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煤控股母子公司的帳本衝突:半年內巨額應收款頻繁變更

2021-01-17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永煤控股母子公司的帳本衝突: 半年內巨額應收款頻繁變更

作者: 楊佼

[ 截至9月底,永煤控股的其他應收款金額高達269.4億元,半年裡猛增110億元以上。在母公司層面,這項金額更是高達289.8億元。 ]

11月27日,已經違約的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永煤控股」)2020年第四、第七期超短融主承銷商中信銀行、鄭州銀行、華夏銀行公告稱,將於12月1日召開持有人會議,表決兩隻債券的持有人會議議案。

早前,11月10日違約的10億元永煤控股2020年第三期超短融,已經11月23日的持有人會議通過議案——先行償付本金的50%,剩餘本金展期270天。展期期間,債券利率將保持4.39%不變,到期後本息一次性償還。24日,永煤控股已經兌付5億元。

違約衝擊波漸漸消散,善後處置也已初現轉機,但等待永煤控股的是監管機構的調查。證監會11月26日披露,已對永煤控股、希格瑪會計師事務所立案調查。

在市場等待監管調查結果的同時,永煤控股違約疑點也持續引發關注:為何帳面上擁有巨額資金卻突然違約?半年猛增百億元的其他應收款、大股東在內部歸集的近千億元資金流向何處?都是籠罩在永煤控股身上的巨大謎團。

帳面上大量現金是誰的

2020年以來,煤炭生產企業繼續限產,煤炭價格持續上行。公開數據顯示,1月初,秦皇島5500大卡、5000大卡煤炭期貨每噸價格分別為549元、494元,現貨價格為558元、497元。到了11月初,兩個品種期貨的價格上漲到了583元、532元,現貨價格漲至614元、562元。

在河南省內擁有優質煤炭資源、主產優質無煙煤的永煤控股由此受益。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永煤控股合併營業收入445.1億元,同比增長近24%;實現淨利潤4.76億元,同比增長近26%。

經營狀況的改善也帶動經營性現金流大幅增加。前三季度,永煤控股經營性現金淨流量為73.8億元,同比增加38億元,比去年全年還多出15.5億元。

與此同時,永煤控股的融資渠道較為暢通。今年一季度,永煤控股融資獲得現金264.1億元,其中借款161億元。到了三季度,融資所得現金達到672億元,比半年前淨增近408億元。

不過,債務期限錯配、負債結構不合理,也是永煤控股長期存在的問題。今年3月底,永煤控股合併短期借款193.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282.3億元,而長期借款150.7億元。到了9月底,其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超過420億元,但長期借款只有111.2億元。

進入下半年,融資環境已經發生變化。前三季度,永煤控股融資所得現金672億元,只比上半年的532億元增加140億元,季度增量環比減少近130億元。融資淨現金流則由正轉負,從淨流入2.8億元下降到淨流出32.2億元。

儘管如此,永煤控股帳面上仍有大量現金,規模雖然比一季度末的486.1億元有所下降,但9月底仍接近470億元。在此情況下,10億元債券發生違約,有市場人士表示難以理解。

「像永煤這類公司,不具備調動幾百億資金的能力,帳上怎麼會有這麼多現金?」一位股份制銀行債券部門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根據媒體報導,河南省財政系統廳局級官員曾表示,永煤控股帳面上看起來有400多億資金,但大部分處於受限狀態。而記者查閱永煤控股2020年第六期中票募集說明書發現,截至6月底,永煤控股受限資產共計80.6億元,其中受限貨幣資金只有3.6億元。

對比永煤控股股東河南能源化工集團(下稱「豫能化」)的財務報表,今年9月底,豫能化合併貨幣資金只有285.6億元,僅為永煤控股同期貨幣資金的60%左右,而母公司自身貨幣資金更是只有13.5億元,相差的180多億元資金去了哪裡?

巨額其他應收款如何產生

2018年以來,煤炭價格維持相對高位,永煤控股煤炭業務收入持續增長。2019年,其煤炭板塊毛利達到95.84%,貢獻了永煤控股近89%的毛利。但受化工板塊影響,公司2018年、2019年利潤仍然虧損。有市場觀點認為,永煤控股將資金借給化工板塊使用,或是此次違約的一大原因。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永煤控股合併長、短期借款約35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230億元,長期應付債券230億元。

2020年第六期中票募集說明書披露,6月底,永煤控股合併存續借款接近186億元,包括銀行貸款117.1億元,信託、租賃68.6億元,其中永煤控股自身的融資額分別近60億元、41.8億元,尚在存續期的264億元債券,融資方也為永煤控股。剩餘部分的融資主體為永煤股份,合計金額約84億元。

