保護的警醒與重視,文明是脆弱又堅韌的。

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盡力的守護它,儘量延緩它的消逝,傳承它的精神。

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徵,每座博物館都是人類文明的寶庫。衷心祈願文物都能夠遠離災難,代代傳承。




圓明園毀於戰亂和野蠻,是歷史的傷痕;而巴黎聖母院此次火災事故是和平時期由消防安全造成的遺憾。兩者的相同之處恐怕只因為它們都是世界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蹟,它們的消失同樣是全人類的損失。

  

那些拿因果報應來說事的人,其實不過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在作怪。文明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不管是圓明園還是巴黎聖母院,它們都凝聚著藝術工匠們的智慧結晶。如今巴黎聖母院被焚毀,不僅僅是巴黎人民、法國人民的損失,更是全世界人類的損失。從今往後,巴黎聖母院的倩影將只能永遠留在到過此處人們的腦海與相片中。

文明需要人們銘記,歷史也需要人們銘記,不能用某些幌子來遮蓋歷史,但也不應該打著歷史的名義發洩自己的情緒。牢記歷史並不等於延續仇恨,而是為了更好前行。愛國沒有錯,但請保持理智。(央視網評論員 李雪菲(節選))

此次失火網上各種回憶殺一湧而上

感嘆:「趁早去看下世界」

很多人都說,

自己還沒有去親眼見過,

為這一文化遺產的損毀表示哀悼。

「這場火真是燒得心痛」。

這也讓小編想到了我們

福州的泛船浦天主堂

在老福州的口中有這樣一句話:「走馬倉前觀走馬,泛船浦內看番船」。這句話裡前者說的是跑馬場,後者便是泛船浦。倉前是倉前山,隔著閩江與臺江遙遙相對,當年這裡因停留著不少西洋番船而得名「番船浦」,後諧音改為「泛船浦」。福建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堂——泛船浦教堂就坐落於此。


昔日鐘樓報時聲揚十餘裡,順著閩江潮起潮落,泛船浦教堂已經走過了150餘年的歷史。我們如今所能見的泛船浦教堂重建於上世紀30年代,由於設計師是法國人,教堂也加入了法式建築風格。


教堂的主體建築是一座20餘米高的鐘樓,相傳當年鐘聲敲響時,可以響徹方圓十裡。坐落於主教堂一側的便是「神父樓」,雙層磚木結構的樓房經過80餘年的風雨洗禮,顯得古樸、滄桑而神秘。

十年前,因道路建設需要,泛船浦教堂的神父樓不得不進行遷移。由於其是珍貴的文物,幾番斟酌決定使用整體平移,在完成逆時針90度這一高難度「轉身」後,神父樓「走」到了如今我們所見的位置。

泛船浦教堂還是深受追捧的婚紗取景地之一,每天都有新人在這裡留下愛的見證。如今,泛船浦教堂也被打造成福州重要的旅遊景點,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

時光荏苒,如今的泛船浦早已沒有番船停靠,卻保存著一座古老的天主教堂。閩江淼淼,奔流入海,屹立其畔的泛船浦教堂也成為福州多元文化裡的一扇「窗口」,成為這座城市「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見證。

