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佛法:這何嘗不是一種慈悲的度化?

2021-02-28 極簡主義的禪

極簡主義的禪

點擊標題下方極簡主義的禪  關注中國禪文藝第一微刊


一念迷是眾生,一念覺是佛。

 「小僧取經的路上絕不跨過一葉蒼生,否則過了千山萬水,也過不了我自己。」

縱觀電影《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其精神核心無外乎五個字:慈悲的度化。

 

影片中,在五行山下被壓了五百年的猴子身上既有人性的善,又不乏人性之惡。只不過,到了最後,面對唐僧捨生就死,悟空內心流了一滴熱淚。這一刻,悟空始以放下嗔心,由六道中具有阿修羅習性的眾生變成一個真正意義的佛者。至此,悟空始以了解人生的真相,懂得慈悲無我才是真正的救度。

 

此前,翻看吳承恩《西遊記》時曾編過一個段子:「八戒說:我貪;悟空說:我嗔;沙僧說:我痴;白龍馬說:我慢;唐僧說:我去!」當然,玩笑並非戲言:在佛教貪嗔痴慢疑中,嗔心所造成的後果尤為嚴重。之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影片中,至少有三個人物絕對不可錯過:唐僧、悟空和白骨精。相比三者,如果讓唐僧是一個精神導師的話,悟空其實就是一個任性的孩子,白骨精則是一個內心憂傷的女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本質上,白骨精並非一個壞人。如果說白骨精是一個壞人,莫若說是白骨夫人遭到傷害後內心執念的自我反噬。而這種反噬,卻是以也許歷經數劫仍然無法輪迴之苦為代價。所以,如果說白骨精是妖的話,莫若說這是一個痛苦的妖。

 

你真的洞悉人生的真相嗎?有時你見的未必是真相。就像費翔飾演的那個雲海西國國王,一臉的道貌岸然憂國憂民,為替自己療傷,暗地派出宮中高手擄掠孩童。甚至,在唐僧面前,該國王一臉真誠地將此事嫁禍給白骨夫子。你說,誰又是妖,誰又是人?是妖可怕,還是人更可怕呢?

 

所以,這才有了後來雲海西國國王陰謀被識破倒地時對唐僧的瘋狂一問:「人性的惡火連佛都滅不了,就憑你?」那麼,唐長老又是如何回答的呢?我想,此前影片中那句臺詞恰恰地對此的最佳回應:「小僧取經的路上絕不跨過一葉蒼生,否則過了千山萬水,也過不了我自己!」

 

誰又能說唐僧西行,不是一種慈悲的救度。換言之,縱便是所有的愛與傷害,又何嘗不是一種慈悲的度化呢?

 

我覺得該片最精彩的還是西行路上悟空和唐僧的對話,似乎每一句都不經意的透露出幾分禪意。可以說,言談舉止中,都是表法,舉手投足間,都是佛性。

 

影片開場時,白龍吃掉唐僧的座騎後,悟空目光挑畔地問唐僧:「怕了?」這個唐僧一點也不囉嗦,他輕輕地說:「嗯。」「怕了還取經?」你知道唐長老是怎麼回答的,他說:「正因為怕了才取經。」此語一出,令人茅塞頓開。你知道嗎?有多少人學習佛法,有多少人終生修道,這個道理真的懂了嗎?

 

這句話讓我想起一個師兄微信朋友圈中每天轉發的米拉日巴尊者的故事:曾有人對米拉日巴尊者說:「您一生閉關,能忍這麼苦的苦行。真不容易啊!」尊者回答:「你們更能忍啊!我只是一生忍受,你們卻能忍受生生世世啊!」《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唐僧這句「正因為怕了才取經!」亦是對這個故事的最好詮釋。

 

書歸正傳,繼續剛才的話題。悟空又問:「破經講什麼?」唐僧說:「人生的真相!」簡單五個字,此中真意,一句道破。

 

斯如唐僧所說:「所以說念念相續,苦痛裡都是執著」,換言之,頭上的金箍悟空的執念。所以,當猴子自以為是地打死白骨夫子變身的老太婆和小女孩後,唐僧將悟空逐出師門,臨行前唐僧目光憂傷地說:「你頭上的金箍好解,就怕你心中的金箍,小僧也幫不了你。你我緣盡於此,走吧!」

 

