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艾裡克森是加拿大西岸派創立者,將加拿大現代建築推向世界的第一人,接下來,小編帶大家欣賞艾裡克森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人類學博物館。 人類學博物館
建造地點: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溫哥華市,卑詩省,加拿大
建築規模:6100㎡ (1期)1670㎡ (2期)
建造時間:1976年(1期)1981 年(2期)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人類學博物館(Museum of Anthropology)是溫哥華市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1971年,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人類學教授安德烈霍思沃姆(Andrey Hawthorrn)和哈裡霍思沃姆 (Harry Hawthorm)為了保護和更好地利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收藏的北美印第安人文化遺物,請求艾裡克森的幫助籌建設計人類學博物館。在艾裡克森的影響下,加拿大政府決定資助建設。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為博物館提供的場地擁有校園內最好的景觀:位於校園的西端布滿砂巖陡峭懸崖之上的叢林。可以俯視溫哥華海港喬治灣碧藍的海水,仰望高大的北岸山脈白雪皚皚的冰川。
人類學博物館設計的主題和場地因素促使艾裡克森考慮到當地印第安人文化的影響。海水,山脈,樹林代表著印第安人所崇尚的自然力量。印第安人的村莊,圖騰和水體的組合代表著傳統的印第安人文化中對自然界的理解和其自身的精神力量。
水體空間的設置是首先確定下來的部分。不規則窄小的水體空間不僅是對遠處高山和海面的一種呼應,而且在建築設計上,對於建築形體的塑造和表現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不規則池畔同樣也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所希望的安置收藏品圖騰柱和村莊的場地。中央展廳中不適於安置於室外的高大圖騰柱展品,在視覺上也與室外的圖騰柱相接近。
整個博物館的亮點是放置著巨大的圖騰柱的局大的中央展覽大廳,其淨高從3.6m到7m。高達12m的玻璃窗可以營造與自然光環境相似的視覺環境。體量巨大的印第安人圖騰柱可以在室內具有與室外相似的視覺展示效果。其它小型的展廳陳列著較小的印第安人藝術品和其他民族的收藏品。
1976年,人類學博物館完工後立刻成為了溫哥華的旅遊熱點。原始的設計漸漸不能滿足絡繹不絕的慕名而來的遊客,擴建是唯一的選擇。1981年,二期擴建工程完工。自此,人類學博物館成為了卑詩省文旅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成為了該省文化的符號。
以上就是建築界為你帶來的,「亞瑟·艾裡克森的人類學博物館,代表著傳統的印第安人文化」的內容。建築界人物頻道分享更多建築相關的建築知識給大家,尋找建築之美,探索建築之路,歡迎關注我們~
來源建築界:https://www.jianzhuj.cn/news/51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