毫無疑問,

同巴黎聖母院一樣,

福州泛船浦教堂也十分彌足珍貴。

大家有空不妨去走走看看。

內容來源於福建共青團、福州新聞網、浙江法制報、中國新聞網、現代快報、人民日報、每日經濟新聞、觀察者網、新浪微博等

轉載需註明出處,如有違規、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相關焦點

  • 巴黎聖母院失火真活該?你幸災樂禍的樣子,醜爆了!
    巴黎聖母院意外失火當地下午18點30分左右,當東半球的我們還在酣睡之時,法國的標誌性建築——巴黎聖母院,正在熊熊燃燒。1831年他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出版後,引起很大的迴響,許多人都希望修建當時殘舊不堪的聖母院,並且發起募捐計劃。1844年修復計劃開始實施,終於重現了聖母院久違的光彩。
  • 夜思 | 巴黎聖母院浩劫,任何幸災樂禍都是對人類的不敬
    此刻,任何幸災樂禍都是對人類的不敬,對人性、道德和文明共識的犯罪。巴黎聖母院浩劫,任何幸災樂禍都是對人類的不敬來源:吐槽青年:曹林的時政觀察ID:zqb_caolin作者:曹林巴黎聖母院遭遇意外浩劫,遮天蔽日的火災場景,讓世界震驚,更讓人痛心。
  • 巴黎聖母院失火,800年古蹟被毀,全球傷痛……
    現場畫面👇馬克龍:巴黎聖母院失火令全法震動15日,法國總統馬克龍來到巴黎聖母院火災現場,同現場的消防人員見面。馬克龍此前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巴黎聖母院被大火吞沒,整個國家都為之震動,我的情感與所有法國民眾的情感交織在一起。
  • 失火前的巴黎聖母院聖母之心聲光秀,人類歷史文明的頌歌
    (美聯社)巴黎聖母院(法語:Notre-Damede Paris),正式名稱為巴黎聖母主教座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是位於法國巴黎西堤島的天主教教堂,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約建造於 1163 年到 1250 年間。其建築屬於哥德式建築,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裡,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
  • 巴黎聖母院的失火原因是人為縱火?這是陰謀論
    負責巴黎聖母院修繕工作的歷史和建築專家莫頓,在法媒訪談時,確實強調了作為巴黎聖母院的主要建築材料的橡木很難燃燒。但作為利益相關方,他的講話即便有一定合理性,也不宜全盤採信。巴黎聖母院失火竟然非電線短路?真相到底如何?》的文章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文章內容是這樣的:一位曾經負責巴黎聖母院修繕工作多年的歷史和建築專家班傑明·莫頓(Benjamin Mouton)受法國LCI新聞臺[1]邀請,在談及這場火災時,他「耿直」地說出建築所用的橡木木料不易燃燒,沒有外來熱源不會被點燃(節目中說的是,橡木不會像「火柴一樣被點燃」)。
  • 聖母院失火後的一年,是這群人在和時間賽跑
    2019年4月15日,我在上海刷到了巴黎聖母院失火的新聞。幾乎同時,各大媒體開始了直播式的刷屏。我們嘆息、流淚、祈禱,希望大火快點撲滅,聖母院及時止損,但還是眼睜睜看著人類的文明被燒掉了一角。事故發生5天後,也正是復活節,聖母院官推發了一張圖片。陽光斜斜灑進教堂穹頂,就像是希望照射進我們的心裡。你無法不驚豔於古人的智慧,他們對建築本身的理解,和一磚一瓦的細細打磨,將建築和人的關係拿捏得恰到好處。建築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它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的庇護所。而巴黎聖母院之於全人類來說,意義遠超過一個教堂或者一個景點。一位參與重建的專家哽咽道,聖母院失火後的感覺,如同失去了一位親人。
  • 巴黎聖母院失火:有些地方不去,真的來不及了
    巴黎聖母院失火了。一張又一張濃煙火浪翻滾的圖片,觸目驚心 那一刻我真的希望,這一切是巴黎聖母院同名電影裡的那句臺詞:巴黎聖母院裡面最著名的,要數玫瑰花窗,它曾經就像一顆璀璨的夜明珠,召喚著全世界的人去欣賞它的魅力。曾經,它是這樣
  • 巴黎聖母院,一場大火的心痛與痛心 ——2019時評作文之「頭腦風暴」(三)
    竟有人在跟帖中表現出了幸災樂禍,甚至跟百年前的八國聯軍聯繫起來,用「報應論」渲洩情緒,為災難拍手叫好。這種散發著狹隘、惡臭、無恥、愚昧、悖離人性的極端言論,讓人憤怒,更讓人覺得不安、尷尬和丟人。畢竟,在全球語境下看巴黎聖母院火災,每一種聲音都可能被打上國族標籤,一片痛心、惋惜和祈禱中,這種幸災樂禍的惡臭言論會格外顯得刺眼。
  • 巴黎聖母院被燒是活該?失去聖母院的不只巴黎!
    全人類最痛心的一天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即便沒有去過,叨姐相信每個人也都曾在中學課本上,了解過維克多·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時間和人使這些卓絕的藝術遭受了什麼樣的摧殘?關於這一切,關於古老的高盧歷史,關於整個哥德式藝術,現在還有什麼存留給我們呢?」——雨果 《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著火了,我很開心。」????這座塞納河畔輝煌雄偉的教堂,始建於1160年,花了整整一百年時間,才在1260年完工,距今約760年歷史。
  • 巴黎聖母院還「活」在這些經典影片中