而孫悟空本人呢?目光裡也滿是憂傷,他的憂傷在於,自己對師父的愛,不被師父理解。甚至,自己在兩個一路同行師兄的眼裡也是那樣不可理喻。有時候,我們的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相。所以,後來目光空茫的悟空在南海遇到了觀音。而後,觀音對猴子說:「你看的是真相,你師父看的心相。」悟空愣住了。

 

當然,這是一個關乎世間法和出間法的問題,緣起性空,悟空似乎懂了,卻又似懂非懂。不過,當白骨夫人抓走唐僧,孫悟空轉身營救那一刻,他內心已然解脫,已完成自我精神救贖。

 

你知道嗎?六道輪迴,每一個眾生心中都有可能有一滴淚。白骨精也一樣。你知道白骨夫人的前世今生嗎?前世,白骨夫人是一個命運悲慘的女子,心中的仇恨加重了她的執念,所以,當女下屬說「這裡像地獄」時,她目光高冷不屑一顧地說「我就是地獄!」

 

而之於唐僧呢?當他知道白骨精即將遭遇天劫不但連妖都做不成了,甚至無量劫中都要灰飛煙滅無法輪迴時,他考慮的縱非個人安危,而是救度。所以,他毫不猶豫地坐下來雙手合十請求愛徒悟空說:「打死我!」這一刻,猴子靜靜地跪在師父面前,內心莫名地流下了一滴淚。這一刻,在師父的慈悲面前,猴子的內心真正臣服。這一刻,他臣服的絕非師徒之名,而是佛法。這一刻,佛法和上師在他心中已然升起。

 

所以,當悟空舉起金箍棒砸向師父頭頂的瞬間,唐僧亦完成一次精神救度。而那個看起來面目可憎的白精骨,憂傷漸去漸遠,亦在又一次生死輪迴中得以重生。

 

相比他片,影片最後也是一個漂亮的結局:唐僧入定七日不出,八戒沙僧驚慌失措。悟空靜靜地望著師父,就那麼一直望著,望著……而後悟空靜靜翻身上馬堅決地說:「就是背,我也要把師父背到西天。」而後,字幕漸漸拉開,身影西去漸行漸遠,《西天取經路漫漫》音樂響起……

 

一念迷是眾生,一念覺是佛。「所以說念念相續,苦痛裡都是執著。」所有的愛與傷害,都是慈悲的度化。宗薩欽哲仁波切曾說過:「電影可以視為現代的唐卡」,這部《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又何嘗不是一次對佛法的詮釋呢?

 

《金剛經》四句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謂「如露亦如電」,其實說的不就是電影嗎?換言之,如果說《金剛經》中大乘佛教徒精神聖典的話,被影像化的《西遊記》又何嘗不是一種對世人佛法的科普和慈悲的度化?

※ 下拉屏幕參與文章評論

來源:豆瓣    

圖片:電影《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劇照

編輯:極簡主義的禪 ID:chan99mini

轉載須註明出處    


九華山開光  

108顆  星月菩提

轉運珠

398元

全國包郵  貨到付款

請購聯絡小編: 133 3919 9811(微信號)

