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基-遺忘,刑警

2021-02-19 推理之源

陳浩基不是一般的火;

不只在香港火,也在國內火;

不只是在中國火,也在日本火;

不只是在圈內火,也在圈外火。

我第一次被知道陳浩基,居然是一位「壹心理」名師魏知超老師推薦的。

推理之源首篇文章說的《首無 作祟之物》,也同樣拜其推薦,是個跨圈奇人。


基本上,他列出的書,我都看。

 

在日本他也算一個現象級作者了,獲獎無數,今年日本知名周刊海外榜,陳浩基的書名列第五。

而他的《1367》已經封神。

他也算高產,估計得多聊幾次,今天就先聊聊他的處女作《遺忘,刑警》

 

這部作品僅僅算他的中段水平的書,豆瓣評分7.4。

對於處女作來說,應該算不錯了。

下文無最終劇透,請放心閱讀,again,今後文章,只為提高閱讀樂趣和節約閱讀時間;

例如,讀完下文,您可以直接跳轉到書籍最後30頁,並獲得同樣閱讀樂趣。

 

香港東城大廈,殺人案,死了兩個人,一男一女,女子懷孕了,因此兩屍三命。

而且兇手特別兇殘,朝那個孕婦的肚子還捅了幾刀。

我,許友一,作為此案調查人員,發誓要查到真兇。

然而,第二天,案件輕易地被破了;

因為目擊證人,監控視頻,腳印,指紋一應俱全;

全部指向一個叫林建生的男子,而動機也很明顯。

男性死者鄭元達與林的妻子有染,警察非常有理由相信,林一氣之下,殺害了鄭的全家。

據大樓管理員說,林曾憤怒地踹門;

女性死者呂慧蘭的雙胞胎姐姐呂慧梅也證明說,當時她就在鄭家吃飯;

由於感覺受到威脅,懷孕6個月的呂慧蘭還拜託呂慧梅幫忙帶走照顧女兒;

也就是這一舉動,這個女兒是鄭家兇案的唯一倖存者。

 

然而,我總有一絲不協調感。

 

「菜鳥不要多說話。」 

這是我記得的,和同僚發生口角後的最後一句話;

當我在自己車裡醒來時候,發現很多事情都想不起來了,我自己估計是喝酒過多造成的。

 

而很快,我發現我失去的不止是昨晚的記憶,而是6年的記憶。

幸虧新手女記者阿沁需要採訪我,我以身體不適之類的理由慢慢了解到關於此案的後續發展:

1:林建生被巡警發現,倉皇駕車逃跑,造成包括林本人在內的多人死亡的慘禍。

2: 此事造成轟動效應,成為一個社會性話題,著名導演在近期準備將此事搬上螢屏。

3: 「我」在這六年中一直對此事有懷疑,就我自己的一些筆記記錄,我好像在追查一個叫」閆志誠「的人。

 

新手記者+遺忘刑警這對CP開始了他們的探案和推理;

我們當然假借採訪之名,找到了很多案件相關人員——

包括呂慧梅,林建生的妻子,大樓管理員,甚至去拍攝此事的電影片場去探班。

有如下發現:

1: 閆志誠有重大嫌疑,他是電影替身演員,身手了得。

鄭家住在東城大廈中層,警察發現兇手是攀爬樓體進入鄭家臥室,這確實需要好身手。

2:閆志誠心理有問題,小時候親生父親死在自己面前,有嚴重的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曾由於襲警,被強制心理治療。

3:閆志誠與林建生不僅是認識,幾乎可以說是親如父子。

4:這個發現是最驚人的,「我「和閆志誠是認識的,至少是最近,非常相熟;

前一晚,我們還在一起在酒吧喝酒,並有金錢上的往來,我懷疑閆是賄賂了自己,得到情報。

5:有一個很小的細節,孕婦呂慧蘭死在了臥室,鄭元達死在了客廳,而兇手是從臥室進入的,也就是,先殘殺了呂慧蘭,再殺害了鄭元達。

從以上各個線索,我和阿沁得出一個驚人的推理:

儘管過了六年,真兇閆志誠依舊逍遙法外,而且還在積極行動,想繼續殺害當初的「漏網之魚「,就是那個躲過一劫的鄭家女兒。

 

經過一系列「冒險「,我們最終又回到呂慧梅家中,想要保護他們。

阿沁也緊急聯繫朋友要閆志誠的照片,以便保護他們。

 

這時,我內急去了趟廁所,而再想出門時發現門已經被鎖上了;

我以為閆已經潛入房子,趕忙用力踢開房門,發現房間已經空無一人,我趕忙追了出去。

 

總之,經過一番追擊,我在一個荒涼的的山坡附近,發現了他們;

很意外,並沒有閆志誠,而是阿沁「劫持「了呂慧梅和鄭家女兒。

 

很快,我發現,阿沁其實是在保護他們,保護他們不受我的傷害。

她說,同事拿到了閆志誠的照片了,我一看之下,大吃一驚,這不是我的照片嗎?

