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國,地震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自然災害。古時,人們通常稱之為地動。《後漢書·張衡傳》曰:「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而蒲松齡的《地震》中也曾寫道:「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人不能立,坐地上,隨地轉側。」
而提及地震,這對現代的我們也不陌生,甚至說得上刻骨銘心。看到這裡,相信不少讀者會想起那次令無數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災難事件——汶川大地震。
0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發生8.0級大地震,汶川縣周圍均有強烈震感。這是一場百年一遇的大地震,震區建築破壞嚴重,民眾傷亡慘烈,讓國內外所有人都揪心不已。雖然地震無情,然而人間有情。災難發生之後,我們周圍湧現了許許多多的感動中國的人物和故事。這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位雙腿殘疾,用「手」走路的小乞丐,他毅然決然的把自己「吃飯錢」錢捐給災區人民。12年時間彈指一揮,不知道如今這位小乞丐又過得如何?
相信不少朋友都記得,汶川地震發生後,舉國上下民眾團結一心,各地自發的給災區送去自己的「溫暖」。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條標語成了那個時候最準確的印證。
正當全國人民紛紛獻愛心時,廣東省廣州市也正在進行支援災區的募捐活動。在募捐時,一位雙腿殘疾,推著破舊不堪的輪椅的少年出現在大家的面前,少年將自己乞討來的錢都捐了出來,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就這樣少年共捐款了4次,共計185元。
這份「特殊」的捐款很快就被人注意到了,不少人拍下殘疾少年募捐的情景,並傳到了網上。網友們見少年雖然是乞丐,卻做出如此義舉,便為他取了一個「義丐」的稱號。由於乞丐少年做好事不留名,只在現場來回捐款了四次後,便默默離開了。為了找出少年的蹤跡,廣州志願者們苦苦尋覓,終於在火車站附近找到了這位乞丐少年。大家終於知道了少年的名字,他叫龔忠誠,是河南省蔡城人。
02
龔忠誠的過去,也是一段辛酸往事。少年的殘疾並不是後天的。龔忠誠出生於一個偏僻的村落,從小雙腿便有殘疾,不能正常行走。他的童年,不僅無法擁有同齡人一般的快樂,還因為殘疾無法自理。
然而上天對龔忠誠的殘忍不止於此,他6歲時,母親便永遠離開了他,沒有人再能照顧龔忠誠,父親只好帶著他一起出門打工。小小的龔忠誠深知自己為家人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因此他便上街行乞,希望藉此來減輕父親的重擔。父子倆的家稱得上家徒四壁,然而在汶川地震之後的募捐活動中,龔忠誠也想給災區盡一份力,便捐出了自己乞討而來的所有資金。
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然而龔忠誠雖然家境艱苦,卻心地善良,選擇盡己所能為災區人民盡一份心意。小小年紀便有如此大愛,龔忠誠的行為令無數網友不禁淚目。所以,當龔忠誠的義舉被媒體報導之後,許多善良的網友都想幫助他們父子改善生活。當時,廣東有一位涼茶公司的老闆,聽聞此事,立即將一家涼茶鋪的經營權送給了龔忠誠。社會上好心人的援助,令龔忠誠十分感恩。之後的12年裡,龔忠誠父子倆便依靠著這家涼茶鋪,過著安靜平淡的生活。
03
不過,龔忠誠其實也有自己的小願望,他表示自己想開一家手機維修店,真正可以靠雙手豐衣足食。而且龔忠誠並不是隨便說說,他花了5000塊錢,為此專門報了一個培訓班。
而在經營涼茶鋪的日子裡,龔忠誠依舊心懷感恩。當地的老人和環衛工人,都是他的「免費服務對象」,他認為他接受的這麼多好心人的幫助,當自己有能力時,也應該回報社會。於是,不再為生活發愁之後的龔忠誠,也開始去幫助更多人。他在當地報名成為了一名殘聯志願者。
結語
當龔忠誠還是一個乞丐的時候,他便可以拿出自己的「生命錢」來幫助別人。除了他秉性善良之外,還因為他深知災難帶來的痛苦,他深知失去自由的感受,他希望用他自己的一點愛心來幫助他人,讓人們不用再經歷他曾經遭受過的痛苦。
參考資料:
《後漢書·張衡傳》
《地震》