或長按二維碼識別

更多款式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佛眼看電影 三打白骨精:這何嘗不是一種慈悲的度化
    」縱觀電影《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其精神核心無外乎五個字:慈悲的度化。如果說《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講述的是「一頭牛+一隻猴+一個門神」的故事,很顯然《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講述的則是「一個和尚+仨奇葩徒弟+一個白骨夫人」的故事。相比之下,前者張揚,後者冷靜,相比前者,這部影片對佛法的解讀更到位。
  •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改編啟示錄—「三打」更是「三度」(第680期)
    訝異是否會意味著被拒絕被排斥被否定……《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編劇顯然很勇敢,綜合了傳統、現代,多角度重新立體思維,從人性的高點剝開原故事皮,深究內核,嘗試追尋源頭,從故事中找到故事。故事中的故事——白骨精的前世今「結」如何在舊傳統中脫穎而出新思維?在舊的故事核中深挖出新的思想深度?
  • 觀《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大年初一抽閒觀看了《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不知為何,看的淚流滿面,讓我道出其中緣由我卻無法說出隻言片語;也許是性格中的文藝偏執作怪、也許是情緒中的多愁善感作怪,可是不管是何種緣由,我都想給此片高分;
  • 《三打白骨精》中的偽善與欺騙,讓天然率性的孫悟空揭竿而起
    在動畫電影《大鬧天宮》、紹劇電影《三打白骨精》及《孫悟空七打九尾狐》《孫悟空七鬥八大仙》《孫悟空大戰群妖》《西遊記》等眾多塑造孫悟空的「十七年」電影中,孫悟空產生憤怒的情緒是個體發展、意識流變以及不對等的等級關係、政治格局互動的主觀體驗。這種憤怒和抗爭的主觀體驗,不僅是個體生命史與意識史的社會象徵行為,還是一種意識形態實踐。
  • 【在線影院】1961年經典紹劇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連結觀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紹劇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於1960年,為著名紹劇表演藝術家六齡童(六小齡童之父)的代表作。故事取材於我國明代著名小說家吳承恩的《西遊記》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為取真經,行至白骨嶺前。在白虎嶺白骨洞內,住著一個兇殘、狡猾,善於偽裝的屍魔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後變幻為上山送齋的村姑、朝山進香的老嫗和老翁,全被孫悟空識破,三次棒打妖魔。唐僧肉眼凡胎,誤認悟空打死人命,怒將悟空逐回花果山,結果落入白骨精魔爪之中。
  • 關於三打白骨精
    毛主席與郭沫若一起追過的「三打白骨精」 作者北京瘦馬,歡迎關注作者個人公眾號ID:DreamerLaw三打白骨精是西遊記裡上映最多的一段故事。白骨精的變幻與狡猾,唐僧的慈悲與是非不分,孫悟空的才能與冤屈,豬八戒的可憎與機巧,都在一個故事中集中的體現了出來。這種角色之間的豐富性格,本身就具有非常強可塑性。善良的人可能憎惡唐僧的愚鈍,才子可能嘆息孫悟空的冤屈,勇猛的人可能為孫悟空抱打不平,勤勞的人則可能鄙夷豬八戒的偷奸耍滑。導致到了今天,諸多作家、網絡大咖,還經常借三打白骨精講自己故事。
  • 《西遊記》中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後唐僧為什麼一定將他攆走?
    在《西紀行》中,咱們耳熟能詳的是孫悟空被唐僧請回了故鄉,這件工作的始作俑者即是白骨精。許多門生都讀不清楚,唐僧豈非真的昏庸至此,看不清楚白骨精的真面貌嗎?另有以孫悟空的道行,它火眼金睛,本能夠用金箍棒一棒就讓這個魔鬼灰飛煙滅,何至於打了三次,直到把唐僧惹急了,才將白骨精打死呢?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經由白虎嶺時,又累又餓,身材疲鈍到了頂點。悟空腹疼先生就去找補給,後果被白骨精給盯上了。
  • 讀書|也說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是《西遊記》裡的經典情節。近日帶著小朋友一起讀相關的繪本,卻又多了別樣的感悟。白骨精真是個狡詐的妖怪,變成送饅頭的漂亮女人害人不成,又變老婆婆來尋女。變成老婆婆不成,又變老爺爺來繼續誆騙。妖精為了害人,不辭辛苦,絞盡腦汁,一計又一計,使用連環計。孫悟空自是個厲害的人物,三次均火速識破了白骨精的詭計,果斷迅速地處置了妖精。
  • 擴散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免費看 23個你可能不知道的細節
    很多西遊研究者認為,整個小說中最有意義的兩個章節就是大鬧天宮和三打白骨精,因為人們並不知道,《三打》出自小說第二十七回,是師徒四人集合後遇到的第一個妖,妖雖然弱,但是對團隊的意義卻非常大:在此之前他們各有所圖,在此之後他們才真正成為一個Team。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白骨精耍小脾氣的設定。片中她扮老太太的一段道出了自己前世的遭遇:她因為長相美貌卻被認為是「妖孽」被害至死。