我趕忙解釋,當我拿出證件時候,我自己也僵住了,證件上分明是我的照片和我的名字「閆志誠「。

 

這時,由於阿沁先行報警,警察也趕到了,我被警察擊傷,送往醫院。

讓我想起了著名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魔警》

當我醒來,許友一探長解釋了一切:

許探長由於工作壓力也定期看心理醫生,就此認識了我——替身演員閆志誠;

由於比較聊得來,時不時的還一起喝酒賭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酒吧喝酒並有金錢上的往來;

當然,許友一併不知曉我和林建生是相識的。

 

不論如何,著名導演準備將此事搬上螢屏,請許探長擔任顧問,許探長就順帶推薦了我,閆志誠;

導演決定讓我扮演許友一,而為了這個角色,我非常仔細的模仿許友一的一舉一動;

包括打聽他的早期故事,當然電影拍的是6年前的兇案,因此我只有6年前的「記憶」。

 

至少,導演,許探長和心理醫生都認為我是入戲太深;

而且在前一天在劇組和同僚發生衝突,氣的導演大喊:

「菜鳥不要多說話。」

拍戲中還撞傷了頭部,這次受傷加刺激可能是導致我這一系列cosplay的行為。

 

這裡需要跳出故事說一句,作為處女作,我可以理解作者想要大量的科學解釋以便讓故事合理;

而全文基本是以「我」這個敘述角度來進行的,如同之前寫過的,推理小說有一類技法叫做:

不可靠的敘述者,近些年運用最好的就是電影《無雙》

「我」的敘述本身就是不可靠的,因此至少大段科學解釋是沒有必要的。

最後反轉就在最後30頁,再給大家幾個條件:

1:兇手到底是誰?案件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依舊是存在的。

2:我,閆志誠是有計劃接觸許友一的,至少在錯亂前,我是有一套計劃的,最終計劃是證明林建生的清白。

 

最後,引述一段全書開頭就出現的,而且後文出現多次的,終極偶像:大衛鮑伊的一段歌詞:

