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說短也短,說長也長。眼睛一睜一閉,一生就過去了。但也有孤枕錦衣寒,夜月更漏長的時候。
關於人生的理解,一個人順風順水的時候,時間悄無聲息地流逝,總有人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但總也有人正在遭受劫難,度日如年。
亦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很多光鮮的表面其實也隱藏著多少的無奈與心酸。也沒有必要去抱怨自己過得多難,經常習慣性地說,「我太難了。」。或許只有難才可以讓你更加的成熟,才能讓你更加修煉一副金剛之軀。
再忙碌,也要學會靜坐,思考人生的意義
當你覺得人生道路漫長的時候,要經常會想到「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縱然憑藉運氣賺取來的功名與財富,也可能由於你對社會認知的缺失,功名與財富也會迅速地流失。
遭受劫難的時候,除了堅挺,還是堅挺。文王被拘禁在裡時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窮的境遇中編寫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後創作了《離騷》;左丘明失明後寫出了《國語》;孫臏被砍去了膝蓋骨,編著了《兵法》;呂不韋被貶放到蜀地,有《呂氏春秋》流傳世上;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下了《說難》《孤憤》;(至於)《詩經》三百篇,也大多是聖賢們為抒發鬱憤而寫出來的。
坦然地面對人生中的逆境,感謝生活給你的磨難,痛苦的經歷也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經歷,收穫不一樣的財富。人只有落魄的時候,才可以看清身邊是人還是鬼,否則眼睛總是被蒙著一層紗布,被一些生活中的影帝所戲弄。
德國維克多·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中所說的,人要為自己經歷的痛苦找一個意義,這樣才能更好地走出來,人要為自己的未來找一個意義,這樣才能更好地去追尋。
理性面對痛苦,找到生命中正確的方向,沉澱自己,充實自己,誰又能說鹹魚一定不能翻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