    ,目前火勢已得到控制,雖然巴黎聖母院的主體結構保住了,但其三分之二的屋頂已經蕩然無存,其中就包括最具標誌性的哥德式塔尖。這座擁有超過800年歷史的絕美建築,除了是法國文豪雨果《巴黎聖母院》的「主角」之一,也是眾多影視作品中的「常客」。文藝愛情片《愛在黃昏日落時》中,有一句臺詞「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一語成讖。
  • 巴黎聖母院失火:關於這個偉大的歷史遺產,把這些事講給孩子
    儘管聖母院內部重要文物得以救出,然而由於其主體建築是木質結構,屋頂在大火燃燒後崩落,玫瑰花窗也被燒毀。巴黎聖母院文物基金會主任埃裡克⋅費希爾稱,這次大火帶來了巨大損失,重建聖母院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在火災發生時,民眾自發地在巴黎聖母院前唱起輓歌、跪地祈禱。法國全國教堂都敲響了鐘聲,為巴黎聖母院祈禱。
  • 巴黎聖母院大火,活該?
    ▲AFP Patrick ANIDJAR巴黎聖母院的火光,也燒在了法國人的心上。在巴黎每一個可以凝望教堂的方向,法國人守著那座燃燒的教堂,在眼淚中看著尖頂傾覆。在如此慘痛的人類文化浩劫面前,某些人要麼幸災樂禍,要麼乾脆跳腳咒罵,把這場大火直接歸結於法國倒黴、西方倒黴,甚至把仇恨的源頭前推到160年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 法國的巴黎聖母院著火了,而中國的卡西莫多卻活了!
    小夥子的哭聲驚動了不少人,大家都為小夥子的孝心所感動。有人問:小夥子,你媽有病嗎?有病就治啊!現在醫術這麼好,只要不放棄就會有希望的!小夥子划動著手機朋友圈,淚眼婆娑:德國巴黎聖母院都發火了!人類800年的文明瞬間被毀,全人類在痛哭!這是本人今天上午在朋友圈發布的一個原創段子。
  • 巴黎聖母院雞尾酒——艾絲美拉達
    果然,今天起來滿屏的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司馬網友: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有什麼可惜的,我還想見見被法蘭西人燒掉之氣前的圓明園呢。 四川網友:四川涼山大火犧牲了那麼多救火英雄,也沒看到朋友圈哀悼,今天醒來朋友圈鋪天蓋地的巴黎聖母院失火,誰誰誰的鐘樓沒了,心生悲哀! Finn網友:每天都有聊不光的正反答辯新話題,都不用工作的嗎?
  • 巴黎聖母院,在我們記憶中的樣子
    時間和人使這些卓絕的藝術遭受了什麼樣的摧殘?
  • 巴黎不哭!AI數字重建讓聖母院永生
    然而,轟動世界的又豈止這一次失火事件。2018年11月,加州森林大火蔓延了數十萬英畝,當地居民被迫疏散,迅速蔓延的火勢已致數十人死亡,超過300人下落不明。奮力滅火的就救災人員接踵而至的失火事件,無情的剝奪了一個又一個寶貴的生命,一件又一件人類的文明珍寶。在巴黎聖母院失火後,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重建。
  • 巴黎聖母院大火背後的生意
    刷屏的內容,是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凌晨被熊熊大火吞沒,哥德式的塔尖也在滾滾濃煙中倒塌……當然,機會總是給那些會把握的人,就在各國領導人紛紛口頭悲痛之際,一貫敏銳的普京跟著馬克龍也打了一張漂亮的牌,第一時間表示,派出俄最優秀專家,以協助總統馬克龍修復巴黎聖母院。
  • 巴黎聖母院失火:這座見證法國歷史的建築會消失嗎?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在《巴黎聖母院》中寫道:「時間和人使這些卓絕的藝術遭受了什麼樣的摧殘?關於這一切,關於古老的高盧歷史,關於整個哥德式藝術,現在還有什麼存留給我們呢?」後世的許多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樣子,北京著名的西什庫教堂就是一例。1163年,教皇亞歷山大和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共同主持了巴黎聖母院的奠基儀式。當時巴黎主教莫裡斯·德·蘇利邀請了讓·德·謝爾與皮埃爾·德·蒙特葉這兩位傑出的建築師,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巴黎聖母院的建築中來,繪製了藍圖並領導了第一期的工程。
  • 關於被燒毀的巴黎聖母院,這些故事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
    從外型上看,它們追求體積和高度,這些都是過去的教堂所不能及的。巴黎聖母院長130米、寬48米,此建築典型的哥德式風格就是高和尖,尖塔高達90米,由豎直的線條構成,雄偉莊嚴。聖母院由教皇亞歷山大三世於1163年親自奠基,這一法國哥德式建築的傑出代表,對整個歐洲的教堂建築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 雨果小說《巴黎聖母院》成法國亞馬遜最暢銷書籍
    據英國《衛報》4月17日報導,巴黎聖母院失火後,法國人求助於小說來幫助他們悼念聖母院。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在法國亞馬遜網站上的銷量飆升,一躍成為最暢銷書籍。截至當地時間4月17日上午,《巴黎聖母院》的不同版本分別佔據了法國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和第八名,排名第六的是關於巴黎聖母院的藝術史書籍,巴黎聖母院旅遊指南也榜上有名。《巴黎聖母院》這部1831年出版的小說講述了中世紀巴黎一名吉普賽舞者埃斯梅拉達和巴黎聖母院敲鐘人卡西莫多之間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