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是一個值得強烈安利的好節目,大張偉一開場的《破滅》就把我拉到了我的青春,人人都笑大老師是好玩的段子手,貧到不行,在我眼裡他永遠是那個拿著吉他唱朋克的少年,花兒樂隊的《幸福的旁邊》《放學啦》是最好的,《破滅》和《靜止》是我的最愛。
後來的《嘻唰唰》好多歌曲涉嫌抄襲讓我很是失望,直到看了《花花萬物》那一期才發現,每個人都有不可言說的秘密,為了生存,違背自己的價值觀的他過的有多擰巴。
直到《樂隊的夏天》第一季站上舞臺表演那個眼裡有光的少年。
愛看樂夏,不僅是因為某個樂隊或者某個人,就是這個節目的每個人都值得人肅然起敬。
在這個快餐年代,做一個節目,就是點擊量,賺錢,哪怕是垃圾,只要賺錢就是好的。就像簡單粗暴的成功論,以你年薪多少,有房有車作為衡量標準。達到這個標準就是成功、厲害。可是樂夏讓我看到了那些人到中年的負隅反抗,那些為了理想敢於和當下價值觀抗衡的人們。還看到了那些願意和世界和解的人們,還有無論順境逆境都還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們。
大張偉昨天在第二季第一期結尾說「我已經好久沒有完整聽過一首歌了,老一輩說老歌好聽,新人聽歌只聽15秒,我們現在還能做在這聽音樂帶給我們的感覺,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了。」節目裡的每個人的表情都是戚戚然。大數據的時代你一旦接受了什麼內容,數據就會猜你喜歡不停推送猜你喜歡。今年高考作文題都討論了信息繭房,小時候,我們都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契訶夫的《套中人》,沒想到高科技的今天我們人人變成了套中人,還在自己的套子裡歡天喜地的制定各種規則,樂此不疲,多麼可笑。
大家都羨慕後浪當下的各種優越環境,可是技術也改變了人的快樂,你被迫接受信息,完全不用伸筷子,食物就會來到你嘴邊,至於他是不是最好吃,你需不需要別的口味,數據是不會問你的,你也喜歡了這樣的食物,以為他就是美食。
小的時候看《科幻世界》有一個故事印象深刻,科技進步,人們靠注射營養液就可以維持身體機能也不會得很多病,兩個年輕人冒著危險注射一種藥水恢復了自己的胃腸功能,根據古老的菜譜自己做了幾道菜,體會到了不可從來沒有的滿足和快樂。才知道吃飯是個多麼幸福的事情。
樂夏就是端了很多大家從來沒有見過的食物上了桌,大家一看原來食物有這麼多種類,原來有這麼多味道,越來食物還可以這麼吃。但其實這些食物一直都在。
看到很多熟悉的樂隊,想起了高中那些個燠熱的夏天,大家拿著隨身聽和CD機分享著自己新買的專輯,不用打榜,沒有氪金,喜歡就一起開心,不喜歡就換個歌手,誰會為你好還是他好爭到面紅耳赤。
喜歡樂夏,讓我想起年輕時候還買磁帶的日子,想起來以前的食物的味道。感謝那些沒有被欣賞的樂隊還在努力奮鬥讓很多人看到的樣子。感謝那些曾經站在名利場中央,現在依然不卑不亢心態灑脫的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