到了第三季度,負債主體結構有所改變。三季度末,永煤控股合併長、短期借款約318.7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214.3億元,長期應付債券119億元,合計金額約674億元。

但在母公司口徑下,永煤控股的長、短期借款合計約79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62.3億元,應付債券119億元。據此測算,同一時期,永煤控股約70%的融資資金,使用方為母公司下屬公司。

應收利息也反映了這一特徵。9月底,永煤控股合併應收利息約9.1億元,但在母公司口徑下卻達到31億元,3月底更是達到47.5億元。

最大的疑問還在於,截至3月底,合併口徑下,永煤控股有一項金額高達159億元的「其他應收款」,而這項其他應收款主要來自內部關聯往來。上述中票募集說明書顯示,截至2019年底,永煤控股對焦作煤業集團有限公司、豫能化新疆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開封龍宇化工有限公司、永貴五鳳煤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永貴五鳳」)、鶴壁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五家企業的其他應收款,合計達到95.6億元。

而這5家公司中,除了永貴五鳳是永煤控股四級控股子公司之外,其他四家都是豫能化全資或絕對控股子公司、孫公司。

永煤控股此前披露,作為豫能化第一大子公司,對其公司業務開展的資金需求,各家銀行均採用集團管理模式上報授信,授信納入集團管理,提用按照集團控制。今年6月底,豫能化已獲授信金額2260億元,已用1280億元。

豫能化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底,合併長、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應付債券合計金額在1220億元左右。母公司口徑下則為625億元。據此測算,包括永煤控股在內,豫能化全部子公司使用的資金,只佔整個集團的一半左右,過半資金仍留在集團內部。

二季度以來,永煤控股的其他應收款進一步激增。截至9月底,金額高達269.4億元,半年裡猛增110億元以上。在母公司層面,這項金額更是高達289.8億元。

半年裡新增的巨額其他應收款是如何產生的?永煤控股、豫能化目前均未披露。

而永煤控股與豫能化之間的資金往來也頗為複雜。永煤控股11月2日公告,將持有的龍宇煤化工、永銀化工、永樂生物、濮陽龍宇化工四家子公司股權劃轉至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劃出的四家公司股權,均未披露全稱),將安陽鑫龍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8%股權、鶴壁市福祥工貿有限公司(下稱「福祥工貿」)、鶴壁市福興工貿有限公司、鶴壁福源煤炭購銷有限公司(下稱「鶴壁福源」)的100%股權,從永金化工投資管理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永金化工」)、豫能化鶴煤投資有限公司劃轉到永煤控股。

上述中票募集說明書顯示,永金化工名下的安陽、新鄉、永城三家子公司,2019年底合計應付永煤控股應付款超過5.5億元,而安陽鑫龍煤業集團名下的一家企業,2019年底亦對永煤控股有超過4600萬元應付款未償還。股權劃入永煤控股的福祥工貿、鶴壁福源,兩家公司2019年底也在永煤控股分別有674萬元、248萬元的應付款。

不僅如此,2017年到2019年,永煤控股納入合併範圍的子公司,從59家減少到48家,但永煤控股的投資現金流卻持續增加。今年前三季度,永煤控股投資現金流出109.8億元,其中支付與其他投資相關的現金近87億元。而在2018年、2019年,這一數據分別為49.4億元、76.6億元。同期,永煤控股取得子公司支付的現金卻分別只有7億元、6.6億元。

「上市公司最怕的就是大股東佔用甚至挪用資金,如果存在這種情況,只要被佔用方出現問題,大股東資金也會很緊張,從而放大風險。」華南某股份制銀行債券部門管理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資金流向何處

作為控股型平臺,豫能化實際業務分布在下屬各個子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其母公司口徑下的營業收入只有2.84億元,在全部營收中佔比不到1%,淨利潤只有3654萬元。

在此情況下,豫能化卻在大力「歸集」資金。7月30日,豫能化間接控股的大有能源(600403.SH)披露,擬以12.51億元現金向豫能化財務有限公司增資,增資金額12.51億元。由於豫能化並未參與增資,此事披露後,引來上交所問詢。在監管問詢後,大有能源取消了增資豫能化財務有限公司的計劃,交易所問詢也未做回復。數據顯示,2019年底,大有能源在豫能化財務有限公司存款餘額為44.92億元,但未發生過貸款業務。

公開信息顯示,除了上述由其直接產生的負債,豫能化還歸集了大量內部資金,今年前三季度,其內部單位存款高達317億元,加上前述貸款、債券融資,其歸集的資金接近千億元。