  •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打出了什麼?
    最近熱播的《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票房火熱。我雖未曾親臨影院觀賞,但看到點評的文章頗多,思想也慢慢的豐富了起來。所以,今天我也想寫點關於《西遊記》中的「三打白骨精」的「三打」到底打出了什麼?這裡的白骨精有兩層含義。
  • 孫悟空為何要三打白骨精?有何寓意?原來與佛教的一個秘密有關
    孫悟空為何要三打白骨精?有何寓意?原來與佛教的一個秘密有關。在《西遊記》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孫悟空在白虎嶺不聽唐僧勸說,三次打殺白骨精。白骨精也因此成為《西遊記》法力平平,卻最有名氣的人物,家喻戶曉。
  • 「教化」眾生是徒勞的,眾生真正需要的是「度化」
    難道不就是因為唐僧比孫悟空多了一份「智慧」,有一顆對佛法堅定不移的「心」,因而可以教化這隻鬧騰的猴子,再念個緊箍咒訓化這隻冥頑的猴子嗎?至少,老86版《西遊記》就是讓我這麼理解的。當這一事實發生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會覺得是自己有問題,而是覺得被教化的那個人:劣根、根機太差、業障太多、時機不到、緣份不夠、福份太薄.卻少有人回過頭來問一句:教化眾生=度化眾生嗎?或者更簡單一點:我憑什麼教化他(她)?這便是《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裡唐僧不斷反問自己的話。
  •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打的到底是什麼?每一棒都直擊人心
    那麼問題來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打的到底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簡直都沒辦法稱之為問題,都說了三打白骨精,還問打的是什麼?打的當然是白骨精啊!但事實上,這件事情真的沒有這麼簡單,孫悟空表面上是在打白骨精,可實際上打的卻是人心和人性,而且每一把都直擊人心的最深處。
  •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越想越汙,最後一句是真相!
    《西遊記》裡並沒有記載這具女屍到底是什麼來歷。但在明末清初的一些民間小說和故事書中,零星有些記載,大致可以看做改編的由來:「白骨精原本是白虎嶺上一戶普通人家的女兒。長到十七八歲的時候,被當地富戶強行掠走。遭到淫虐後,被遺棄荒山,鷹啄而死。」而她死的時候恰好是農曆七月十五,是天地陰陽相合的日子,死時又正好穿著紅襪子紅肚兜兒,所以冤魂沒能上天入地,而是在人間遊蕩。
  • 《三打白骨精》曝"決戰前夕"預告 鞏俐版白骨精首現真身 神魔對決智鬥升級
    從今以後,三打白骨精每天票房統計得分為兩部分:國內的、海外的,這才叫酸爽!這不,咱們鞏俐姐姐把耳熟能詳的白骨精演繹成了性感、冷豔、高高在上的妖魅女王範兒,而且還是千年的女妖王。偶爾白衣飄飄似仙女,偶爾黑羽束身似蛇蠍,美麗並可怕著,讓人驚豔不已。這種美豔的氣場,的確得千年才能修煉出來,那麼,國外的觀眾看了,還能忍心讓孫悟空三次棒打美人嗎?
  • 《西遊記》探秘: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背後究竟暗藏啥秘密?
    原來,孫悟空也是妖精出身!唐僧的前世死於取經的路上,絕對不能排除吃掉他的說不定就是孫悟空!也就是說,要是給「妖精」活路,妖精也有成佛的可能性,這是不是佛學的慈悲,是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許諾?只可惜在本章回中,孫悟空沒給「白骨精」成佛的機會。
  •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結尾曲勾起了童年的回憶啊!
    在吳承恩的原著中,三打白骨精只是在人參果和寶象國之間的一個小故事,只花了一回就講完了,而且雖然白骨精最後被孫悟空打死,現了原形,但是原著中又蠢又固執的師傅還是將孫悟空趕走了。所以三打白骨精其實是一個不完整的故事,至少對於電影改編來說是不完整的。而在民間,或者說在大家對西遊記的觀念中,除了大鬧天宮之外,三打白骨精應該是映像最深刻的一段故事了。
  • 師徒四人中,孫悟空佛性最高,把白骨精三具身體連起來念就懂了
    師徒幾個人來到此地後,白骨精早就得到了確切的消息,隨即白骨精就想到了一個陰險的計策。她抓來了一家三口,並把他們的精華吸乾,讓這三人成為行屍走肉,為自己所用。正當大師兄孫悟空出外化緣時,化成了白骨精女子的模樣,拎著一筐素齋前來誆騙唐僧,豬八戒不明就裡,只認得美色和吃食,因此對這個美女送來的食物來者不拒。幸虧孫悟空及時趕到,這才將白骨精化成的屍怪打死。
  • 老遊記,新故事,再談2016年賀歲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情節創新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是非常經典的一節。唐僧盛怒之下寫下貶書,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在原著中,故事的主角是孫悟空和唐僧,矛盾衝突圍繞白骨精是人是妖展開,與全書中的各個降妖情節本無二致。 然而,在2016賀歲新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我們看到的卻是別出心裁但又合情合理的「三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