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也經常抱怨:「唉,吃了個宵夜,喝兩三盅小酒,熬夜看了場球,又『上火』了……「「上火」這個詞實在是妙,把咽痛那種像火燒喉嚨一般的感覺表現得很形象。然而這個火到底哪裡來,該如何瀉呢?
為什麼會「上火」?
1. 刺激性炎症
辛辣、重口味、過熱過燙的食物最容易導致咽痛,為什麼呢?想像一下,皮膚被燙一下都會劇烈的疼痛或者起水泡,何況是脆弱的黏膜呢?
除了食物,接觸到刺激性的粉塵、氣體、煙霧等,都會造成黏膜充血、水腫,腺體分泌亢進,淋巴濾泡增生等,有時候還會造成黏膜破損導致潰瘍。這實際上就是我們醫生所說的炎症「inflammation」,而不是通俗理解的發炎「infection」。
2.感染
除了飲食導致,很多人往往還伴有勞累、熬夜或者情緒緊張等情況,這時候病毒、細菌入侵機體,機體的免疫系統就會奮起反擊,前哨站往往就發生在咽喉,尤其是扁桃體,從而導致感染性的炎症。季節交替或者傳染病流行的季節更容易出現。
3.病毒感染
病毒導致的咽炎常常還會有流涕、咳嗽、聲嘶、眼紅、低熱、頭痛等症狀。EB病毒感染導致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除了咽痛、扁桃體化膿等表現,還會有明顯疲勞、發熱、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等症狀。
4.細菌感染
最常見鏈球菌感染,尤其是A組鏈球菌感染,簡稱A鏈。如果出現咽痛、高熱、頸部淋巴結腫大、扁桃體可見到滲出物,需高度懷疑。
5.過敏
在吃貨天堂廣東,食物的種類可謂十分豐富多樣。實際上,「上火」很有可能就是對食物的過敏。接觸到如塵蟎這樣的吸入過敏原,或者過冷空氣、煙霧刺激,都有可能導致變態反應,也可以出現咽痛、咳嗽等咽炎的表現。
為何一感冒就嗓子疼?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遇到過,也問過中醫大夫,大多會得到一句類似「體內有火」樣的答覆,吃些清熱祛火藥,或再依病人具體情況,酌加清肝火、消食火、解虛火之品,服後能緩解病情或是暫時治癒;若是「寒包火」的患者,則在清熱藥中酌加梔子豉湯、升降散等辛散解表藥物,亦能取效。只是過段時間一感冒嗓子又疼了,在吃些敗火藥臨時解決一下,如此反覆,很是苦惱。
的確,現在社會大多數人體內都有火,食火、肝火、虛火的人處處皆是,患者也常常覺得吃些敗火藥甚至拉幾天肚子才是好事。寒包火也處處皆是,現代人不知適寒溫,尤其是女孩子,為追求美麗,大冷天也不知添加衣物,感受寒邪的機會就要多很多,寒包火也就不奇怪了。醫生以「火」來解釋,病人也樂於接受,如此一來,到處都是清熱解毒,可原因僅僅如此嗎?
讓我們暫時先保留這個疑問,思考第二個問題:具備「脈洪大,大汗出」的典型陽明病患者多嗎?
作為呼吸科醫生,我臨床遇到的典型陽明外證患者少之又少,跟同事或者好友交流過這個問題,情況跟我大致一樣。
為何典型的陽明病外證患者少了呢?讓我們返回《傷寒論》尋求答案。
《傷寒論》196條「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
從條文中我們可以知道,陽明病反無汗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脾胃久虛,水谷不別,汗不得出,熱不得外越。《素問·經脈別論篇》「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脾胃既虛,水液代謝失常,患陽明病則當汗而無汗,故名曰「反無汗」。
結合《傷寒論》191條、192條、197條及198條,我們可知此類患者臨床既可有水谷不別、大便初硬後溏之固瘕,亦有當汗不汗,骨節煩疼之奄然發狂、邪熱內蘊之咳嗽、咽痛、嘔吐等症狀。
而今生活條件好了,飽食傷胃者彼彼皆是;科技發達了,盛夏不再養陽,冷飲到處橫行,中土陽虛者隨處可見。這也就解釋了我們第二個問題,為何典型陽明外證患者少了。
至此我們再重新思考第一個問題(為什麼一感冒就嗓子疼)時就會有除了「體內有火」、「寒包火」之外的答案。在治療咽痛時,要清熱去火透邪。
那又如何去火呢?
今天為大家就推薦一款適合清肺潤喉去火的養生茶!
胖大海本身就具有利咽解毒,潤腸通便,清熱潤肺的效果,能有效地達到治療咽喉腫痛的效果,而且菊花茶也具有降火的作用,兩者結合在一起,能有效地改善口腔潰瘍,喉嚨發炎,只要適量的飲用,就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達到降火的目的。
某寶上用戶評價!深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