在11月23日的持有人會議上,永煤控股相關負責人曾表示,豫能化從11月10日起不再佔用永煤資金,也不再歸集資金,永煤控股能自主控制資金。

記者對比合併財報,前三季度,豫能化合併委託貸款餘額98億元,應收利息11.5億元,而母公司口徑則為空白。同期營業收入中,合併、母公司利息收入分別為12.1億元和近20億元。

扣除借給子公司的部分,剩餘利息收入對應的資金去往何處目前未知。與此同時,豫能化的其他應收款也與永煤控股表現出了同樣的特徵。

截至今年3月底,豫能化合併其他應收款只有83.3億元,但母公司對應金額則高達550億元。到了9月底,母公司口徑下的金額雖然下降到370億元,但合併口徑的規模則猛增到近298億元,半年猛增210億元以上。

這些金額巨大的其他應收款,短期內為何如此頻繁變動?它們是如何形成的?目前無法得知。交易商協會11月24日稱,已將自律調查發現的永煤控股涉嫌違法違規線索,移送給了監管部門,同時發現豫能化也涉嫌存在相關違規行為,已對其啟動自律調查。隨後,證監會11月26日披露,已對永煤控股、希格瑪會計師事務所立案調查。

相關焦點

  • 永煤債券違約事件發酵,此前曾無償劃轉資產
    【撰文/譚麗平 統籌/張喜斌】永煤債券違約事件正持續發酵。 11月10日,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永煤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因流動資金緊張,2020年第三期超短期融資券「20永煤SCP003」到期不能足額償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 永煤之後,如何科學看待國企「信仰」和母弱子強?
    永煤違約前,其自身信用瑕疵已被市場廣泛了解,但前期未影響其公開市場債務發行,一定程度上源於市場對其能夠獲得的外部支持的預期,然而最終企業尋求市場化方案解決債務問題的操作,引發了市場情緒的劇烈波動,被認為是對國企信仰的真正衝擊。
  • 交易商協會:對永煤控股予以公開譴責暫停其債務融資工具相關業務1年
    交易商協會:根據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自律規定,經2021年第1次自律處分會議審議,對永煤控股予以公開譴責,暫停其債務融資工具相關業務1年,責令其針對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整改;責令其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信息披露平臺進行公開致歉。
  • 退休老將出馬30億賣股償債 永煤、豫能化能否走出債務危局?
    12月16日,豫能化公告稱,擬轉讓永城煤電控股集團公司(下稱「永煤控股」)、焦作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焦煤公司」)、鶴壁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鶴煤公司」)持有的永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永煤股份」)合計價值30億元的股份。
  • 永煤事件餘波:網傳有熱電公司報融資困難、難以保障對外供熱
    上月中旬,河南永煤集團債務違約事件的發生,給國內債券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作為河南省「三煤一鋼」的重點工業企業,頭頂國企3A評級光環的公司竟然打算欠債不還,這讓習慣了國企剛性兌付的投資者一時有些難以接受。好在相關監管部門及時發聲,強力手腕出擊,才制止了一場國有企業「逃廢債」的惡性事件發生,維護了整個市場的公信力。
  • 長園集團子公司虛增業績,評級公司稱對母公司影響較小
    本期所涉及的公司有四川鐵投、廣州開發區金控、深圳人居集團、華潤電力、昆鋼控股、牧原股份、永煤控股、沿海集團、中航租賃、易鑫租賃、泰山石膏、恆力集團、長園集團、廈門弘信電子、江蘇瀚瑞控股等15家公司。 信用評級行業是為企業發債而存在的一個細分行業,我們通過信用評級公司出具的報告,可以作為對企業價值評判的參考。
  • 應收帳款重複轉讓,多個受讓人存在權利衝突,哪一方受讓可以優先清償?
    同時,是否將應收帳款轉讓的事實通知債務人,以及履行通知義務的時間先後順序對解決多名債權受讓人之間權利衝突具有重要意義,履行了通知義務或先履行通知義務的受讓人可優先於未履行通知義務或者後履行通知義務的受讓人,從債務人處獲得債務清償。
  • 牽涉永煤違規被調查 海通證券「揮淚斬馬謖」!曾多次被監管警示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牽涉永煤違規被調查 海通證券「揮淚斬馬謖」!曾多次被監管警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交易商協會針對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煤控股」)啟動調查後,相關被查機構有了新一步進展。
  • 牽涉永煤違規被調查,海通證券「揮淚斬馬謖」!曾多次被監管警示
    導讀:12月20日晚間,因牽涉永煤控股事件最早被交易商協會調查的海通證券公告稱,就交易商協會自律調查開展自查自糾和內部問責工作。此舉被市場人士認為海通證券是在揮淚斬馬謖。12月20日晚間,因牽涉永煤控股事件最早被交易商協會調查的海通證券公告稱,就交易商協會自律調查開展自查自糾和內部問責工作。此舉被市場人士認為海通證券是在揮淚斬馬謖。