也許你還喜歡

西澤保彥-作品縱覽

相關焦點

  • 華語推理之光:陳浩基作品推薦
    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畢業後,陳浩基在資訊和遊戲產業工作。喜歡的作家有柯南.道爾、盧布朗、橫溝正史、京極夏彥、清涼院流水、石田衣良等。2008年以童話推理作品〈傑克魔豆殺人事件〉入圍第六屆「臺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決選,但評審之一的景翔認為本作「是一篇翻譯作品,而非作者本身的創作」,陳浩基多次回信為自己辯護。
  • 日本東野圭吾,香港陳浩基:他與《13·67》
    香港犯罪小說作家陳浩基的《13·67》講述了關振鐸在香港警隊度過的50年的職業生涯。小說採取倒敘的方式,講述了六個不同的故事。陳浩基的短篇小說獲得了臺灣推理作家協會獎,而他2011年出版的小說《遺忘·刑警》獲得了第二屆「島田庄司推理小說獎」首獎。《13·67》2014年以中文出版,這部小說的英文版由傑裡米·田格(Jeremy Tiang)翻譯,英文版譯名為The Borrowed。
  • 陳浩基:鮮為人知的「華語推理之光」
    陳浩基 鮮為人知的「華語推理之光」本刊記者/毛翊君發於2020.3.30總第941期《中國新聞周刊》香港作家陳浩基跟好友的聯絡基本靠電郵。陳浩基把她們的家庭慢慢呈現出來後,發覺比起純粹由推理情節主導小說,不如豐滿人物,以此交織出香港當下社會各個階層的真實狀態。由於寫到了諸多現實,後來,很多人問陳浩基關於「作家責任」的問題。陳浩基說:「一個作家有意願如此,那是很好的。可是,假如有作家單純想寫一個沒有反映社會問題的有趣故事,也不該被責難,這是創作者的自由。」
  • 《遺忘,刑警》:人間不值得,但我們能去哪?
    相比於《網內人》,《遺忘,刑警》只能算是一本中短篇,但事實上作者陳浩基在《遺忘,刑警》裡透露出了更大的野心,我們從情節上就能看出來,雖然篇幅短,可《遺忘,刑警》裡的反轉更多,而且每一次都能出人意料。對於我個人而言,這一點《遺忘,刑警》並沒有太吸引我。所以到最後,我覺得這更像是一個故事,值得一讀的故事,比起推理,故事本身反而更吸引人。01.層層反轉的真相小說開頭,一對夫婦在家中被殺,妻子已經懷了身孕,但依舊沒能逃過毒手。案發現場留下了指紋和手印,警方據此很快就鎖定了案件的兇手。
  • 【華文推理小說野心家陳浩基完全作品盤點】
    其實陳浩基一開始並沒有打算將《網內人》寫成偏向社會派,陳浩基一直想寫一個類似亞森羅蘋的角色。在法國偵探小說作家莫裡斯·勒布朗的《怪盜亞森羅蘋》裡,主角是個亦正亦邪的偵探,他很著迷。他還喜愛了《福爾摩斯探案》好多年,以至於自己筆下的推理小說,都藏著福爾摩斯的影子。「阿涅」這個角色慢慢從這些人物裡脫殼出來。
  • 專訪「華語推理第一人」陳浩基:到最後,草木竹石均可為劍
    陳浩基的書,內地引進的不多,目前尚只有新星出版社的《遺忘·刑警》與九州出版社的《網內人》兩部。雖然最知名的《13.67》還未引進,但讀過這本書的一定曾為其所震撼:這本推理,是怎麼做到既「本格」又「社會」,最後還插播一段「敘詭」的? 為什麼喜歡陳浩基?原因很簡單,當代華語推理小說,讀後不讓人失望的,他是第一個。
  • 「書展2019」杜漸李偉才陳浩基譚劍出新作 科幻推理文學大放異彩
    【書展2019】杜漸李偉才陳浩基譚劍出新作 科幻推理文學大放異彩今年書展的主題是科幻及推理文學。倪匡這個韋斯利自不用說,但當今寫科幻及推理的香港作家,大家認識幾多個呢?趁著年度主題,我們看一看一些相關的書籍吧!
  • 陳浩基:與其說網絡有原罪,不如說是人性有缺陷
    香港作家陳浩基在新作《網內人》中探討了諸多社會問題,不僅描繪了今日之香港社會,更描繪了科技、欲望、人際關係等多重因素交織下的個人。拋開社會元素,《網內人》也是一部本格派推理小說,計算機系的背景使他細緻講述了網絡犯罪與利用網絡偵查的種種手段。
  • 陳浩基最新專訪:身為作家的自我轉折點與未來計劃
    《13.67》的成功讓陳浩基一躍而成當今華文推理小說界的佼佼者。2019年初,陳浩基的新作《第歐根尼變奏曲》在眾人期待中面世。
  • ​陳浩基《魔笛》童話推理事件簿
    《魔笛》童話推理事件簿陳浩基
  • 陳浩基作品
    這本可以將一個人變成陳浩基信徒的中短篇小說合集:《第歐根尼變奏曲》。第歐根尼是誰?我不知道。陳浩基說,他是在「第根歐尼狀態」下完成這些創作,我想,仔細讀這本書的人一定感受到他這份熱情。在陳浩基筆下,故事娓娓道來,他不需要華麗的詞藻,也不需要故作高深,將故事寫出來,就好了。
  • 陳浩基-《網內人》
    今天要介紹的是陳浩基的《網內人》。說起來陳浩基,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是看了他的人生履歷,也要不禁感慨一聲:太厲害了!四十年來首度入選《周刊文春》海外推理BEST10的亞洲作家;《周刊文春》2018年度推理小說&海外推理雙冠軍得主。2018「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このミステリーがすごい!
  • 讀陳浩基《網內人》有感
    陳浩基——網內人我們都是「網內人」      當今社會,不管男女老幼,我們都是在網內的人。2020年即將結束,這一年裡,讓我們生活方式上也發生了一些改變。讓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東西——健康碼,不管是誰,沒有這個就是寸步難行,飯店等都取消堂食改成了外送等等,還有辦事,網上預約,網上辦,掃碼等數不勝數。
  • 「不只是黑色異想」,華語推理第一人陳浩基《氣球人》
    每次閱讀陳浩基的作品,總會升起微妙的期待感。我要說的是,或許《氣球人》需要用一些標籤輔助讀者在當下做出買不買讀不讀的決定,故事簡介的切入角度指引出一條可以如何閱讀的方便路徑,可是我想與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回到第一段那兩句話:「每次閱讀陳浩基的作品,總會升起微妙的期待感」。那種純粹相信作者、不設防地走進他耕耘的世界,才是身為推薦者最實用的誠懇提醒。
  • 【警營風採】刑警大隊:「暖民心、惠民生、保穩定」贏得群眾讚譽
    近年來,玉樹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在做好打擊違法犯罪主業的同時,全面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的要求,秉持一切為群眾出發的理念,堅持以「暖民心、惠民生、保穩定」來促進業務工作的開展。近日,囊謙籍群眾曲某前來刑警大隊,稱其與一陌生男子進行車輛買賣,交易後曲某將價值數萬元的古董法器遺忘在汽車後備箱內,在尋找未果後前來刑警大隊向民警求助。
  • 《刑警隊長》今晚大結局 觀眾對結局不滿?
    今晚(6月11日),江蘇衛視《刑警隊長》將迎來大結局。該劇自開播以來一度熱播成為晚間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冠軍。由於《刑警隊長》是根據南通市刑警支隊原隊長顧瑛的故事改編而成的,因此在觀眾看來劇中人物顧銘的犧牲幾乎「毫無懸念」。
  • 《爆裂刑警》吳鎮宇錯失影帝不遺憾,遺憾的是這部電影被人遺忘
    與其相比,四年之前的金像獎頒獎禮上,曾志偉、吳鎮宇、劉德華、劉青雲與黃秋生五位金像影帝候選人並肩而坐,其實結局早已揭曉,《暗戰》讓劉德華光芒四射勢不可擋,所以這屆金像獎影帝非他莫屬,《爆裂刑警》中吳鎮宇的Mike似乎卻註定消失的時間的縫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