  • 控股股東原價受讓1.11億元「爛帳」 盛屯礦業:減輕應收壓力
    財聯社(廈門,記者 李子健)訊,11月18日晚間,盛屯礦業(600711.SH)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盛屯金屬,擬將其持有對福嘉綜環的1.11億元的債權原價轉讓給公司控股股東盛屯集團。盛屯礦業有關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控股股東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盛屯礦業的發展考慮,減輕公司的應收帳款壓力。
  • 永煤地震餘波猛烈 有券商踩雷6億!11家機構...
    1月15日,永煤控股「20永煤MTN005」跌超44%,報27.75元,「18冀中能源MTN002」更是暴跌超過60%。值得注意的是,永煤違約帶來的次生災害還在發酵,紅塔證券此前披露,「踩雷」永煤及冀中能源多支債券,截至2021年1月5日,尚有5.25億元本金未到期收回。
  • 神霧環保上半年業績大跌 質押應收款「回血」仍難解資金饑渴
    神霧環保表示,由於報告期內公司流動資金緊張,造成公司金融借款、債券交易、買賣合同等違約案件的發生,公司及戰略投資者已與各個債權人積極溝通,並於6月份先後與大部分債權人達成和解,其他訴訟案件正在積極與對方和解中。
  • 永煤債違約引發連鎖反應:海通證券面臨劫數 掀開桌底交易的布
    11月24日,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公告,對永煤控股的自律調查已基本完成。根據相關要求,協會已將永煤控股涉嫌違法違規的線索,移送到證監會。在此之前,永煤控股發行的債券未能按期足額兌付,已構成違約。永煤債違約後,協會立馬介入調查,並通報海通證券涉嫌參與永煤債的違規行為。
  • 永煤違規問責海通揮淚斬馬謖 企業債券主承銷商信用一哥地位不保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永煤違規問責海通揮淚斬馬謖 企業債券主承銷商信用一哥地位或將不保交易商協會針對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煤控股」)啟動調查後,相關被查機構有了新一步進展。12月20日晚間,因牽涉永煤控股事件最早被交易商協會調查的海通證券公告稱,就交易商協會自律調查開展自查自糾和內部問責工作。此舉被市場人士認為海通證券是在揮淚斬馬謖。
  • 永煤事件餘波未了,海通證券多名負責人領罰,信用債應全部退出?
    文|AI財經社 張夢依編輯|張碩永煤債事件餘波仍在繼續。因涉嫌幫助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永煤控股)違規發行債券,以及涉嫌操縱市場等違規行為,早在11月18日,交易商協會便發文表示,將對海通證券及其相關子公司開展自律調查。引人關注的是,這並非海通證券今年第一次引起監管注意。
  • 中華映管宣布重整 控股子公司華映科技實控人或變更
    大陸華映科技及其第二大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在今年12月4日催告華映清償,否則將採取法律行動,導致華映百分百控股的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達)向香港民生銀行的5300萬美元貸款無法順利展延,將於12月18日產生貸款違約。
  • 永煤違約繼續發酵!這次可能影響河南許昌數百萬居民供暖
    河南能信熱電有限公司(下稱「能信熱電」)在這份致河南能信熱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能信熱力」)的函件中稱,當前,能信熱電廠內存煤僅1萬餘噸,由於受到永煤控股違約事件影響,能信熱電融資渠道中斷,資金嚴重短缺,沒有資金購買煤炭,「若不能及時融得資金,將會造成煤炭供應中斷,屆時,可能導致機組停運。」
  • 三泰電子變更公司名稱 股票簡稱變更為三泰控股
    三泰電子(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諮詢高手 實盤買賣)三泰電子(002312)3月4日晚間公告稱,公司名稱由「成都三泰電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成都三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康佳集團:資產質量持續下滑 多筆應收帳款師出無名
    鑑於企業虧損的考核是用淨利潤而非扣非淨利潤,給了諸多上市公司利用營業外收支彌補主營虧損的囧態,保障其上市主體的殼資源,在護殼的路上,康佳集團的招數頗多。此前文章中,財報放大鏡提到康佳集團主營業務巨額虧損多年,主要依靠政府扶持資金與投資收益維持其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
  • 華晨、紫光、永煤……AAA評級主體相繼爆雷...
    近日,永煤集團、華晨集團的巨額債務違約事件加速了信用債市場的信用崩塌,逃廢債現象尤其突出。多家企業債務違約背後,不僅涉及到多家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而且也讓信評公司遭遇到信任危機。近期,華晨、紫光、永煤等多家大型企業債務爆雷引發債券市場地震,不同於往年的爆雷對象為民企,這次違約的主體以高評級國有企業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